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系七科。徐悟而言曰。行必取科甲。官至外郎足矣。因记于牍中。但不能晓七科二十七甲之说。靖康丙午。胡骑攻城。庠序诸生。多病脚气死。徐亦以是疾终。乡人董纵矩。欲葬之东城墓园。而垣中列兆。已无余地。乃与后死者皆瘗于垣外。董以标揭识其处。正居第二十七行之第七穴。归唁其父。因出其手书。则梦中神告。无少差者。宁国人□德升说。
。。。
 ;。。。 ; ;
夷坚甲志卷十七 清辉亭
广西昭州。最为疠毒之地。而山水颇清婉。郡圃有亭名天绘。建炎中。郡守李丕。以与金国年号同。欲更之。乞名于寓公徐师川。久而未得。有范滋者。为易曰清辉。已揭榜。徐谒李同坐亭上。少焉策杖于四隅。视积壤中有片石。班班如文字然。命取而涤之。乃丘浚所作记。其略云。予择胜得此亭。名曰天绘。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月日。当有俗子易名清辉者。可为一笑。考范生初命名之日不少差。
。。。
 ;。。。 ; ;
夷坚甲志卷十七 巴蕉精
兴化人陈忱。崇宁中。以上书得罪。送德安府学自讼斋。与郡士刘李二生同榻。李在内。陈居中。刘最处外。一夕刘觉。体畔甚热。见一物。如茜被包裹卧其旁。大惧。明夜先二人未寝。径趋床内。与李易位。李所睹亦然。皆不敢言。至夜争据便处。陈曰。岂有所畏邪。我请尝之。既寝。闻户外叹息声。若欲入而不敢者。他夕陈先就枕。刘奏厕方来。不得已复居外。见如前时。始以实告陈。陈奋然以身当之。复闻有声。即大呼而出。其物踉蹡越窗外。至巴蕉丛而灭。明日尽伐去蕉。又穿地丈余。无所得。自是怪遂绝。咸疑为巴蕉精云。黄子亨彦质说。黄德安人也。
。。。
 ;。。。 ; ;
夷坚甲志卷十七 姚仲四鬼
姚仲。始为吴玠军大将。尝与敌人战小衂。吴欲诛之。仲曰。以裨将四人引军先退。故败。吴召四将斩之而释仲。后数岁。仲领兵宿山驿。见四无首人。皆长二尺许。揖于庭。曰、我辈败事当死。然公不言则可全。今皆死。故来索命。仲曰。向者奔北。我自应以军法行诛。既屈意相贷。而少师见责。我若不自明。则代汝曹死矣。四人曰。当时之退。但择一人先遁者。足以塞责。何至是。仲无以对。四鬼渐喧勃欲上。忽有白须老人出于地。亦长二尺余。诘之曰。汝等败军伏法。乃其分。安得复诉。叱去之。应声而没。老人亦不见。人以是知仲之必贵。又十年。以节度使都统兴元军。路彬质夫说。
。。。
 ;。。。 ; ;
夷坚甲志卷十七 陈茂林梦
福州长乐士人陈茂林。梦至大殿下。与数十人班谒。笏记云。官职初临。朝仪未熟。既寤。谓必登第为龙首。谒至尊也。遂更名梦兆。绍兴十七年。为解头。赴鹿鸣燕。与同荐送者谒大成殿。旧例以年齿最高者为首。陈不可。曰、吾为举首。应率先多士。众莫与之争。既焚香。当再拜礼毕。陈误下三拜。有闻其梦者。笑曰、此所谓官职初临朝仪未熟也。陈亦惘然。疑为已应梦果不第。林之奇少颖说。
。。。
 ;。。。 ; ;
夷坚甲志卷十七 张德昭
建阳人张德昭。老于进士。以特恩补官。得伤寒疾。为黄衣人持符逮去。至幽府。抗声廷下曰。追到建州张德昭。王者怒曰。命尔追某州孔昭德。今误何也。付吏治其罪。命张还。张恳曰。业儒白首矣。仅得一官。今日获至此。欲一知寿禄几何。幸哀许之。主者曰。天机理不容泄。寿数难言也。又拜乞官禄所至。则沉思移时。如阅籍者。曰、位至作邑。张遂出。逢一婢于途。问所以来。曰、到此已数日。家中并无恙。乃前行。抵深谷边。足跌而寤。问其家。始知此婢相继死。才一日耳。张益愈。访刘彦冲子翚于崇安山中。以事告。曰、老矣。讵复荣望。今下摄承簿尉。果若所言。得宰一邑。犹须十年间。□自喜也。是岁调补汀之清流尉。至官逾岁。会县令罢去。暂摄其治。遂亡。距入冥时仅三年。刘口甫说。
。。。
 ;。。。 ; ;
夷坚甲志卷十七 峡山松
广州清远县之东峡山寺。山川盘纡。林木茂盛。有古飞来殿。殿西南十步许。大松傍崖而生。婆娑偃盖。大观元年十月。南昌人皇城使钱师愈。罢广府兵官北还。櫍鬯孪隆4诱吒筛H≈找埂C髂辍5钪鼻稀W怨闳缌荨9隆C我慧坯扌腽弧C嬗谐钌T弧⑽峋哟巳倌辍2恍抑倒谌恕2荒荜诱摺V粮嵯ヒ源颉J刮抑两裱鳌9芪追秸衫鲜Α3龊练⒘Σ怪巍J该し绶⒆鳌N薅≈肌5弥仗炷辍N痛笠印<衔势湫帐霞八印T弧⑽岱窃彩追阶恪D酥参镏泻樾哉摺7衫粗髂稀<此σ病P椅尥<暇酢R善渌梢病R陨褚煺米啤P胨缕艄亍=敫妗J毕游疵8锤是蕖V撩鳌T蛑廴私饪喴咽铩b耆徊荒芡9龥抗狻R杂锪罱ò才礓M。政和二年。銶解官如广府。过寺即以吉老言访之。果见巨松去根盈尺。皮肤伤剥。膏液流注不止。盖七年矣。乃白主僧和土以补之。围大竹护其外。曲江人胡愈作松梦记述其事。予尝往来是寺。松至今犹存。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杨靖偿冤
临安人杨靖者。始以衙校部花石至京师。得事童贯。积官武功大夫。为州都监。将满秩。造螺钿火鐀三合。穷极精巧。买土人陈六舟。令其子十一郎赍入京。以一供禁中。一献老蔡。一与贯。以营再任。子但以一进御。而货其二于相国寺。得钱数百千。为游冶费。愆期不归。靖望之久。乃解官北上。遇诸宿泗间。子畏父责己。乃曰、所献物皆为陈六所卖。儿几不得免。靖信之。至京、呼陈六诘问。陈答语不逊。靖杖之。方三下。陈呼万岁得释。还至舟。谓其妻曰。杨大夫不能训厥子。翻以其言罪我。我不能堪。遂赴汴水死。靖得州钤辖以归。都转运使王复领应奉局。辟靖兼干官。常留使院中。时宣和七年也。是岁四月某日。靖在签厅。有纲舩挽卒醉相殴。破鼻出血。突入漕台。纷纷间。靖矍然如有所睹。急趋入屏后。遂仆地。舁归家。即卧病。语言无绪。不食。时临平镇有僧。能以秽迹法治鬼。与靖善。遣招之。至则见鬼曰。我梢工陈六也。顷年以非罪为杨大夫所杀。赴愬于东岳。岳帝命自持牒追逮。经年不得近。复还白。帝怒。立遣再来。云杨靖不至。汝无庸归。今又岁余矣。公门多神明。久见壅遏。前日数人被血入。土地辈皆惊避。乘间而进。乃得至此。僧谕之曰。汝他生与是人有冤。今世故杀汝。汝又复取偿。翻覆无穷。何时可已。吾令杨氏饭万僧。营大水陆斋荐谢汝。汝舍之何如。鬼拜而对曰。畴昔之来。苟闻和尚此语。欣然去矣。今已贻怒主者。惧□反命。则冥冥之中。长无脱期。非得杨公不可也。僧无策可出。视靖项下有锁。曰。事已尔。姑为启钥。使之饱食。且理家事可乎。许诺。前拔锁。靖即起如平常。然与僧才异处。则复昏困。数日死。富阳人吴兴举。旧为吾家仆。亲见靖病及其死云。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杨公全梦父
杨公全朴。资州人。其父以政和癸巳卒。未葬。明年春。梦父归家。公全问何年当得贡。曰。有冥司主簿。正掌文籍。乃吾故旧。尝取簿阅之。汝三舍中无名。至科举始可了耳。又云。汝知朝廷已行五礼否。对曰。不知。又杂询家事甚悉。语毕。其去如飞。是年八月。始颁五礼新仪。士人父母未葬者。不许入学。公全悟父言。是冬襄事。至丁酉岁升贡。谓梦不验。既而无所成。宣和辛丑。罢舍法。复行科举。乃以甲辰登科。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赤土洞
资州城外三十里赤土培之侧有洞穴。相传深不可测。普州人梁子英。煮荣州盐井。数经从洞口。尝率同辈数人。具三日糗粮。持桦炬入焉。始入路绝暗。皆狐粪。蝙蝠纵横。过百余步。地净如扫。石上钟乳下垂。如珠缨状。度半日许。闻水碓声出于上。盖嘉陵江也。惧而亟出。终不能穷其源云。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席帽覆首
王龙光、字天宠。资州人。入京赴上舍试。过剑州梓潼县七曲山。谒英显武烈王庙。俗呼为张相公庙梦一人持榜。正面无姓名。纸背乃有之。又有持席帽蒙其首者。觉而喜。谓士人登第则戴席帽。是岁免省不逮。但补升内舍。次举当政和八年方登科。已悟纸背之说。时方禁以龙天君玉王主等为名字。唱第之日。面赐名宠光。头上加帽。盖谓是云。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林孝雍梦
林孝雍、字天和。明州人。政和七年。贡入辟廱学。将试上舍。林少时尝预荐书。应免解。或劝其先以免举试。如不利。则留今贡。以待来年。林不听。同舍生杨公全。扣其故。林曰。吾年甫二十。蒙乡举。梦对策大廷。坐于西南隅。将出。有小黄门从吾求砚。心颇自负。以为必擢第。讯诸筮人。筮人曰。君年四十八乃得官。今未也。吾意殊不平。讫黜于春官。自是连蹇几三十年。今春秋四十七矣。当可觊幸。不为再战地也。是岁果中选。廷试出。又告公全曰。试日正坐西南隅。小黄门乞砚。皆如梦中所睹。三十年前梦。与卜者所言。无毫厘差。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宋应辰
宣和六年。诸道进士赴省试者几万人。以六侍从典贡举。其下参详点检官。又六十员。有旨令过试院外户。则亲书姓名。以防伪入者。既合籍。凡六十一人。主司疑之。悉招考官会坐。一一数之。又审于监门曰。每一人至。必下马自书。何容有两名理。及取历阅视。果多其一。曰宋应辰。验诸铨曹云。中外无有此姓名。始知神物所为。于是主司遍论群公曰。宋者国号。而名为应辰。必造化之中主张是者。考校之际。不可不谨也。是岁登第者八百五人。为一代最盛之举。杨公全居前列。闻之于知举官王唐翁绹云。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资州鹤
资中衙校何氏。有弟好弋射。曰持弩挟弹往山中。目之所见。无得免者。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何生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何虽无赖。亦为之恻然。即折弃弓矢。不复射。六事皆杨公全说。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乘氏疑狱
兴仁府乘氏县豪家傅氏子。岁贩罗绮于棣州。因与一倡狎。累年矣。妪独不乐。禁止之。倡忿怨自绞死。傅子不知也。一旦遇之于乘氏。曰。我为养母所虐。不可活。讼于官。得为良人。脱身来相就。君能纳我乎。傅子喜。虑妻妒不容。为筑室于外。明年复往棣州。询旧游息耗。闻其死甚骇。然牵于爱。溺于色。迷不省。口语籍籍。妻始得知之。惧其夫以鬼死也。傅有弟颇壮勇。与嫂谋。刻日欲杀之。先具酒肴使夜饮。而伺于外。傅坐室中东偏。妇人居西。坐已定。弟挟刃径趋西边。且至。手误触灯灭。暗中剚刃而出。暨烛至。则傅子流血洞腋死矣。妇人无所见。县捕两人下狱。劾以杀夫及兄。且鞫奸状。期年不得情。任信孺古与诸傅往来。亲见其事。府以为疑狱。上诸朝。时宣和七年矣。会京师多故。不暇报。竟不知为如何也。任信孺说。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邵昱水厄
邵昱。徐州沛人。从其妇翁任信孺。居衢州。绍兴丁卯。张巨山舍人嵲为郡。端午日竞渡。舟舫甚盛。郡人争往浮石寺前浮桥上观。昱先与数友入寺。既而独还。行至桥半道。铁缆中断。舩皆漂流。桥板片片分拆。在前者数百人尽溺。昱已坠水。觉有物承其足。故项以上不沉。眼界恍惚见同溺人乍出乍没。其形已变。或蟹首人身。或人首鱼身。或如江豚龟鳖状。桥柱下数大神。皆长可三丈。执钺立。又两大神从云端下。其一亦蟹首。一如鬼神。空中语曰。三百人逐一点过。顾昱曰。汝是姓邵人。不合死。掖而掷之破舩上。仅得达岸。既归。不敢语人。明年。同任公如明州。过余姚之象亭。待潮乃东。登亭上观题壁。有从后呼者曰。君不易过得去年水厄。非素积阴德。何以致此。昱回顾。乃一道人。甚颀伟。著白苎衫。色漆黑。昱曰。先生岂非同脱此厄乎。何以知我。其人不答。乃曰。岁在癸酉。君当有重灾。宜百事谨畏。或再相见。可免也。昱识其异人。即下拜。才起。道人已在平地。其行如飞。长髯缥缥。下拂腰股间。遂不见。昱常惧不得免。兢兢自持。至癸酉岁。梦数卒荷轿至。邀入府。如张巨山平生时。行约十数里。天气阴阴如欲雪。至一大城。有市井。遂舁之入。昱觉非衢州。又忆巨山已谢世。自意其死。甚惨沮。行至廷下。殿上垂帘。闻二人相对语。追者与俱至廊下。一吏持簿书入白。闻主者责怒曰。何得妄追人。一人曰。韩君已得旨了。吏复下。捧杯水。欲噀昱面。傍人止之。曰。不可如是。将出手不得。吏无计。遂遣追者送昱回。轿行至深岸。前者足跌惊寤。已鸡唱矣。道人不复再见。昱亦无他。后九年。昱以任公守宣州差。捧表贺登极补官。改名侃。予亲扣其详如此。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李舒长仆
福州宁德人李舒长、字季长。政和初。偕乡里五人。补试京师。共雇一仆。曰陈四。仆愿而朴。多迟钝不及事。四人者日日诃责。惟李不然。且时与酒钱慰恤之。既至京。四人皆中春选。李独遭黜。及秋始入学。而仆谢去。又二年。李谒告至、保康。门内闻有再呼李十一秘校者。回顾则陈四也。邀李诣食肆。食毕。李亟欲去。陈问故。李曰。比日窘索。谋鬻少物耳。陈遗以银一笏。曰。姑用之。不必外求也。越数日。又遇于马行市中。邀饮于庄楼。告李曰。观郎之分。不应登第。若学道。当有所得。李曰。我不远数千里游学。须得一官。归为父母荣。何谓学道。且汝仆隶也。何从知之。陈曰。自前岁别后。随一道人给薪水。道人携我入崆峒山。授以要法。且使我物色求人。我告以公平生所为。颇有意。今能同一往否。因口授养生旨诀。皆简易径妙。然李卒不肯从。复出银一笏与之。遂去。绝不再睹。李自是亦无意于世。以表兄余承相深恩补官。隐居不仕。尝游县之支提山。谒天冠千佛。行深山中奏溷。无水盥手。方折草捼莎。一人在傍持铜槃盛水以奉之。又执布巾以进。见其手青色。面亦然。不觉顾之笑。青面者亦笑。已而隐不见。盖山灵所为也。
。。。
 ;。。。 ; ;
夷坚甲志卷十八 余待制
福州余丞相。贵盛时。家藏金多。率以银百铤为一窖。以土坚覆之。砖蒙其上。余公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