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1)
战争奇观 民族壮举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作战地域、战略地位与战略作用上分为两大战场:以国民党领导的部队为主担负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游击战场。两大战场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构成抗日战争的总体。特别是敌后游击战场,可谓世界战争之奇观、伟大的民族壮举。
有谁能在历史上找到于数百万平方公里内进行连续8年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先例?
又有谁能在世界上找到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地位、让它敲开战略的大门,从而成为20世纪反侵略者的最强音?
毋容置疑:惟我8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八路军、新四军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敌后挺进。
八路军、新四军所到之处,破碎的山河开始聚合,涂炭的生灵得到拯救,昏暗的天地泛出红润。
八路军、新四军所到之处,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日本侵略者的墓坑越掘越深。
但许多人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并不以为然,当年的一些国民党人骂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打大仗,只有一次百团大战,而常常夸耀自己打大仗。今天的许多人也认同这种说法。
难道敌后抗战真的除了百团大战就没大仗了吗?非也!让事实和数字来说话。
有人曾对国民党军队参加诸会战与共产党军队经历的那些惨烈的“扫荡”和“反扫荡”作战作过分析比较后认为:日军投入兵力除早期的淞沪、武汉等少数战役外,尤其是1939年进入战略相持以后,在多数正面战场上投入的兵力规模并不比敌后反扫荡作战大。
日军作战以大队(营)为基本单位。每个大队战斗兵员800余人,全部兵员1000余人, 再加上支援部队(骑,炮,工,辎)要超过1500人。日军正面战场作战,规模最大的几次(如长沙,随枣等),投入兵力30个大队左右,四五万人,多数战役投入兵力只有十几至二十个大队,二三万人。而敌后战场,日军对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实施的军分区一级的扫荡作战,投入兵力至少10个加强大队,15000人以上。 这样的作战有上百次之多。而投入三四十个大队,五六万以上兵力的扫荡作战也有将近20次。其中,1941年扫荡晋察冀动用了80多个大队10多万人。 数千人规模的扫荡更是数不胜数。而且这些战役除日军外还要加上相当规模的伪军。
就战斗效能而言,国民党军队平均20至30个师与敌1个师团对峙,战场上10到20个师打1个师团也屡战屡败。而共产党军队在华北战场以215个团级部队对抗日军214个步兵大队和221个特种(骑、炮、工、辎)大队。共产党军队反扫荡作战的兵力一般处于劣势(火力就更不用提了),却常常胜多败少。战术层次则共产党军队3个团对日军1个大队(兵力三比一,火力相当)即可保证将敌全歼,后期甚至出现很多一二个营全歼敌1个大队的战例。
对此,连日本人也深有同感。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01师团作战主任参谋中村三郎中佐在回忆说,“中###队的行动轻快敏捷,精通地理,捕捉消灭甚难,甚至(日军)还经常遭到中###队的伏击”。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笔者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这一日常的消耗(显然它不包括一些大的军事行动——如“扫荡”中的伤亡),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实际上相当于每年进行一次大的会战所造成的损失。可见,这样的“日常”消耗,日军的确难以承受。
当时华北沦陷的县属超过500个,以一个县每天只消灭一个日军的话,则日军每天的损失要超过500人,这相当于一个步兵大队的八分之五,一个混成旅团的五分之一,反过来讲,也就是平均大约2天可以消灭日军一个大队,5天消灭其一个旅团,20——40天消灭其一个师团。聚少成多,由此可见游击战争的威力所在。
可见,以看似微小的每天每县只伤亡1人,即每天500人这样的消耗率,日军也是持续不了几年的。在抗日战争的8年中,我敌后战场共歼日军52万余人,就整个中国战场来说,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据日本方面的统计达133万余人(栋田博:《兵队日本史》第280页,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年6月版)此外,敌后战场还歼灭了大量的伪军。总起来讲,敌后战场所消灭的日伪军,大部分不是靠大的战役战斗取得的,而是靠上述一点一滴的“日常”消耗,在无形中积累起来的。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武装的几个反扫荡战例的战果即可清楚地看出敌后抗日战争的伟大。
1939年4月,日军调集8个步兵联队(24个步兵大队)和支援部队共3万余人攻击晋东南, 当地有八路军6个团,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2个团,和国民党的骑4师。 我军节节抗击,成功将敌军分割。集中4个主力团将日军主力白岐联队全歼于长乐村,并重创日军占米地旅团,毙敌2200余人。日军全线溃退,我军3个星期毙敌4000多, 收复县城18座,晋东南全部光复。
1941年,日军调集10余个大队15000余人扫荡太行区。八路军以一个团凭坚固工事抗击10倍之敌8天, 毙敌1000多,日军疲惫不堪后撤时又被八路军主力2个旅伏击,半小时即弃尸1500多具,狼狈溃逃。
序 言(2)
1942年,日军32个大队55000余人,加上伪军25000余人,扫荡冀中。 八路军加上游击队也只有35000余人,又是平原,无险可守。却浴血抵抗了整整2个月。 毙敌旅团长以下3981人,伤敌7521人,八路军伤亡4671人,游击队损失5300人,不得不撤入山区。这是一次败仗,却虽败尤荣。这些“土八路”在阵地战中所表现出的战力令日军震惊。
为维持这些大规模、连续作战,面对敌后游击队的日军华北部队,每个士兵平均每年作战300天以上,可以说疲于奔命,而华中方面,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日军多数年份一年到头也打不了几仗。 这能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抗日吗?能说他们不打大仗吗?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愧为战争奇观、民族壮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就连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也不能不为之倾倒。日本大本营参谋陆军中校山畸重三郎在日本军事杂志《丸》1965年12月号上发表的文章写道:在世界战争史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抗日游击战争,堪称为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
美国人斯诺曾指出:“如果没有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华北御敌,日本早就南下太平洋地区了。”此话不假。敌后游击战争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头戏,对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作战也是有力的支援,是最后战胜日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阻止日本北进苏联和迟滞日本南进太平洋的因素。有数字表明:日本侵华陆军的75%曾陷入敌后战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
让我们走近伟大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场,去聆听中华民族用刺刀、手榴弹向日本帝国主义发出的怒吼!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侵华日军得寸进尺
“九。一八事变”时,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
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再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起进攻。九。一八”,作为一个特定事变,震惊中外,之后日军仅用4个月零18天就把中国的东三省全部占领了,紧接着于1932年拼凑成立一个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1933年元旦之夜,日军又发兵攻击联系关内外的要塞山海关,从此将侵略魔掌伸入关内。1933年2月21日,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10万大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承德。日军占领热河之后继续南下,直逼长城各口。由于缺乏纵深防线,毕竟经不起日军的攻击,很快长城防线土崩瓦解。国民党政府最后不得不签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塘沽协定》。通过这个协定,日军把实际控制范围推进到长城一线。
1936年4月17日,日本内阁悍然决定向华北增兵,强化中国驻屯军,并将驻屯军司令官由军部任命改为由天皇直接委任,将驻屯军的一年交替制改为永驻制。
6月3日,日本在新的《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提出“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谋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其初期的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8月,日军参谋部制订《1937年度的对华作战计划》中规定:挑起战争以后,在华北地区除“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管辖下的部队外,增加由东北、朝鲜和国内的派遣部队组成河北方面军,“以主力沿平汉铁路地区作战,击溃河北省南部方面之敌,并占领黄河以北的各要地。此时,按需要以一部自津浦铁路方面协助山东方面作战军作战。再根据情况,向山西及绥东方面进行作战。”决定在对华北作战时,除过去的2个集团军(5个师)外,根据情况再增加3个师,必要时还可能在华北5省进行作战。日本还频繁地派出将校幕僚前往中国华北、华中和东北地区进行战略性的实地侦察。
日军增兵华北,是日本军国主义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大步骤。具体地说,日军增兵华北意味着日本已将不战而据我华北的政策,转变为武力夺取华北。为此,日军在增兵之后,连续两次挑起丰台事件,将中国驻军29军挤出战略要地丰台,而将此地完全控制起来。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7月16日。日军向华北发动大规模进攻。日军在7月底占领北平和天津。接着以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向华北地区扩大进攻。
8月13日,日军为了求得“速战速决”,迅速解决中国问题,又把战火烧到上海。此时,其侵华总兵力达50万人以上,并有航空兵团和海军第三舰队相配合,企图凭借其优势军力和经济实力,南北夹击,速战速决,灭亡中国。在日军参谋本部制定的《在华北使用武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中,预定“扫荡”驻扎北平一带的中国第29军的时间为2个月,击败国民党中央军的时间是3个月。
一路高歌猛进的日军万万没有想到深入中国腹地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从而招致的是毁灭的开始。“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侵占了我国黄河以北的华北国土约 60万平方公里,铁路3000公里,县以上城市250余座。日军7个师团14万人守备这一广大地区,如以土地面积计算,每10平方公里仅有日兵22人;如全部用来守备城市,每座城则只有 650人,不足1个营;如全部用来守备铁路,每公里也仅有47人。由于兵力不足,日军只能占据一些重要的战略据点及某些战术支点,控制主要交通线。而广大乡村、集镇和一些边远县城则无力掌握,即使某些非常重要的县城也不能顾及。这样,在敌人占领区便留下了大片大片空隙。这些空隙地区,便是游击队活动的广阔天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得以大显身手,深入到日寇占领区去开辟新的作战线,创造敌后战场提供了条件。
国共坚持不同的抗战路线(1)
“西安事变,逼蒋抗日。1936年10月蒋介石(中披斗篷者)在西安视察部队,右为杨虎成。
面对日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当时中国政坛上的两个最大的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如何抗日的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分歧,形成两条截然不同的对抗日战争的指导路线。在国民党政权下,封建的土地关系丝毫没有变化。他们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当然不能使中国资本主义化。那时中国的重工业根本谈不上(1933年钢产量只有3.5万吨),在轻工业中棉纺织业最发达。但拿1936年同1924年比较,在全国的纱锭总数中,外国资本拥有的份额由42.9%增加到%,民族资本拥有的却由57.1%下降到53.8%;外国资本拥有的布机由54.8%增加到58.1%,民族工业拥有的却由45.2%下降到41.9%。在国民党开始取得全国政权时,中产阶级曾指望它能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果却得到濒于亡国的局面。因此,国民党从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力图使抗战的进行不致损害他们的统治地位,并且在打败日本侵略者后继续他们的统治,因而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即坚持国民党###,只是实行单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并拒绝一切有利于抗战的根本改革,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不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反对抗日战争成为人民大众的抗战。国民党于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在抗日方面表现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对发展民众运动加了不少限制。
那么,如何使各种要求抗日的力量汇合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