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你究竟为啥喜欢妾身?你必须对妾身说实话!”
赵德昌想了想,憨憨一笑道:“本王实在说不出来!”
刘采苹撒娇地撇了撇小嘴,说道:“这就怪了,世间啥事儿总得有个原因吧?韩王这么说,明明是在哄骗妾身了!”
“你说得不错,凡事儿总该有个原因,可要让本王说个子丑寅卯,本王还真说不出来,也许男女之间的事,就是这样说不清吧?”赵德昌有些窘迫,忽然想出个反击的理由,接着又道:“你不是喜欢读书吗?那本王问你,唐朝那个武则天够坏了吧?唐太宗为什么喜欢她到了魂不守舍的地步?太宗死了以后,他儿子高宗居然从感业寺里召她入宫,又是个魂不守舍,你给本王说说看,究竟是什么原因?”
刘采苹从赵德昌怀里挣脱出来,用纤指点着他的鼻尖儿说道:
“韩王,你还没做皇帝,就把妾身比成武则天了?妾身有那么坏吗?”
赵德昌捧着刘采苹的脸颊,低声而又深情地说道:
“你就是比她再坏一万倍,本王也喜欢你!”再说寇准自从当了参知政事,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派头。首相吕端也对他礼让三分,凡事必得寇参政点头才能施行。那张洎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年龄比寇准大二十来岁,赵光义排位时也在寇准之上,也是事事让着他,几乎所有的场合,只要与寇准并列,必得站在寇准身后一步,以示谦恭。其实吕端和张洎都是聪明人,之所以让着寇准,各有各的原因。就吕端而言,是因为他遭贬时寇准救过他,如今位居寇准之上,正好以礼让来回报他的恩情。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深一点儿来说,是吕端看透了寇准的跋扈,他认为这样的人在朝廷里肯定待不长,不定哪天就把皇上和百官都得罪了。与其与他争高下,还不如让他乱跳跳进泥潭里,自己也不至于落个倾轧贤臣的恶名,这正是吕端大事不糊涂之处。张洎则更有切肤之痛,当年寇准贬青州,说了寇准一句坏话,晚做了一年多的参政,如今赵光义让自己与寇准并列,如果坏话再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岂不又要得罪皇上?为了明哲保身,他索性向寇准明确表示:他主要负责修撰时政记,中书省里的事,任由寇参政做主就是了。寇准见吕端和张洎都有知恩图报之心,也就受之泰然,无暇多想。吕端本想让张洎制约寇准,见张洎凡事一推六二五,当然有些气恼;张洎也想让吕端
先说至道元年冬天,围绕着提拔后进之士,三个人出现了公开的矛盾。
这一天常朝之后,寇准叫住吕端,说道:“如今陛下病体难支,中书、三司和地方官吏的配备,我等自行调整一番,就不必惊动陛下了。”
“好哇。”吕端满口应承。“请寇大人到本相府署里一同议论,如何?”
“还有张洎大人也一同商议吧!”
三个人来到了吕端府署,寇准先开口道:
“蜀中虽然归于平静,可人心恐怕很难恢复,必得清廉干练之吏前往抚绥,严戢赃吏,宽民赋税,才能使百姓向化。寇某以为当年皇上派樊若水去做四川转运使是个大错误。樊若水是个老臣,也称得上是干吏,可是他居功自傲,总认为皇上亏待了他,所以既不恤政事,又不恤民事,惹出那么大的乱子。老臣干吏不为朝廷做事,就等于是贼臣!有鉴于此,寇某以为当派年轻风厉之臣前往蜀中。这样的人无功可居,更想建功立业。不知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寇大人言之有理!”吕端说道。“只不知寇大人以为派谁去更为合适?”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五回 宋皇后怆然辞世(7)
“寇某以为三司的丁谓十分干练,做事利索,不拖泥带水。”
吕端和张洎相互看了一眼,张洎先开口道:
“下官以为此人可以胜任!”
吕端一听这句话,就明白张洎是在随声附和。他认为堂堂蜀中转运使,让这么个无名小吏去做,实在说不过去。朝廷简拔人才固然可以超擢而用,但总得大致适度。就凭丁谓现在的职位,离蜀中转运使还差着四五个等级呢,这么用人岂不乱套?他不想再一味迁就寇准,于是言道:
“丁谓少年得志,是个干吏,不过骤升为转运使,恐怕难以服众。寇大人的心情本相十分理解,可是张大人如此附和,本相倒不好理解了!”
张洎听出吕端在讽刺他,立即改口对寇准说道:
“吕大人的话也有道理,一个三司小吏骤获转运使一职,大概会有人不服。”
“不就是个名称嘛?”寇准觉得吕端和张洎小题大做。“嫌这个名字太响亮,就改叫副使!二位大人真有点儿多虑,只要能把事办好,管它名称叫什么?樊若水倒是三品大吏,干成什么事儿了?”
“朝廷自有审官的制度,擢拔太骤势必引起官吏们的不满,寇大人还是谨慎些为妙。”吕端还是不同意寇准的说法,觉得这么说不过瘾,又刺了他一句:“寇大人用人不以阶次,朝官们已经有不少议论了。”
寇准有点急眼,没好气地说道:
“这些昏官,自己不思进取,一味盯着别人的升迁,然后风言风语,飞短流长。长此以往,朝廷里全成了混饭吃的懒虫,还能有什么干吏?有那么几个干吏,也被他们掐死了!众口铄金,自古而然,可怕呀!”
张洎滴溜着眼睛瞅了瞅吕端,又瞅了瞅寇准,来了个折中:
“丁谓确有能力,可资历又的确是太浅。张某愚见,不如让他到川东的峡路当个转运使,试其劳绩,过几年再行提拔,不知两位大人认为这样做妥不妥当?”
张洎所说的“峡路”,是指川东夔州附近几个郡县,因为太祖乾德年间攻打蜀国时,沈伦担任曹彬的随军转运使,以夔州为基地运送粮草。当时属于临时性的设置,后来人们叫惯了,就称这一地区为夔峡路或者峡路,或者干脆就叫夔路,都是同一个意思。此地并不常派转运使,张洎这么说,完全是为了和稀泥。他本想使吕端和寇准的意见趋近,不料两人都不同意。吕端先道:
“即使是峡路,当年沈伦也是三品大员。”
寇准摇头叹息:“好端端一个大材,为什么非要小用?”
张洎无言。三人沉默了一会儿,寇准又道:
“大理寺的王钦若也很能干,如今中书舍人也缺,翰林学士也缺,寇某意思把他从刑吏泥坑里弄出来。他的文笔很好嘛,连皇帝都十分欣赏。”
“刑寺之官,本相以为做个中书舍人知制诰足矣。”吕端接着说道。他真怕寇准脑子一热,把王钦若提拔成翰林学士。
又议了几个人,不欢而散。寇准刚愎惯了,也不管吕端和张洎怎么想,没过几天,便把王钦若提拔为中书舍人。王钦若写的第一道制诰,就是任命丁谓担任夔路转运使。寇准为什么最终采用了张洎的方案呢?一是觉得张洎所言有些道理,所以先安排丁谓担任夔路转运使,日后业绩卓著,再行提拔不迟。他亲自找到丁谓,嘱咐他好好干,干出个样儿来,立即提拔他担任四川转运使。丁谓大喜过望,给寇准规规矩矩磕了三个头,表示从今以后,惟寇公马首是瞻,绝无二心,没几天便走马上任去了。
吕端把寇准的专断禀奏了赵光义,赵光义为了均衡中书权力,又安排刚刚提拔的御史中丞李昌龄为参知政事。刚转过年没多久,又出了一件事:曹彬的儿子曹灿从西北驰回汴京奏报军情,说西夏那个李继迁反复多变,前两年是假投降,最近聚集了一万多人攻打灵州,不知该忍让还是该出击。赵光义近些日子几乎每天都头痛难忍,动不了这个脑子了,传命吕端和柴禹锡分别上书拿出方略。柴禹锡很快上书,力陈朝廷应该发兵。吕端一时拿不定主意,托阎承翰先捎话儿给赵光义,说这样的大事,宰相一人很难定下,需召集百官共同商议,过几天以中书省的名义上奏皇上。阎承翰如实给赵光义一说,赵光义点头赞道:
“还是吕端聪明!”
“陛下,张洎求见了几次,都让微臣挡回去了。微臣看陛下今天精神挺好,要不,宣张洎来给陛下解解闷儿?”阎承翰试探着说。
“解闷儿?朕猜想他是给朕添闷儿的!”赵光义不以为然。
“是是!”阎承翰躬身言道。
赵光义躺在榻上,又觉得十分无聊,对阎承翰说:
“可怜他求见了好几次,宣他到大庆殿来吧!”
“是是!”阎承翰躬了躬身,快步出殿。
一刻工夫,张洎气喘吁吁地来到大庆殿,进殿就跪:
“陛下龙体可康复了?臣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连觉也睡不踏实!”
“难得张爱卿一片忠心。”赵光义朝他招了招手。“平身吧。爱卿有何事要奏?”
张洎从地上站起来,趋到赵光义榻前,俯身奏道:
“陛下龙体欠安,还要忧劳国事,臣真是忧心如焚。可是吕端丞相却不慌不忙,一连几天议论来议论去,臣以为有失大臣为国谋划之体!”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五回 宋皇后怆然辞世(8)
赵光义未置可否,问张洎道:“依张爱卿的意思,朕是该出兵还是不该出兵?”
张洎在李顺之乱时曾写过几道圣旨给西北将帅,总体的意思是灵州旷远之地,土瘠民顽,朝廷派大军征讨,所得甚微,所失甚大,命将帅们不用去管它,只要李继迁不再内侵就行了。据此,他揣测赵光义的意思还是不发兵,于是奏道:
“臣以为西夏一地,从唐朝以来就是羁縻之邦。本朝开国以后,太祖皇帝用的也是抚绥之策,小丑跳梁,不过贪图几粒粮食而已。朝廷给他们一点粮米,远比兴师打仗损失小得多,故而臣以为还是以不出兵为上策。”
赵光义摇了摇头,说道:“朕原来也这么想,可今天不这么想了!”
“陛下!”张洎有些慌乱,问道:“这是为何?”
“原因有二。”赵光义一字一顿,落地有声。“其一,唐朝羁縻西夏之地,那是因为静难节度使一直尊奉唐朝政权,不敢有所背叛。太祖皇帝不动他,也是因为他对大宋恭顺备至,遣使进贡。如今李继迁反复无常,动不动以武力相威胁,朕若是再忍让,岂不让他觉得朕是怕他?其二,朕如今病成这个样子,说不定哪一天就追随太祖而去了。朕要给子孙留下一个完整的大宋疆土,绝不允许李继迁啃掉一口!”
张洎没想到赵光义如此反复无常,说变就变,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今天这一奏又拧了皇上的劲儿,真是画蛇添足,追悔莫及!他本来是想把吕端挤掉自己当首相的,没想到搬起石头又把自己的脚砸了!情急之间,掉转话头说道:
“陛下庙谟胜算,实在高出臣等万倍。陛下,臣还有事要奏。寇参政执政以来飞扬跋扈,臣实在无法与他共事了,臣请解职,望陛下恩准!”
“你六十多岁的人,怎么像个小孩子,动不动就想给朕撂挑子?寇准怎么了?说给朕听听!”
张洎猜想吕端已经参过寇准,这个话题不会再说不到赵光义的心坎儿上,于是禀道:
“臣与寇参政虽为同官,可他自认为臣乃他所举荐,所以命臣只管书写时政记,别的事体不许多问。更有甚者,此人狂妄之极,去年议论后进官吏时,他当着吕丞相和臣的面,公然说陛下随意任人,以愚为贤,还举樊若水为例;又说陛下满朝皆是昏官。陛下试想,这些官员都出自陛下的圣命,这岂不是在影射陛下是昏君?还有一件事,自从韩王立为太子之后,寇参政与之交接甚密,臣以为此人居心叵测,陛下不得不防啊!”
这几句话好生厉害,果然激得赵光义勃然大怒,叫道:
“你说的都是真的?朕对他推心置腹,他却如此待朕……”话没说完,咯咯地咳嗽起来,霎时间憋得满脸通红。阎承翰连忙跑上前去,焦急地喊道:
“陛下,陛下!”
“陛下,臣有罪!”张洎吓得两腿打战。阎承翰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还不快退下!”说罢不管张洎,对宫外小太监吼道:“快让王继恩去找御医!”
不多时分,王继恩带着两个御医来到大庆殿。此时赵光义恢复过来,他刚才是憋了一口痰。御医诊了诊,给赵光义留下几丸镇喘的清凉丸,便退去了。王继恩刚转身,被赵光义叫住。
“陛下有什么吩咐?”
“朕问你,自从韩王立为太子以后,见过寇准与韩王过从吗?”
这句话正问到王继恩的痒痒处,因为先前他和李皇后去看望赵元佐时,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过,一定想办法拥立赵元佐当太子当皇帝。李皇后虽然没有明言,心里也是这个意思。还没等李皇后找赵光义说情,德昌的太子之命已经颁布朝野,为此李皇后也憋了一口气。立德昌为太子的事,就是寇准撺掇皇上办的。如今皇上又问寇准是否与韩王交接甚密,明摆着是怀疑寇准和德昌关系不正常了!为了给赵元佐出口恶气,这一回要狠狠拿寇准开刀,管他真的还是假的!
“陛下圣明!寇准这家伙自认为拥立太子有功,藐视群臣,大臣们都快炸窝了!此人没事就往韩王府上跑,有时候也到开封府去,天知道两个人议论什么。陛下,寇准太危险,千万不能再用了!”
“你怎么知道他没事就往太子那儿跑?”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只瞒着陛下一个了!”
赵光义默然良久,叹道:“难道此人比赵普还要张狂?那就索性让他步赵普后尘,为朕去守邓州吧!”
“就让他守邓州?这不足以惩其狂躁啊!”王继恩火上浇油地说。
“若按张洎和你说的,寇准该贬到崖州忍受瘴毒之苦。可是朕怀疑你们两人的话多有夸张,所以减半惩处!那个张洎,朕一猜他就是来添闷的。看他刚才惊吓的样子,估计死不了也得大病一场!”
这话真让赵光义言中了,十几天之后,参知政事张洎因风疾病逝。
第三十六回 太祖招魂传仁义(1)
赵光义的病情越来越重,说不准什么时候头就胀痛起来,直痛得咬紧牙关都难以忍受,好不容易这阵子熬过去,接下来便是满身虚汗,精疲力竭,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