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朕可没有这个意思啊,朕听说你在青州的时候是既爱美酒又爱美人,可有此事?”
“陛下真会取笑。”寇准不明白赵恒这话的意思,只好自我解嘲:“臣是个闲不住的人,青州公事不多,所以有些放浪形骸,望陛下恕罪!”
“朕没想治你的罪,自古英雄爱美人嘛!男子汉见了美人无动于衷,岂不成了太监?”赵恒说罢哈哈大笑。“朕也爱美人。想当年朕做太子的时候,喜欢上了刘采苹,可先皇帝硬是责备于朕,说朕喜欢一个民女,违了祖宗的法度。民女就不可爱吗?那时候朕想,虽然身为太子,还不如一般的臣僚,臣僚们还可以娶妾,偏偏自己,连喜欢个女人的自由都没有!一直到朕即了位,本想这一回可以让刘采苹翻个身儿了,可没想到朕要封刘采苹为才人,为婕妤,大臣们却要反对!”
寇准这才听出赵恒的意思,他是为册封刘采苹的事儿来的。去年丁谓到郓州赴任前,曾告诉他:皇上想立刘采苹当贵妃,连圣旨都让他草拟好了。寇准当时持反对态度,一直打算只要赵恒一提出此事,自己就站出来反对。可一直等到今天赵恒也没有再提这件事,自己当然也不好多说。今天赵恒大概是想先探探自己的口风。既然他为此事亲自到臣下家里,说明他是执意要立这个贵妃了,如果猜得不错,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顺从赵恒,顺水推舟,这样不仅能保全现有的官位,说不定还有升迁的可能;二是坚持反对意见,那这个三司使恐怕就做不得了,等待他的又是个贬谪。原来反对册立刘采苹有李沆顶着,如今李沆已逝,若再坚持己见,自己就成了出头鸟。想到这里,他有点儿拿不定主意了:打心里说,他认为刘采苹是个有野心的女人,皇上又懦弱,一旦立为贵妃,难免要干预朝政。李沆之所以一再压抑刘采苹,也主要是为此。可眼前的局面明摆着再反对也没用,究竟应该怎么表这个态?是屈从皇帝的意思保住官位,还是宁折不弯坚持己见?
见寇准不做声,赵恒收住刚才的话题又问寇准:
“爱卿以为契丹人此次聚兵,是虚张声势威胁于我呢,还是雷声大雨点儿小,再在边境占我一点儿便宜,抑或是真的大举南侵灭我宋朝?”
“臣把陛下的话总括一番,就是三个字:大小无。”寇准当然喜欢议论这样的话题,侃侃言道:“所谓大,就是大举南侵,妄图夺我大片领土;所谓小,就是陛下说的打大雷下小雨,夺我三关便收兵固守;所谓无,就是虚张声势,让我大宋不要再次挑起争端。依臣看来,大宋和契丹争战数十年,就像一个脓包越长越大,指望脓包自行消退,那是不可能的,故而陛下所谓‘虚张声势’之说无法成立。虚张声势既不成立,剩下就是打大仗还是打小仗的问题了,而大打、小打在契丹并没有事先的准备,要看我大宋如何应对,如果我朝坚决迎击,契丹人想往南推也推不动;如果我朝迎击失利,契丹人打到广南也不是没有可能!”
“啊?”赵恒听完心里一惊,但仔细想想又句句在理,沉吟片刻,又问:
“爱卿是说一旦我朝迎击失利……”
“陛下!”寇准打断赵恒的话,笑道:“臣刚才不过就战势而言,真打起来,我朝是不可能纵敌深入的,就算小有失利,有众大臣在,有众将军在,还能眼睁睁纵敌深入?臣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让陛下打消打小仗或者不打仗的侥幸罢了。”
赵恒接着问道:“怎么做才能挫住敌锋?”
寇准也不答话,起身到旁边的大柜里拿出一卷纸,回到赵恒面前呈过去:
“陛下请看,这是臣前几天草拟的一份奏章。”
“是奏抗击契丹的?”赵恒把奏章接过来,也不展开,命寇准道:“爱卿拣要紧的说给朕听!”
“遵旨!”寇准明白赵恒此刻心里紧张,无心细看,于是禀道:“臣以为此时需要做的还有几件事,第一,立即派人到西夏,劝夏人出兵东渡黄河,与河东军队共同屯驻在雁门关,这样做的用处有二:一是防止契丹人从东、西两路同时发兵攻打河北和河东,也就是说先把契丹人的东路军死死堵在雁门关以外。一旦战事开始,我河东军队和夏人军队可以杀进契丹,让契丹形成东西失顾的局面,牵制他的东路军。第二,命京东的武将和守臣尽快做好应战准备,备足粮草。如果契丹出兵不多,京东可以把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到河北前线,确保我大军的供给不至于中断,如果契丹出兵甚多,京东军队和丁壮也可以开到河北沧州一线,与河北诸将共同形成一个大口袋,有效阻止契丹人向京东、向南推进。丁谓现在不是在郓州吗?此人十分能干,又大有事功之心。陛下只需下道圣旨,他便可以心领神会,按陛下的意图去做。河东不失京东也不失,契丹人就只能在河北打转转,我军在河北设下数道防线,又有黄河之险,契丹人能坚持多久?”
赵恒边听边点头:“爱卿说得有理。”他感到寇准所言与李沆临终前书写的几张奏草思路基本一致,心里有数了。盯着寇准好一会儿,突然问道:“寇爱卿认为别的大臣也会想到如此安排吗?”
第四十六回 封妃命相一朝定(3)
寇准应声答道:“以臣冷眼旁观,能想到这些的只有李沆李丞相,其余大臣,好的会说‘惟陛下裁度’,如果再碰上几个怕死的,劝陛下往南逃的混账话都能说出来!”
这话明显在暗示赵恒:王旦一定会“惟陛下裁度”,剩下王钦若、陈尧叟之流,恐怕只能是说混账话的角色了。当此之时,要尽快安排一个丞相撑大摊子,而这个职位,看来只有寇准来做最为合适。王钦若、陈尧叟不一定敢公然反对,刘采苹则对寇准芥蒂甚深。如果拿册封刘采苹的事打一打寇准的傲气,让他别像李沆那样不知轻重,也未尝不可。想到这里,他探了探寇准的口气:
“朕打算册封刘采苹为贵妃的圣旨早就拟好了,朝廷事忙,一直没顾上这些。如今既然要命相了,朕打算两旨同下,既安后宫,又安外朝,爱卿以为如何?”
寇准一听便立即意识到:赵恒所说的“命相”,就是要任他为宰相。说心里话,此事他不是没想过,但没敢觊觎相位,因为他心里一直觉得王旦要走在他前头,自己还需忍耐一时。不承想宰相之位竟被皇上送到自家来了,能不大喜过望?他脑子在飞速地旋转,想分析一下赵恒为什么要违背常理做这样的安排?从大处说,大概是赵恒担心王旦凡事拱默。从细处看,自己一向是个死杠头,说话做事顾前不顾后,妨碍了刘采苹的加封。皇上既然说要将命相和封妃两旨同下,明明是在暗示他:如果你寇准不反对册封贵妃,那你就是宰相;如果你还坚持反对,宰相就不是你寇准了!此时的寇准,最终还是被“宰相”两个字击溃了。为了不失掉这次机会,他必须明确地向赵恒表示同意两旨同下,因为这对他太重要太重要了!
“陛下恕臣直言,当初李丞相与臣等反对封刘妃,是因为她资历尚浅,不能服众。凡事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郭皇后长期卧病,刘妃一直在后宫操持,臣以为封为贵妃,代主后宫,实为当今之急,臣深表赞同!”
赵恒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朕听说还有些大臣持反对意见,朕该如何对付?”
“大臣们大多是迎合李沆之言。如今李丞相既逝,臣愿为陛下平息众议!”
赵恒听罢,心情彻底放松下来,甚至有些得意,现在是一箭双雕:既满足了寇准的丞相梦,让他焦心劳神替自己张罗抗敌,又使刘采苹的心愿得以实现。由于心情甚佳,不由又拿美人的旧话调侃起来。
“朕听说寇爱卿对美人总是喜新厌旧,颇无怜香惜玉之情,可有此事?”
寇准嘿嘿一笑,答道:“陛下训斥得极是,不过这也不能全怪臣,臣遇到的全是些凡俗女子。倘若日后能碰见红颜知己,臣也会拿出真情,始终如一。”
“哈哈哈哈!”赵恒开心地大笑了一阵,说道:“如此极好!如此极好!”数日之后,赵恒颁布了任命寇准为相的圣旨,刘采苹也顺顺当当地册封为贵妃。这两道圣旨让不少大臣感到惊愕,但木已成舟,谁还敢说半个不字?寇准一上任,立即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他先是按照自己的构想调兵遣将安排迎击契丹,随后又陆续任免了一批官员,职位最高的一个是李浚,为了保证京城安稳,他让李浚担任了开封府尹。诸事刚刚就绪,契丹果然大举入侵。前线飞马传来消息说:契丹主耶律隆绪不顾萧太后的阻拦,亲督重兵布满河北沿线,主帅还是那位百战百胜的萧达览。尽管契丹声言攻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如今真的出了兵,还是让宋朝君臣吃惊不小,二十万大军哪!万一铁蹄突破宋朝层层防线怎么办?赵恒心里也颇为疑惑,说话不像原来那么硬气了,想听听王钦若和陈尧叟的想法,于是命阎承翰把二人宣进凉阁。阎承翰刚走不远,迎面碰见宦官周怀政,周怀政把阎承翰叫住:
“阎公公,如此匆匆,干什么去?”
“皇上要宣王钦若和陈尧叟呢!”阎承翰脚步没停。
“使个小太监去不就行了?还劳阎公公亲自去宣?”周怀政说着凑到阎承翰身边,正巧一个小太监匆匆走来,周怀政连忙招手把他叫住,吩咐道:“你快到中书省和枢密院跑一趟,宣王钦若和陈尧叟两位大人到凉阁晋见陛下!”
小太监一溜烟儿跑了。周怀政压低声音对阎承翰说:
“阎公公,小人早想和你说几句话,今天好不容易才碰见你。”说着拉起阎承翰的胳膊,把阎承翰扯到僻静处,四处瞅了瞅,悄悄说道:“阎公公不觉着后宫里头味儿不对吗?”
“你这话什么意思?”阎承翰立即警觉起来,直勾勾盯着周怀政问道。
“刘贵妃可不是个简单的人哪。”周怀政直入主题。“此人进宫不久,就使了个花招把杨美人召进宫里,两个人好得就像亲姐妹。按说呢,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可日久天长,小人就看出来了:她拉住杨美人,就控制住了杨崇勋,又把蓝继宗哄转了,这两个人就成了她和外朝通气的一座桥。最近她连到皇后宫里问安都不去了,好像她才是皇后。小人一直替皇后和皇上担心,万一养虎为患,咱大宋朝岂不毁在她的手里?”
阎承翰见周怀政把话说得这么重,料他还有下文,心里开始发毛,想脱身离开,不想周怀政又激了他一句:
“阎公公为大宋三朝皇帝辛劳了几十年,忍心眼睁睁看着这江山掉进一个刘姓女人手里?”
第四十六回 封妃命相一朝定(4)
“你到底想干什么?”
“小人自知势单力薄,想和阎公公联起手来,浇浇她的气焰,别让她太张狂了!”周怀政的话里带着一股凶气。阎承翰连忙伸手去捂周怀政的嘴,说道:
“你千万不能胡来!我们这些当奴才的只管伺候好主人,别的事儿绝不能胡乱掺和。今天的话就算你没说我也没听,不过我还是想劝你一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皇上既然喜欢刘贵妃,你我只管用心伺候!”
“阎公公有所不知!”周怀政又道。“这女人十分歹毒,无论我们怎么伺候也是伺候不好的。就算我对皇后尽心她不受用,你阎公公总没惹过她吧?最近这段时间,她一直想把你拿掉,让蓝继宗取而代之。阎公公,你别蒙在鼓里,到时候死在她手里,还弄不清自己是怎么死的呢!”
“我?我一直跟着皇上,很少到后宫里去呀!”阎承翰有些不信。
周怀政立即接口道:“正因为公公是个一直跟着皇上的人,她才想把公公拿掉换成蓝继宗的,公公怎么连这个道理都悟不出来?”
这句话让阎承翰又惊又怕。他在宫里行走几十年,一向小心谨慎,自以为不曾得罪过谁,如今年事已高,更不想掉进是非场。可周怀政这句话说得在理,如果她真要提拔蓝继宗,除掉自己再容易不过了。反过来一想,就凭你周怀政这么一句话,我就和你联手去整刘采苹?她正得皇上宠幸呢,和她作对,那不是主动往火坑里跳吗!
“这事干系太大,容我想想再说!”
“也好。”周怀政点点头。“不过阎公公还是及早想好,免得让刘采苹先对你下了毒手!”
阎承翰忧心忡忡地回到凉阁,刚站稳,王钦若、陈尧叟先后来到。赵恒命二人坐定,也不多言,径直问道:
“朕一向忙忙乱乱,没顾上听听两位爱卿的意见,如今已是十万火急了,爱卿无须隐晦,有什么妙策,尽管直说吧。”
王钦若瞅了陈尧叟一眼,意思是让他先说。陈尧叟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陛下,臣刚刚又接到雄州递来的快报,说契丹人在中京附近继续增兵准备南下,看来前日所报二十万敌军,还远远不止啊!”
“哦?”赵恒皱了皱眉。“你是说契丹人这回发了疯,想把我大宋一口吞掉?”
“都是那个荆嗣惹的祸!”王钦若又把话题转到荆嗣身上,恨恨地叹了口气。“不过事已至此,就是把荆嗣抓回来千刀万剐,也已经晚了。如果荆嗣再替契丹人杀进宋界,情况就会更糟,陛下可要谨慎才是啊!”
“谨慎?朕怎么谨慎?”赵恒反问道。
王钦若支吾了一声,拱手道:“陛下恕臣直言。当年太宗皇帝发十几万大军想收复燕云,被契丹三万兵马冲得大败。雍熙年间派曹彬、潘美、宋偓三路三十万大军,又被契丹十几万人击败,致使太宗皇帝赍志而殁。如今我河北兵员总计不过二十万,怎么能抵得住强悍的契丹?为陛下计,臣以为陛下应暂时到江南避一避,等契丹人进入河北分散兵力之后,再做反击,或可扭转危局。”
陈尧叟见赵恒把目光移到他的脸上,也献策道:“臣身为枢密副使数年,深知契丹人作战的特点,当其兵锋正盛之时,可谓以一当十,若无奇计取胜,只靠和他们硬拼,怕是难操胜券。王大人之言有理,汴京离河北太近,万一契丹人一泻千里攻破汴京,陛下想退都来不及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