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抗战秘档全公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路军抗战秘档全公开-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过了一阵子,汽车的马达声终于从远处传来。战士们抬头一看,差点骂出了声。“狗日的终于来了,头一辆车还插着太阳旗呢。”
  这一下日本鬼子是真的来了。汽车越来越近了,车上的鬼子一个个戴着闪光发亮的钢盔,怀里抱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嘴里还叽哩哇啦地说着什么。
  686团的指挥所设在一片玉米地里,李天佑首先听到了一点什么声音。他抬起望远镜,越过高高的玉米秆,往远处的公路上望去,果真是鬼子来了。
  鬼子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地往口袋里钻,足有一百多辆,后面还跟着二百多辆骡马大车。再后面才是骑兵。
  一直到战斗结束后,他们才知道这就是日军素称精锐的第5师团。侵华两个月来,纵横千里,几乎还没遇上中国军队的正面抵抗,他们认为*军都是一群废物。在南口之战中,一交火,国民党军就大败而去,更加使这支精锐之师骄横到了极点。他们竟然在不派尖兵探路的情况下,直扑平型关而来。
  突然,几梭子机枪子弹向玉米地方向射来。李天佑心想,难道敌人发现了目标。又是几梭子机枪子弹毫无目的在玉米地上空飞过。李天佑终于明白了,杂种的小鬼子是在打探虚实呢。他抓起电话机问道:
  “望哨,鬼子全部进沟没有?”
  “报告团长,鬼子全部进来了,后面再也看不到人马。”
  “师部为什么还不下令开火,鬼子全进来了。”李天佑放下电话,自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首战平型关(2)
鬼子进来了,其实*比谁都激动,但是别人却难以察觉。他仍做着认真的观察,看看敌人抵抗能力有多大,从哪里下手,才能致小鬼子以无法还手之境地。
  汽车队快要穿过峡谷了,而后面的骡马大车只进来了一半,不能错过了最好时机。正在他准备下令开火的时候,罗荣桓在一旁用胳膊肘碰他一碰,他下意识地愣了一下。再当他仔细看时,发现鬼子的车队竟停在了峡谷里,可能是在等待后面的骡马大车跟上来。
  此时,杨成武的独立团已与敌人交上了火。接到报告,*一边命令杨成武团不惜一切代价堵住敌人,一边让参谋人员立即通知友军按计划战斗。
  “师长,敌人全部进沟了。”
  “立即开火!”这一回,*显得十分果断。
  3发信号弹腾空而起。倏地,冲锋号、机枪、手榴弹、迫击炮顿时响成一片。停在沟里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惊惶失措。最前面的汽车已着起了大火,车上的士兵纷纷跳车,藏到了车厢底下。车辆前冲后撞,骡马乱成一团。
  *吼道:“命杨得志、李天佑跑步过来。”
  杨得志奔跑过来。
  *命令道:“敌人还没清醒过来,乘机冲锋,抢占公路对面的制高点。”
  “是。”杨得志转身跑开。
  几分钟过去了,日军渐渐从慌乱中回过神来。新庄中佐跳下小车来,手里挥舞着指挥刀,命藏在车底下的士兵“统统地出来”,抢占公路右侧的制高点。桥本中佐在奔跑着指挥骡马大队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臂。
  这时李天佑跑上山头师指挥所,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冷冷地说:
  “一定要沉着应战。敌人不少啊,被我们包围了上千人,不可能一口吃掉。你们一定要冲下公路,按计划把敌人切成一段一段,然后再分别吃掉。还要派一个营拿下老爷庙这个制高点,这样主动就都在我们手中,任凭敌人如何顽抗,都将被全歼。”
  “是。”李天佑快步返回了玉米地里。
  随即,685团和686团向谷底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陈光卧在半坡上,听冲锋号一片响了起来,陈光和所有指挥所的人员一个个端枪冲向公路。八路军将士冲入敌群,展开了白刃战,顿时杀声震天。
  难怪这支日军被称之为“精锐”,他们不仅枪法很准,而且擅长拼刺刀。这时天上飞来了几架日军的飞机,但由于两军混战在一起,无法投掷炸弹,只好轰轰作响,飞来飞去给地下的步兵助助威。
  686团3营是最先冲上公路与敌人肉搏的。经过半小时的激战,伤亡很大,有一个连队只剩下了十几个战士,班以上干部几乎全部牺牲。3营营长也负了伤,他带伤指挥官兵冲上了老爷庙,抢占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制高点。
  日军受到了两面夹攻更加疯狂了。他们向老爷庙发起了十几次猛攻。十几个回合过去,高地依然回到了八路军的手中。战斗相当惨烈,先是拼刺刀,刺刀折断了就用枪托砸,最后干脆用石头和树棍,双方抱在一起,拳击牙咬,不到拼死决不停手。
  老爷庙制高点被八路军牢牢控制住了,日军丢下上百具尸体败了下去,转头企图从辛庄突围,李天佑立即派兵追击。
  这一场战斗中,几乎每一大战必负伤的杨勇又负了伤。
  杨得志一看鬼子想从他的阵地上冲开个口子逃窜,忙命令部队准备肉搏,因为两个小时过去,弹药已基本用光了。待敌人一步步靠近,杨得志一声令下,战士们纵身从战壕里跳了出来,与敌人撕打在一起。日军被中国军人的表现惊呆了,冲上山坡的敌人一个个滚下了山坡。他们不明白溃不成军的晋军一夜之间为何变得如此凶猛。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此时遭遇的是共产党,是八路军。

首战平型关(3)
新庄中佐气急败坏,下令焚烧了汽车,整个峡谷被一片浓烟弥漫着,血腥味、焦炭味,呛人咽喉。白刃战还在进行,两军一次又一次地厮杀在一起。
  *遂命令预备队投入战斗,极力堵住敌人撕破的缺口,使敌人无法突围。下午1时,686团与687团合力全歼了沟底日军的辎重队,并一起向日军辛庄残部杀将过去。
  峡沟里,尸横累累,日军1;000余人被歼,竟无一人被俘。如此之大的战斗竟无一个俘虏,这在战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见日军凶狠到何种程度。
  这次战斗,歼灭日军1;000余人,毁敌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缴获九二式野炮1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余支,掷弹筒20多个,战马53匹,日币30万元以及大量军用食品和军用物资。
  *在他的《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写道:
  “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他们自订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就不充实,在一个出击中,却以区区的8个团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垮了。他们的指挥真笨极了,特别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在战役上,于决战的地点与时机集中绝对优于敌人的步兵、炮兵、飞机以猛攻敌人。”
  一句“友军的配合实在太差”,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打了胜仗后的心态,那就是从心底里瞧不起国民党军队。当然除了瞧不起国民党军队之外,似乎还有弦外之音:怎么样,你国民党军一败再败,可我*师一上去就打了一个大胜仗。
  平型关战斗,本来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但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恐日心理和指挥无能给断送了。作为一个军人,*瞧不起国民党军队的官兵;作为一名军队的领导者,*又瞧不起国民党军队的指挥官。在*看来,国民党军队的有些决策简直无法理解。集中兵力几乎是每一支军队所要遵循的作战原则,但国民党军队“却以区区8个团兵力分为三大路”,犯了兵家之大忌。国民党军队的这个毛病似乎到最后也没有改好,在辽沈战役中,当*一次又一次以几倍或十倍的兵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时,国民党的将军们却认为这不合常理,并觉得这不十分公平。
  对国民党军队的胆小怯战,*似乎不应感到吃惊,因为在中央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和红军的长征途中,这样的事他应该见得多了。
  当然,话说回来,115师的胜利也应该有国民党军队的一分“功劳”,要不是国民党军在抗日战场上的无能,战术上的呆板,日军也不会骄纵至此,孤军深入,给115师造成这个打伏击的机会。在平型关战斗之前,国民党军队的所作所为已经给日本人一个印象,即中国军队不会打伏击,战斗力也不强。要不然他们的胆怎么会那么大呢!
  *在总结中,还留出一个部分为国民党军队指点迷津。
  “中央军队如果还是守着挨打战术,便是糟糕透了。他们对主要点应坚持固守,而不应到处守,应行决战防御与运动战,应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大炮于决战点。至于他们军官的调动,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对群众关系的改善,都是他们很重要的问题。”一名只指挥区区15;000人的八路军师长,却对总数约20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指手画脚,可谓是心高气傲。但他确实有理由这样做,因为国民党200万军队不能做到的事情,八路军的一个师却做到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身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却给一年前他还信誓旦旦地要剿灭的共产党军队发出了嘉奖令,不知他作何感想。
  历史总爱跟老蒋开玩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夜袭阳明堡(1)
八路军战士有的端枪朝敌人猛烈扫射,有的把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敌机,还有的把成捆的手榴弹绑在身上,拉燃后毅然跳进机舱,与敌机同归于尽。
  在115师平型关大捷之后,吃到了苦头的敌人,改变了作战部署,从平型关与雁门关之间的茹越口突破了晋北防线,穷凶极恶地沿同蒲路直扑太原。几乎与此同时,八路军第129师接到了毛泽东从延安发来的电令,立即出动,经临晋渡河到侯马上车,在太原补充弹药,速开正太路南北地区,侧击雁门关向忻口进犯之敌。
  《魏地土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汉高祖出平城之围,还军至此,六军忻然,因得名。
  自然,能致使六军忻然的地势自当是奇峻奇险、便于防守的优势地形。忻口位于忻(县)定(襄)盆地北部,是五台山与云中山两山山谷中的一个隘口,在这个峡谷中凸起一条高度不大,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3公里的山岭。它头枕界河铺,脚伸至秦长城。就是这条突兀的山岭,使忻口地区地势变得十分险峻:以界河铺为基点,它的左侧4公里大小白水以西是云中山,云中河从白水南侧横贯东西,在界河铺注入滹沱河。界河铺右侧不远的三家村,则攀上了五台山。滹沱河在三家村左侧旁的五台山脚东流而去,展开于忻定盆地东西间的宽大地域。忻口恰似葫芦口。界河铺北面是宽阔的滹沱河河谷,谷道上的原平镇是由平型关、雁门关、阳坊口方向而来的铁路、公路交汇点。从这里续向南行,则要穿过忻口山口。故而,忻口成为出入晋中的交通孔道,亦和娘子关并称为拱卫太原的门户,军事地理上则称战略咽喉。
  火车载着第129师先遣第769团的将士离开了太原,继续往北行进。到第一个集结点东冶,刘伯承就要离开先遣团,转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参加会议,所以火车一出太原站,他便把第769团团长陈锡联叫了过来。
  这是1937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天气还算温和。
  陈锡联在刘伯承对面的座位上坐定了。这个模样不超过二十三四岁,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其实已是一个有着8年军龄、7年党龄的八路军老团长了。哪里只这些,这并不是他的最高职务,改编时,他已是红4军第10师师长,由于编制紧缩,他亦如许多干部一样,降两级安排为团长。
  “锡联,昨天从阎锡山的司令部出来后,你注意没有,左边大坪里十多辆卡车中装载的是什么?”刘伯承问道。
  陈锡联略作思索,回答说:“应该是办公用具。”
  “是的,他在干什么?他在准备搬家。”刘伯承说:“从这点看,阎锡山把保卫太原的口号喊得很响,但他自己根本没有信心。从忻口的部署来看,这仗玄得很啦。”
  刘伯承这番话说得轻,落得重,这也正是陈锡联想说而没说出来的。
  “看样子太原可能会丢掉了。”他说。
  刘伯承点点头,扶一扶眼镜说:“从目前的情形看,这种可能性是十之*。”
  陈锡联对刘伯承的判断是十分信服的。
  刘伯承之所以这样判断,自是有他的见地。除国民党军队本身抗战消极外,防守部署也是漏洞百出。头一天,阎锡山向他介绍了国民党第二战区部队在忻口的布防,这是一种俗称三珠串线的野战防御阵势。具体说,以第9、19军及第17、21、72、85、94师部署于云中河沿岸界河铺至大白水一线,组成所谓中央兵团,防守忻口山岭及山岭左侧川道;以第14军、第71师及独立第8旅部署于大白水至南峪一线,组成所谓左翼兵团,控制云中山;以第15军64、65师部署于滹沱河左岸三家村至龙玉堂一线,自是称右翼兵团。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以忻口山口为轴心,左右连接云中山、五台山的横面防御阵势。

夜袭阳明堡(2)
听着这种介绍,刘伯承简直有些搞不懂了。怎么会摆成这么一个机械的阵势呢?进,失据;退,失险;斜,不能出击。地利的优势发挥不及一半。
  这样的阵势,便愧对忻口之名了。
  陈锡联还在思量着刘伯承对形势的判断。良久,他又问:
  “师长,依你看,怎样部署兵力才为妥当呢?”
  “改变防御系统。将单纯的横向防御改为横、纵、斜向紧密结合的网状防御。忻口地区的地势是三山夹两口,正适合于网状防御。若这样,进入防御系统的日军必三面挨打,无法避免横、纵、斜三个方向的攻击。再者,还要改变兵力结构,置少量精兵于正面,以此顶住日军的冲击,而把主要兵力屯于隐蔽及机动位置,形成突击之势。除此之外,就是要在五台山和云中山准备几支战役预备队,袭敌侧后,使敌首尾难顾。”
  刘伯承几乎是一口气说完了他的战役部署想法。
  “那么,”陈锡联有些疑虑地说:“这些和阎锡山谈过了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