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朱元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白朱元璋-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伫立望浮云,
  安得凌风翔。
  吟毕,匆匆下山,与孙炎握手言欢。
  不久,樊观又衔朱元璋之命赶来。他转致了朱元璋敬重敦请之意,刘伯温方才决定出山辅佐,为朱元璋奔走效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番礼贤下士的举动,折服了一群聪明盖世的书生
刘伯温随樊观、孙炎一起来到处州,章溢、叶琛、宋濂都在等着他。
  他们几个人或是同乡、同学,或是多年好友,又都是饱学之士。章溢、叶琛与刘基,都曾聚兵自保,后又一块在石抹宜孙手下共事,又都同时接受朱元璋的礼聘,此时一见,真个感慨不已,喜不自胜。
  在处州歇息了几日,樊观便陪他们赶赴应天。
  一行人晓行夜宿,跋山涉水,眼看前面就是应天城,这时,几匹快马急驰而来,边跑边喊:
  “前头来人是否是刘伯温刘先生?大元帅在十里迎官亭等候,令我等飞马回报!”
  樊观立即答应“刘先生已到”,一个骑者打马飞奔回转,其余几骑转眼已到刘伯温一行人身边。他们滚鞍下马,拱手行礼之后,奉上一瓶美酒,几味可口小吃,请他们吃过后,再护卫前行。
  刘伯温立即感到一股暖意流遍全身。
  看看前面已是十里迎官亭,一个身材魁梧、身穿红袍的汉子迅即从亭中走出,四周立即飞出一阵鼓乐之声,十分悠扬悦耳,令人心神愉悦。
  樊观赶紧告诉刘伯温,那迎上来的红袍汉子即是朱元璋大元帅。
  刘伯温情不自禁地疾步迎上前去。他看着朱元璋那奇特的面容,从容的举止,安详的神态,立即意识到,这不就是从淮西地界走出来的真龙天子吗?
  他立即拜倒在朱元璋的脚下,真诚地说:
  “主公,不才来迟,望主公恕罪。”
  朱元璋慌忙搀起他,宽厚地说:
  “来了便好!来了便好!先生来了,吾已是心满意足,还有甚可怪的,只望先生日后不吝赐教。”
  在迎官亭中吃过丰盛的接风酒筵之后,朱元璋亲自陪着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人进入应天城,送到在他住宅西边新建的礼贤馆中安歇,十分诚挚地说:
  “吾为天下委屈四位先生了,请四先生暂且在此陋室住宿,待天下平定,定为四先生修筑高门大宅。不过,不知这纷乱的天下要如何才能平定?”
  章溢回答道:
  “古人云:‘天道无常,唯德是辅’,只有不妄杀的仁德之君才能扫平群雄,统一天下。”
  一语道中肯綮,朱元璋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
  他告辞出来,马上召来陶安,问道:
  “这四人与汝相比,汝觉如何?”
  陶安答道:
  “此四人各有所长,但才能皆在在下之上。论谋略吾不如刘基;论学问吾不如宋濂;论安邦治民之才干,吾又不如章溢、叶琛。”
  朱元璋对四人的能力心中有了底,便根据他制订的“用人之道,大小轻重,各适其宜”的原则,立即令刘伯温在中军参与谋议;宋濂任儒学提使,兼作长子朱标的经师;任命章溢、叶琛为营田司佥事,负责民事。
  

归了心的刘伯温夜献平陈策(1)
吃过丰盛的晚筵,听过朱元璋给各人的任命,刘伯温打算单独去见朱元璋进行叩谢。
  朱元璋正在吃晚饭,听见刘伯温来求见,赶紧丢下筷子,连声叫请,并起身迎进门来。
  刘伯温见朱元璋这时身着一身漂洗得发白的粗布蓝色长袍,袖口及手肘处都打着补丁,再看看饭桌上,只有二味小菜和几根大葱,不禁脱口而出:
  “主公如此俭朴,真可以示法子弟,垂范天下。”
  朱元璋赶紧叫人把饭菜撤走,放在锅中温着,待会再吃,又把桌上掉落的窝窝头碎屑扫入手中,塞进嘴里,才说:
  “先生此时来访,定有要言相教。早闻先生学富五车,才情高逸,不知能否先吟诗一首?”
  刘伯温微笑道:
  “此易事,请主公命题。”
  朱元璋指着桌上那双竹筷,说:
  “就以此为题吧!”
  刘伯温脱口吟出两句诗来:
  一双湘江玉并看,
  二妃曾洒泪痕斑。
  二句用的是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赴九嶷山寻找舜之遗踪,以至泪洒青竹而成湘妃斑竹的典故。朱元璋受左右文士的影响,狠下了点工夫去研读经史,也读了点唐诗宋词,这典故倒也明了,不禁笑着摇头道:
  “文辞虽是典雅,却嫌不脱秀才气味。”
  刘伯温又微微一笑,吟出下两句:
  汉家四百年天下,
  尽在张良一箸间。
  这两句话用了张良借箸代筹,辅汉灭秦的典故,既紧扣了咏筷这一题目,又气势雄伟,全盘托出了刘伯温胸中的抱负和非凡的才情。
  朱元璋对《史记》、《汉书》已读得很熟,且对汉高祖刘邦雄才大略、扫平天下的伟业十分倾慕,处处以他为自己的行动楷模。见刘伯温把自己比为开创汉家基业的刘邦,心中十分高兴,不知不觉地将坐椅往前挪了几步,与刘伯温促膝相对,谦恭地请教道:
  “先生做得如此雄诗,尽洗文士酸气,果真才情超群,名不虚传。不过,这只是先生末技,请教我以平定天下之策,则私心不胜感激。”
  刘伯温那飞闪如电的目光顿时变得十分柔和,他捋了捋那虬屈的须髯,从容说道:
  “主公乘天下之乱,崛起于草莽,靠一己之力,举仁义之旗,开边拓土,奄有今日疆域,名号甚光明,行事甚顺应,此乃王者之师也。”
  寥寥数语,即扣住了朱元璋经数年追寻才把握住的正确策略,朱元璋不禁钦佩不已。
  “今之北方乃吾友,无须防;南为方国珍,不足防;东西二方诚吾二敌。请为主公筹攻防之策,定征伐之计谋。”
  几句话又将江南战略形势分析得明白透剔,朱元璋的心全被他扣住了,猴急地说:
  “请先生赐教,请先生不吝赐教,请先生快点赐教。”
  刘伯温又捋须一笑,电目一闪,说:
  “陈友谅居西,张士诚居东。友谅包饶、信,跨荆、襄,领土几达天下之一半。而士诚仅有沿海之地,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阳,且首鼠窜伏,暗地里反叛元朝,表面上则依附它。此乃守虏,胸无大志,不可能有甚作为。天下之强虽莫过于友谅,但他劫君而胁迫其下,名号不正,徐寿辉之部众皆敢怒而不敢言,离心离德。其人则剽悍轻死,野心勃勃,屡屡以其国尝人之锋,然四出征战已弄得人民疲困。下怨则离心,民疲则不附,故友谅虽强也易于打败。”
  朱元璋从来未听见过有人能如此透辟地分析敌、我、友三方时局,听得入神,连头都不自觉地伸到了刘伯温的胸前。
  刘伯温设计大破陈友谅。
  “夫攫兽先猛,擒贼先强。今日之计莫若先伐友谅,伐友谅则士诚必袖手旁观,乐观虎斗,东方无虑。先图士诚,则友谅地据上游,其心无日忘我,必袭我侧背。我腹背受敌,则危矣。若先伐西,陈氏灭,张家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归了心的刘伯温夜献平陈策(2)
听了这番谋划,朱元璋疑似听了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隆中对,有茅塞顿开之感。
  过去他采用了先近后远,避强打弱的方针,前四字当然是对的,但后四字施行起来却总感处处掣肘,费力而不讨好,百思不得其解,听了今日教言方恍然大悟,原来是战略方向选错了。
  过去只看见下游富庶,张士诚势弱,陈友谅势强,故想打弱避强。没想到,友谅剽悍轻死,“其心无日忘我”,攻士诚,友谅必乘虚而入。故数次打士诚,西部都有战事,陷入腹背受敌境地。若先打友谅,守虏张士诚很可能按兵不动,可免却腹背受敌之困境。且陈友谅强中有弱,绝不是不可战胜的。灭了他,张士诚必闻风丧胆,天下不难荡平了。
  朱元璋豁然开朗,不禁大喜,抚着刘伯温的背说: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真吾之子房、孔明。吾有先生,如虎添翼,扫平天下如反掌耳!”
  

陈友谅一出手即斩了朱元璋一员猛将(1)
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改“避强打弱”的方针为“打强防弱”,西线战事顿起。
  他从种种情报中得知,斩杀了赵普胜之后的陈友谅将有袭取池州之意,便飞马晓谕徐达、常遇春春,指示攻防机宜:
  “友谅有吞并天下祸心,故早晚会攻池州。尔等当以五千人守城,另遣万人伏于九华山,待彼兵一到,城上即鸣锣擂鼓,发伏兵往绝其后路,前后夹击,定能大破其兵。”
  徐达、常遇春遵命而行。陈友谅果发兵而来,其势甚锐,直逼城下。可是伏兵缘山而下,城中兵掩杀而出,将其打得人仰马翻,斩首万余,俘虏三千。
  常遇春在冲杀中知陈部悍勇,是股劲敌,不杀必为后患,想统统杀了。
  他请示徐达,徐达说:
  “万万使不得,主上再三申诫,不许杀降,认为杀降不祥,必遭天惩。要杀,亦得请示。”
  常遇春说:
  “若请示主上,必会令我放归。此等劲卒,放归即是放虎归山,下次再遇,徒增我部属伤亡,万万放他不得,不杀不足以平兵心。”
  徐达仍不同意,飞马急报朱元璋。
  果真不出所料,朱元璋坚决不同意杀降。他急令使者,飞速赶回池州,说:
  “速传谕诸将,今战争方起,不可纵杀,以绝人望。三千降兵须立即释放,以为我用。”
  使者星夜驰回,常遇春即已将三千降卒押至长江边,放肆砍杀,死者立即推入长江之中,漂流而去,那鲜血染红了半边大江,经久不散。
  使者闻讯赶至江边,十去其九,只剩三百余人。再迟片刻,这三百人也会葬身鱼腹。
  朱元璋闻讯,十分震怒,急令徐达,给三百人每人发放银子十两,统统放还,并放言斥责常遇春胆大妄为,给予记过处分。
  陈友谅将失败之辱权忍于心,派使者到朱元璋处诡称此战非他原意,只不过是巡边者不慎而挑起的偶然事件,愿言和修好。
  朱元璋顺水推舟,满口答应,那边厢却令部下修城筑垒,加紧练兵。
  他别出心裁,令部将率领士卒分队进行对抗演练,胜者赏银子十两,负伤而不退却者按实情赏五至十两不等,有伤者赐给药物治疗,并设酒馔犒劳全体将士。
  将士们经此实战演习,胆怯的变勇了,新兵有了临阵经验,士气陡然高涨。
  陈友谅一边遣使求和,暗地里却在加强备战,准备与朱元璋决一雌雄。
  不久,他簇拥徐寿辉放舟东下,避开池州,直插太平,与守将花云展开激战。
  城中只守兵三千,血战三天,元帅朱文逊战亡,城中只剩千余疲困带伤之众。
  陈友谅见久攻不下,便趁水涨,改领巨舟转攻西南隅,他将巨舰依城墙而泊,令士卒缘舰头高处攀上城墙,跃进城内。
  花云率伤疲士卒巷战,身中数箭,血流如注,昏厥在地。这员猛将,终于被陈友谅的部下捆缚。
  等花云苏醒过来,这位骁勇无敌的黑面大将奋力一挣,身上的绳索断成数截。
  他劈手夺过身旁将校的佩刀,一顿砍杀,早被他砍死十余人,旁观者无不股栗。
  只可惜花云伤势过重,终又被执。
  他身被十数道细铁链条重重缚捆,手脚再也动弹不得,那嘴中却破口大骂:
  “贼奴,你们捆绑我,你们等着,等我的主子捉住你们,就要把你们剁成肉酱。”
  花云一门忠贞慷慨就义。
  行刑的人都不敢接近他,只得将他绑在旗杆上,远远地用乱箭射死,成了满身插箭的刺猬。
  其妻在战斗最激烈时知城将不保,便把三岁小儿托给一孙氏丫环,投水而亡。
  孙氏将主母归葬后,带着小儿潜出花府,城破,被陈友谅部将掠至九江。
  小孩因不见母亲,日夜啼哭。孙氏怕那部将烦躁而将他杀死,便拔下头上簪铒送给一渔人,请他将小孩收留抚养。
  陈友谅兵败退后,孙氏又从渔人家将小孩携出,在投奔应天途中,又落入陈部士卒之手。孙氏无法,只得带着小儿投入长江。
  

陈友谅一出手即斩了朱元璋一员猛将(2)
也是天不绝人,刚刚落入水中,有一块大木板从身边漂过,孙氏紧攀木板,躲入芦苇丛中,靠吃莲子和菱角养命,过了七天。
  七天后,遇到一位骨相清奇的老人,将她二人引出芦苇荡,避开陈兵,带入应天城。
  朱元璋听说花云的儿子找到了,亲自接见。他把花云之子接过放在膝上,端详了半晌,两眼不觉涌出泪花。他哽咽着对孙氏说:
  “难得汝这般忠心为主,吾要重加褒扬。花云之子乃将门之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汝要善自抚养,以慰花云夫妇在天之灵。”
  他封孙氏为一品诰命夫人,为花云之继室,并赏给住宅一座,白银五千两,作为抚养费,以为对忠义之士的褒扬。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按规矩出牌的陈友谅抢班当了皇帝
陈友谅攻下太平城,杀了朱元璋手下一员最勇猛的大将,心中狂喜不已。
  太平离应天只两天路程,在他看来,犁庭扫穴,拔应天之帜,已是指日可待之事。
  他立即想起一桩大事:即应趁热打铁,马上自立为帝。这是他杀倪文俊后,日夜都在思虑之事。
  他立即作了安排,马上进驻采石矶,派部将赴徐寿辉座舰启奏事情,待徐寿辉不备,一群武士一拥而上,用铁锤朝徐寿辉头上击去。
  手起锤落,徐寿辉脑浆迸流,死于椅上。徐寿辉身边的几个卫士,有谁敢动弹一下?一场篡位阴谋就在转眼间完成,徐寿辉也结束了他的历史作用。
  陈友谅得知徐寿辉已死,立即叫人从箱中取出早已备好的龙袍、皇冠,马上登基。
  他把登基的地点选在五通庙,令手下将庙中的大小菩萨统统扛出丢入长江之中。
  待正殿清理干净,令人当中摆上一张交椅,上铺绣龙黄毯,就成了他临时行殿。
  他把登基时间定于正午时分。没想到本来还是天清日朗的好天气,突然间就变得乌云滚滚,狂风阵阵,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