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唱导之用,盖在因时制宜,随类宣化。故〃为出家五众,则须切语无常,苦陈忏悔。若为君王长者则须兼引俗典,绮综成辞。若为悠悠凡庶,则须指事造形,直谈闻见。若为山民野处,则须近局言辞,陈斥罪目。凡此变态,与事而兴〃①。俗讲亦以化俗为务,与唱导同。唯唱导就近取譬,仍以说理为主,而俗讲则根本经文,敷衍陈篇,有同小说,为稍异耳。《广弘明集》卷十五有梁简文帝《唱导文》一篇,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一篇。法京所藏《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及英京所藏《回向文》,其体制与《广弘明集》所收,俱约略相似。则俗讲者,疑当溯其渊源于唱导,而更加以恢弘扩大耳。
唐代俗讲话本,似以讲经文为正宗,而变文之属,则其支裔。换言之,俗讲始兴,只有讲经文一类之话本,浸假而采取民间流行之说唱体如变文之类,以增强其化俗之作用。故变文一类作品,盖自有其渊源,与讲经文不同,其体制亦各异也。欲溯变文之渊源,私意以为当于南朝清商旧乐中求之,《旧唐书·音乐志》云:
清乐者,南朝旧乐也,……隋平陈,因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遭梁陈亡乱,所存盖鲜,隋室已来,日益沦缺,武太后之时,犹有六十三曲。今其辞存者有……《明君》……《长史》……等三十二曲。
《长史》本名《长史变》,《宋书·乐志》以之隶于徒歌,《尔雅》所谓徒歌曰谣是也。《宋书·乐志》述《长史变》云:
《长史变》者,司徒长史王临败所制。……凡此诸曲,始皆徒哥,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造哥以被之,魏世三调哥词之类是也。
又谓〃六变诸曲,皆因事制哥〃。则《长史变》者,亦六变诸曲之一也。《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吴声歌曲》序引《古今乐录》曰:
吴声歌旧器有梗Ⅲ眢蟆⑴茫裼畜稀⒌眩黄淝小睹ァ贰ⅰ段馍贰ⅰ队吻贰ⅰ栋胝邸贰ⅰ读洹贰ⅰ栋私狻贰!睹ァ肥猓嬲哂小段谠肓帧贰ⅰ陡≡啤贰ⅰ肚愎椤贰ⅰ逗怼贰ⅰ度媒浴罚嗖淮N馍阂辉弧蹲右埂罚弧渡现罚弧斗锝罚脑弧渡仙罚逶弧痘段拧罚弧痘段疟洹罚咴弧肚跋罚嗽弧栋⒆印罚旁弧抖《交ぁ罚弧锻派壤伞罚⒘核们!队吻妨蹲右顾氖备琛贰ⅰ毒琛罚⑹屑溆吻病!栋胝邸贰ⅰ读洹贰ⅰ栋私狻罚菏酪牙从兄!栋私狻氛摺癫淮S钟小镀呷找埂贰ⅰ杜琛贰ⅰ冻な繁洹贰ⅰ痘起馈贰ⅰ侗逃瘛贰ⅰ短乙丁贰ⅰ冻だ帧贰ⅰ都鸦逗谩贰ⅰ栋媚铡分钋嘟晕馍枨病!
是汉世已来,南朝旧乐,自有所谓变歌,及以变名之《子夜》、《欢闻》、《长史》诸曲,合之《明君》,举属于清乐也。《乐府诗集》卷四十五《子夜变歌》序引《古今乐录》曰:
《子夜变歌》,前作持子送,后作欢娱我送。《子夜警歌》无送声,仍作变,故呼为变头,谓六变之首也。
由此可以推知变歌前后,俱有送声,惟今存于《乐府诗集》中之《子夜变》、《欢闻变》,以及《长史变》,不过为五言古诗四句。辞存声亡,所谓送声者,已无由窥其梗概矣。《明君》本中朝旧曲,唐为吴声。《乐府诗集》卷二十九《王明君》序引各家乐书,论此甚悉,今撮录如次:
《古今乐录》曰:晋宋以来《明君》只以弦隶少许,为上舞而已。梁天监中斯宣达为乐府令,与诸乐工以清商两相间弦为《明君》上舞,传之至今。王僧虔《技余》云:《明君》有间弦及契注声,又有送声。谢希逸《琴论》曰:平调《明君》三十六拍,胡笳《明君》二十六拍,清调《明君》十三拍,间弦《明君》九拍,蜀调《明君》十二拍,吴调《明君》十四拍,杜琼《明君》二十一拍,凡有七曲。
《琴集》曰:胡笳《明君》四弄,有上舞,下舞,上间弦,下间弦。《明君》三百余弄,其善者四焉。又胡笳《明君别》五弄,《辞汉》、《跨鞍》、《望乡》、《奔云》、《入林》是也。
是《明君》亦有送声。至于间弦及契注声,则不知应作何解。《旧唐书·音乐志》又谓:
旧乐章多或数百言。武太后时,《明君》尚能四十言。今所传二十六言,就之讹失,与吴音转远。〃
《乐府诗集》卷二十九所收晋乐《王明君》一曲,犹存三十句,百五十言。凡此皆可以见南朝清商乐中,本有变名之一种。其组织亦相当繁复,所谓前后送声,或即后世之楔子与尾声,而《明君》之属,多至数百言,三百弄,则其规模之宏伟,亦似非普通乐歌所能仿佛者也。
唐代变文宜亦可以被诸弦管,是以唐末吉师老有《看蜀女转昭君变》一诗,①变文之音乐成分,由此似可推知。而其祖祢,或者即出于清商旧乐中变歌之一类也。
◇。◇欢◇迎访◇问◇
第94节:六 俗讲文学之演变
六 俗讲文学之演变
北平图书馆藏云字二十四号《八相变文》卷未有云:
况说如来八相,三秋未尽根原,略以标名,开题示目。今具日光西下,坐久迎时。盈场皆是英奇仁,阖郡皆怀云雅操,众中俊哲,艺晓千端,忽滞淹藏,后无一出。伏望府主允从,则是光扬佛日。恩矣!恩矣!
此为说唱以后之收场白。红日西下听众将散之际,讲师乃向施主以及听众致辞,冀其能听崇金言,光扬佛法。陆放翁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其情景与《八相变文》后收场白所云,似乎并无二致也。
现存诸俗讲文学作品多写于五代,地点则自西川①以至于敦煌;可见俗讲至唐末犹甚盛行,并由京城普及于各地也。
宋朝说话人分小说、说经及说参请、讲史书、合生商谜四科,为后来小说张本,至于说话人来源,则史无明文。今从敦煌所出诸俗讲文学作品观之,宋代说话人宜可溯源于此。纪伍子胥故事,《汉将王陵变》,《季布骂阵词文》,《昭君变》,以及《张淮深变文》之类,即宋代说话人中讲史书一科之先声,而说经说参请,又为唐代诸讲经文之支与流裔。弹词宝卷,则俗讲文学之直系子孙也。
赵令畴《商调蝶恋花》于序末用〃奉劳歌伴,先听格调,后听芜词〃三句引起以下一首之《蝶恋花》词,以后引传之末,俱用〃奉劳歌伴,再和前声〃二句,然后继之以《蝶恋花》词一首。《清平山堂话本》中《刎颈鸳鸯会》一篇,正用此体。唐代变文如《降魔变》等说白将终,每用〃当尔之时若为陈说〃引起以下韵语。《商调蝶恋花》与《刎颈鸳鸯会》中之〃奉劳歌伴,再和前声〃,与唐人之〃当尔之时若为陈说〃功用神味相同,韵散相兼,亦复一致。话本中之入话似即出于俗讲文学中之押座文及缘起,而稍稍予以整齐简单。故由《商调蝶恋花》演至话本式之《刎颈鸳鸯会》,其线索虽难确知,而二者约略受有唐代俗讲文学作品之影响,则可以断言也。
至于由诸宫调演为院本杂剧,自应溯源于唐宋大曲,顾与俗讲亦不无些许瓜葛,如《文序子》即其一例。《文序子》即《文溆子》,据王灼《碧鸡漫志》,《文溆子》属黄钟宫,而在《刘知远诸宫调》及《董西厢》,则俱为正宫调。宋以后词及诸宫调中之《文溆子》,即当从唐代之《文溆子》嬗演而来。唯念观世音菩萨在梵呗中不知属何宫调,日本声明书亦未及此,致唐代《文溆子》之宫调无由推知,令人不无遗憾。又《因话录》纪文溆法师,谓〃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云云。颇疑唐代教坊歌曲中,除《文溆子》一曲而外,远承梵呗,近则俗讲,仿其声调,被诸弦管者,当尚不乏也。①
宋朝说话人中之合生一科,唐已有之。《旧唐书·武平一传》云:
后宴两仪殿。……酒酣胡人子何懿等唱合生,歌言浅秽……平一上书谏曰:……伏见胡乐施于声律,本备四夷之数。比来日益流行,异曲新声,哀思淫溺。始自王公,稍及闾巷。妖妓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
是合生原出于胡乐。而与讲史书说经说参请以及杂剧有若干关系之俗讲,其中如变文之属,虽似因袭清商旧乐,不能必其出自西域,而乃大盛于唐代寺院,受象教之孕育,用有后来之盛。此为中国俗文学史上一有趣之现象,其故可深长思也。
俗讲一事,宋以后遂不见于史册,顾其痕迹未尽绝灭也。《佛祖统纪》卷三十九引《释门正统》曰:
良渚曰:准国朝法令,诸以二宗经及非《藏经》所载不根经文传习惑众者,以左道论罪。二宗者,谓男女不嫁娶,互持不语,病不服药,死则裸葬等。不根经文者,谓《佛佛吐恋师》、《佛说啼泪》、大小《明王出世经》、《开元括地变文》、《齐天论》、《五来子曲》之类。
二宗经指摩尼教经典戒律而言,《开元括地变文》,疑即唐代俗讲一类话本之遗存。良渚为南宋理宗时人,是俗讲至十三世纪时似尚未尽绝,唯以政治的原因,不幸与摩尼教等同其命运。殃及池鱼,俗讲有焉!
BOOK。←红←桥书←吧←
第95节:附录一(1)
附录一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①
沙门△乙言:千年河变,万乘君生;饮乌兔之灵光,抱乾坤之正气。年□□日,彤庭别布于祥烟;岁岁重阳,寰海皆荣于嘉节。位尊九五,圣应一千。若非菩萨之潜形,即是轮王之应位。
累劫精修□惠因 方为人主治乾坤
若居佛国名调御 来往神州号至尊
徒世界安兴帝道 要戈息下天门
但言日月照临者 何处生灵不感恩
金秋玉露尘埃 金殿琼阶列宝台
扫雾金风吹塞静 含烟金菊向天开
金枝眷属围宸扆 金紫朝臣进寿杯
愿赞金言资圣寿 永同金石唱将来
经 皇帝万乘……
以此开赞,大乘所生功功。谨奉上严尊号皇帝陛下,伏愿:圣枝万叶,圣寿千春。等渤澥之深沉,并须弥之坚固。 奉为 念佛
皇后②伏愿:常新全范,永播坤风。隶万乘之宠光,行六宫之惠爱。
淑妃②伏愿:灵椿比寿,劫石齐年。推恩之誉更言,内治之名唯远。然后愿君唱臣和,天成地平。峰烟息而寰海安,日月明而干戈静。 念佛
适来都讲所唱经题,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序品》第一者:仁者,五常之首,王者,万国之尊,护者,圣贤垂休,国者,华夷通贯;般若即圆明智惠,波罗密多即超度爱河;经者,显示真宗;此即略明题目。然此经一释曰,大圣昔在灵山召集十六大国王,拥从百千诸圣众。尔时有菩萨天子波斯匿王,低金冠于海会众中,礼慈 于莲花台上。请宣《十地》,愿晓三空。希护国之金言,望安时之玉偈。于时①世尊宣扬外理,付嘱明君。远即成佛度人,近即安民治国。令行十善,以息三灾。心行调而风雨亦调,法令正而星辰自正。真风俗谛同行,而鱼水相须;王法佛经共化,而云龙契合。
意愿乾坤永晏清 净心求法志心听
国中不忒雨风候 天上无亏日月星
调御垂慈虽恳切 君王求法更丁宁
如来与说安邦法 故号仁王护国经
君王悲切礼花台 只望金言为众开
惠日照推心上恶 慈风吹散国中灾
殷勤敢望慈尊许 悟解方应翠辇回
未审此经何处须 甚人闻法唱将来
经
将释此经,大科三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第三流通。三分之中,且讲序分。序分之中,依佛地论,科为五种成就。如是我闻,信成就;一时两字,时成就;佛之一字,教主成就;住王舍城鹫峰山中,处所成就;与大比丘众千八百人俱,听众成就。且第一如是我闻信成就者。如来说法,分付信心,或谈亿劫之因缘,动须河沙之功行。浅根难凑,深信方明。闻半偈而捐舍全身,求一言而只供千载,若生信敬,方肯受持。信为入法之初机,智为究言之玄术。亦如我 皇帝翘心真境,志信空一,修持三世之果因,敬重十方之佛法。若不然者,曷能得每逢降诞,别启御筵。玉阶许坐于师僧,金殿高悬于睿像。躬瞻相好,自香烟。都由一片①信心坚,方得半朝闻法坐。
大觉牟尼化有缘 亲宣护国向灵山
万千徒众闻金偈 十六君王礼王颜
智惠宝舡希共上 菩提花树愿同攀
不因有信君王请 争得经文满世间
BOOK。▲红桥▲书吧▲
第96节:附录一(2)
皇帝如今信敬开 每凭三宝殄微灾
君王听法登金殿 释道谭经宝台上②
寿等松椿宜闰盖 福如山海要添陪
直缘万乘君王信 天下师僧献寿来
第二一时两字时成就者。即世尊才江(?)徒众,使叩表然(?)所言无差,离师资之一相。人心渴望,佛口宣扬。如春风至而花开,似秋水清而月见。亦如我皇帝每年应圣,特展花筵,表八宏逢时主之时,歌万乘应流虹之日。一声丝竹,迎尧舜君暂出深宫;数队幡花,引僧道众高升宝殿。君臣会合,内外欢呼。明君面礼于三身,满殿亲瞻于八彩。牛香再惹,鱼梵虚徐。得过万乘之道场,亦是一时之法身。
佛每谈扬演大慈 人天随从愿除疑
花中既礼端严相 耳里还闻甘露词
佛以圣心观弟子 入将肉眼见牟尼
直解泛听无苟复 所以经文号一时
风慢香烟满殿飞 人人尽有祝尧词
君王乐引升龙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