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还没说完,旁边的黄兴一把揪住他的耳朵,斥道:“你个小鬼头,自己不睡觉,偏要来瞎捣乱,现在还告我的状,看我怎么收拾你!”边说,边拉扯着他往村里去了。
等二人走远了,云龙才突然红着脸问道:“刚才,没弄疼你吧。”
子墨摸了摸还隐隐作痛的胳膊,也有些不自然似的答道:“不妨事的。”
两人沉默了片刻,云龙问道:“你这么早来,有什么事么?”
子墨这才想起自己的来意:“被你一搅,险些忘记了。今天不是要开始收珍珠了么,我要去看看,你值了一宿的夜,要不先回去睡一会儿吧。”
云龙忙道:“不打紧的,我也不怎么困。”
子墨取笑道:“是,你聊半宿睡半宿,可不是不怎么困。”
正说着,就见一群村民从村子里走出来。最前面的一个怀里抱着一尊菩萨,后面一群人有的抬着香案,有的拿着祭神用的供品香烛。子墨一见他们,立刻飞跑过去,好奇的问东问西,指指点点。
云龙连忙也跟了过去帮忙拿东西。众人走到海边,其中两人将香案在岸边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放好,那个抱着菩萨的,恭恭敬敬将菩萨放在香案上,后面几个人一齐上去,七手八脚将香炉、蜡烛、几盘一早刚蒸得的枣窝窝等各色供品一一摆好。
李三思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云龙和子墨旁边,前面的人一面摆,他一面介绍着:“这上面供的是海神娘娘,保佑我们出海平安的。今天虽然不出海,但是我们渔家不论做什么,都是拜海神娘娘的。若是丰收年成,应该给娘娘供上白面枣馒头,还能做出各种花样,可如今这年景,也只能委屈娘娘吃窝头了。”
子墨指着正在摆放的一个红绸子做的东西小声问道:“那红的是什么?”
李三思顺着她的手看过去:“这是红绸灯,保佑我们不论出海还是下海,都能看清楚回家的路。”
云龙在少林寺的时候,就曾听过许多这类关于神佛的说法,心里并不怎么相信,这时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答话。李三思见他不信,说道:“别的神佛怎样我不知道,海神娘娘我可是深信不疑。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海神娘娘显灵呢。”
子墨一听还有这等奇事,连忙道:“李大哥,快讲讲是怎么回事?”云龙也好奇的盯着李三思。
李三思轻嗽一声,有些得意的讲起来:“我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回跟两个表哥一起出海钓刀鱼,船刚过了海湾,就起了大风。我们三个人都不是惯常出海的老把式,没过多久就抛了锚,谁知道浪太大,两根锚绳子都让浪给打断了。我们就随着水四处漂流,饿了就吃生刀鱼,也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我们三个又累又困,都快不行了。我二表哥突然看见前头有个小红灯,就跟这枣窝窝上的枣儿似的,那么一丁点儿大。我大表哥一看,立刻就明白了,这是娘娘送灯呢。我们也没力气了,但还是拼命划船,小船虽然很慢,却神奇的跟着那灯往前走,灯老在我们眼前,我们快也追不上它,我们慢它也没把我们甩掉。后来,我实在支持不住就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就听见两个表哥在那儿大声喊叫,睁眼一看,天都亮了,前面有一艘大船,船上有十来个人,离我们的船也就几十尺远。我赶紧起身,帮着表哥把桅安上,把帆上上,这时正好是顺风,眼看离着大船就越来越近了。船上的人听见我们叫喊,也都出来了。我大表哥身手好,一下子跳上大船,船上人扔下绳子把我们的船揽住。上船一问,才知道人家是琅琊的船,“
云龙插嘴道:“琅琊离这儿有多远?”
“反正是远得很。关键在大海上,万一我们不辨方向,朝着外海过去,那就必死无疑了。幸亏那红灯引着我们一直往岸边划,才遇到他们。后来我们在琅琊住了两天,见改了风向,张了帆,又航行了一天一夜才算是回来。”
子墨皱着眉问道:“家里人担心坏了吧。”
李三思道:“那可不。家里人都以为我们死了,我家里就一个儿子,我娘哭得泪人似的,两个姐姐日夜在海神娘娘庙里祷告。后来我娘年年过年都给海神娘娘送灯,不管家里多困难,至少都要送两盏红纸糊的灯。她老人家说,我这条命就是这红灯救下来的,所以给海神娘娘送一盏灯,就相当于救下一个渔民,积德啊!”
………【第二十章 倭患 第五节】………
李三思一边讲着,其余众人早已将香案摆放妥贴,叩拜完毕,已经在准备下水了。(本書轉載只见几个人身穿油光水滑的奇特衣服,紧紧裹在身上,从脚底一直包到脖颈。李三思道:“这是我们祖上传下来鱼皮服,只有五套,好在它特别结实,穿了多少年了也不坏,又防水又保暖,正适合这时节下水。”
其中一个人先下水,在浅水里摸索着,片刻之后等他再把手伸出水面,手中已经多了一个大大的珠蚌。他一手拿起珠蚌,一手举起一把小小的开贝刀,从珠蚌腹缘轻轻的插进去,手上用劲,只听得咔哒一声轻响,珠蚌就被撬开了。云龙和子墨早就好奇的凑在了最前面,只见那人用刀小心翼翼的在蚌肉上面划了一道口子,一颗又圆又大的珍珠随之露了出来。
那人笑逐颜开,将珍珠取出,高高举起,向人群展示。众人的眼光都聚焦在这颗珍珠上,立刻爆出一阵欢呼声。这一刀算是开门彩,预示着今年的珍珠会有个好收成。因此第一个下水的总是最有经验的老珠农,只凭珠蚌外形和重量,便能够判断出里面一定有最好的珍珠。
五个穿着鱼皮服的人依次下水,把装满了珠蚌的竹筐一筐一筐抬上岸来。其余众人也各自散开,都拿着工具忙活了起来。一个个珠蚌被打开,一颗颗珍珠从里面取出来。海岸上欢歌笑语,热火朝天。
子墨从前在苏家戴惯了珍珠饰品,却头一次见到珍珠是怎么来的。她蹭到几个正在有说有笑干活的女人旁边,撒娇道:“刘姐、张姐,让我也试试成不?”
村里的女人都喜欢这个知书达礼的漂亮姑娘,刘大姐手上不停,笑着说道:“你别看我们好像在玩似的,这活儿也不像你想着那么简单。”
旁边一个女人接话道:“我们干了十几年了,自然熟手。没弄过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夹了手的。看到那个正在往岸上拖竹筐的么?大概五、六年前吧,他那时还小,刚学会剖珠,一刀没割断蚌壳里的肉,蚌倒是撬开了,刚把手伸进去拿珠,蚌壳就合上了,他一根食指当时就让夹住了。十指连心啊,我还记得他当时疼得嗷嗷直叫,两只手一通乱甩。那珠蚌摇的紧,哪能甩的下来啊,开贝刀插进去也根本撬不动了。后来还是旁边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让他忍着疼,拿石头把蚌壳砸碎,他才把手指头拿出来。不过他那根食指差点就废了,休养了好几个月才算恢复。”
子墨吓得连连摆手道:“算了算了,我不试就是了,何苦这样吓我。”
云龙此时可没有子墨这么轻松,他刚刚熬了半宿,又被子墨拉来,这时候正靠着一棵大树打瞌睡。李三思看他那样子,过去拍拍他肩膀,笑道:“白兄弟,这会儿人多,你困了就先回去睡一会儿,到晚上还有得忙。吴堂主说了,从今天起,值夜要加派人手。”
云龙不好意思的笑笑,过去找子墨打了个招呼,便回房间睡觉去了。他连续几天,要么值夜,要么被李三思的呼噜声搅得睡不安稳,好不容易找到个补觉的机会,躺在床上,转眼就进入梦乡。
不知道睡了多久,云龙突然感到一双手在摇晃他,一个人很焦急的喊他:“白兄弟,白兄弟!”云龙睁眼一看,周围已经一片漆黑,床头挂着一盏油灯,映着李三思的脸。
李三思见云龙醒来,长吁了一口气道:“你怎么睡得这么死,喊你半天都喊不应,吓我一跳。”
云龙只觉得浑身僵硬,头也昏昏沉沉的。他一只胳膊撑起身子,又在床边坐了一下,这才觉得眼前的东西不再晃晃悠悠:“现在什么时候了?”
李三思觉得他看起来有些奇怪:“快到戌时了。你睡了一天,午饭我也没叫你,现在饿不饿?”
云龙摇摇晃晃的站起来,说道:“不饿,只是渴得很,我去倒些水喝。”他拿过桌上的粗瓷茶碗,将剩着的半碗水一口喝了。
李三思指着桌上的一盘烙饼道:“不饿也得吃点东西,吃完跟我出去,今天弟兄们都到海边去,晚上好好热闹热闹。”他边说边盯着云龙看,问道:“你怎么看起来怪怪的?哪里不舒服么?”
云龙头疼欲裂,却还死撑着说:“没事,可能睡多了,有点头晕。”
李三思不放心,走近一看,云龙的脸红扑扑的倒很喜人。李三思心知不好,伸手在他额头上一摸,果然有些烫,忙道:“唷,怎么睡了一天,反倒病了。看来你今天晚上不能跟我们热闹了,我去跟吴堂主说一声,让你在屋里歇着。”云龙还待说话,李三思已经不由分说将他按回床上躺着,一边出门一边说道:“你先等一会儿,我让林姑娘来照顾你。”
云龙听到这话,心里一动,这些日子每天忙着正事,真是好久没跟子墨单独相处,看她整天也不见人影,不知道她在做些什么。今天早晨匆匆一会,也没顾得上问。待会儿子墨来了,倒要好好跟她聊聊。正想着,就听到子墨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怎么白天还好好的,这就病了?”随着话音,子墨飘然进入房门,她一眼看到桌上摆着的烙饼,皱皱眉道:“都病了,哪有胃口吃这个,等我让刘婶帮你蒸个鸡蛋羹。”
云龙忙拦阻道:“一点小病,快别闹得沸沸扬扬的。你过来陪我说说话,我就好了。”
子墨嘴上嗔道:“我什么时候倒成了医生了话就能治病。”一边却笑吟吟的坐到了云龙床边的椅子上。
云龙看她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衣:“晚上天凉,你也不多穿点就来了。”
子墨拿手在嘴上呵呵,低头笑道:“李大哥说你病了,我不就急着过来么。”
云龙见子墨面赛桃花,禁不住心旌摇曳,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突然抓住子墨的手,说道:“我帮你捂捂就不冷了。”
子墨竟没有把手抽回来,只微微笑着,脸上红霞更甚。
………【第二十章 倭患 第六节】………
云龙只觉得心情激荡,话也不知不觉多了。(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文。学网)两人又聊了半天,子墨照顾云龙吃了东西,就让云龙好好休息,自己回房去了。
子墨刚走,李三思就笑吟吟的进了屋,一进屋就说:“你是真病还是装病偷懒不去值夜?怎么还有精神聊这么欢。”
云龙心虚,脸上一红道:“别瞎说,子墨不过给我说说白天收珍珠的见闻。”
李三思连连摆手笑道:“我可不关心你们小两口的说了些什么。”
云龙见他越说越不像话,连忙岔开话题问道:“李大哥,您怎么也没去值夜?”
李三思伸手摸摸云龙的额头,已经基本上不烧了。他放心的来到自己床前,将铺盖拉开,边道:“吴堂主让我留下来照顾你,我是占了你的光了。”
云龙有些不好意思:“我真的没什么,这么紧急的时候,我偏偏掉链子,还累得大家为**心。”
李三思往旁边的床上一靠,说道:“这几天怕就要打仗了,你还真得赶紧好起来。”
云龙一个激灵,只觉得身上都冒了汗:“咱们刚刚开始收珍珠,倭寇就知道信了?”
李三思叹了口气道:“收珍珠也跟收庄稼似的,有一定的时间,他们也能大致估摸出来。再说,这村里虽然都是自己人,但周围山上难保不藏着他们的耳目。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们也得提早做好准备。”云龙想到吴一鸣上次支支吾吾的不愿意多说,这时也没再问具体的情况。李三思并没察觉,只当云龙是在思索,自顾自说道:“前一阵子,吴堂主请了个很厉害的军师来,听说是个状元,连教主都很器重他。这下,泰山派的那起牛鼻子再也不敢小瞧咱们了。”
云龙见他也跟黄兴似的,又跟泰山派的斗气,暗笑道:“泰山派的最近在干什么?”
李三思哈哈一笑:“他们沿着海岸造了十几个木塔,天天有人在上面守着,说是一旦倭寇从海上过来,他们第一个就能看见,然后好像是响箭之类的再聚集起来吧。”
云龙皱眉道:“这算什么办法,真是莫名其妙。海岸线那么长,这长途奔袭不是胡闹么。何况那木塔,他们可以看见倭寇,倭寇自然也看得见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将倭寇赶到别的地方罢了。”
李三思也点点头:“我这粗人都知道这办法行不通,真不知他们怎么想的,或许就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人。”他突然放低了声音,神神秘秘的说:“听吴堂主说,咱们的战略是瓮中捉鳖,只可惜他没告诉我具体的情况。”
云龙也无意追究究竟是李三思不知道具体情况,还是吴一鸣不让李三思向自己透露这个消息,随口问道:“陈大侠现在在哪儿?”
“听说他在外地有事,这几天赶不回来,吴堂主也特别担心,没有他坐镇,万一倭寇真的来了,我们还真没有必胜的把握啊。”李三思这次倒真没有向云龙隐瞒什么,他这时确实不知道陈铭宇身在何处,而白莲教中知道这一军事机密的,从上到下也没有几个。
山东府南部沿海,分布着数十个港口、海湾和小岛。青州日照县的东港是历史悠久的一座港口,曾经也是整个山东府数一数二的珍珠市场,只是自从倭寇为患,这里原先的便利条件反而成了劣势,原先热闹非凡的市场如今都渐渐转移到了较为内陆的地区,向各地运输货物也不再通过东港走海路,而是向西走陆路了。因此这一带地方,虽然到处都是从前修建的商铺和民居,但却大半荒废了,逐渐成了倭寇登陆的补给站。每次倭寇前来抢掠,这里总是停满了大小海船,恍然回到了往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