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主席挖苦得好,谁愿意干谁可以去干,我这个外交部长是不干的!巴黎和会上克里蒙梭逼着顾维钧签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陈毅就任外交部长时,朝鲜战争虽然结束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这年年底前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美军却继续赖在朝鲜半岛,第七舰队的军舰明目张胆地在台湾海峡示威性地游弋,形势是严峻的,随时潜伏着危机。
几个月后,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竟然扬言:美国海军正密切注视着台湾海峡局势的发展,随时准备进行7月15日在黎巴嫩那样的登陆。
台湾国民党当局也蠢蠢欲动,叫嚷“###”,并不断以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为基地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气焰嚣张。
对于美帝国主义公然的战争威胁,究竟该如何对待?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呢?8月23日晚上,陈毅身着白色西服出席罗马尼亚驻华使馆举行的庆祝该国解放日的招待会。
轮到陈毅致词时,他讲着讲着就离开了讲话稿,讲话内容很快转移到了专门谴责美帝国主义,而且火药味越来越浓。
陈毅莫非讲话走火?不,不是走火,而是发火。
这个火是冲着美帝国主义和台湾国民党当局而发。
就在这个讲话前两个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万炮齐发,对国民党大金门和小金门的军事目标实行惩罚性的猛烈炮击。
这次炮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陈毅讲话时炮声尚未沉寂,硝烟尚未散尽,知道此事的只限于当时当地的少数人,外界几乎全然不知。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震动世界的“金门八二三炮战”。
这年7月间,国民党当局乘美国军队入侵黎巴嫩之际,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公然叫嚣“加速进行###的准备,陆、海、空军进入特别戒备状态。”
台湾海峡局势骤然紧张。
为了惩罚国民党军对大陆特别是对东南沿海地区的袭扰破坏活动,支援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反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这天下午5时30分起对大小金门的国民党军进行了猛烈炮击,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当局的嚣张气焰。
其实这次炮击打在国民党当局的身上,痛在美国某些人的心上。
他们清楚最近他们在中近东干的事情,尽管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美英从黎巴嫩、约旦撤军的决议,他们却置若罔闻。
8月17日,美国又有六艘军舰和一支2000人的部队开进新加坡,形势日趋紧张。
不难听出,陈毅有点火药味的讲话,也是讲给万里之外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听的。
他挥舞着讲稿说:“联大紧急特别会议通过一纸决议,并不等于说美国和英国对黎巴嫩、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侵略已经消除。”
讲到这里,他愤愤不平,怒气难消,禁不住大声地、愤激地质问道:“美国借口‘保护侨民’侵占黎巴嫩,以‘保卫供水系统’为名把军队派遣到古巴。
最近,美国军队竟为了‘休息和避暑’进驻了新加坡。
我们中国也派一支军队去外国找一个地方‘避暑’行不行?如果这种道理能够成立,那么美国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把它的军队派到任何国家去吗?同样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不是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把军队派到美国去吗?”
这一番义正词严的讲话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怕帝、不信邪的大无畏气概。
陈毅话一落音,一些亚非国家的使节就举着酒杯向他走来:“元帅阁下,讲得好!请干了这一杯!”
十七、不怕帝,不信邪(2)
一些欧洲国家的来宾对陈毅直言不讳的勇气由衷地表示敬意,也向他热忱敬酒,但难以掩饰内心的担忧,便友好地暗示:“这样讲,是否太紧张了?会不会把事情弄僵?”
一些反应敏锐的新闻记者对于这篇很有新闻价值的讲话如获至宝,不顾招待会未完就去抢发消息,免不了要作这样那样的猜测。
这一来,素来不愿喧宾夺主的陈毅成了许多人追踪的对象,不时得回答一些人的提问。
陈毅不愿拂人好意,当然是有问必答。
对于有人提到的紧张问题,他丝毫没有遮遮掩掩的意思,而是心地坦然地说出了一个站起来了的民族应该说的话:“我们不愿搞紧张!帝国主义搞紧张,我们就搞缓和;他再搞紧张,我们就再搞缓和;如果他还硬要搞紧张,那我们就比他更紧张!——最经不起紧张的还是帝国主义。”
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绝不是虚声恫吓。
美国军队企图越过朝鲜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的时候,中国政府曾郑重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但是,有些人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以为中国人只是说说而已,结果吃了大苦头。
现在陈毅所说的不怕帝国主义搞紧张的话果真为事实证明:原来中国人果然不信邪,他们真正说到做到,敢说敢当。
果然,金门炮声一响,美国某些人神经紧张,手忙脚乱,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忙不迭地同中断了度假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商讨对策,一面赶紧从地中海等地调集6艘航空母舰、130多艘其他舰只和200多架飞机到达台湾海峡地区,叫嚣要“轰炸中国大陆的基地”,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一面由杜勒斯亲自召开记者招待会,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
然而,正如陈毅所说的,最经不起紧张的还是帝国主义。
在美国发出歇斯底里的战争叫嚣的时候,在波兰华沙的美国人却在暗中同中国大使王炳南套近乎:“美国希望恢复两国在华沙的谈判。”
中国政府毫不惧怕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9月4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领海的宽度为十二海里,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空。
9月6日,周恩来针对美国国务卿杜勒斯9月4日威胁要在台湾海峡地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范围、进行武装挑衅的叫嚣,受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台湾和澎湖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并且直接用武力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是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
美国最近的威胁是对六亿中国人民严重的战争挑衅。
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大陆存在像金门、马祖这些沿海岛屿的直接威胁。
中国和美国在台湾地区的国际争端和中国人民解放自己国土的内政问题,是性质不同的两件事。
中国人民完全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办法,在适当的时候,解放自己的领土,不容许任何外国干涉。
中国政府的正义声音,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同情。
美国则空前孤立,连他们的盟友们也表现出各行其是,不愿为他们火中取栗。
美国国内众参两院和舆论界也对杜勒斯表示不满,认为他在台湾海峡问题上是在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博。
内外交困的杜勒斯却不肯认输,9月18日跑到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大放厥词,一会儿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是“属于内战的范围”,一会儿又“谴责”这是“赤裸裸的武装侵犯”,呼吁在台湾海峡实现“停火”,甚至无理要求中国减少驻福建前线的军队。
两天后,陈毅对杜勒斯这一篇奇谈怪论作了针锋相对的回答:“消除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关键,不是什么‘停火’问题,而是美国军队撤出台湾的问题。
中美之间没有打仗,根本谈不上什么‘停火’。
至于中国人民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那是自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也从来没有造成国际紧张局势。”
中国人民不论用何种方式解放自己的领土,“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美国的有识之士也纷纷对杜勒斯提出批评。
抗战胜利后曾到延安为国共和谈奔走的赫尔利也向报界表示了自己的不满:“看来我们正晕头转向地或者满不在乎地听任自己卷入和中国的战争中去。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既没有朋友,又没有盟国……”杜勒斯进退两难,苦无对策,直到9月30日才想到了一条脱身之计,在记者招待会上突然宣布要国民党当局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退,“以换取共产党的停火”。
杜勒斯的这一番讲话,并没有盼来他梦寐以求的效果,首先是国民党当局痛感突然和失望,觉得自己被人暗中出卖了,一片怨恨不满之声,声言要同美国人讨个说法,其次是中国共产党人也不领他的情。
世界舆论对杜勒斯的讲话也反应冷淡,认为他的想法是异想天开的,难以实现。
陈毅对杜勒斯的讲话嗤之以鼻,认为这是杜勒斯的如意算盘:用放弃金门、马祖两个岛屿换取台湾脱离中国大陆,使台湾永远成为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只有痴人才上他的当。
十七、不怕帝,不信邪(3)
10月6日清晨,陈毅等人应召到毛泽东住处讨论一篇重要文稿。
后来才知道,毛泽东昨夜一夜未眠,写就了《告台湾###》。
大家认为这篇文稿大气磅礴,精彩之至,决定当天就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公之于世。
《告台湾###》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台、澎、金、马人心动荡,美蒋矛盾激化,杜勒斯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杜勒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后来竟亲自跑到台湾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双方经过多次争吵和讨价还价,硬逼蒋介石从金门撤军,好不容易搞了一个《蒋杜联合公报》。
为了揭穿杜勒斯的阴谋,10月25日向世界公布了毛泽东起草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再告台湾###》。
在私下,关于对美斗争的方针,毛泽东讲得更加明白。
毛泽东看出美国主张从金门、马祖撤军,为的是永远霸占台湾、澎湖,便于进行“###”的阴谋,便主张宁可让台、澎、金、马多留在蒋介石手上一个时期,决不能让美国拿去。
他说: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
我们赞成蒋保住金门、马祖的方针。
如蒋撤退金门、马祖,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
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将来台、澎、金、马会整个回来。
陈毅对毛泽东把金门、马祖暂时留给蒋介石的主张极为赞赏,这样美国想从金门、马祖脱身而脱不了身,我们要紧张时,便对金门、马祖打一下,要缓和时,就松它一下,可以停停打打,也可以打打停停,主动权始终操在自己一方。
陈毅认为这是一种精妙绝伦的指挥艺术。
他说:“台湾局势非常微妙,矛盾错综复杂,炮打打停停,就是利用这些矛盾,使美国人不能插手,还得替我们约束蒋介石不要闯祸。
毛泽东的文章做得很妙。”
对杜勒斯这个对手,陈毅是非常重视的,对他的一言一行都认真对待,不敢有丝毫马虎。
自金门炮战以来,凡是杜勒斯有关台湾海峡这场斗争的文告、演说、谈话等等,甚至包括回答记者的提问,陈毅都及时进行仔细研究,并以其研究心得报告毛泽东和周恩来。
在一次民主党派的代表会上,他曾对与会者说:“具体斗争硬是要重视。
我们就在研究杜勒斯,把他的文章圈圈点点。”
经过这些研究,他发现了美国当权者的意图和对付他们的办法。
他说:“美国的政策,头一步是交出金、马,使大陆和台湾完全脱离,以便他长期占领,第二步就是托管台湾,第三步是中立台湾。
我们在金门打打停停,不是‘送瘟神’,而是要‘留瘟神’。
杜勒斯不是有‘脱身政策’吗?这一来就难以脱身了。”
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和灵活的斗争策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又不放弃必要的谈判,武的一手和文的一手互为补充,使得中美之间在台湾海峡这场斗争中,中国方面始终处于得道多助的地位。
即使如此,陈毅对于自己所主持的外交工作仍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外交工作更好地为全局服务。
中美华沙谈判,中断九个月之后于9月15日起恢复,陈毅专门指示王炳南大使:华沙谈判,不失为做工作的机会,可与美国大使握手、问好、谈天,星期天请吃顿饭,“不一定老是那么紧张嘛。
我们不乞求谈判,也不排斥谈判。
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此乃泱泱大国之风也。”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杜勒斯一再碰壁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评论说:“中国人在沿海岛屿握有硬牌,知道如何巧妙地打这些牌”,由于“在金门握有军事上的主动,他们可以像拧开或关上水龙头一样进行或停止炮击。”
美国报刊把杜勒斯说成是“世界上受到最猛烈攻击的外交家”。
加拿大众议院一位领袖人物把杜勒斯比喻为“套在西方外交政策脖子上的磨盘”。
其实,陈毅对美国和美国人并无偏见,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同一些美国人过从甚密,不分彼此。
他一贯认为:“美国是个了不起的国家,建国一百八十多年,科学、工业就成为世界最先进的。
假若美国改变了目前敌视我们的政策,两国关系是有前途的。”
陈毅认为,中美关系弄得如此之糟,责任在美国。
他说:“世界上的两个大国,长期处于这样僵持的关系,这种情况当然不好。
我们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特别是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是长期发展起来的……是不是请美国朋友冷静一下,用强大的第七舰队占领台湾,支持一个蒋介石集团,这个情况如果不改变,中美关系僵局无法能够打开……中国人民要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这个问题要看美国的新总统能否采取主动。
中国是处于被损害的地位。
我们没有占领美国什么领土,我们没有援助美国什么叛乱集团来分裂人家的国家,美国的领导人是太自高自大了。
要中国人屈服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