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十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交十记-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灾魅ü业纳矸菁尤耄ㄍ搴拖愀圩魑厍眉尤搿! ∥嗽诤撼腔嵋榍敖饩鲋泄尤氲奈侍猓硐殖隽撕芨叩娜惹椤5笔焙溆胩ㄍ灞3肿拧巴饨还叵怠保撬丫悸堑剑诙墙窈蟮木梅⒄购驼渭芄贡浠那熬跋拢胫泄ń挥欣诤R虼耍枚乐鞯谋憷跫贫饩鲋泄牖嵛侍猓⒁源舜胫泄慕煌统晌饨徽叩闹匾勘辍! 〉笔保饨还僭笔遣荒芾粗泄梦实模颐瞧评煤饨徊看喂俨梗粗聿砍ぃ├钍比伲缘蹦暄翘献橹吖倩嵋橹飨纳矸荩啻卫淳┯胛颐巧烫附饩龇桨福⑼ü榭鐾ūǜ渌稍闭餮饧@钍比倩苟啻瓮堤ㄍ搴拖愀郏胨侵苄痛枭獭! √概械墓淌旨杈蕖V匀绱耍共皇呛矫婧脱翘献橹稍痹谇鹬魅ü液偷厍玫脑蛏嫌惺裁床煌饧饕翘ㄍ宸矫娲又凶鞴!! √ㄍ宸矫婕岢衷谘翘献橹邢碛小捌降鹊匚弧薄T诔莆缴希岢植煌馐褂梦颐亲畛跆岢龅摹爸泄ㄍ澹═AIWAN,CHINA)”的名称;不愿接受其“外长”不得与会的安排,而且,还不愿就这些问题与我们直接商谈。这就使谈判遇到了障碍,问题一时无法解决。  李时荣在三地穿梭、往返传话,还要设计让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事情一直没有进展,直到后来,据说李时荣向台湾发出了“如台湾方面拒不接受妥协,将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香港先加入”的最后通牒之后,台湾方面才表现出了“识时务”的态度,不得已做出了让步。  经过六轮谈判,历时九个多月,这才终于找到了我们认为合适、台湾和香港也能接受、其他成员一致赞同的办法。  1991年10月2日,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秦华孙和韩国的李时荣在纽约签署了关于三方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谅解备忘录,其中包含了我们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对台湾的称谓和参加活动的级别的明确规定。台湾要用“中国台北(CHINESE TAIBEI)”的名称,而且,只能由主管经济事务的部长与会,其“外交部长”或“外交部副部长”不得参加会议。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亚太经合组织(2)
亚太经合组织与台湾和香港也签署了内容相同的谅解备忘录。当时我们还与韩方达成一项协议,就是在汉城的台湾“大使”不能参加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的活动。这样就为中国代表团出席汉城部长级会议扫清了道路。  

会见卢泰愚(1)
在我们到达汉城的当天下午,按照日程,卢泰愚总统在青瓦台集体会见各成员部长,我们按时到达,登上又高又宽的数十级台阶,进入了会见大厅。来宾按礼宾顺序站好,这时,总统府礼宾官私下告诉我,说总统请我在集体会见后留下来,他将单独会见。  卢泰愚虽是军人出身,但比较温和,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态度相当坚决。他于1988年2月就任韩国总统,上任后,根据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明确提出为了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要在他的任期内与中国、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称之为“北方政策”。  1988年10月,韩国成功地举办了汉城奥运会,扩大了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同时也通过接待中国、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体育代表团,松动了与这些国家的紧张关系。  1989年初,匈牙利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率先打破禁忌,与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到1990年9月苏联与韩国建交时,绝大部分东欧国家都与韩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卢泰愚虽也曾多方试探,想与中国改善关系,但一直进展不大。当时,他的任期只剩下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了,因此,他比较着急,自然也就不会放过中国外长在汉城出席国际会议这一绝好机会。  集体会见结束后,李相玉外长将我引到另一古色古香的会客厅,预先确定的陪同会见的人员都已到达。卢泰愚总统身着藏青色的西装,走进了会客室,与每人握手。  落座后,卢泰愚总统首先欢迎中国代表团来汉城,祝贺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然后,便单刀直入,谈起两国关系问题。他说,韩中一海之隔,自古有着悠久的交往,韩国的西海岸与中国的山东半岛东部之间,真是鸡犬之声相闻。只是到了近代,韩中相互隔绝了几十年,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自然。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两国关系有了改善,1986年和198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来汉城参加了亚运会和奥运会,此后,双边贸易交流也已开始,韩方感到高兴和满意。韩国虽已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应更亲密。为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也为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韩国真诚地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并早日实现建交。  谈话时,卢泰愚自始至终面带微笑,风度儒雅。他特别提到山东半岛是有原因的。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山东卢姓的后裔,后来到中国访问时,还曾专门去山东寻根。  我感谢他的会见,赞扬韩方为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所做的准备工作。接着,我说,从历史上看,中国和韩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从地理上看,中韩是近邻,既然鸡犬之声相闻,就不能老死不相往来。目前的不正常关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我们希望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和平共处,加强往来。中韩两国间的贸易关系,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使其更好地发展下去。同时,也希望美国和日本与朝鲜改善关系。  话说到这里,意思也表达清楚了,对卢泰愚提出的建交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  会见后一个小时,韩国电视台就立即做了报道。第二天,韩国各报均在头版刊登了卢泰愚与我握手的大幅照片。媒体没有有关谈话内容的报道,但普遍评论称,这是中韩关系的“转折点”。  次日,我与李相玉外长共进了早餐。这项活动是行前就安排好的,韩方为此十分高兴。在此之前,每年去联合国开会时,韩国外长都提出,希望安排与我会见,但我们一直没有同意。直到这年9月,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联合国后,我才在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礼节性地会见了李相玉。中韩双方外长,坐下来共进早餐并交换意见,这还是第一次。  早餐时,双方先就会务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随后,像卢泰愚一样,李相玉话锋一转,谈起两国关系问题。他提出,去年韩中贸易额为38亿美元,今年可能突破50亿美元。如果建交尚需时日,他建议把双方已经在对方建立的民间贸易办事处升格为官方机构,以适应双方贸易迅速发展的状况。我表示,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是要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但目前还是以民间方式为好。我建议双方人员,包括外交部官员,可以接触办事,保持沟通。李相玉说,韩国方面理解韩中建交,需要根据中国方面的准备情况来进行,但韩方希望能够早一点实现。我说,中国有句民谚,叫做“水到渠成”。  

会见卢泰愚(2)
那天晚上,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韩国青少年体育部长朴哲彦多次提出要来见我。本来不想安排,但对方不断打来电话,一再要求,并说他多次访华,在中国有不少朋友,其中包括我的弟弟钱其,当时任天津市副市长,主管文教体育,曾在天津组织的国际体育赛事活动中,接待过来访的他。夜里快11点时,朴哲彦带着他的助手,来到我的房间,寒暄后,就提出他愿意与我们建立秘密联络渠道,为实现两国建交而共同努力。他说,今晚的会见是得到总统同意的。为了参加总统的竞选工作,他不久将辞去部长职务,而实现韩中关系正常化,是他的主要政治任务之一。他又拿出一大一小两把金钥匙,大的送给我,小的送给我的弟弟,说希望用它来开启两国关系的大门。  那几年,总有不少韩国高层人士,转弯抹角地搞到另纸签证(注),私下访问北京,向我们接待单位提出,愿为两国建交尽一份力量,全然不管接待单位是什么性质。由此可见,实现中韩建交,当时在韩国已成为一种潮流,愿意来当说客的大有人在。只是,人员复杂,一时真假难辨。  我对朴哲彦所说的,当时只能姑妄听之。我告诉他,中韩两国虽未建交,但官方已有接触,不需要建立什么秘密渠道。回国后,我让工作人员将两把金钥匙送中国人民银行鉴定,发现倒是足赤真金,如今放在外交部登记保存,可以作为当年中韩关系发展过程的一个小小的历史注脚。   。。

打破坚冰(1)
中国要同韩国建交,难点并不在于双边关系方面,而在于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即如何让与中国有着传统友谊的朝鲜,能够逐步理解和接受这种外交政策的调整。  回顾历史,中韩长期隔绝,有着很深的历史根源。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金日成等朝鲜革命者就在中国东北参加了抗日联军,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中朝传统友谊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苏以“三八线”为界,各自派军队驻扎半岛南北。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六天之后,即10月6日,就宣布与朝鲜建交。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后,中国和苏联支持朝鲜,美国和日本支持韩国,停战线大体上和“三八线”相近,形成了北南对峙的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许多国家从现实出发,承认了朝鲜和韩国的存在,并与他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和东欧国家虽未承认韩国,但在国际多边活动,如体育比赛和国际会议中,也开始了与韩国的交往。到80年代初,国际上与朝鲜和韩国同时建交的国家已接近100个。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内部也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敌对的南北双方,不仅有了接触,而且还举行了高级会谈,并于1972年发表了排除外来干涉、促进国家统一的联合声明。  从我们国内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改革开放随之起步。在此情况下,如何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最大限度拓展国际交流空间,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已成为外交工作面临的迫切问题。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一步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促进南北两方和谈,松动与近邻韩国的关系,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根据形势变化,我们确定了新的规定,即今后凡是国际组织委托韩国举办的国际活动,只要中国也是该组织的成员,就可派人前往参加。同样,中国举办的活动,也可同意韩国人员来华参加。这就是说,在国际多边活动中,根据国际惯例和对等原则,我们改变了与韩国不相往来的做法,为以后双边正常往来创造条件。  当时,正赶上我国考虑申办亚运会问题。多年来,随着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中国一直想举办亚运会,许多亚洲国家也有同样的愿望。但是,能不能允许韩国体育队来华参加比赛,成了中国申办亚运会的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一个国家如果拒绝另一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运动员入境参加比赛,该国就根本没有资格申请承办国际运动会。1983年8月,北京市向亚奥理事会提出了举办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的申请,中国外长同时去信向亚奥理事会做出保证,届时将让包括韩国在内的所有亚奥理事会成员入境参加。  考虑到中朝关系,我方及时向朝方做了通报,并表示如申办成功,我们欢迎朝鲜派体育代表团前来参加,同时,我们也将遵守亚奥理事会章程,欢迎包括韩国在内的亚奥理事会所有成员派团与会。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与韩国关系问题,一直十分关心。1985年4月,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和韩国关系问题时说,中韩发展关系,对我们来说,还是有需要的。第一,可以做生意,在经济上有好处;第二,可以使韩国割断同台湾的关系。  1988年5月至9月期间,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又几次谈到中国和韩国的关系问题,他说,从中国的角度看,我们同韩国发展关系,有利无害。经济上,对双方发展有利;政治上,对中国的统一有利。  在另一次谈话中,他又进一步说,时机成熟了,发展同韩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步子,可以比原来考虑的更快一些,更放宽一些。发展中国与韩国的民间关系,是一着重要的战略棋子,对台、对日、对美、对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对东南亚,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打破坚冰(2)
与此同时,小平同志也谈到做这项工作要十分慎重,说这个问题很微妙,处理起来要很谨慎,要取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面的谅解。  在小平同志的指导下,我们打破了多年的禁锢,松动了在多边国际活动中与韩国的关系,双方代表团的来往逐年增多。1986年和1988年,中国几百人的体育代表团先后参加了汉城亚运会和汉城奥运会。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时,朝鲜和韩国都派团前来参加,朝鲜国家副主席李钟玉还出席了开幕式。朝鲜国旗和韩国国旗第一次在北京的体育场上空升起来。  贸易方面,在对韩政策调整后,更是发展迅速。1988年,两国的贸易额已经突破了10亿美元。  随着贸易量的大幅度增加,以经过香港而间接进行的贸易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了。这时,双方开始需要考虑互设民间贸易办事处,以利于开展中韩民间的直接贸易。  不想,这个问题引起了朝鲜方面的强烈关注,直至惊动了中朝双方的最高领导人。  

与朝鲜沟通
1988年11月,在朝鲜外长金永南访华时,我专门与他谈了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关系问题,告诉他,中方正在考虑与南朝鲜互设民间贸易办事处。后来,双方最高领导人交换了几次意见。一次是1989年下半年,金日成主席来北京,###总书记与他谈及此事。到1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