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筇闻言大惊,慌忙跪拜于地,道:“此乃苟营之徒构陷之辞,陛下切勿轻信也!”遂将六安王之国后之仁善之举一一陈奏,并就密奏中所言之事一一作了辩述。
武帝闻奏,沉吟半晌,方道:“朕非不信先生之言,然无风不起浪,此事恐非空穴来风也。密奏者言之凿凿,倒也不似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之辞也。”
“此事确属诬陷,微臣愿以性命担保!小王爷恭敬贤明,忠贞廉俭,宵衣旰食,鞠躬尽瘁,天人共鉴之。圣上聪睿圣明,洞察秋毫,岂会识不破那些奸佞小人之叵测之心?”
武帝笑了笑,道:“朕观先生乃忠良正直之士,想必不至教出悖佞之徒吧?”停了停,又道:“朕听太子言道,先生常有思恋故国之念,朕索性便成全了先生罢。六安置国之时,朕本欲从朝中选派一人为六安王傅,可惜一时竟无有合适之人。后闻先生素有贤名,便不再加封太傅至胶东。尔先前虽无太傅之名,却有其实。如今,朕便封尔为六安太傅,望归国后务要约束好那位小王爷,令其好自为之,善自为之。幸勿重蹈淮南、衡山之复辙矣!”
管筇闻言大喜,忙跪拜于地:“谢圣上隆恩!”
管筇回到太子府,将圣上之意向太子和太子太傅一一禀之。太子颇有难舍之意,但圣意既出,亦无可奈何。遂道:“父皇恩准先生归国,了却先生之愿,可喜可贺也!但望先生在府中多住一些时日,不必急于启程。”
管筇道:“多谢殿下美意!只是微臣归心似箭,拟在三二日内动身,还望殿下宽谅。”
“也罢,就随你吧。留得住你之身,亦未必留得住你之心也。”太子神情有些黯然,道:“等会吾让府中主事替你打点好行李盘缠。你去之前,吾当设宴为你饯行。”
“岂敢劳动殿下!些需小事,吾自会料理也。”
管筇来京都后,曾偶遇一同乡,姓蔡名勋,在城中开了一家酒店。于是无事时便常溜去饮酒聊天。蔡勋虽不识字,但于世态人情,民间俚俗,却知之甚多,二人谈兴起时,一聊便至深夜。如今管筇将要离去,少不得当去辞行。
管筇出了府门,没多久便到了那家酒店。恰好蔡勋正在店中。管筇说明了来意,蔡勋闻言,黯然许久,方道:“吾也不懂官道之事。也罢,人各有志,先生决意要去,便有去之道理。吾且治些酒菜,与先生一醉方休。”
管筇欲待推辞,见蔡勋甚是恳切,寻思却之不恭,便顺水推舟道:“老朽正要叨扰哩。”
不一时,酒菜上齐。蔡勋端起一盏酒,高举过顶,道:“你我他乡相逢,脾气相投,亦是缘分。来,薄酒一盏,不成敬意,祝你一路顺风,万事遂愿!”
管筇正要端盏饮之,忽闻门口有人高叫一声:“蔡兄请客,如何丢了吾童义也!”
管筇一见此人。不禁大惊失色,目瞪口呆。
日后六安国终因此人之故,生出许多事端。此乃后话,暂且按下不提。
二十二
中秋节后不久,王后李妤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此病两日一发作,初发时浑身寒冷彻骨,需数床棉被裹身尚不足御寒;一个时辰后又转而发热,高烧不退,病人昏迷不醒,口吐噫语;约两个时辰后高烧渐退,病人自感口焦舌燥,头痛欲裂,且浑身乏力,茶饭不思。如此循环往复,已有一月,王后被病魔折磨得形容憔悴,奄奄一息。王府中的两位郎中虽频频看脉下药,却并不见好。刘庆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成天长吁短叹,坐卧不安,痛心不已。
一日,殷老七到王府送柴,遇到刘庆。见其焦急之状,便细问端祥。刘庆便将王后之病状一一叙说。殷老七一听,道:“听起来倒像是打皮寒。”
刘庆一闻此言,为之一振,急问道:“什么‘打皮寒’?似未曾听说过。”
殷老七道:“此乃六安土语,也有人叫它‘打摆子’。”
“是么?可有良方医治?”
殷老七笑道:“王爷算是问对人了。此病一般郎中都大感头痛,但吾家倒有一祖传秘方,专医此疾。”
刘庆大喜,道:“是么?那可就谢天谢地了!”
“王爷稍安毋躁,草民这就回去给王后配药。”
不一时,殷老七与芊儿便进了王府。芊儿看了看王后的脉相与舌苔,便从一只陶罐中取出几颗黑色的药丸,递与刘庆,道:“此丸每日一颗,连服七日,王后之病可除矣。”
“多谢多谢!”刘庆一面称谢,一面吩咐身旁的朱然道:“你带姑娘到账房取十两黄金,权作医酬。”
芊儿一听不乐意了,噘着小嘴道:“咱殷家藏此秘方,只为治病救人,从未收过人家一文药钱的!王爷难道要坏了咱家的规矩么?”
刘庆闻言红了脸,道:“哦,搪突了!如此,且容当后谢吧。”
芊儿扑哧一笑,道:“哪个稀罕你谢罕!”
殷老七一听急了,忙扯了扯芊儿的衣角,道:“王爷面前,不得无礼!”
刘庆哈哈一笑,道:“无妨无妨,童言无忌嘛!小姑娘心直口快,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也。”
芊儿一听又不愿意了,直嚷嚷道:“哪个是‘童言’嘛?我可说过,我都十六了,是大姑娘啦!”
众人一听,轰然大笑起来。连久不见笑脸的李妤都忍俊不禁,笑了一下。
殷老七一脸歉疚之色,道:“这丫头粗鄙无礼,口无遮拦,还望王爷宽谅?”
刘庆笑道:“自王后染恙以来,王府中可谓是愁云蔽日矣!今日芊儿姑娘一到,如春风拂面,驱尽愁烦。小王我谢还来不及,‘宽谅’二字,却又何从谈起?”遂转身对芊儿道:“还望常来府中,陪王后说说话儿如何?”
“行啊,只要不嫌俺说话难听便好。”
七日后,芊儿果真又来到了王府。
王后李妤大病初愈,又恢复了往日的容颜。芊儿一见,惊道:“呀,王后您可真好看!”
李妤见到芊儿,甚是高兴,道:“是芊儿?来,坐床边来。”
芊儿听话地挨着床沿坐下,倏又站起,道:“糟啦,我还未给您见礼呢!”
李妤笑着扯住芊儿的胳膊,道:“免了,这儿也没外人,还是随便些好。”又道:“那日要不是遇上姑娘,吾命休矣!真不知如何谢你才好?”
“王后说哪里话!你是是贵人,自有天相。芊儿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千万别说什么谢不谢的,寒碜人哪!”
李妤仔细瞅了瞅芊儿,笑道:“那日昏睡在床,没能好好看看你,今日一见,可真令我眼前一亮。芊儿,你可真是个美人胚子也!”
“王后可不要拿我取笑。我一个乡下丫头,粗手粗脚,不知书不懂礼的,上得了什么台面?倒是王后您,模样又俊,心肠又好,又识文断字、知书懂礼的,可真让芊儿羡煞!”
李妤被逗得开心不已,笑道:“殷老伯说你不会说话,我看那是大错特错矣!你这丫头片子,小嘴甜得很嘛!”
“我哪里会说话,只是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讲,不会拐弯磨角、扯三磨四的而已。”
李妤道:“你可真可爱!难怪王爷那么喜欢你!”
芊儿听了一怔,转又笑了,道:“王爷那是拿我当笑柄儿哩!满六安都晓得,人家送来江南大美女王爷连眼拐都不瞟一下,王爷就喜欢王后您一个人哩!”
“哪里会,王爷说起你时,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情难自禁,欲罢不能。可不是一般的喜欢哟!好了,不说这些了。”李妤想了想,道:“我在六安也算是背井离乡,举目无亲了,芊儿,我便认你做个妹妹如何?”
“好啊!”芊儿一听乐了起来。转又叫道:“哦,不成不成!您是凤凰,俺是麻雀,一在天上,一在地下,不般配的!”
“可不要这样说!其实人还不都是长鼻子长眼长胳膊长腿的一个样儿!再说,我们只私下里相认,朝外不说便了。”
“这,合适么?”
“行,怎么不合适!”
芊儿这下真地乐了,笑眯眯地道:“那俺叫你一声吧:妤姐!”
“嗳。芊妹!”
王后又道:“吾看你天资聪慧,以后你可常来,姐可教你识字读书,如何?”
“真的?那可太好了!我可羡慕你们读书人了!”
“那么,就一言为定!”
“那我日后是喊你‘姐’呢,还是喊你‘老师’呀?”
“还是喊‘姐’亲热些,是不是?”
“就是,要是喊‘老师’,还真拗口哩。再说,您又不‘老’嘛!”
芊儿的话让李妤笑得喘不过气来。
二十三
管筇归国就任太傅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六安国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上至王府、相府,下至文武百官,反映各不相同。有人兴高采烈,喜不自禁;有人如丧考妣,如遭霜打。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也。
国相毛苍是最早听到这个消息的。于他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他煞费苦心安排的调虎离山、釜底抽薪之计,随着丞相赵周的死亡和管筇的去而复返,算是彻底破产了。赵周的倒台和死亡,使他在朝中失去了根基和靠山;而如今的管筇,不单是作为王爷的师傅,而且还是圣上亲封的太傅。按大汉的官制,王国的太傅是权高位重的。今后,他如何去对付这位卷土重来的老对手,还真是心中无底了。
对于管筇的归来,最开心的当然是刘庆了。这位过去的师傅、如今的太傅的归来,使他如虎添翼。管筇就任太傅,将会彻底改变王国中高官势力的比例,将会根本扭转王权与相权僵持对峙的局面。今后,他的地位会更加巩固,他的政令更加畅通。而且,有了管筇做他的坚强后盾,他在推行新政时,心中会更有底气。
他让朱然找了些粮食,送到殷老七那儿。请殷老七酿上几坛好酒。自之国以来,由于灾荒的缘故,除了招待钦差,他还未在王府中摆过一次酒宴。就连那次大婚,也只是有菜无酒小吃了一下。这次,他要破一次例,要大张旗鼓地宴请几位重臣,名正言顺地为这位新任太傅接风洗尘。
元鼎六年十月初七日,太傅管筇终于风尘仆仆回到了六安。
王府之中张灯结彩。弄得比王爷大婚时还要热闹。
傍晚时分,国相毛苍、内史周原、中尉邵仲等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一一应邀进了王府。
宾主坐定后,刘庆端起手中的酒,谓众人道:“诸位爱卿,今日小王破例略备菲酌,一来是对列位多日来勤于国事聊作慰劳犒赏,二来是为新任太傅接风洗尘。来,吾等同饮此盏,祝吾六安国祚昌盛,万民康乐!”
“谢主公!”众人一齐将酒盏高举过顶,遂后一饮而尽。
中尉邵仲饮过之后,啧啧嘴道:“真乃好酒也!是不是殷家酒坊所酿?”
刘庆笑道:“中尉好不口刁也!正是殷家酒坊所酿。”于是又斟了一盏酒,起身对管筇道:“先生一路颠簸辛苦,学生敬您一盏!”
管筇躬身一礼,道:“主公盛情,老朽愧不敢当。恭敬不如从命,吾先干为敬了!”言罢亦一饮而尽。
毛苍亦斟满一盏酒,笑吟吟端起道:“数月不见太傅,思念甚切!而今太傅归国,实乃吾六安君臣之幸也!老夫敬你一盏!”
管筇端起酒盏,笑道:“蒙相爷厚爱,不胜荣幸矣!”遂将酒仰脖干了。
周原亦端起酒,起身道:“先生荣任太傅,实乃可喜可贺!下官敬您一盏!”
管筇起身应道:“老朽乃疏懒之人,本无心于仕途,只是圣恩难却,不得不勉为其难矣!”言罢将盏中之酒饮之,又笑道:“吾离京之前,曾偶遇一人,姓童,与内史大人极为相像,甚是奇哉!”
周原略一怔,笑道:“世上相像之人多矣,何足怪哉!”
中尉、御史大夫、郎中令与各郎官亦纷纷起身敬酒,管筇一一答谢之。不一时,管筇已不胜酒力,先行告退了。
酒宴散后,刘庆入内室找到管筇。君臣师生二人促膝而坐,以茶代酒,一吐别后思念之情。
管筇问及国中情况。刘庆道:“先生回来得正是时候。吾有一事,正要与先生讨教。”
“主公请讲。”
“如今国中赈灾之事已基本就绪,商贸流通亦日见活跃繁荣。只是国力过于衰微,国库空虚,加之减税免赋,致使捉襟见肘,步履维艰。吾尝思之,如今世上生财之快捷之道无非铸币、煮盐与冶铁三条。铸币乃天下命脉所在,断不可行;而六安不似胶东,远离海岸,又无盐可煮。余下只有冶铁一计了。据探蓼县一带地下铁矿甚多,如能加以利用,亦不失为一条富国之良策也!只是此计有违朝廷禁令,恐会招惹是非,如之奈何?”
管筇拈须沉吟良久,方道:“若能开冶铁矿,不仅能解国中燃眉之急,亦是一条富民之道也。只是于朝廷制度有碍,切不可瞒天过海,轻举妄动!不过,吾有一计,倒也不妨一试。”
“何计?快快讲来!”
“主公可否上一奏疏,言明六安近年灾荒之情,请求代为朝廷开采铁矿,实施‘以冶代赈’之策。所冶之铁,与朝廷三七分成,交三留七。这样一来,朝廷既可省去赈灾之银,又可不费一锹一锄,坐收三分之纯利,何乐而不为也?况且‘以冶代赈’乃特殊之例,他国亦不至攀比仿效,于朝廷制度也就无甚伤害了。”
刘庆一听大喜,双手直搓,道:“先生真乃大智之人也!此计甚妙,吾今夜便来起草奏疏,明日便派人快马送往京都!”
管筇笑道:“也不用如此急切。要将实施细节考虑周全,一一言透。皇上聪明睿智,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哟!另外,此疏若按常规递送,兴许要耗费时日,延误大事。吾想王后乃当今皇后之义女,如走后宫之路,或许会事半功倍矣!”
刘庆一拍脑门,道:“可不是!若非先生提醒,吾倒是忘了!”
二十四
散罢早朝,武帝将新任丞相石庆带到御书房, 从龙案上拿起一份奏疏递给他,道:“这是皇后昨晚送过来的,你看看吧。”
石庆接过一看,原来是六安王上呈的一份奏疏:
六安王臣庆恭请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