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鸿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来李鸿章-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防主将李鸿章上折首先阐明海军与陆军的关系。他说,中国陆地边境远远多于海疆,陆军乃立国根基。陆军改良必须配备洋枪、炮队。域外强敌多从海上进犯,因此必须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师。李鸿章提出了自己的海防法宝,一为“守定不动之法”,二是“挪移泛应之法”。关于海军经费,李鸿章认为只要分配合理、统一筹划,用有限的钱办有效的事依然可行。李鸿章再次强调海防之重要性。他认为,新疆完全可用招抚之法和平解决,即使一时不能解决也不要紧,如同人失去了一只手,虽痛苦却无大碍;然海防问题如不能解决,国家则会面临颠覆的危险,如同人生了心脏病,不得一刻拖延。
  清政府本拟委派李鸿章、沈葆桢二人会同办理海防事务,李鸿章负责北洋,沈葆桢负责南洋,这样既接近丁日昌的方案,又可限制李鸿章,不致海军大权集中于一人手中。然沈葆桢不久离任南洋大臣,机遇与挑战再次眷顾了李鸿章。为早日同国际接轨,李鸿章奏请将清朝的三角龙旗改为三尺宽、四尺长的长形国旗。不久,中国海军军舰上飘扬起庄重大方的长形国旗。
   。 想看书来

创立海军衙门(1)
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慈禧太后决心大治水师。李鸿章立即上折赞扬老佛爷的伟大:“我怀着恭敬心情拜读圣谕,大治水师实是当务之急、救世法宝,朝廷的决断真是英明至极!”当然,除了拍马屁,李鸿章也没忘向清政府灌输自己的主张。他说,国外海军都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欧美称海军部,日本叫海军大臣。中国海防分南、北两部,中央总司其成,然中间又有督抚大臣任意差调,洋人讥笑中国没有办理海军的能力。最好添设一海军部或海军衙门,制定统一章程,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如此,水师可治。清廷很快允准了李鸿章的建议。1885年10月,清朝正式设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庆郡王奕劻为督办,李鸿章为会办。按照惯例,总理衙门简称总署,海军衙门自然亦简称海署,外国人都称海军衙门是六部之外的“第七部”,中国人仍称其为“水师衙门”。
  其实最先提出建立海军衙门的既不是李鸿章,也不是清政府,而是中国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有趣的是,当赫德提出建立海军衙门时,李鸿章恰恰是最激进的反对者。赫德听说清廷筹备海防事宜的消息后,立即向总署提出筹备海防章程。内容包括:统一南北海防;设海防大臣或海防司一人,由赫德本人担任;高薪聘请洋人充作教习。总署对赫德的建议非常感兴趣。谁知将这一章程交与南、北洋大臣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意见这次出奇的一致,均表示反对。沈葆桢认为若清朝官员连起码的人事权都没有,怎么能称作大清的海军!李鸿章的幕僚薛福成向其谏言:“赫德为人阴险贪婪,现身居高位,掌控关税大权,已有尾大不掉之势,如再让他坐镇海防,岂不是兵权、财权都集中其手?现在您和沈大人贵为南、北洋大臣,海防权利不过人各一半,赫德却把两项大权一统在手。如果这份章程获准通过,赫德无疑可借海防之权牵制总署,谁都难以钳制了。”李鸿章深以为然,马上旗帜鲜明地反对赫德:一是赫德不能既掌财权,又掌兵权;二是赫德平素不懂兵法,不适合管理海军事务;三是沈葆桢态度强硬,不愿接受赫氏领导,如果坚持可能会引起内部争端。
  李鸿章和赫德早有交道,且受骗不浅。1875年,李鸿章向英、德两国订购各种舰艇,“热心”的赫德建议向英国阿摩士庄订购四艘“新式”炮船,说这种船身形轻便、攻击力强,还可对付大型铁甲船,最适合中国军队使用。李鸿章相信了赫德,当即决定由其负责购买四艘炮船。次年,被称为“蚊子船”的四艘舰艇驶抵中国。李鸿章为它们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分别称为“龙骧”、“虎威”、“飞霆”、“策电”,将振兴海军之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急于发展海军的李鸿章又委托赫德为南洋海军代购蚊子船四艘,以示不偏不向。南洋大臣沈葆桢得知李鸿章为自己购船后非常激动,没等船买回来就想好了船名,分别叫作“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面八方全镇了,比李鸿章那四艘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厉害!第二年新购四船驶抵天津,李鸿章利用近水楼台之便,先试行一番,发现比先前购买的船只性能要好,决定将新船留给北洋海军,而把先前买的四艘船送给沈葆桢。赫德继续向李鸿章游说,告诉他这次买船时正好英国新研制了一种更新式的快船,这种船比蚊子船还先进,每小时行驶15海里,可在船头、船尾各装一尊25吨级大炮,左右船舷也能装炮数尊。最为精彩的是,船头水线以下有一种神奇装置,可追赶并毁坏最好的铁甲船!可惜阁下让我代买的还是蚊子船,我也不敢擅自做主。李鸿章一听,既然有这么好的船,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只要能买到坚船利炮,钱不成问题。于是,“镇东”、“镇西”、“镇南”、“镇北”之外又添置“镇中”、“镇边”两艘快船。李鸿章很快发现受骗上当。十艘舰艇不仅式样陈旧,且性能极差,炮重船小,行动迟缓,根本无法进行深海作战。
   。。

创立海军衙门(2)
1886年,刘坤一路过天津看望李鸿章。问及蚊子船近况,李鸿章闭目摇头,胡子抖动,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五年后,李鸿章不得不对外宣布:这些船全用破钢片镶成,每年经两次大修才不至沉没,和一堆废品没什么差别。
  1883年,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提议在总署之下添设海防股,专司海防事务。海防股除掌管南、北洋海防所有事务外,所有长江水师、沿海炮台、船厂,及铁路、矿产诸事均由其管理。1884年中法在越南问题上出现分歧,清廷决定设海防大臣以统管海防事宜。中法一战,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大为恼火,发布上谕:“这次海战法军船坚炮利,横行无忌。我们不也开设船厂,创立水师,然所造之船不坚固,所制武器不顶用,所选将领不英勇,以至法人挑衅时,陆军屡获全胜,水师却一败涂地。如果水师力量稍强,二者相互支援,哪至处处受制。现在事情虽然过去,但本朝本着惩前毖后的原则,一定要大治水师!”
  不久,李鸿章应召入京,在北京停留二十余日。除与醇亲王、军机大臣、总署官员频频交换意见外,单是慈禧就亲自召见李鸿章五次,详细讨论了组建海军衙门事宜。据英国情报人员记载,李鸿章此次进京共带三条建议:一是修筑京津铁路;二是设立中英银行;三是筹建海军部。前两项因有人反对未能实现,只有筹建海军部获得通过。李鸿章在给曾国荃的信中提到此次进京情况,他说:“我这次在北京逗留两旬,受到五次召见,就当前事务陈诉己见。可惜我太过愚笨,没能琢磨透上面高深莫测的想法。依我看来,禧圣(慈禧)和醇邸(醇亲王)已决心改革政治,皆因中法战争的失败,真乃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矣!”
  海军部虽决定设立,然诸如办公地址、内部组织等具体问题仍没有着落。这些问题不仅仅醇亲王深觉困惑,李鸿章也所知甚少,朝中群臣更不必说。李鸿章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即驻英公使曾纪泽。李鸿章不断催促曾纪泽回国,他恳切地说:“明年春天你一定要回来,翻译局和海军部都等你来主持工作,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你之外任何人都无法承担。”可是曾纪泽以身体欠佳为名,迟迟不肯回国。李鸿章和曾纪泽是好朋友,直接去信责曾纪泽不识大体:“海军之事全指望你了。我们年纪都不小了,我也早想借病告老还乡,可是我们都受圣上的隆恩,唯有鞠躬尽瘁,共度时艰,你怎可藉病推脱?回国沿途注意考察西洋各国海军设施。中法战争后,各省都需偿还两千万两白银洋债,海军暂时拿不出太多的钱来购买巨舰。但缺钱是次要的,将领才是最缺乏的。热切盼望你回来用西法振兴中国海军。”在李鸿章的诚挚邀请下,曾纪泽回国了。
  筹办海军,人力和财力始终是李鸿章最为劳神的两件大事。常额经费虽定为每年四百万两,实际上从未收足。急得李鸿章大声疾呼:“海军至今不名一钱,不得一将,茫茫大海令我望洋兴叹,深感恐惧,我该如何是好!”不仅李鸿章一人关注着海军部,西方国家也密切注视着海军部的发展。《北华捷报》的一位记者注意到海军部的窘迫状况:“海军部目前状况十分简陋,想担负起它所指定的任务,还需很多的努力。”不久,海军部正式成立,以醇亲王奕譞、李鸿章和曾纪泽三人为组织核心。一位外国驻京记者报道说:“这三位高级官员的确是当时所能获得的既有真正能力服务、又值得信赖的人物。他们很有希望能为帝国作出一番具有永久利益的事业!”
  不论朝廷内部如何吹捧,外界媒体怎么宣传,李鸿章心里清楚,不论人才、经费问题,单是海军衙门的人事构成就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主要官员均为兼职,无专门任职人员。醇亲王奕譞兼管神机营,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曾纪泽的兼职更多,除在总署和同文馆任职外,先后在户部、刑部、吏部兼任侍郎。其次,海军部很快成为官员安插子弟、拉关系走后门的场所。海军部的章京部,除李鸿章极力保荐的傅云龙是汉人外,其他是清一色的旗人。所谓旗人,即八旗成员。八旗是清朝建立之初创立的一种军事和社会组织,在清朝入主中原上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旗人并非都是满人,八旗分为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清朝在满汉之分,主要是旗民之别。“旗”即满、汉、蒙三族旗军的成员,“民”即旗人以外的普通百姓。近代以后,“旗”已成为特权和地位的象征,旗人子弟一不会打仗,二不能种田,三不屑做工,四没本事做官,只是吃着祖宗留下的老本,等着朝廷给些闲职做做。海军部职权大、利益多,刚刚组建空额很多,皇亲国戚、官宦子弟、候补官员一下子蜂拥而来。
  

创立海军衙门(3)
新官上任三把火,醇亲王奕譞决定和李鸿章视察北洋海防。沿线视察了大沽口、烟台、威海卫、旅顺口、大连湾等处炮台、船坞、学堂、兵防情况。醇亲王的行动惊动了英、法驻华海军司令,特意率舰队到旅顺和烟台参观,一则向中国海军最高长官表示敬意;二则想告诉奕譞,和我们相比中国海军还有很大差距。
  李鸿章大力发展北洋海军一事很快遭到中外各界的非议。外国报纸报道说这是中央向地方的妥协,是海军中央化的彻底失败。兵部侍郎黄体芳则表示:“北洋海军不是中国沿海的海军,而是直隶天津的海军;不是海军衙门的海军,而是李鸿章个人的海军。奏请立即撤去李鸿章海署会办大臣一职,让曾纪泽取而代之。”
  再说最敏感的经费问题。海军部成立后经费并未增加,原先归北洋海军独享的四百万两银子如今还要顾及南洋海军饷需,连朝廷也想着从海军衙门捞一把,海军经费流入颐和园建设的数量不少。慈禧太后年事日高,希望将清漪园作为颐养天年之所。光绪帝宣布扩修清漪园为颐和园,于慈禧六十大寿时竣工。光绪对海军衙门下令:“正款备海军之用,杂款供修建颐和园之用。”乍一听此令不无道理,经费主要仍用于海军建设,剩余零款用来修建颐和园。然实际上北洋海军早已陷入经济窘境,近十年未添设任何军舰,正款尚不敷出,哪里还有杂款!李鸿章明白,朝廷的正款、杂款之说不过是客套话,为“老佛爷”做寿,有钱要捐,没钱也得捐,还不能少捐。李鸿章究竟挪用了多少经费修建颐和园,历来说法不一,最保守的数字也突破了四百万两白银,这可是全国海军整整一年的经费!仅让海军衙门捐钱还不够,清廷竟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大肆搜刮钱财。醇亲王奕譞写信给李鸿章,说建万寿山银子不够用,希望李鸿章和各位督抚能筹集二百万两银子。李鸿章心领神会,立即号召各位同僚督抚捐款,不久,各地捐款达二百六十万两。万里海疆的安危就这样换成了昆明湖的一池清水、万寿山的几堆石头。
  尽管用人、经费等方面危机重重,海军衙门之设毕竟对海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船只购买上,除被赫德骗购的十艘破船外,向德国订做了两艘铁甲船,命名为“定远”号和“镇远”号,是为北洋海军吨位最大的主力舰。李鸿章亲自登舟试航。这一天,北风凛冽,海浪起伏,李鸿章乘坐的“定远”号铁甲舰行驶平稳,并没像蚊子船那样稍遇风浪就颠簸不止,且行船速度和订单上注明的相差无几。李鸿章兴奋得老泪纵横,说道:“中国自创办水师以来,也就是它最令人放心!”李鸿章又相继购买了德国穹面钢甲巡洋舰“济远”号、“经远”号和“来远”号。到1888年,北洋海军已初具规模,拥有巨型铁甲船2艘、高速巡洋舰7艘、炮船6艘、鱼雷艇6艘、练船3艘、运输船1艘,共计25艘,号称“亚洲第一”!
  

派遣留学生(1)
19世纪70年代,中国只有两家造船厂,一是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一是福州船政局。前者虽生产小型船只,但主要产品是枪炮军火,船舰不过是副产品。福州船政局素有“海军的摇篮”之称,不仅制造各种船只,还附设“船政学堂”,专门培养制造、驾驶船只的人才。福州船政局本是闽浙总督左宗棠所创建,然他不久调任陕甘总督,其起步发展主要是靠继任者沈葆桢完成。沈葆桢是福州本地人,因此对船政局事务格外用心。1873年,沈葆桢向朝廷奏请培养造船人才,仿照赴美幼童之例执行,将留学生派往造船业发达的欧洲。派遣海军留学生的奏议得到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李宗羲、陕甘总督左宗棠等人的热烈支持。总理衙门决定由沈葆桢负责派遣事宜。正当沈葆桢为此事殚精竭虑之时,日本入侵台湾,沈奉命巡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