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肌>」苡⒐撕ε孪⒖赡茏呗└鹿耍琶⒖嗽诘诙斓幕嵋樯暇桶逊üΦ氖指嫠吡硕砉恕K颜獬浦案叨然艿氖帧保樟硪泊鹩σ毁够嵋榻崾⒓窗阉牵�536' “忘掉”。
  杜芒克和德拉克斯要求本国政府指示如何回答俄国人关于波兰的问题,等了3 天都没有回音。到8 月17日,杜芒克就给巴黎打电报:“苏联是想要军事条约的。它不想要我们给它一张没有具体保证的废纸。伏罗希洛夫元帅宣布……只要他所说的那个关键性问题解决以后,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杜芒克强烈地要求巴黎设法使华沙同意接受俄国的援助。不但在莫斯科,而且也在西方国家首都,当时流行的看法都是,英法政府并没有做任何工作来劝说波兰人同意苏联军队在波兰领土上迎击德国人。事实并非如此,从最近发表的文件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伦敦和巴黎是做了相当多的工作的——不过还不够多。同样清楚的是,波兰人的反应,其愚蠢简直不能令人置信。
  8 月18日,在英法两国第一次试图打开波兰人的眼界让他们认清现实以后,波兰外交部长贝克告诉法国大使利昂·诺尔,俄国人“在军事上没有什么价值”,而波兰参谋总长斯塔契维奇将军也支持这种看法,宣称他“看不出让红军在波兰领土上作战有什么好处”。
  第二天,英法大使再次进见贝克,敦促他同意俄国建议。波兰外交部长还是拖,不过答应在翌日给他们正式答复。这一天英法使节在华沙的外交行动是同一天'8月19日' 法国外交部长庞纳和英国代办在巴黎会谈的结果。使这位英国人感到有点意外的是,姑息希特勒最积极的庞纳,因为看到有可能因为波兰人的顽固而失去俄国这样一个盟友也居然着急起来了。' 庞纳告诉他说' 如果由于波兰人的拒绝而使同俄国的谈判归于破裂的话,结果将不堪设想……波兰人的拒绝是讲不过去的,因为这是在德国进攻时唯一能立即见效的援助。如果我们要求我们自己的国家参加战争,来保卫拒绝了这一援助的波兰的话,英国和法国政府将处于毫无办法的地位。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毫无疑问它一定如此——那末,英法政府为什么不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对华沙施加最后的压力,干脆说除非波兰政府接受俄国援助,英国和法国看不出它们参战援'537' 波有什么用处呢?正式的英波共同安全条约当时尚未签订。为什么不能把波兰接受俄国军事援助作为缔结这一条约的一个条件呢?
  庞纳在8 月19日同英国驻巴黎代办的谈话中是提出了这个建议的。但是,伦敦政府对这样一种“计策”' 唐宁街是这样叫它的' 感到不合适。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不肯走这样的极端。
  8 月20日上午,波兰参谋总长告诉英国驻华沙的武官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能同意苏联军队进入波兰”。当天晚上,贝克就正式拒绝了英法的要求。同一天晚上,哈利法克斯通过他驻华沙的大使,敦促波兰外交部长重新加以考虑,并且用强烈的措辞着重指出波兰的态度“破坏了”莫斯科的军事谈判。但是贝克丝毫不为所动。他告诉法国大使说:“我认为,对于外国军队使用我国领土的问题,不论什么样的讨论都是不能进行的。我们同苏联没有军事协定,我们也不想要。”
  在波兰政府这样一种盲目顽固的态度面前,法国总理达拉第着急了,他后来在1946年7 月18日对法国制宪议会讲话时说,他决定不顾一切,自行其是。在再一次呼吁波兰人要现实一点以后,他在8 月21日早晨打电报给杜芒克将军,授权他同俄国人按他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的条件签订军事条约,不过,有一个条件:这项条约一定要由法国政府批准。与此同时,法国驻苏大使保罗—艾米尔·纳吉亚尔也得到庞纳的命令' 这是后者以后说出来的' 通知莫洛托夫,法国“原则上”同意苏联军队在德国进攻波兰时通过波兰领土。
  但是只要波兰人还没有答应,这就只是一种无用的姿态——而且,我们今天可以知道,鉴于俄德之间正在进行交易,这还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姿态。杜芒克直到8 月21日晚上才接到达位第的电报。当他第二天晚上——正是里宾特洛甫动身赴莫斯科的前夕——把它告诉伏罗希洛夫的时候,这位苏联元帅表示非常怀疑。他要求看一看叫那位法国将军说法国政府已授权他签订一项准许俄国军队通过波兰的军事条约' 杜芒克是已经这么说了的' 的证明。显然,杜芒克拒绝了这一要求。伏罗希洛夫下一步要求知道英国的反应如何,是否已经得到了波兰的同意。这些都是没法回答的'538' 问题,杜芒克只好答复说,他并无所知。
  但是到这个时候,无论是问题还是答案都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它们提得太晚了。里宾特洛甫已经在到莫斯科的路上了。他的访问是前一天晚上宣布的,同时还宣布了此行的目的是:在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
  伏罗希洛夫看来似乎已经对那位法国将军产主了一种真正的好感,很婉转地向他示意:他们之间的接触就快结束了。
  ' 伏罗希洛夫说' 我只担心一件事情。法国和英国方面已经让政治和军事谈判拖得太长了。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决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也许会发生某种政治事件。
  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1939年8月23日
  所谓“某种政治事件”现在发生了。
  里宾特洛甫是8 月22日坐飞机动身去莫斯科的。他随身带着希特勒亲笔的全权证书,握有同苏联缔结一经签字立即生效的互不侵犯条约和“其他协定”的大权,也带着大批随员。第一天晚上,德国代表团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过夜,据施密特博士说,里宾特洛甫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一宵,不断同柏林和伯希特斯加登通电话,而且为准备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会谈而作了大量的笔记。
  载着德国代表团的两架“秃鹫”式运输机在8 月23日正午到达莫斯科。在大使馆匆匆吃完午饭以后,里宾特洛甫就急急忙忙'539' 赶到克里姆林宫去会见苏联独裁者和他的外交人民委员。第一次会议继续了3 个小时,据里宾特洛甫在“特急”电报中告诉希特勒,这次会议对德国人说来进行得很好。从德国外交部长的电报来判断,根本没有任何困难就在将使苏联置身于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之外的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达成了协议。事实上,据他报告,唯一的困难是如何瓜分赃物这样一个显然很小的问题。俄国人要求德国人承认拉脱维亚的利包和温道两个小港“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由于拉脱维亚全境都划在两国势力范围的界线的苏联一面,这个要求并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希特勒很快就同意了。里宾特洛甫在第一次会议后还告诉元首说,“预期将就整个东欧地区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签订一项秘密议定书”。全部文件——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当天晚上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第二次会谈的时候签字了。德国人和俄国人达成协议太容易了,因此在这次一直开到第二天清旱一两点钟的宴会式的会议上,绝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什么严重的讨价还价上,而是用来对世界局势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进行热烈而友好的讨论,中间还充满了克里姆林宫庆祝会上决不可少的敬酒干杯。出席这次会议的德国代表团的一个团员曾写了一份秘密备忘录记下这个外人难以想象的场面。
  斯大林曾问到德国的伙伴——意大利和日本——的野心,里宾特洛甫对此作了爽快的、令人放心的回答。谈到英国的时候,苏联独裁者和那位现在举止尽量表现得规矩的纳粹外交部长也发现彼此的看法马上一致。斯大林告诉他的客人说,英国派到莫斯科来的军事代表团“从来也没有告诉苏联政府,他们到底要什么”。里宾特洛甫在回答时着重点出,英国老是想破坏德国和苏联之间的良好关系。他大言不惭地说,“英国是软弱的,只想叫别人给它打仗,好让它狂妄地僭取统治全世界的霸权”。
  这份德国备忘录说,“斯大林极表同意”,他还说,“如果英国真的统治了全世界的话,那是因为老是让自己被它吓唬的其他国家太傻的缘故”。这个时候,苏联的统治者和希特勒的外交部长已经相处极为融洽,即使提起反共公约也不能使他们感到尴尬了。里宾特洛甫再次解释这个条约不是针对苏联而是针对西方民主国家的。斯大林插话说,“事实上,反共公约主要是吓坏了伦敦城' 指英国金融界' 和英国的店主们”。
  在这个时候,据德国的备忘录透露,里宾特洛甫由于斯大林'540' 这种圆通的态度,兴致高到竟然想说一两句笑话——对这样一个毫无幽默感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德国外交部长' 备忘录接着说' 开玩笑地说,斯大林先生肯定没有像伦敦城和英国的店主们那样被反共公约吓倒。德国人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可以拿一个笑话来说明,那是一向以机智和幽默出名的柏林人编出来的,他们说,斯大林自己早晚都会参加反共公约的。最后,纳粹外交部长絮絮不休地谈到德国人民将如何热烈地欢迎同俄国达成的谅解。“斯大林先生回答说,”德国备忘录写道,“他确实相信这一点。德国人要求和平。”
  这样的噱头到互相敬酒的时候就愈来愈不堪了。
  斯大林先生自动地提议为元首干一杯:“我知道德国民族多么爱他们的元首,我因此要为他的健康喝一杯。”莫洛托夫先生提议为德国外交部长的健康干一杯……莫洛托夫先生和斯大林先生一再提议为互不侵犯条约,为德俄关系的新时代,为德意志民族干杯。
  德国外交部长也提议为斯大林先生,为苏联政府,为德国和苏联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干杯。尽管在这些直到最近以前还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之间说了这么多热情的话,对纳粹党人能否信守这个条约,斯大林看来在思想上还是有保留的。当里宾特洛甫告辞的时候,他把他拉到一旁并且说,“苏联政府对这个新条约是十分认真的。他可以用他的荣誉来担保,苏联决不会出卖它的伙伴”。这一对新伙伴到底签订了些什么呢?
  在公开发表的条约中,双方约定,任何一国都不得进攻对方。如果其中一方成了第三国的“敌对行动的目标”,另一方将“决不以任何形式给予该第三国以支持”。德国和俄国也决不“参加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541' 这样,希特勒就取得了他具体希望得到的东西:一旦波兰受到进攻,而英国和法国又履行其条约义务出兵救援时,苏联同意不参加到英法一起。
  他所付出的代价是在这个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里:值此德国和苏联互不侵犯条约签字之际,在下面签字的全权代表在严守机密的会谈中讨论了在东欧划分他们各自的利益范围的问题。
  1 ·在一旦波罗的海国家' 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所属的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边界应成为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的边界。2 ·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的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的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那累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散河一线为界。
  缔约双方的利益是否需要维持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的边界应如何划定的问题,只有在今后政治局势的发展中方能予以明确规定。
  在任何情况下,两国政府都将以友好的谅解来解决这个问题。
  德国和俄国就像在德皇和沙皇时代一样再一次就瓜分波兰取得了一致。而希特勒还给了斯大林在波罗的海东岸自由行动的权利。
  最后,在东南欧,俄国人强调他们在比萨拉比亚' 那是苏联在1919年割给罗马尼亚的' 的利益,而德国人宣布他们对这一地区没有利害关系——这个让步是里宾特洛甫后来感到后悔的。
  议定书最后说,“本议定书将由双方严守秘密”。
  事实上,它的内容直到战后缴获了德国秘密档案以后才为世人所知。第二天'8月24日' ,当兴高彩烈的里宾特洛甫飞返柏林的时候,在莫斯科的英法军事代表团要求见伏罗希洛夫。德拉克斯海军上将还曾给那位元帅送去了一封急信,要求他表明对继续谈判'542' 的看法。
  伏罗希洛夫过了一天之后在8 月25日下午1 时给了英法军事参谋人员以答复:“鉴于政治形势业已改变,继续谈判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两年以后,当德国军队违反上述条约而大举侵入俄国的时候,斯大林仍然认为他背着到莫斯科谈判的英法军事代表团而同希特勒进行的这笔丑恶的交易是有理的。1941年7 月3 日他在对俄国人民的广播中自吹自擂地说:“我们保证了我国获得一年半的和平及准备自己的力量来回击敌人的可能,如果法西斯德国敢于冒险违反条约来迸犯我国的话。因此这毫无疑义是我们赢了,而法西斯德国输了。”
  究竟是不是如此呢?从那时以来,人们对这一点一直在争论。这一笔卑鄙的买卖给了斯大林一个喘息时间——俄文叫peredyshka——正如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07年在替尔西特从拿破仑手里和列宁1917年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从德国人手里所取得的一样,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也在一个短时期内给了苏联一个远在俄国原有边界之外的抗德前进阵地,其中包括在波罗的海国家和芬兰的基地——而付出代价的是波兰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和芬兰人。尤其重要的是,如官方的苏联《外交史》' 《HistoryofDiplomacy》' 后来所特别强调的那样,它使克里姆林宫可以放心,如果俄国在以后受到德国的进攻的话,西方国家也已经无可挽回地卷入了反对第三帝国的战争,而苏联就不会像斯大林在1939年整整一个夏天都在担心地那样,单独对抗强大的德国了。
  所有这些毫无疑问都是事实。但是还有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