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的缺口,不想兵马未到,蔚县已丢。八路军改为第18集团军归守第二战区辖制。阎锡山开始命我军防守飞狐口,不想日军扑涞源而去,飞狐口已无防守之必要。阎锡山又令我部协防平型关,要在平型关截住敌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战略突转折(2)
“国民党的部队怎么这么草包?”张闻天说。
“是有些草包,败就败在他们的草包脑袋上。”毛泽东说着也笑了起来。他转过身去点着一支烟,说:“洛浦同志,我建议立即调整我军的战略部署,并征求朱老总他们的意见,你看如何?”
“我看也是。”张闻天说。
毛泽东提起毛笔,如龙飞凤舞,将自己的战略思路和判断尽情泼洒在纸上。
朱、彭、任、林、聂、贺、关、刘、徐:
关于情况判断及战略部署问题:
一、判断敌攻华北大约分为四路,总兵力约十五万人。一路山东,现未出动;一路津浦线,约一个半师团,现攻至马厂;又一路平汉线,约一个师团,现在涿州以北未动;又一路平绥、同蒲线,约三个师团,为其主力,以大迂回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以此姿势威胁河南、山东之背,而利于最后夺取山东,完成其夺取华北五省之企图,其总的战略方针,是采取右翼迂回。另于上海进兵,于破坏中国经济命脉外,又箝制中央军之主力,以便利其夺取华北。以上是对日寇第一期作战计划之基本判断。
二、日寇右翼之主力,又分为三路,均以追击姿势前进。
一路沿平绥东段,同蒲北段,攻雁门关,判断约一师团,占大同后,现未动;一路由天津占广灵后,向灵邱、平型关进攻,系向晋绥军行右翼迂回;一路由张家口占蔚县后,有攻涞源之势,系向卫立煌军及涿州部队行右翼迂回。此两判断系组成联合兵团,至少两师团,以第一步中央突破之姿势,达成其第二步向两翼迂回之目的。
三、蒋以卫立煌处于敌之包围中,令其向平汉线撤退。阎以灵丘为山西生命线,拟集中十四个团在平型关以北举行决战。判断如决战胜利,则敌之南进可稍延缓,但必增兵猛攻。如决战失败,敌必速攻平型关、雁门关,待后路预备兵团到达后,主力直下太原,使绥晋境内之晋绥军,恒山山脉南段五台山等处之各军,平汉北段之各军,均不得不自行撤退,彼可不战而得上述各地,娘子关之险亦失去作用。
四、涞源、灵丘为敌必争之地。阜平、五台、盂县如无南北公路,或者暂不被敌占,如有南北公路,敌有出一支向南切断正太路之可能。不论如何,恒山山脉必为敌军夺取冀察晋三省之战略中枢,向此中枢出动主力,此点已为蔚县、广灵之被占所证明。
五、晋阎指挥下的傅、杨、刘、汤各军,均失锐气,使我们不能作出这些军队能够在现阵地挫败敌人战略计划之结论。
六、红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如部署得当,能起在华北,主要在山西支持游击战争的决定作用。
七、过去决定红军全部在恒山山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计划,在上述敌我情况下,已根本不适用了。此时如依原计划进行,将全部处于敌之战略大迂回中,即将第二步撤向太行山脉,亦在其大迂回中(设想敌占太原情况下),将完全陷入被动地位。
八、依上情况及判断,为战略上展开于主动地位,即展开于敌之翼侧,箝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为真正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创造游击根据地,并为扩大红军本身起见,则变更原定部署: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战略突转折(3)
(一)我二方面军应集结于太原以北之忻县待命,准备在取得阎之同意下,转至晋西北管岑山脉地区活动。
(二)我四方面军外交问题解决后,或在适当时机,进至吕梁山脉活动。
(三)我一方面军则以自觉的被动姿势,现时进入恒山山脉南段活动,如敌南进,而友军又未能将其击退,则准备依情况逐渐南移,展开于晋东南之太行、太岳两山脉中。
(四)总部进至太原附近,依情况决定适当位置。
(五)你们意见如何,请考虑复电。
毛泽东
毛泽东一边书写电文,张闻天一边在旁边默念着,一口气念到结了尾,他不停地点着头说:“实在太好了。主席,这样我军就可以在近期控制大量的地区以求得发展。”
“是啊,洛甫同志,日军在华北是有十几万人,但与华北的广大人民群众相比那就差得远了。国民党不懂得联系群众,而我们就是要联系群众一起抗日,这就给我们开辟游击战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老蒋会同意我们这么部署吗?”张闻天担忧地说。
“老蒋啊,”毛泽东笑笑说,“他老蒋早就想借刀杀人了,他是想借东洋人的刀来灭掉共产党,这不正合他的意吗?”
说着,毛泽东指着地图继续分析:“现在的日军正是锋芒期间,我军北上,并不是要与他们正面相撞,而乘隙向其侧部挺进,日军向国民党军进攻,我们在敌人后方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敌人的后方就必然空虚,我们充分发动民众建立根据地,展开猛烈的游击战。敌人不得不暂缓进攻,那样,战略相持阶段就形成了。敌人会把我军作为主要攻击对象,游击战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对全国的抗战形势都会起决定性作用。我党和我军就成为了抗战的中流砥柱。”
窑洞外,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天已渐渐亮了。窑洞内的灯火依然闪耀着光芒。
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电报,来到隔壁的作战室里。朱德、彭德怀等人正在研究如何按战略箝制、战役协同和战术配合的不同任务,分别配制力量,以配合国民党军的忻口会战。
八路军总部的决策者们对形势作了如下分析:忻口前线之敌,与其后方的交通十分困难,不仅同蒲北段因国民党军撤退时全部车辆南移而瘫痪,平绥铁路也因破坏而利用不便。日军的运输线仅有经平型关至张家口,经雁门关至大同两条公路。切断这两条运输线,数万日军便断了供应。于是决定:以120师组成左纵队,置于雁门关及同蒲两侧;以115师343旅组成右纵队,置于代县——平型关方向。这两支部队与忻口前线进行战役配合:一方面袭扰日军的两翼与后方;一方面切断日军之交通,掐断日军的后方供应线。
彭德怀转过身,对机要参谋吩咐道:“立即将总部决定通知各师,要求部队积极打击和箝制敌人,配合友军保卫忻口。”这时,王震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总部首长有什么指示,我的手都痒痒了。”
周恩来笑着说道:“中央来电,要你们旅返回晋西北,归还120师建制,参加保卫忻口的防御战。”
“好,我们马上出发。”王震简单地答应了一声,便匆匆赶回359旅。
根据聂荣臻的意见,359旅留下刘道生等300余名干部战士,与周建屏等人一起组成工作团,开赴平山、井陉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后来组成晋察冀第4军分区。
王震率359旅主力星夜兼程,返回晋西北。
10月上旬,忻口会战开始。这一天,贺龙收到了朱德、彭德怀的电报,要求张宗逊支队以灵活动作从崞县轩岗向南袭击大牛店镇敌之侧背,配合忻口会战。贺龙看罢电报,认为朱德、彭德怀的电报已为时太晚,眼下日军已经南下,大牛店已无敌人。不过,朱、彭的电报精神是要120师从侧后打击和箝制日军。大牛店虽无敌人,但可依此精神主动作战。
此时,由于同蒲铁路北段已被宋时轮支队切断,日军南下的交通运输只靠两条汽车路:一条是从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一条是由灵丘经平型关、繁峙至忻口的。贺龙认为,120师可以在这两条线上主动作战,切断汽车路,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萧克等都同意他的这一看法。于是贺龙连续下了3道命令:一是命令张宗逊、李井泉率715团由崞县南下,袭击位于忻口西北20余公里的南北大常,打击敌翼侧。二是命令已由五台地区归建的359旅迅速赶到崞县以西,配合张宗逊部行动。三是命令继任716团团长的贺炳炎和副团长廖汉生率1个营(后来又增派了1个营)去雁门关。
贺炳炎坐在桌前翻阅着各连的求战书,这时接到师部通知,要716团领导干部去受领任务。于是,他和政委廖汉生急忙驱马奔向师部驻地。
师部在神池以西的一个村子里。贺龙和关向应等人正围着地图研究情况,一见贺炳炎和廖汉生来到,关向应关切地问:“到达这一带,部队情绪怎么样?”廖汉生说:“看到敌人的暴行,同志们都非常气愤,总盼着有机会狠狠收拾他们一下!”
贺龙一听放声大笑起来,连连说:“很好很好。要收拾敌人,机会有的是!”他指着一块密密层层的山区说:“准备把你们调到这里去。”贺炳炎俯身一看:一个长长的红箭头,
正指向历史上著名的长城隘口——雁门关。
贺龙分析当前情况时谈到:忻口战役正在进行。敌人每天从大同经雁门关,不断地给前线输送弹药;这是敌人一条重要的运输线,但他们很嚣张,自以为那一带已是后方,警戒相当疏忽。我军要利用敌人的弱点,到那一带发动群众,寻找机会,给敌人一个打击!接着,贺龙又叮嘱:现在打的是日本侵略军,不是国民党的反动军队了,在战术思想上要扭得快,一定要遵循毛主席规定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原则。到达目的地后,要紧密联系群众,搞好侦察工作。
领受任务后,贺炳炎、廖汉生返回团部驻地。经过简短动员,便率领部队向雁门关疾进。
八里大埋伏(1)
*望一眼这洪水,露出一种不甘心来,原本他打算投入全部兵力到平型关之战,可愣是让洪水给他分掉了一个团。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里,被日本鬼子认定为“不堪一击”、“一盘散沙”的中国军队,用一个神话打破了另一个神话。在他们看来,日本军队在中国是不会失败的,因为他们不仅有精良的装备作支撑,还有残忍的“武士道精神”作抵押,所以,在这两个他们认为“不可战胜的法宝”的催化下,骄横得不可一世。“日本鬼子太厉害了,太厉害了!”贪生怕死的国民党军队不敢与鬼子正面交锋,甚至一些连鬼子毛都没见过的国民党兵也被这些传言彻底震慑了,不战而败、节节溃退。从而使日本兵更加不可一世。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这回碰上的是八路军,是一支经历了雪山草地锤打的军队,而且是115师这支共产党的主力部队。平型关就是日本人的天造墓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此战例后来被美国的西点军校列为必修课。
这些天来,*一直对着那张军事地图苦苦地思索。他双眉紧锁、脸色苍白,显得格外阴沉。那一对天生的“扫帚眉”,始终像两片阴云挂在额头,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位年仅29岁的师长老谋深算、高深莫测。
早在井冈山时,由于*善于兵道,三四年之间就从营长当上了军团长。朱德在井冈山时就对毛泽东说过一句话:“这个娃子不可小视啊。”后来,他跟毛泽东发生过好几次争执,竟提出了“井冈山的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当时毛泽东给他写了一封信,回答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一次是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刚结束,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他没有领会毛泽东的战略意图,说毛泽东“专走弓背路,一个赤水河折腾了四次,部队都拖垮了。”并致电彭德怀,要求他接替毛泽东的指挥权。毛泽东知道了,对他说:“你懂什么?你还是个娃娃!”
来到太原后,*一直住在阎锡山的那个招待所里,一张地图已被他画得密密麻麻。
“这可是场恶战啊。”他自言自语道。说着,披衣在屋子里踱起步来,步履显得非常沉重。突地,他猛一转身,在地图前稳稳地站住了。把那支放于地图上的红蓝色铅笔攥在了手心,“咔嚓”一声,那支红蓝色铅笔断成了两截。
外面天已大亮,*推门走了出来。他举头看看天,天气有些阴沉,空气里流动着一股土腥味儿。他怔了片刻,突然又折身回到屋里,他要到平型关实地考察地形。
*带着参谋人员来到了平型关,把地形与地图作了充分的对照。渐渐的,那紧锁了十几天的眉头第一次松开了,苍白的脸上竟然有了红晕。他嘴角一撇在心里笑了。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古长城上,残存的城垣已斑痕累累。这个自古以来晋、冀两地的交通要道,时时都被军事家所看好。关内关外,层峦迭嶂、群山连绵,怪石林立、竞显峥嵘,沟壑幽深,隘关狭窄,充满了神秘之氛。关前的那条公路蜿蜒如蛇,它是通往灵丘、涞源的惟一通道,其地势险峻程度,可想而知。如若设兵在山头把守,神兵过此也如入鬼门。
然而,这里却是日军板垣师团21旅团侵入平型关的必由之路。
“天助我也。”*有些欣喜了,他取下眼前的望远镜,在心中默默念着,“这一仗,我将名扬天下。”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里大埋伏(2)
“八里埋伏”,*想到了这个令他自己都震惊的战斗名称。
随即,他蹲下身子,取出纸笔,将一个黑色公文包垫在膝上,立即给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军委起草了一份电文:
朱、彭并告毛、聂:
一、黄绍等对我军要求划大同以西数县为我游击区域,坚持反对态度,已证明国民党企图以我牵制日寇南下,同时陷我军于平绥、平汉、同蒲、正太四铁路中,受日寇四面围剿之境地,以防止我军支配国民党其他统治区域。此为国民党对日寇一箭双雕之妙计。
二、我军须坚持军委决定之战略部署。以一方面军在同蒲路以东活动,以二方面军在大同以西活动,四方面军暂不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