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他开始有一些焦急,目光频频扫向门口。突然他透过雨水冲刷的玻璃窗看到马路对面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倏忽便有一种感觉直窜他的心底——她来了!
他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抓起桌上那捧玫瑰起身冲了出去,他忘记了拿伞但已顾不得会被雨淋湿透,他只要见她。
没错,那个马路对面在雨中盈盈走来的人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她,隔着绵密的雨丝他仍能借着依稀的月华认出她。为了这一天他等了十年,十年前的自己青涩稚嫩,而现在他早已变得深沉沧桑。那么她呢?十年不见她还会是当初那样的清纯漂亮吗?还是已然平添几分成熟女性的魅力?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向她招手大声的喊道:“晗凝!我在这儿。”
她看到了兴奋的他,她冲他微微一笑,赶紧从马路对面走来,他迎上了上去。
突然,一阵凄厉的汽车鸣笛声穿破雨夜刺痛他和她的耳膜,夺目的光瞬间苍白了他与她的眼。一辆跑车从拐角处冲出,像一个铁铸的怪兽撕吼着扑向她!
水花四溅!光影破碎!一切如堕迷雾深渊!
她已看不见他,他亦看不见她!
只凭那一声惊叫,他便挺身一跃,电光火石!
车头前灯吞吐的光柱迅疾的划过他的双瞳,直似一道慑魂夺魄的幽芒,转瞬消失在他身后的黑暗中。他坠地,鲜血伴着零乱的玫瑰与冷雨滴溅,冰冻寒彻……
希望和憧憬仿似在一瞬间灭绝了。
雨骤然滂沱,把月亮一手扯碎,月光散落一地。
肝肠寸断抑或肺腑崩裂,气息混着鲜血从他口中呼噜而出,血污迷住眼睛,全身肌肉筋骨一片模糊,冷得发抖。一息尚存的意识里,他艰难的抬起手触向自己的胸前,挣扎着捏出了那盒钻戒。
她收拾起惊魂,发狂般冲到他身前,只一眼便心疼的五内俱焚。她一边哭喊,一边抱紧了他。她喊:“毕远!毕远!毕远——”
他听得见,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但他并不觉得痛。他在她的怀中,感受她的体温、她的气息、她的泪滴。 他从未有过这种快乐和满足,他欣慰,他欣喜。他就要睡去。
“毕远!毕远!你醒来啊!”
他听见这召唤,奋力的睁了眼,他看见了她,他前所未有的爱着她。他想要说话,但血水涩住了喉,只有气不停的向外倒。他“荷、荷”的发出一丝声响,用尽最后一分力气把钻戒塞入了她的手中。头便歪垂一边。
雨一直未停。
一辆警车炫着红蓝停在一旁,两名交警正在勘查收拾现场。
另外一名交警则问:“请问章小姐您看清了车牌号没有?”
“没有。”
“那么您是否看清是一辆什么样的车?”
“没看清。”
“那您认识这位先生吗?”
“……不、不认识。”
“嗯,好了,谢谢。对了,您刚才说您叫章……”
“章晗冰。”
“哦,那章晗冰小姐请您在这儿签个名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五 也许是结局
两天后,毕远的老师、同学、朋友为他举行了告别仪式。有两个人哭成了泪人,一个是康诺,另一个是安小彤。
一星期后,毕远的骨灰由康诺送回他的故乡安葬,这时毕远的父母才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两位老人泣不成声。
一个月后,学校决定授予毕远博士学位。
两个月后,章晗冰飞往加拿大,将毕远生前遗留下的那枚钻戒交给了自己的姐姐章晗凝。
七个月后,毕远的生前遗作《关于清末名将图察哈台的历史定位》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两年后,史学界认可了毕远的论点,那段咸丰十年八月间的历史乌云被这位英年早逝的青年学者驱散,图察哈台背负恶名一百余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三年后,毕远的小说《八里桥》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将图察哈台的事迹搬上了银幕、荧屏。图察哈台位于八里桥梨花林里的陵墓在修葺一新后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从此成为人们竟相前往的旅游景地。
大结局 八里桥的前世今生
当我听完母亲的故事之后,我突然就有了一种想要去中国的冲动。母亲也希望我能去中国,我知道她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回去过了,我知道她内心里渴盼着我能替她去看他,我知道那是她此生最大的或许也是唯一的不安与遗憾,我知道她要我帮助她完成一个深埋于心底的心愿。于是,在我24岁那一年的冬天我去了中国,去了我母亲的也是毕远先生的故乡——那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毕远先生的墓地位于九峰陵的山腰,苍崖翠壑,白雪青松,面朝大海。
我站在毕远先生的墓前,看着相片上微笑的他,想起了他的小说和他的故事:一个是清朝的将军,一个是现代的学生;一个为了一种信念与英法联军浴血奋战最终战死疆场不料身后却留下骂名,一个为了一句承诺而埋头苦读最终却为救心爱女人的妹妹而死于非命。八里桥,既是图察哈台生命的最后一站,也是毕远生命与爱情的最后一站。为了不同的事和不同的信念,两个年代的人都在八里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身后留给人们的是不尽的回忆和说不完的话题。
我不知道毕远先生在写这篇小说时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竟然已被自己预知了呢?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宿命存在。命中注定的事,是怎样也躲不开逃不掉的。
看着这个为了我母亲的一个承诺、一份真情苦苦等待了十年却最终付出了生命的男人,我的眼睛不觉已有些潮湿。我在墓前放了一束鲜花,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我摊开掌心,将那枚剔透的钻戒轻轻的带在了自己右手的无名指上。
——全文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