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域人入唐,与中国人通婚者亦多有之。安延妻刘氏,当属汉人。洛阳出土有〃大唐故酋长康国大首领因使入朝检校折冲都尉康公故夫人汝南上蔡郡翟氏墓志铭〃,翟氏曾祖瓒,隋朝议郎检校马邑郡司马;祖君德,唐朝散大夫太常寺丞;父方裕,清河郡清河县尉。如其所记先世阀阅非属伪造,则此亦中外通婚之一例也。唐代长安流寓之西域人应亦有娶华妇者:本篇第二节引《唐会要》所纪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六月十六日敕,有诸蕃使人所娶得汉妇女为妾之语,代宗时回纥诸胡在长安,亦往往衣华服,诱娶妻妾。天宝以后,河陇陷于吐蕃,胡客留长安不得归,亦皆娶妻生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参阅第二节五页注④)。是其时中外通婚数见不鲜,并为律所不禁也。   

  唐代流寓长安之西域人亦有衣华服效华人者。本篇第三节引刘肃《新语》尹伊判即有胡着汉帽之语。代宗时,回纥诸胡在长安者或衣华服诱取妻妾,大历十四年(公元七七九年)七月庚辰用诏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①皆可证明唐代长安西域人华化之一端也。   

  此辈倾心华化之西域人,当以于阗质子尉迟胜为最显,尉迟胜已见本篇第二节,《元龟》纪之云:②   

  尉迟胜,于阗质子也。……于京师修行里盛饰林亭,以待宾客,好事者多访之。……贞元初(本国王弟)曜遣使上疏,称有国已来,代嫡承嗣。兄胜既让国,请立胜子锐。帝乃以锐为简校光禄卿兼毗沙府长史还国。胜固辞,且言曰:〃曜久行国事,人皆悦服。锐生于京华,不习国俗,不可遣往。〃因授韶王咨议。兄弟让国,人多称之。   

  文质彬彬,居然君子,盖不仅欣羡华服以及中国园林风物已也。至于系出西域,而著述灿然者则有尉迟乐、慧琳及贤首国师三人。尉迟乐即智严,与慧琳俱见本篇第二节。智严于开元九年译有《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师子素驮婆王断肉经》一卷、《大乘修行菩萨行问诸经要集》三卷,《贞元新录》谓其:③   

  经明唐梵,智照幽微。《宝积》真诠,如来秘偈,莫不屡承纶旨,久预翻详,频奉丝言,兼令证译。于石鳖谷居阿练若习头陀行。开元九年于石鳖练若及奉恩寺译《决定业障经》等四部,并文质相兼,得其深趣。又译《尊胜陀罗尼》咒一首及《法华经》、《药王菩萨》等咒六首,时有经本写新咒入,幸勿怪之。   

  慧琳则:①   

  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诂训,靡不精奥。尝谓翻梵成华,华皆典故,典故则西乾细语也。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一百卷。起贞元四年,迄元和五载,方得绝笔,贮其本于西明藏中。京邑之间,一皆宗仰。   

  是二人者当俱沉浸于中国文明之中,深造有得,是以一则〃文质相兼,得其深趣〃,一则〃京邑之间,一皆宗仰〃。大食人举进士之李彦升,以视智严、慧琳,恐亦望风却步也。   

  华严宗三祖贤首国师康国人,卒于长安大荐福寺,已见本篇第二节。贤首讳法藏,二十六岁即能诵《华严》兼讲《梵纲》。从学于智俨法师,华严宗之二祖也。咸亨元年(公元六七○年)削染于长安之太原寺。证圣初与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等在洛阳再译《华严》,续法记云:   

  证圣元年三月,诏于东都大遍空寺同实叉难陀再译《华严》,弘景、圆测、神英、法宝诸德共译,复礼缀文,师为笔受。……次移佛授记寺译。……圣历二年(公元六九九年)十月八日译毕。   

  此唐译八十卷《华严》也。此后屡于两京诸寺译述讲授,周旋于义净诸大德之间,以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圆寂于长安之大荐福寺。其所著关于《华严》诸经注疏之书凡百余卷。《华严》一经之阐扬,贤首之力为多。集华严宗之大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大伟人,智严、慧琳俱不之逮。崔致远传之云:   

  《麟史》称没有令名者三立焉:则法师之游学、削染、示灭,三立德也。讲演、传译、著述,三立言也。修身、济俗、垂训,三立功也。   

  法师与智严、慧琳诸人入唐,大率不逾三世,而其华化之深如是,洵足异矣。①         

←虹←桥←书←吧←。  

第30节:附录一 柘枝舞小考(1)         

  附录一 柘枝舞小考   

  段安节《乐府杂录》记当时教坊乐舞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之别。健舞曲有棱大、阿连(《教坊记》作阿辽)、柘枝、剑器、胡旋、胡腾;疑俱属胡舞。日本石田干之助《胡旋舞小考》(见《史林》十五卷三号)谓胡旋舞来自康国;又以胡腾为石国舞;其说甚确,无烦辞费。唯健舞中之柘枝舞亦屡见于唐人书,或谓为胡舞,而未能确指所出。余意以为柘枝舞与胡腾同出石国。因举所知,敷陈如次,以为言唐代与西域文明关系者之谈助。   

  按柘枝舞,晏殊谓系胡舞(见《晏元献类要》),《乐府诗集》卷五十六《柘枝词·小引》,以为疑出南蛮诸国,其说云:   

  一说曰,柘枝本柘枝舞也。其后字讹为柘枝。沈亚之赋云:〃昔神祖之克戎,宾杂舞以混会。柘枝信其多妍,命佳人以继态。〃然则似是戎夷之舞。按今舞人衣冠类蛮服,疑出南蛮诸国者也。   

  《因话录》(《图书集成·乐律典》卷八十八〃舞部〃引)又谓柘枝一辞,由拓跋氏而得名,以为:   

  舞柘枝之本出拓跋氏之国,流传误为柘枝也,其字相近耳。   

  刘梦得《观舞柘枝》(《刘梦得文集》卷五)诗云: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   

  泛云胡服,未言何国。今按以柘枝为由拓跋氏之传讹,固属猜测之辞;出自南蛮诸国,亦未深考。余以为柘枝舞之出于石国,盖有二证。   

  石国,《魏书》作者舌,《西域记》作赭时,杜还《经行记》作赭支。《唐书·西域传》云:   

  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时,汉大宛北鄙也。   

  《文献通考·四裔考·突厥考》中记有柘羯,当亦石国。凡所谓者舌、赭时、赭支、柘支、柘折以及柘羯,皆波斯语Chaj一字之译音。柘枝舞之〃枝〃为之移切,柘支国之〃支〃为章移切,同属知母字。故柘枝之即为柘支,就字音上言,毫无可疑也。   

  复次,薛能《柘枝词》(《乐府诗集》卷五十六引)三首俱咏柘枝舞,而第一第二两首乃咏征柘羯事。其第一首云:   

  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战血黏秋草,征尘扰夕阳。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   

  此词末两句之故事,传说不一,兹不赘。唯就伐西羌一语而言,则柘枝词所咏乃西域事也。第二首又云:   

  悬军征柘羯,内地隔萧关。日色崑上,风声朔漠间。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   

  所云柘羯,据《唐书·安国传》,犹中国言战士也。唯案《文献通考·四裔考·突厥考》云:   

  颉利之败也,其部落或走薛延陀,或走西域。而来降者甚众。……唯柘羯不至;诏使招抚之。   

  是柘羯亦为地名。自隋末乱离,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于突厥。至颉利,更委任诸胡,疏远族类。所谓诸胡,指部族中之西域种人;柘羯,即石国也。天宝九载,高仙芝将兵征石国,平之,获其国王以归。十一载,仙芝兵败于怛逻斯城(Talas);怛逻斯城亦属石国。薛诗之〃悬军征柘羯〃,盖指仙芝此役而言。柘羯、者舌、赭时、赭支、柘折,皆为一地之异译,而或以名地,或以指人,卒乃以为乐舞之名,亦如隋唐时九部乐之故事耳。薛诗第三首云:   

  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末二语为柘枝舞舞终时之姿态。咏柘枝舞而及西域,而及昭武九姓中之柘羯,则其与石国之关系,从可知矣。   

  柘枝舞舞者之服饰,舞时之容态,今俱不传;兹唯从唐宋人书中籀绎一二,述之如次。   

  柘枝舞至宋犹存,乐府队舞中十小儿队即有柘枝队。《宋史·乐志》云:   

  柘枝队衣五色绣罗宽袍,戴胡帽,系银带。   

  按张祜《观杭州柘枝》诗(《全唐诗》第八函第五册)云:         

▲虹桥▲书吧▲。  

第31节:附录一 柘枝舞小考(2)         

  红罨画衫缠腕出。   

  又《周员外席上观柘枝》诗(同上)云:   

  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   

  又《观杨瑗柘枝》诗(同上)云:   

  促叠蛮鼍引柘枝,卷檐虚帽带交垂。紫罗衫宛蹲身处,红锦靴柔踏节时。   

  白居易《柘枝词》(《全唐诗》第七函第六册)云:   

  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   

  刘梦得《观舞柘枝》云:   

  垂带覆纤腰,安钿当舞眉。   

  又白氏《柘枝妓》诗(《白氏长庆集》卷五十三)云: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可见柘枝舞舞工率着红紫五色罗衫,窄袖,锦靴,腰带银蔓垂花,头冠绣花卷檐虚帽。窄袖罗衫,即是胡服;卷檐虚帽,所谓胡帽;《宋史·乐志》之语,可以唐人诗为其注脚也。   

  白居易《柘枝诗》有〃帽转金铃雪面回〃之语;张祜《观杭州柘枝》诗云:   

  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袎摧。   

  帽转金铃云云,《乐苑》释之甚详。《乐府诗集》卷五十六《柘枝词·小引》引《乐苑》云:   

  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屈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御览》五七四引帽上尚有鲜衣帽三字)施金铃,捵猩F淅匆灿诙ㄖ胁兀ㄛ宥蠹6晕柘嗾迹担ā队馈芬尬柘嗾际邓淖郑┪柚醒琶钫咭病!  

  陈旸《乐书》卷一百八十四《柘枝舞》云:   

  柘枝舞童衣五色绣罗宽袍,胡帽银带。案唐杂说,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掘柘枝》,角调有《五天柘枝》。用二童舞,衣帽施金铃,捵猩J嘉ǎ仄渲校ㄛ宥蠹6晕柘嗾迹滴柚兄琶钫咭病H挥虢裰撇煌褚嘁蚴彼鹨嬉刻泼骰适蹦呛现Γ谌四耙病!  

  是柘枝舞人帽上别施金铃,妙舞回旋之际,其声拍拍,与乐声歌声相和,当更增人回肠荡气之情。《乐书》与《乐苑》所纪柘枝舞当犹唐制,宋以后便又不同矣。   

  柘枝舞大约以鼓声为节,起舞鼓声三击为度,故白氏《柘枝妓》诗云: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可见也。张祜《观杭州柘枝》诗: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娥暂起来。   

  又刘禹锡《和乐天柘枝诗》(《全唐诗》第六函第三册)亦云:   

  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皆可见柘枝舞以鼓声为节奏之概。张祜《观杨瑗柘枝》诗又有〃缓遮檀口唱新词〃之句,是舞人舞时兼须歌曲;疑系唐代乐舞通例,不仅柘枝舞为然也。   

  柘枝舞舞至曲终,例须半袒其衣,故沈亚之《柘枝舞赋》(《沈下贤文集》卷一)云:   

  差重锦之华衣,俟终歌而薄袒。   

  薛能《柘枝词》之〃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即指此也。   

  柘枝舞颇重目部表情。刘梦得《观舞柘枝》云:   

  曲尽回身去,曾波犹注人。   

  沈亚之《柘枝舞赋》云:   

  鹜游思之情香兮,注光波于秾睇。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图书集成·乐律典》卷八十八《舞部》引)云:   

  善睐睢视,偃师之招周妓。轻躯动荡,蔡姬之詟桓公。   

  大约俱指舞人之流波送盻而言。〃曾波注人〃,亦犹夫〃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耳。   

  柘枝舞原疑有一人单舞,与二人对舞之别;二人对舞则曰双柘枝。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诗亦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有〃小娥双换舞衣裳〃之句。卢肇赋亦是观双柘枝舞,《乐苑》据《御览》引,亦云〃对舞中雅妙者也〃。是双人对舞应名双柘枝舞也。至于寇莱公之每舞用二十四人(见《石林燕语》)是为柘枝颠,不可以常例论矣。   

  关于宋代柘枝舞之大概初未之知,后得读王静安先生《唐宋大曲考》,乃悉史浩《峰真隐漫录》卷四十五有柘枝舞大曲,欲识宋代柘枝舞之梗概,此盖为仅存之文献也。   

  王先生亦疑柘枝出于柘支,余说与之暗合,深引为荣。《峰真隐漫录》柘枝舞大曲,兹抄录如下(文津阁《四库》本《峰真隐漫录》论柘枝舞有残阙,兹依《强村丛书》本):         

※虹※桥书※吧※BOOK。※  

第32节:附录一 柘枝舞小考(3)         

  柘枝舞    

  五人对厅一直立竹竿子勾念   

  伏以瑞日重光,清风应候。金石丝竹,闲六律以皆调;佅兜离,贺四夷之率伏。请翻妙舞,采奉多欢。鼓吹连催,柘枝入队。  

  念了复行吹引子半段入场连吹柘枝令分作五方舞舞了竹竿子又念   

  适见金铃错落,锦帽蹁跹。芳年玉貌之英童,翠袂红绡之丽服;雅擅西戎之舞,似非中国之人。宜到阶前,分明祗对。   

  念了花心出念   

  但儿等名参乐府,幼习舞容。当芳宴以宏开,属雅音而合奏。敢呈末技,用赞清歌,未敢自专,伏候处分。   

  念了竹竿子问念    

  既有清歌妙舞,何不献呈?   

  花心答念   

  旧乐何在?   

  竹竿问念   

  一部俨然。   

  花心答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