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连战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访连战的日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更多了几分政治和理性的意味。
  连战一下飞机,就收到了少年送上的鲜花。而欢迎的人群中还有不少抱着鲜花等待赠送给连战一行的。连战夫妇实在抱不了那么多的花,他只好用抱拳的方式向人们表示感谢。
  谁知,刚刚谢过抱花迎接的人们,连战又走到一排手持鲜花的孩子们面前。也许是初次见到来自海峡对岸的特殊人物,站得整整齐齐的孩子们高兴之余却不免有些羞怯,大眼睛的小姑娘竟不好意思地眼睛看地。
  望着眼前一排天真烂漫的孩子,善解人意的连战夫妇情不自禁地快步过去和孩子们紧紧握手,继而和他们拥抱在一起。当时的那种场面,就像爷爷、奶奶和孙儿、孙女们重逢在一起。当这对老夫妇和孩子们愉快地拥抱、亲吻时,我不顾一切冲进人群、冲到孩子们中间,不失时机地按动了快门。
  中国国民党主席夫妇和北京的孩子们,在跨越时空和海峡阻隔之后的真诚拥抱,让我和在场的人为之动容。连主席随后在机场讲话时说:“我此行走得不容易,来得更不容易。”我想再给他加上一句:“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拥抱同样更不容易!”
  终于回到自己的“地盘”,我的采访和拍摄变得如鱼得水。我在机场东奔西突、上蹿下跳采访的样子又被电视直播了出来。弄得朋友们又开我的玩笑说:“你真不该挤到人家孩子堆里抢拍照片。”其实,我冲到孩子堆里拍照片已经不是第一次。2001年,###总书记到香港时,我同样冲到一大群香港孩子的堆里,后来被凤凰卫视直播出去,同事们就好好笑话了我一通。
  被同事们笑话,自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被领导表扬,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摄影部主任徐祖根后来见到我就乐呵呵地说:“在电视直播上一看到你,我就放心啦!”摄影部副主任徐步从办公室电脑中看到我拍摄的照片《跨越海峡的拥抱》,在电话里就表扬我:“抓得不错!”后来,这张照片被《人民摄影》一版用半个版的篇幅刊出。其实,我昨晚在南京因为发稿、整理图片资料,只睡了三四个小时。
  连战一行随后入住著名的北京饭店。据称连战夫妇入住的房间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当年曾经住过的地方。能够住在当年宋庆龄住过的地方,连战夫妇心里又多了几分感慨和亲切。
  连战抵达北京后的当天下午,前往故宫参观。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72万平方米,据说屋宇正好是9999间半。有人计算,如果一间房子参观5分钟,要参观完故宫所有房间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北京有一个故宫,台北也有一个故宫。国民党从大陆到台湾时,从南京等地带走了许多原本属于北京故宫的文物,然后在台北建造了新的故宫。如果说,北京故宫是母亲,那么台北故宫就是孩子。对台北故宫比较熟悉的连战对北京故宫自然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现在他终于有机会走进这处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皇宫建筑群。
  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不到故宫,便无法感受北京的皇城气派。就连当年尼克松访华时,也曾对故宫赞叹不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故宫:跨越(1)
午后的阳光显得格外灿烂。宫城里宏伟的宫殿、斑驳的青石方砖在明媚的阳光下,折射出迷离恍惚的光影。石板之间挣扎着长出来的杂草,迎着明亮的太阳光迎风拂动。此时,昔日的皇家宫殿显出异常的寂静和肃穆。静得仿佛能够让人听到当年清朝逊位皇帝离开这里的脚步声,以及皇宫外隐约传来的民国政府成立的宣誓声。
  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中国国民党人的脚步再次踏响了紫禁城。然而这绝非当年那些末路者仓皇的脚步,而是平静而和谐的历史追寻者的脚步。故宫虽然接待过无数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内外各界名人,然而,中国国民党主席的来访,仍然显得与众不同。
  连战一行从午门开始,沿着故宫中轴线的御道从南向北参观。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里是皇帝行使权利、举行盛典的地方。然后进入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内廷参观,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最后参观御花园。按照惯例,故宫专门为连战一行开辟了贵宾通道,使得远道而来的贵客可以进入平日难得一见的重要场所欣赏珍贵历史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亲自为连战一行作导游。身为文化部副部长和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先生,既是一位讲究实干的政府官员,又是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者。他引经据典、生动形象的讲解,听得连战夫妇和随行的人们不时地点头。
  郑欣淼正介绍得起劲,连战突然打住他的话问:“您说话好像有陕西口音?”郑院长笑着说:“我就是陕西人。”从小出生在西安的连战对乡音感到很亲切。随后,两人便聊起了陕西的羊肉泡馍、凉皮等地方小吃。
  在参观坤宁宫当年皇帝、后妃居住的新婚洞房时,连战夫妇在人家的龙床、龙被前竟然呆呆地站立了许久。连战还好奇地问过去皇帝冬天是如何取暖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是通过类似地窖的东西烧火供暖的。连战夫妇在洞房里待的时间挺长、看得挺细。
  连战一行的到来,自然引起游客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为自己在这里见到连战而感到意外和兴奋。虽然彼此隔着一段距离,“连主席好!”的喊声还是不断地传来。正看得认真的连战,突然听到有人在这里问候他,便连忙扭过头,向游客们招手致谢。
  故宫每次接待贵宾时,都会举行仪式请对方题词。连战主席被请到了乾清门前题词。连战在展开的宣纸上写下对联:“昔日禁城百年沧桑难回首,今日故宫几番风华齐向前。”横批:“继往开来”。
  连战夫妇边走、边听、边看。当他俩兴致勃勃地穿过一座座宫殿,手牵着手跨过一道又一道的门槛时,一直在前面仔细观察他俩一举一动的我,似乎有某种触动。于是,当他俩再次跨越一道门槛时,早已蹲候多时的我立刻按动了快门。画面生动有趣:连战夫妇跨越那道深红色门槛时,俩人手挽手小心翼翼地、几乎同时伸出左脚,身体略微向后倾斜,努力保持着平衡,然后步调一致地跨过那道高高的门槛。
  那一瞬间的跨越,猛然间让我产生了许多联想,比如跨越时空、跨越历史、跨越海峡,跨越故宫的高高的门槛和跨越海峡两岸56年的隔绝。此后,故宫博物院的领导看到这张图片非常喜欢,他们把照片刊登在故宫主办的《紫禁城》杂志扉页上,以《跨越》为题。
  御花园是当年皇帝游园观光的地方。正值初春,园里的草木已经变绿,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迎面两棵生长十分奇特的树,又引发了连战夫妇的兴趣。原本是两棵独立生长的树,后来长着长着,竟然互相缠绕、长到了一起,变成了一棵树。恰似一对原本各自独立的青年男女,因为相知相爱,最终结合在一起。这种在深山老林中并不少见的现象,在城市里却很少见到。
  “每有夫妻游览故宫走到此处,都会在这连理树前合张影。”郑院长介绍说。
  “那我们也要来一张!”连战拉过夫人的手,走到连理树前合影。一路上,他们夫妻俩不知照过多少次合影。按说老夫老妻照合影应该十分自然。可在这张照片上,他俩似乎都有些腼腆,像是两位刚认识不久的恋人在照相。俩人照完,还觉得不过瘾,又招呼全家及亲朋好友一起合影。那意思是说,光我俩恩爱还不行,大家都要互相恩爱。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故宫:跨越(2)
结婚近40年的连战夫妇,在台湾政界绝对属于那种典型的“模范夫妻”。别的不说,就说他俩在一起永远是手拉着手、肩并肩的样子,就足以成为所有年轻夫妻的榜样。
  连战夫妇有一个小插曲,让我至今记忆犹新。2006年10月,连战访问昆明时,有一次参观当地民间工艺品时,连战突然停住脚步,四处张望,身边人连忙问个究竟。
  “方王+禹哪儿去了?”连战一边问,一边到处望。我们明白了,原来是形影不离的连夫人没在身边。旁边人赶紧帮着寻找。不一会儿,夫人就赶了过来。
  看着连夫人着急的样子,我开玩笑说:“主席等您半天啦,他好像只能离开您三分钟。”夫人乐了,假装生气地说:“唉,真是烦人!”
  其实我知道,连夫人对连主席的依赖性有何尝不大呢?连夫人曾经在自己的书里这样描述她对连主席感情:“战哥一向是个非常有自信的人,看到他的笑容,我安心不少。这40多年里,我一天比一天的更依赖他,真的,有他在身边,上山下海,我好像一点都不怕。”
  在人们的印象中,连战夫妇似乎永远手拉手、永远在一起。所以,我理解为什么上年纪的夫妻经常被称为“老伴”。老伴、老伴、老来相伴。偶尔,其中一位单独活动,周围人看了都感觉不习惯。例如,那晚上在丽江古城听对歌,我看到连战一个人坐在那里,感觉有些孤独。
  其实,后来我知道,连战夫妇也有吵架的时候。1965年9月,刚刚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三天的连战和同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的连方王+禹终成眷属。当时,他俩面临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有了大女儿连惠心后,日子过得更加紧张辛苦。当时忙晕了的连战竟把自己的手表和女儿的脏尿布一同扔进了垃圾带。连战夫妇说,那阶段人的心理压力大,难免会吵架。
  看到人家在连理树前合影,我也挺羡慕。无意之中看到江丙坤副主席站在那里。我拉上中新社老朋友任晨鸣过去和这位“破冰之旅”的著名人物合影。江丙坤话不多,但很客气。合完影,还没等我俩说谢,江副主席已经笑着谢我俩了。
  晚上,连战一行来到北京前门老舍茶馆品茶、听戏。后来看报纸上刊登的照片,连战夫妇一边品尝小吃,一边看演出,俩人的表情十分投入。
  【书中图片说明】
  1。○?2005年4月28日,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向欢迎者挥手。
  2。○?跨越海峡的拥抱。
  3。○?故宫太和殿前合影。
  4。○?听到来自故宫游客的欢呼声,连战连忙致意。
  5。○?故宫题词:“昔日禁城百年沧桑难回首,今日故宫几番风华齐向前。”
  6。○?故宫:跨越。
  7。○?连理树前的合影,或许让他们想起俩人过去的时光。
  8。○?新婚燕尔。
  

北大演讲(1)
如果说,连战踏上大陆访问的那一刻,让人们对连战有了新的了解。那么,北京大学的演讲,更让大陆同胞对这位政治人物“刮目相看”。我曾和台湾朋友开玩笑说,如果当年连战竞选时,把北大演讲的水平发挥出来,恐怕就没有###的机会了。
  参观故宫可以感受北京的皇城风范,那么到北京大学,便能感受北京作为近代史上文化中心的独特底蕴和多元文化的风采。对作为大学教授和学者出身的连战来说,大学校园应该十分的熟悉和亲近。
  连战选择到北大演讲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他的母亲赵兰坤女士,1930年曾就读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社会服务科,北大校址的前身曾是燕京大学。
  对于连战的来访,一向被认为十分清高的北大学生,竟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他们暂时告别了课堂和图书馆,早早地等候在连战可能途径的校园道路两侧,盼望着看上一眼连战,给他送上一句真诚的问候。这是大陆青年学生给连战和他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成员送上的最高礼遇。
  演讲在北大校长办公楼举行。办公楼掩映在参天古树之间。清晨的阳光洒在这座年代久远的中西结合的古建筑上,斑驳陆离的光影,似乎映射出它独特的历史和厚重。
  这座古朴典雅的建筑,距今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原名“施德楼”,1931年改为“贝公楼”。“贝公”是汇文大学堂的第二任校长贝施福,汇文大学堂是后来燕京大学的前身之一。为了纪念这位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燕京大学校园竣工后,就把这一建筑取名为“贝公楼”。
  办公楼在燕京大学时代是校园中的主体建筑之一。当年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就在这里办公。办公楼礼堂看似平常,却记载了从燕京大学到北京大学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1935年12月8日晚上,“一·二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学生会曾在这里聚会,商讨和策划这次著名的爱国学生运动。
  礼堂里先后留下了许多国内外著名人士的足迹。周恩来总理、###主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施罗德,以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曾在这里演讲。据了解,近几年来,先后有约30位外国政要访问北大,20多位曾在北大演讲。另有1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校长来访并演讲。
  能够在北大演讲,被视为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挑战。因为这里的学生素以禀赋过人、思想活跃、敏感深刻而著称。
  现在,被誉为中国近代新思潮发源地的北京大学,将这个荣誉给予了56年来敢于首次跨越海峡来访的国民党主席,同时也将给连战一次考验。
  能够进入礼堂会场亲耳聆听连战讲话的学生,应该说非常幸运也颇感自豪。据说,他们是从上万名报名者中抽签得来的机会。他们心里对连战的这次演讲,已经期待了很久。
  我倒是不用抽签就来到演讲现场,经过严格的安检后进入礼堂。进去一看,礼堂内黑压压地早已坐满了人。各大媒体的记者已经严阵以待。如此重要的采访活动,各大媒体都非常重视。有些媒体仅摄影记者就来了好几个,而新华社只有我一名摄影记者进入演讲现场采访。我心里又多了几分责任和压力。
  此前,我在人大作学生时,就经常来这里找同学玩,当时就觉得北大和人大属于两种风格。北大历史悠久、新思想多、有些自由主义的西化色彩。而我们人大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