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黄花岗 226
重访故地 233
第十五章…连横与玛瑙寺
绿茶清芬地,两岸中华情 238
寻古玛瑙寺 241
第十六章…博鳌论农业
农业合作论坛 249
访问伊甸园 255
第十七章…眺望台湾岛
险些误大事 264
遥望金门 267
第十八章…一道浅浅的海峡
“卫兵,好样的!” 276
再别连战 278
第十九章…春天的脚步
又是一年春来到 286
小声喊起来 287
明天在我们手上 289
后…记 297
引子:真没想到要采访国民党(1)
古清凉寺上香,连战费了不少劲才把香插进香炉
2006年10月19日下午3时许,福建厦门机场。即将结束大陆访问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紧紧地拥抱,并和送行的领导们一一握手道别。
正准备登上舷梯时,连战夫妇突然停下脚步,微笑着向正在记者人群中紧张拍摄的我招招手说:“卫兵,再见啦!”我赶紧把相机从眼前移开回应道:“连主席、夫人,欢迎再来!”
连战和夫人手挽手,缓慢地登上舷梯,向欢送人群招手后,很快便走进机舱。望着连战走进机舱时的背影,我心里猛然涌起一股离别的伤感之情。和他们一起如影随形度过的日子,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快速回映。联想和连战先生一行共同度过的16个日日夜夜,我们一同走过了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海南、福建等8个省市,足迹遍及了中国的西南、华南和东南沿海。
望着连战夫妇登上飞机的背影,我的心里猛地泛出几分酸楚。相识是缘分,相处就有感情。带着这缘分和感情说再见的时候,实有难舍难分的滋味。
有团聚就有分离,当时的感觉就像和亲人、朋友道别一样……
“真没想到,要采访国民党!”
时间回溯到2005年4月中旬。越过寒冬的北京,迎来温暖的春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突然接到我们新华社摄影部中央组副组长鞠鹏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出差去采访中国国民党主席。我以为听错了,便追问了几句。他似乎感到我有些犹豫,便说:“赶紧决定,好多人都想去呢?”我没再犹豫地回答:“好!”
“采访中国国民党!”我心里感觉很突然,毕竟我是专门从事中央新闻采访的记者呀!
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话,将我拉近到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身边,让我有机会认识了这位56年来首位重返大陆访问的国民党主席,也使我亲身见证了国共两党关系史上许多难忘的历史时刻。
“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不是冤家对头吗?”我心里真有些大惑不解。从小我便懂得一个朴素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长期培养出来的政治觉悟,让我不得不生出这样的疑问。
我经常发自内心地说,自己生在共和国、长在红旗下。小时候虽然没赶上当红小兵、红卫兵,但毕竟还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佩戴过闪闪发光的团徽。就连我的名字“卫兵”也充满了时代的色彩。那个时代,“卫兵”自然就是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们一开始就是“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接班人。
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党的“卫兵”如今要去采访国民党?说实话,我们从孩提时候开始,就从小人书、电影、广播里知道了太多的有关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事情,知道国民党杀害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作为革命的接班人,小学老师当年就深情地告诉我们,我们身上佩戴的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许多事情的认知不再那么简单。我知道了,共产党和国民党除了打仗以外,还有过密切的合作,也有过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
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竟然来得这么快!这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在此之前,两岸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紧张和对立。人们似乎还看不到改善两岸关系的出路和办法。当然,我更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采访中国国民党的主席。当时,我的心理准备明显不足。
搜索“连战”
连战何许人也?他的名字此前对于许多大陆民众,包括我来说并不熟悉。人们除了知道他是台湾的重要政治人物,其他知之甚少。而我知道连战应该说是从200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开始的。
2000年3月,我刚到香港分社赴任,赶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记得当时选举进入冲刺阶段。我每天晚上把自己关在10平方米的小屋里,瞪着眼睛观看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台、台湾中天卫视里连续播放的台湾大选。宋楚瑜、连战、###纷纷披挂上阵,昼夜不停地展开最后的竞选攻势。当时印象中,宋楚瑜和###在演讲等造势活动中,既善于抒发感情,又能言善辩,颇具感召力和煽动力。比较而言,连战的表现最为平淡。他在演讲台上显得过于文质彬彬,不善言辞,缺乏感染力。即使在带领支持者高喊口号时,连战也显得不够精神。外界还评价他不够亲民,总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引子:真没想到要采访国民党(2)
越过海峡的拥抱
那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作为一个爱国青年,我当时清楚地知道,代表中国国民党参选的连战和代表亲民党参选的宋楚瑜属于泛蓝阵营,他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而代表民进党参选的###则属于泛绿阵营,主张“###”。
他们的立场分明,我的立场也很鲜明: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我就支持谁。谁要搞“###”,我就坚决反对谁。
出乎意料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几天后的3月20日,选举正式揭晓。###意外获胜,宋楚瑜和连战败阵。中国国民党自1949年到台湾以来,首次丧失了在台湾的执政地位。记得当时电视里宣布###获胜的那个晚上,电视画面上一边是绿旗迎风招展、凯歌嘹亮。另一边是蓝旗偃旗息鼓、一片肃穆。当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真的惊呆了,一时间竟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天晚上,我睡得很晚,感觉那个夜晚特别漫长。
我实在没有想到国民党会败选。从感情上讲,对于受过太多类似“敌我”和“阶级”教育的我来说,并不喜欢国民党,但是比起将“###”写入党章的民进党来说,我们当然愿意选择国民党。
那时,我和香港同事和朋友们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国民党失败了!”
记忆中,连战当时败选后的模样真的有些可怜。也是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连战。
然而,就是这位被外界评价较为“平庸”的中国国民党主席,竟然要率领中国国民党代表团在时隔56年后重回大陆访问!这一消息,无疑像一颗重磅炸弹投到我身边,令我吃惊不小。
国民党1949年败退台湾,大陆毕竟是让他们感到伤心的地方。而国民党和共产党毕竟又是多年的“对头”。两岸关系又始终处在比较紧张的状态。在海峡两岸和国共两党如此复杂的背景和形势下,连战居然敢回大陆访问?我对此感到惊讶,周围许多人都摇头说:“看不明白。”
越看不明白越想探究其中的奥秘。连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急切地想知道。于是赶快上网搜索。
搜索的资料显示:连战,字永平,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龙溪,1936年生于西安。
不了解内情的人都感觉,“连战”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火药味。开始时我也有些弄不明白,一个政治人物怎么起这么个名字。难道连家父母希望孩子以后“好战”吗?后来听连主席一说家史才知道,原来那个名字是他祖父给起的。连战出生时,他的祖父连横在上海患重病,时值抗日战争前夕,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连横弥留之际,他儿子连震东的妻子赵兰坤已怀有身孕。连横留下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制胜之意义,又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之光明希望。”
应该说,连战的名字属于时代的产物,充满了民族的意识。1941年,连战5岁,就读于西安作秀小学。时逢抗日战争时期,他从一年级上到五年级,先后在西安、重庆、台湾换过4所小学。1946年,随家人回到台湾后,插班就读台北日新小学。1950年就读师大附中。1953年就读于台湾大学政治系。1961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与外交硕士学位。1968年,32岁时返回台湾任台湾大学政治系主任。
当时,连战与钱思亮之子钱复、沈宗翰之子沈君山、陈诚之子陈履安并称为台湾“政坛四公子”。
连战从1975年踏上仕途,一帆风顺,屡任要职。1978年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1984年成为国民党中常委、1993年任国民党副主席。1996年与李登辉搭档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2000年3月,与萧万长搭档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国民党分裂,宋楚瑜脱离国民党另组亲民党参选等原因,连战以仅23%的得票率惨败,遭到从政以来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国民党丢掉在台湾的执政地位。此后,李登辉被迫下台,连战当选为国民党主席。
引子:真没想到要采访国民党(3)
丽江茶马古城“守望者”茶馆前
2001年连任国民党主席后,对国民党进行党务改造,与###、亲民党合作,形成泛蓝阵营,带领国民党重整旗鼓。2004年,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合作,再次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最后因###、吕秀莲的“两颗子弹”,以微弱劣势再次被挫败。在此后的“立委”选举中,泛蓝阵营表现尚佳,赢得民意机构过半席位。
纵观连战的从政之路,前期可谓是一帆风顺,后期遭受较大挫折。在台湾的政坛上,连战一直被认为是一名难得的“福将”。他出身豪门,且官运亨通,运气不错。
查资料才知道,其实连战并不像外界评论的那样普通。谁能说台大政治系主任、台湾政坛四公子、十大杰出青年、国民党主席“一般”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实中的连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此时,我急切地想早一些亲眼见见这位连战大人。
“山雨欲来”
“连战访问大陆的活动全部对记者开放。”这是采访之前,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举行的记者吹风会上得到的消息。初次听到这消息,我感觉很突然。因为如此重大的政治活动对境内外所有媒体开放,在类似的新闻报道中并不多见。
如此开放式的新闻报道,就意味着新闻竞争将异常激烈。据当时了解,包括大陆媒体、港澳台媒体和外国媒体在内的各大新闻媒体,将有五六百记者参加采访,仅随连战主席包机前来采访的台湾记者就有近百人。而一向在国内重要新闻采访中占有优势的新华社,在此次报道中仅有我和港台部记者陈斌华两人作为随团记者。听说如此重大的报道,新华社仅有一名摄影记者随访,总编辑南振中有些着急,经过他的努力和争取,摄影记者总算又增加了一个名额,摄影部采访中心副主任陈树根将和我们并肩作战。
采访前,新华社总编室紧急召开协调会,商议和部署连战访问的报道事宜。谈到摄影报道时,我建议应该特别注意组织协调报道,总社和各地分社相互配合,发挥集体优势。善于指挥大型战役报道的摄影部主任徐祖根对我笑着说:“出彩和创新,就看你啦!”听了徐主任的话,我既受鼓舞,又倍感压力。
按照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的观点,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决定了采访报道的成败。我准备时也不敢马虎。技术局的同事小乔帮助我检查电脑时,吓了我一跳。他在我的电脑里竟然发现了56个病毒!如果带着这些病毒去采访连战,那可真要乱了。
2005年4月25日,连战抵达大陆访问的前一天。我和同事乘东方航空公司飞机飞抵南京投入采访。我们和即将到来的连战主席住在同一个饭店——南京金陵饭店。
抵达南京的当天下午,我们立刻联系参加报道活动的江苏分社记者一同前往连战即将访问的地点,如总统府、中山陵等处察看场地、熟悉情况。傍晚又赶到分社商议明天的报道安排。新华社江苏分社处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在高楼林立的地方,分社那几栋灰色的楼房显得有些破旧。据分社同事说,这里曾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央社”所在地。“中央社”是当年国民党的官方通讯社,而新华社又是共产党的官方通讯社。没想到,我们新华社和“中央社”竟在这里联系在一起。其实,那个时期留下来的建筑和遗迹在南京还有不少。
下午到中山陵察看现场时,出现的一幕景象,让我至今感到奇怪。刚到中山陵时,还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往山上爬了一会儿,炎热天气就让我们汗流浃背。等到我们看好地形、商量好明天发稿的事宜后,正准备下山时,突然,中山陵附近山上乌云密布、狂风骤起,大有山雨欲来的架势。
我们连忙窜进车里。车子刚刚启动,豆大的雨点紧接着就噼噼啦啦地落下来。我们都庆幸,如果在中山陵再多待几分钟,肯定就成落汤鸡了。车子越往城里走,天越黑,雨下得越大。随着几声闷闷的响雷过后,噼里啪啦的冰雹从天而降。密集的冰雹砸在车窗上,发出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