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快哉,好一个,粪土当年万户侯”。只可惜那老头两只手上都有东西拎着,要不然,一定是手捋胡须,闭目摇头,一念三叹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呀,自有才人出,我等老亦”老头还沉浸在王动的余音之中,“小兄弟旷世其材,一曲沁园春振聋聩,自苏东坡,辛稼轩以来,如此豪迈词作,闻所未闻”老人家停了停“老夫郴州张诚,表字晋湘,敢问小兄弟哪里人士?”
“淮左王动”
“噢,王兄弟表字?”
呵呵,也是噢,那年代都是称呼字号,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礼貌的。
“王动,字静之”王动随口就来。
“王动,字静之,呵呵,献之之后还是文帝三子呀,”张老头哈哈大笑。
王动是随口一说,哪知道历史上有那么多叫王静之的,王献之的假子也是叫王静之,隋文帝三子也叫王静之,其实王动没别的意思,名字叫动,表字静之,一动一静,呵呵,就是这么简单。
“如若不弃,可否赏光小酌”,老人家一脸诚恳。
王动刚才还在想今天去哪吃饭,怎么才能找个客栈落脚,这下好,有人送上门来了。
“恭敬不如从命,那就讨扰了。”
“这位小哥倒是个爽快人。”
这老头看来是不止是个读书人,也还是个有钱人,因为他有自己的船在边上候着,想来那年头,自家有行船的,如同王动时代自家有游艇的。王动见过南京秦淮河上的花船,也见过西湖上的画舫,老头家的船显然要比那个更大些,而且布置非常考究。不象是当官的,可能是个商人。古装戏里能看到这都有了,字画,花,织锦,壁挂,别的王动不大认识,酒和茶,王动扫了一眼,凭着后世的见识,他还是知道一点的。
瓷瓶装的“长沙酒”,后世的王动知道有“白沙液”那是湖南出的好酒,长沙酒他没听过,但这瓷瓶就能代表这酒的档次,茶是鼎鼎大名的君山银针。王动本来就喜欢喝茶,大学时各地的同学在开学的时候都会带当地的好茶给他,有位岳阳的同学带的就是君山银针,大四那会还特别去了岳阳玩,知道这银针自古就是贡茶。
看着王动四处打量着船舱,老头,微微一笑,“本想在这船上红炉焙酒,今天还确好钓到些鲜鱼,只可惜,船上的庖厨今日回家省亲,正巧江边新开一家望江楼菜馆,传闻大厨原乃都城御师,正好和小兄弟试探其手段如何,呵呵”
“老伯客气了”王动不敢多说,一来,还不大习惯这年代人说话的习惯,二来,也怕言多有失,毕竟,他对于这个时代的细节算是一摸黑。
老人此时也一打量着王动,年纪不大,约二十出,衣作有点古怪,无妨,没有束,如此短,莫不是个还俗的和尚,行囊鼓鼓,有跋涉之状,手腕上若大个手镯甚是抢眼。绕是张晋湘走南闯北,也不能从王动这身行头上看出个所以然。
顺风行船,没过多时就到了码头,王动那个时代,他还记得到长沙的下河街批市场买纸巾,而此刻的湘江码头,渔歌唱晚,行人匆匆,倒也是热闹。
家人放下两块厚实的跳板,老头拉着王动慢慢走下船了。
“老爷,轿子备好了,要不要再叫一台”一旁一个中年家人束手弯腰,对王动施礼,甚是恭敬,看来,这是一个大户人家,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这种家风。
“不必,酒楼就在附近,走几步,无他。”说完径直走去,王动不紧不慢跟着,那个中年家人则跟在王动后面半步左右。
望江楼还真不远,店如其名,也是在江边上,店外不到十米就是江堤,湘江到这里正好拐一小弯,呈“L”型,这酒楼就处在L的尖角上,这要在王动的时代,一定拆了,违章建筑。但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段呀。一边湘水缓缓而过,一边酒楼林立,门口车水马龙。张老头还没到门口时,酒店的小二就看到了,有人指指点点。一会儿,酒店里面走出来一位衣作光鲜的老头,这比刚才门口的那几位迎宾的小二明显不是一个级别。
“不知湘翁驾临,有失远迎,万死万死”老头拱手弯腰,感觉象是见到上官或是长辈一般,看年龄,这老头还大些。果然,没被称大人,张老头是个商人。
“岂敢岂敢,周兄的酒楼江城第一,早就想过来讨教一番了。”张晋湘嘴里说的很客气,但神情却是很不以为然,也不大在意周老头的表情,大刀金马直往酒店里走,王动自然快步跟了过去。
“三楼‘天’字号”周老头跟在后面大声叫到。“三楼‘天’字号”“三楼‘天’字号”“三楼‘天’字号”一路听到有人叫唱,王动跟在张晋湘老头子后承接了一楼所有食客的目光,礼纳了二楼包间里探头探脑,只到三楼才现,诺大一个三楼,居然大厅全空,只是在三个角有三个包间,另一个间是楼梯口。三个包间分别是“天”“地”“人”,天字号两面对着湘江,是最好的包间。从一路上楼其他食客的眼光来看,这“天”字号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晋翁今日赏光,小店蓬荜生辉。”周老头还是一付奴才相。
注1长沙酒古已有名,建国以白沙古井水酿酒得名白沙液
注2君山银针,湖南名茶,清时列为贡茶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三节 郴州湘翁】………
“周兄不必客气,今日恰好碰到王静之小弟,路过宝号,顺便进来看个周详,如今在这江边城里,你的望江酒楼虽说只开了三天,但声势浩然”张晋湘老头子这时给王动的感觉与在桔子洲完全两样了,要说在桔子洲,张老头还象个酸儒文化人,这会就象个官场老手商界大亨了。
“哪里哪里,三湘大地谁人不知,只要酒肆客栈,无人能出湘翁左右,湘翁的潇湘记无人不晓,湘翁手指漏个缝,光罩小号三五年呀。”这话,这话,王动听了实在想笑,但又不好意思。“敢问这位王静之小兄弟?”
“我这位小兄弟可是一代文豪,周兄可不能怠慢噢”张晋湘老头子倒蛮会摆谱的,不过看来那曲沁园春,还真的把老人家给震住了。
“佩服佩服,没想到静之先生如此高人,周老儿惶恐,如有不周,还请海涵。”周老头看王动的脸色也如同看他的湘翁一样的恭敬了。
这湘翁身后的仔子面生,不是家人,家人张保还在其后,其穿着不文不武,衣料一般,鞋是羌蛮手工的。还真不知王动的底细,但听湘翁这么一说,脑子转的也快。这望江楼开了三天了,开张那天特别请了些当地文人墨客,一楼二楼三楼墙壁上还特别都空出了几块地方,等着那些骚客题些诗词,但一连三天,先是没有一个有名望的硕儒学士过来捧场,二是真有几个来了,也没有愿意动笔墨的。后来一打听才知,张晋湘那边的湘雅园办了特别办了三天的诗会,把那些有名望的儒生学士一网打尽。周老头也只能暗叹摇头,张晋湘是谁呀,湘翁呀,这湖广一路哪个生意人不知湘翁,不管公门还是船帮,郡王还是学子谁人不知这湘翁。另外,今天正好,多备些酒菜,让这个文豪仔子留下点墨水。不过这个文豪也真是细仔子,真的假的噢,古语说的好,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么仔子文豪好比是……周老头越想越乱,不过没关系,他是商人,对文人那个圈子里的东西不懂,人头也不熟悉,他只要会算钱就行了。
张晋湘开的是大明全国连号,酒店客栈,作为一个有商人,张晋湘知道自己处在这最底层。年少时张晋湘也是寒窗苦读,不过没有用,家境实在贫寒,张晋湘也就是在书中自有黄金屋和现实的不知肉味中,意识到铜钱的重要性,父母双亲过逝后,不事农务张晋湘更是无以维持生计。
偶尔的机会他被一位商人的女儿看上了,说来也是机缘,张晋湘想着抓些荧火虫晚上做灯的时候,碰上了也来抓荧火虫的一对主仆,张晋湘的捉虫的本事和他学问一样的好。又会抓虫,又会讲故事,讲起故事来上下千年,把这位小姐逗的非常开心,跟着的丫头更是非常吃惊,自家小姐从不笑脸示人的,没想到对如此一穷酸,居然如此开恩。富家小姐看上了穷书生,故事很简单,但小姐的有钱老爸但并不很开通,而且他一向还不怎看得起读书人,丢下一句话,我就一个女儿,你必须接我产业,于是张晋湘义无反顾从学转到了商。
张晋湘生意的以他读书人的出身和灵活的经营方法,接手老丈人生意后,一直很顺。他老丈人在郴州起家,开始只是做酒楼,郴州是个穷地方,唯楚有才,但也尚武,老人家一直与武林人士有交往,张晋湘则重视和与官场和文人打交道。
张晋湘是个读书人,虽然后来富甲一方,但还是不能弥补这一缺憾,因此他能做的就是亲近学子文人,只要有可能都会支助那些文人,不管是乡学还是书院,张晋湘都是不遗余力。这不只是为他博得了个好名声,也确确实实打好了与各级官场老爷们的关系。元代长沙称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潭州,到洪武五年(1372),又改为长沙府,明朝第一位长沙知府是浙江人滕楫,滕楫在长沙六年,这六年里,长沙讼简赋均,民安盗息,一派繁荣气象。洪武六年,张晋湘的潇湘记进长沙府,张一贯的支持办学得到了长沙第二位行政长官的常识,同知甄谊,此人官位仅次于滕楫,这位仁兄别的事没多做,但“勤劝课,兴学校”可是载入史册的,他这个劝学兴学就有张晋湘作为乡绅商贾的支持。此后张晋湘的生意扩大到整个湖广布政司辖下的湖南湖北。张晋湘的潇湘记不管是酒楼还是客栈都有特别针对文人学子的服务项目,生员饭和文缘房,类似于后世的盒饭套餐,经济旅馆。为赶考的学生还特别设有静雅轩,隔音效果好的房间和包间,适合学习之用。更重要是,只要赴考学子,哪怕是身无分文,潇湘记都会供应简单伙食,每年潇湘记还会拿出银两赠于家贫无以为计的学子,这更是得到当地官员的表彰。
明朝一般小老百姓是不大会出门和在饭店吃饭,张晋湘旗下产业的客户,除了生意人和当官的不提,就是赴考的学子,行侠或是做无本买卖的武林人士。潇湘记的静雅轩本来是为赶考学生设计,方面他们学习交流,没想到,这个静雅轩,在酒店的特别受特殊目的人士欢迎,后来潇湘记又不得不特别设计了一些高档精美的厢房包间,“听涛”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且不特别对外,只通过口碑传递信息,且这种厢房价格不菲,光一个门钱就要纹银二十两,一餐下来,花三四百两是很正常的,这“听涛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限时,随便你吃到几点,谈到几时,总会有一个特别的小二专人在门外候着,且不站门口,而是在对面五步之处,盯着听涛厢门,从开门那一刹那,到里面的人探出头来,这小二马上要过去附耳听吩咐。这种特别的服务也使得潇湘记和特别人士的关系一直不错。
潇湘记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潭王朱梓,潭王朱梓为朱元璋第八子,洪武三年(1370)封王,就藩长沙倒是在洪武十八年(1385)。潭王朱梓是个喜文的王爷,常召集王府儒臣饮酒赋诗,并且亲自做品判。朱梓另一个特点是不拘小节,经常一人易服游玩,行迹遍布长沙府。长沙府潇湘记的“听涛居”长年为潭王所包,王动坐过的张晋湘那艘船,也是潭王和一帮文人酒会另一聚点。至此,潇湘记在不只是在湖广一带稳做老大,慢慢把分行开到江浙,由于潭王的关系,潇湘记一路顺风顺水。张晋湘的老丈人是个商人,但他更出色的是他的嗅觉。元末,蒙古人制下汉族少有出头之人,其后湖南红巾之乱,湖南一直处在动荡中,但他老丈人硬是把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潇湘记进江浙后,老人家就再三告诫张晋湘要注意保持和潭王的距离,毕竟老朱才是真正的老大。于是张晋湘开始结交各路王爷,当潇湘记进入河北的时候,张晋湘结交了谷王朱橞。谷王朱橞自幼聪颖好学,少年得志,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年方17岁册封为谷王,21岁时统领上谷郡,谷王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巩固明朝疆域,深得老朱的欢心。通过几位王爷兄弟的关系,燕王也知道了有个叫张晋湘的巨贾,虽为商人却有文才,且与江湖人士交厚。燕王不喜文章词画,但一向亲近江湖人士,此前就已经有收罗的江湖人士提过张晋湘的名字,这下印象更深。洪武二十三年(1390),谭王妃於氏的父兄因坐“胡惟庸案”被杀,文人气质的潭王朱梓惶恐不安,最终被老朱召进宫,这潭王惶恐不安,竟与於氏一道而死。虽然有很多生意场上的对手,这些对手后面总有皇亲国戚的背景,但张晋湘没有得到株连,因为有燕王在给老朱的密折提到,张晋湘的潇湘记客栈网络,对讨伐西北元贼多有帮助。燕王起事后,谷王因打开南京金川城门有功于燕王朱棣,被徙封长沙,这下可好,当道的都是老朋友,张晋湘的酒店客栈开遍整个大明国境。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四节 长沙张府】………
王动被抬到张府后,一直是装醉的,装的很象,直接被架进客房。弄出轿子的时候,就听到有人问他是谁,张保简单的回了句,老爷的贵客,于是就被架到客房去了。有人帮忙洗脸,有人帮忙脱鞋洗脚。这让王动吃惊了,后世他在长沙上大学的时候,湖南的同学也没有天天洗脚的呀,怎么倒推了六七百年,倒讲卫生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大户人家的原因。大床,可以躺下三个人,两人打滚没问题,锦被,真是锦被呀。枕头,还是灌了荞麦的。
整一个“爽”字了得。
日上三竿,王动早醒了,但没起,要做足了醉酒的样子。张晋湘老头早就起来了,王动听到老头在门口问,里面的仔子有没有起?一个俏俏的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