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上老君-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营这下没办法抵赖了,冒充老聃占孔丘这么久便宜,被人家当面揭穿,神色忸怩。

    “无怪,无怪,为兄一时贪玩,失礼之处,贤弟海涵。”杜营既然不能冒充老聃,也就不再一口一个老朽的自称了。

    “孔丘惶恐,还未请问兄台怎么称呼?”孔丘这种重礼之人第一要点就是要搞清人家姓什么。

    杜营傻了,自己这几天可没少干缺德事啊,这要是把真名实姓报出去还不得遗臭万年啊。

    “我是老聃的弟弟,我叫老君,家住楚国,封地太上,你可以叫我太上老君。”

    “轰。”

    冬日的天空一道惊雷闪过。

    反正李耳老哥不稀罕这种名号,那就由我来继承吧。



………【第十三章 穿越时空的风花雪月】………

    孔丘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叫太上的地方,但是他是挚诚君子,只当自己学识浅薄,不曾听过此等地名,不会怀疑杜营在吹牛。

    杜营也很无奈,骗孔丘这傻子太没成就感了。

    消除心结的两人一路上开始有说有笑起来,孔丘不断的请教问题,杜营则是有问必查,查到就答,无意间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孔丘知道杜营比自己大不了几岁之后也不再言必先行礼,但是语气之间还是那么恭敬,不敢怠慢。

    两人关系融洽,学问渐涨,不知不觉一路行来,不知不觉到达齐国都城临淄。

    还未进城,两人便以有些激动,杜营是高兴即将看见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鲁国的那些城市看得他都倒了胃口,不过就是一个包了城墙的小镇,进入齐国后也没好多少,这种东西也敢叫城?难怪后世会被乐毅捡豆子一样连下七十余座。

    进大都市,过夜生活。

    怀着如此美好愿望的杜营当然有些迫不及待。

    在杜营眼里管仲一辈子干的最牛一件事就是让妇女卖笑以充军资。

    把私下里一件龌龊不堪的事合法化,透明化,神圣化。

    后世哪怕孔孟也不敢拿这个事情做文章攻击管仲。

    敢骂就等于是不识大体,不知国与百姓谁轻谁重。

    何况在这个时代女性还算不上百姓,只是一种介乎于奴隶和百姓之间的低级阶级。

    像孟子那种从小不好好学习的主,孟母都不敢用拳脚教育,气的只能拿剪子绞自己织的布出气,与其说是孟母涵养好,不如说是地位低,根本管不了孟子,所谓的剪布象征半途而废,只怕是后世的穿凿附会之说,根本原因杜营猜测是因为没有布就没有收入来源,孟子饿了几顿后为了温饱问题,自己学乖了,要不然为什么孟子长大以后老想又吃熊掌又吃鱼,只怕是小时候饿得很了。

    牺牲一批近似于奴隶的妇女,换来军队的强大,吸纳了有钱人的闲散资金,安抚了血气旺盛的青壮,维持了治安稳定。

    哪怕是一代圣人孔子老了老了还要赞叹道:“要不是管仲,搞不好我今天要当食人族了。”

    马上就要见识到春秋第一风月都市,这就是华夏的阿姆斯特丹啊。

    想到这里,杜营笑的眉毛胡子都抖起来了,形象极其恶劣。

    孔丘的激动和杜营不同,在路过淄水河边时,孔丘几步冲到河边,双膝跪下,以头探入河中冲洗良久,肺中气尽露头之后,又以手浇水于身,全不顾冬日淄水的寒冷。

    杜营哪里看过这架势,平日里以守礼为生命的孔丘如此放浪形骸,莫非这河水有什么问题?

    是能长生不老还是刀枪不入?或者这是子母河?

    杜营一时之间连城内的红灯区都忘了,呆呆看着犹自洗冷水浴的孔丘。

    全身湿漉漉的孔丘总算回来了,寒风凛凛之下健壮如牛的他也不禁有些发抖。

    杜营终于忍不住问起孔丘原因。

    原来两人已出鲁国多日,孔丘实在是有些想家了。

    今日得见淄水,因为其发源于鲁山,故而孔丘想起鲁国来了,这才一时冲动,去强身健体了一把。

    杜营催促了一下青牛,打算尽快入城找店安顿,让孔丘换衣。

    行至城门,不愧是齐国都城,规模之大,光是外墙就比鲁国那个寒酸的曲阜长了两三倍,城墙高耸,士兵林立,确是大国风范。

    门卫对高大魁梧的孔丘多看了两眼,问话后放行,至于杜营则是看都不看,想来这老头也做不出刺王杀驾的高难度动作,直接挥手过人。

    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广告的重要性,店铺都是以店主名字为名。

    店主叫张三,店名就叫张三店,张三若是死了,他儿子叫张四,店名就改名叫张四店,几百年以后才会有人发现年代是一块金字招牌,就把祖上一个最出名的祖先名字锁定不改了。

    再以后就变成了为了讨好那些自以为是的文人,把原来是为了互相区分的店名,改成狗屁不通的拽文,越偏僻深奥越招那些骚人喜欢。

    就近找了家叫“离固”的店住下,让孔丘换下湿衣服,谁知孔丘第一次见到这两个齐国文字,以手代刻刀,临摹了好久才进门。

    安顿下来,杜营给孔丘留下一堆功课后自己蹑手蹑脚的翻墙溜走了。

    --------------------

    问了几个路人,杜营才跌跌撞撞的找到人市,前面一半是买卖奴隶婢女的地方,转到后街,豁然开朗,来来往往都是火急火燎的壮男,个个一路小跑,蔚为奇观。

    同样,路人对于杜营这种满头银白的老年人还有兴致来这种地方,其他人也是异常佩服的,这是哪路神山上下来的练气士?如此老当益壮,甚是了得。

    随着人流找了一家门面最大的店,杜营带头冲了进去,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在外面更打眼。

    “妈妈,开个包厢,来两个果盘,一箱啤酒,选十个好白菜我来挑。”杜营彷佛回到了那个如鱼得水的年代,进门不加思索的顺口出溜出来了,一口现代腔,里面还加了黑话,齐国人能听懂才有鬼了。

    一屋子男男女女木然的看着这个大声嚷嚷不知道说些什么的老头。

    尴尬。

    很尴尬。

    杜营以比进门快十倍的速度冲到大街上,迅速在墙拐角处消失不见。

    十分钟后。

    剃掉一把白胡子,换了一身黑衣的杜营出现在街道口。

    色心坚强的他换了另一家店低调进入。

    二十分钟后。

    杜营狼狈的逃了出来。

    一路飞奔数里,杜营这才在一棵大树边停下。

    坑爹啊,这叫什么事啊?

    杜营本来以为今天可以开开荤,古风一把,哪成想女闾之内全是壮妇,膀大腰圆,不逊色于男子。

    差点成了芙蓉姐夫的杜营只得抱头鼠串。

    这归咎于杜营的无知。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导致了弱势人种的淘汰。

    在这个尚武的年代,体型决定了一切。

    各个国家无不以招纳勇士为要务。

    三个毫无大脑的肌肉男就可压制的齐国国君向向晏婴求救。

    一些国君自己就是超级大力士,比如那个强行举千钧鼎致死的秦武王。

    这样的体格绝对不是什么柔弱女子能生养的。

    数百年自然进化后淬炼出来的民族,在秦朝大一统之后由于物质的充分给予下,造就出兵马俑式的高大人种。

    之后的汉朝士兵能够在对匈奴作战中以一敌十,固然是兵甲犀利,但是和身体素质也有很大关系。

    哪怕是妇女,也是以强健能生养为美,《诗经》里面也有拿“硕大无朋”来形容美女的,可以想见当时的观念。

    至于像庄姜这样的瘦弱女子,哪怕她是齐国国君的妹妹,也只能和亲到三流国家卫国去。

    楚王好细腰,这在后世来看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在当时中原却被当做大大的怪癖,丑闻来传播,比同性恋还来的火爆。

    可见这个年代骨感是没有市场的。

    也许几十年后一个叫西施的病美人会改变天下人的看法,但不是现在。

    杜营来早了。



………【第十四章 追古思今】………

    梦想破灭,杜营垂头丧气的走在临淄的大街上,漫无目的的四处张望。

    很奇怪,路上去多行人纷纷对他拱手以礼,避道而行。

    谁说周礼尽在鲁?人家齐国才是尊老敬老的典范。

    杜营得意的在街市上游荡,看看这春秋商业第一繁华的古城。

    晏子说临淄只有三百闾人。而管仲曾设七百女闾。

    这明显是一个历史上的超级大巴格。

    三百闾人口,七百闾妓院,就算加上单身的士兵需求,也是太多了。

    如今一看,晏子明显在扯谎,按照五家为比,五比为闾的算法,临淄才七千五百家人口,就算每家五口人也就四万人不到,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才这么点人,谁信啊?

    这可是齐国都城啊,一个万乘之国,一个拥有常规兵力十万的大国。

    在这个全手工的年代里,造出十万人的兵甲需要多少工匠?

    士兵或许不需要铠甲,光是中层将领也是个不小的数目。

    在这个原始的年代里,一切制造业都是那么的耗时,一件玉器可能要让一个工匠打磨几年,干将莫邪铸剑一铸三年,虽然这是神兵,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一把千锤百炼的好剑几个月时间还是要的。

    还有一万辆战车呢?还有最难做又最难保养的弓。

    这些东西的消耗保养就是个天文数字,难怪管仲这种大才还要靠皮肉钱来补贴军资。

    这绝对不是区区几万人负担得起的,杜营一路行来,按照街市大小,估算着临淄人口起码是十万以上。

    在这种生产力的限制下,大国之间的兼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一代豪雄楚庄王,数次打败中原霸主晋国,但是想要吞并也是想都别想。

    确切的说,是兵力不够。

    数百年后祖龙秦始皇用盖世名将王翦打一个早就衰弱的一塌糊涂的楚国还要动用六十万大军。

    更何况楚庄王面对的中原霸主晋国还犹有余力。

    连分裂成三块的赵魏韩都能阻挡强秦数百年,何况还是统一的大晋。

    所谓的春秋五霸全都如此,都没有一口吞下其它大国的实力,只能在周围小国身上找找茬。

    大国之间也都在避免互相碰撞,输了固然可悲,赢了也未见得有什么好处。

    所以春秋战国的大国之间关系很奇怪,大国甲打小国丙,大国乙带领一帮狗腿子来救,两军对峙,然后大国甲求和,大国乙同意,然后割让小国丙土地给两大国作为出兵补偿,然后罢兵。

    这样两大国都从中得了好处,只有小国吃亏,而且由于是割地赔偿,名声上也比侵占好听些,这样大国既得到了实惠又没有太玷污名声,是以这个时代的大国之间很喜欢搞这种把戏,搞了几百年后把小国全部搞光了才迎来最终大决战。

    作为一个南方人,杜营当年对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之后就嘎然而止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常常觉得他有机会一统天下的。

    真正来到这个时代才发现一切没那么简单。

    春秋时期无论哪国的都城都是修的墙高池深,不管是临淄还是郢都这样的大国都城,还是宋国的国度睢阳,都有被大军围困几年的记录,可见当时的攻城战术极其不发达,基本上都是等城里粮尽之后自己投降。

    后世鲁班做出个活动攻城梯被楚王视如至宝不是没有原因的,还冒出个墨子要跟鲁班比,守城当然比攻城容易,尤其是在知道对方战术之后,这简直是扯谈,也就骗一骗鲁班这个军事盲罢了。

    比如攻城方出其不意直接以活动楼车把几百勇士送上城墙,占领一角等待援兵,这城基本上也就算被拿下了。

    过后楼车毁不毁都没有意义了,现在鲁班这傻子自己把准确的武器参数性能报给墨子听,结果人家一看就知道该以勾桡推开楼车,以火箭烧掉它,这简直是在自取灭亡,他要不说谁会在城墙上准备勾桡啊?

    还白痴的相信墨子徒弟都会这手,他徒弟又没来楚国看过楼车,会个屁啊?

    十万大军听起来很多,可是对于拥有上百座城池的晋国来说简直是沧海一粟,你打的下都守不住,你费心费力的打下地盘,只能看着齐秦两国在边上捡肥肉吃,还说不定来个反戈一击,说你“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来个合众连横先拿你开刀。

    楚庄王当年硬和大晋杠上了的主要原因只怕是想要用武力强行在中原诸国建立发言权,改变中原人把楚国当成为蛮族,而不作为华夏的一份子的歧视。

    几百年后秦始皇时代的秦国算恐龙的话,楚庄王时代的秦国简直是一只弱鸡,连楚攻晋居然被在晋国还是二流世家的魏氏放倒。

    杜营在这个时代待得越久,对这些事物的感受也就越深。

    或者说,春秋时代的霸主们很有几个雄才大略不逊色于秦始皇这千古一帝的,只不过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才未能一统天下。

    等到时代发展到几百年后,就算没有秦始皇,也始终会有一个心怀天下的帝王来统一华夏文明。

    想在现在武力夺取天下只是白日做梦,没有百八十万大军的底子,拿什么夺?

    所以孔孟那套仁义得天下的说法在诸侯那里还是很有市场的,武力不行只好来文的。

    杜营理论结合实际的对春秋时代的生产和军事诸方面进行了调研,深切感受到奴隶制时代的生产水平低下,劳动积极性不高等诸多缺点,并在肚子里草拟了一份改革开放预案,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YY,永远不会拿出来,他还不想让这纯朴的世界被工业化进程所玷污。

    没有刀币,杜营用楚国通用拇指大的金块买了一份炙,也就是烤肉,差点没把小店老板乐死,拣了块最大最肥的用洗干净的大竹叶包好,恭恭敬敬的送上来,附上一包几斤重的齐国刀币作为找零。

    现在的黄金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值钱,所以这个时代的方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