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许多古代女性,尤其在阿拉伯半岛,可以一妻多夫①。有人可能想到这是母系社会。但这与母系社会的特点稍有不同,因为它表现在性爱领域内女性的绝对优势,一般的母系氏族似乎只提到婚配的自由以及母亲地位的尊贵。在今天中国残留的母系氏族社会里女人没有多夫的特权,但中国的西藏地区有一些残留。西藏距离南部阿拉伯半岛最近处只有1000公里。
谁能想到今天把全身都包得严严的妇女在上古时期的阿拉伯地区竟然可以一妻多夫呢。不特这些妇女可以一妻多夫,而且据说在远古实际上是男子戴面纱,女人倒是袒露面容的,今天的埃塞俄比亚某些地方还有男人面戴面纱的习俗。同一个地区,世界大转换,这就是历史,让人目瞪口呆。所以切忌拿今天的现实去僵化地比对昨天的历史,起码以今天的穆斯林妇女和示巴女王时代的妇女相比是绝对错误的。同时,拿中国封建时代的妇女地位去和儒教产生之前的“三代”时期的妇女对比也是完全错误的,差别判若云泥。
或许库克(Cook)船长的故事②更能说明交配在远古或者原始社会所具有的神圣或怪异——有别于今天的意味,同时也可以方便地解释原始人或者古代人的思维与今天的巨大差异。
公元1778~1779年,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船长“库克”带领“发现号”与“决心号”在太平洋上的小岛间来回穿梭。他曾经领导过三次环游世界的探险活动,他绘制了新西兰、东澳、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岸地图,他发现过许多新岛屿,穿越过南极圈与北极圈,是一位经验丰富卓有成就的航海家。当库克来到终结他生命的那座太平洋小岛时,那里的许多原始土著第一次看见外来者。他们把这些开着机动大船具有明显优越于他们文明的白人当作曾经远去的祖先重新归来,为表示热烈欢迎,行动之一就是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妻女姐妹送达船上给官兵们享乐。但库克船长曾经下令严禁这些事情的发生,不是出于道德,而是怕淋病蔓延,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那些土著妇女遭到拒绝时会愤愤不平地表达不满,不过当这些妇女与那些白人交媾后也证明了那些白人只是普通人,但多数上船要求交配的妇女多多少少怀着有所获益的目的,不是世俗的物质目的,而是希望有“神圣”的后代。被具有处女情节的现代人深为诟病的部落头人对于处女“破瓜”其实可能也有着同样的诉求,但发展到后来很多文明人开始反感甚至反抗。一旦这些处女怀上头人的后代,整个家族都会沾光,这些头人的后代在母系家庭里也会一直得到很好的照顾。其中的道德伦理完全不是“文明人”所能理解的,今人的愤愤不平有时候更像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滑稽。古人与今人有完全不同的思维逻辑。
原始社会的某些诉求在今天的人看来是交叉或者矛盾的,但事情就那样发生了。库克船长大概是惟一拒绝与当地女人性交的人,有人说他与头人的妻女睡过觉,也有的说没有,总之似乎只有他没有得到验证具有人身,最后他被当作“罗诺”神而受到当地人的崇拜。在后来发生的的一场至今众说纷纭的事件里,更加“矛盾”的逻辑产生了。库克船长被土著所杀,他的肉被土著人烤着分吃了,但他的骨头至今仍保存在神圣的祭坛上受人崇拜。
按照现代文明人甚至干脆是英国殖民者的叙述,库克当然是被野蛮人恶意残杀的,并且遭遇到了分尸的悲惨结局。但是当地土著的解释可能是相反的一个文本:由于他们极其崇敬库克,所以其中的一个土著在某个神圣的巡游过程中想用匕首刺探这个“罗诺”神的反应,不料他竟然像人一样被刺后流血倒地而死。据说库克在被刺时的尖叫声让土著人很是疑惑,因为这看起来更像是个普通人嘛,神不应该这样。不过土著们依然把他作为神明敬奉起来,至于吃他的肉当然也是出于神圣的考虑,或许那是他们认为的“唐僧肉”呢。文明人继续精明地推论:那些夏威夷土著早就想找机会刺杀库克了,所谓“神圣”只是一个故意设置的阴谋而已。
后来又发生了一场混乱,双方都有死伤。奇怪的是,即便在这个过程当中依然有许多土著妇女络绎不绝、兴高采烈地爬上英国舰船要求献身。这个交杂着血腥和淫乱的场面以无比的荒诞展现在我们面前,让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以至于有关的争论直到今天仍没有结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假如我们愿意放弃现代人的固有僵硬逻辑,其中的许多事实或许是可以理解的。
。 想看书来
原始性意识与库克船长(2)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性活动是十分混乱的,或者说一直都处于相对自由浪漫的阶段,比较规范的婚姻其实并没有多长的历史,并且婚姻也并非是一项十全十美的性分配制度。性这个话题,在古代既神圣又随意、既开放又敏感,真是让人说不清道不明,同时这一观念会在某些方面影响到政治制度。
古代的“神圣”交配甚至可以引起我们对于人类起源的许多猜想。地球猿人或野蛮土著与外星文明人交配产生了现代文明,这样的神话一直流传,似乎许多原始部落都有一些神话是有关他们远去的祖先的,并且他们始终在等待着他们回归,而库克船长只是“回归”的一例而已。起码这是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种说法。无论是太平洋群岛还是美洲的土著最初不是抵抗而是热情迎接外来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同时也给世界上每个文明区域的远古殖民一个可以参考的文本。这个案例可以引进中国的“三代”加以借鉴,不要一定认为殖民的发生就意味着流血和战争、抵抗和压迫,有时候文明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威力,它可以不战而胜。没有证据显示古代人比今天更热衷战争与杀戮,就杀人效率看今人比古人先进多了。惟一改变的是今天的人有太多其他的美味而不再吃人肉了,而古人由于环境的恶劣却不得不背上食人族的恶名。
“库克之死”作为一个符号长久地受到争论,直到今天依然是殖民、航行探险以及宗教歧义的最好标本。这个符号是个悲剧,它以一个人甚至数人的生命为代价,但是对它的不断解读也让人们不断警惕不同文明形态的极端差异。
“事实比想像更离奇”这是句西方人熟知的话,我希望中国人也好好记住,起码会在理解史前历史时增加一些理解力。
我相信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所谓的文明人与原始人或远古人类之间,他们的逻辑差异足以构成世间最大的荒唐,这是两个不可沟通的世界。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上古的历史真相不容易被今天的学者发见的原因所在,因为后者太“严谨”了。理解史前社会不仅需要彻底洗脑、换脑,而且需要给各种逻辑可能留出足够的出口,“以虚胜实”是最大的法宝——这其实是一种技术上的“谦虚”,以免自己犯“严谨”的错误变成保守分子。在史前研究方面,张光直先生说过,在证据并不确凿的时候做假设时不要建筑僵硬的“钢筋水泥”,要改用“塑胶”。我真为这个主意叫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为女性的示巴女王(1)
接近3000年前的中东世界有太多的话题围绕着示巴女王,而这个历史人物曾经是萨巴王国最大的主角。无论有多少文字恐怕都说不尽其中的诡异与神奇。①我甚至想写一本《示巴女王》的专著了。
I am black but ely;
O ye daughters of Jerusalem;
As the tents of Kedar;
As the curtains of Solomon;
Look not upon me
because I am black
Because the sun hath scorched me。
(Bible :Song of Solomon)
这首《圣经》中的“所罗门之歌”到底是在说谁呢?一般认为主人公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示巴女王”。
“萨巴王国”是“示巴女王”的领地。“Sheba”或者“Seba”拼写成的“萨巴王国”可以翻译为“天堂与和平之地”。另外,“示巴”这个词汇还有“星辰”的意思。这个词汇还有更多的有趣含义。
萨巴王国以富庶、精于农业的水利灌溉和香料贸易而闻名。它进入青铜时代是在公元前3000年,比中国早大约1000年。这里距离“两河流域”近在咫尺。
一种学说认为,萨巴人是《圣经》里“古实”的后代,其特征为身材高大、富有号召力,生理方面既有卷发者(woolly…haired)也有直发者。今天的中国人身材不算高大,但头发正是如此:既有直发的也有卷发的,但卷发者属于少数。
有人说萨巴人是闪族人,也有人说他们属于含族。多种迹象显示他们皮肤不白,换句话说是深色皮肤。在埃塞俄比亚史诗《王者的荣耀》(the Kebra Negast①)中牧师向“萨巴人”说:“Ye are black of face … but if God illumineth your hearts, nothing can injure you”。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萨巴王国从一开始就度过了500年最初平安富足的生活。示巴女王不是开国之母,其前至少有5位国王,包括“Iti'amra”和“Karibi…ilu”。可以肯定这个王国应该建于公元前11世纪,与中国周朝基本同时开国。示巴女王本人出生于公元前1020年的俄斐(Ophir)②。尽管“萨巴王国”建国于公元前11世纪,但示巴显然来自一个更加古老的王族,很可能与麦因王国的皇室有亲族联系,根据另外一个信息源,她之前还有97位国王,那些人肯定不是萨巴王国的国王们——这个现象让我想起前面有关“夏商周”祖先“Qi”的分析,假如三朝同祖确实其中的某些计算结果是不同的,中东这里也一样,看你从哪里算起。
《王者的荣耀》指出,古老的法律条文规定了萨巴统治者必须是女性,而且必须是处女。据说“萨巴王国”的千年统治都是女性。这也是示巴女王觐见所罗门时是个处女的根据。不过也有人说尽管示巴女王的母亲是个女王(Queen Ismenie),但他父亲也做了国王,在公元前1005年父亲死后她以15岁登基,维持了6年处女之身,随后统治了萨巴王国40年①。一般来讲她那时还没有结婚。②
“萨巴王国”时期女性地位如此特殊,竟然只有她们才可以为王,并且她们可以一妻多夫。看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都想知道中国三代时期的妇女地位如何。假如一致则我们的证据又多了一分,假如相背,则我的整个推理有可能是错误的。
很快我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确认,即便是正统的历史教科书上也告诉我们:商代时期的妇女地位非常高!我还幸运地碰到两位专家,他们告诉我这个问题已经是定论,无须继续考证。
我甚至得寸进尺,产生了疑问:中国“三代”的统治者真的都是男性吗?尤其是商武丁时期,为什么至今发掘出的商代最大墓地却是位女性?“武丁”有可能就是“妇好”本人吗?或者这是她的两个不同名字与封号?同期的示巴女王就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她最常见的名字叫“Makeda”,她名字还可以是“Magda”,“Maqda”以及“Makera”。
无论这个猜测结果如何,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妇好墓的陪葬之丰富大家都认为可敌君王,这一事实曾经使男尊女卑了2000年的中国人大吃一惊,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女人为什么会得到如此的宠爱?如此多的财富被陪葬那么这个国家到底还有多少家底能让国王陪葬?最让考古学家惊奇的是,从许多迹象看妇好是位领兵打仗的“将军”。现在的问题是,她真的仅仅是位将军呢,还是学者们实在不敢往别的地方想而遏止了想象力?她为什么不可能同样是位女王呢?一个国家放着那么多人不用为什么偏让一位娇弱的王妃出去打仗?
商朝开国之母“简狄”为一女性,夏朝也有迹象显示开创者为女性,因为国性为“姒”。联系到萨巴王国的女王传统,这些紧密联系不可小觑。以前有人把这些解释为母系氏族公社,看来也可以有其他解释,这两人就是女王!后来我们看到的三代庙号,都是在东周或汉代之后按照当时的伦理或社会逻辑的重新排序,未必是真相本身。
不过对妇好是国王的推测连我自己都承认依据不足,因为妇好墓没有墓道,是一个长方型墓坑,而一般的君王应该有四条墓道。并且据说从甲骨文中已经推测出武丁有三妻,妇好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我还是愿意存疑。古埃及的哈特苏普女王死后,人们由于不满她的统治而砸毁了她的许多雕像,那么一个具有复杂身份的妇好可能死后也会有折中的安排。或许妇好的首领地位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武丁成了傀儡?这也是一种可能。另外,有四条墓道的皇室风俗还不知道是从哪代商王开始的。假如是从妇好之后才开始的呢?起码我还没有听说过夏朝有王墓发掘过,所以夏朝可能根本不存在“墓道”的说法,商朝的墓地大规模发掘似乎也是出现在殷墟①,并且也正是在殷墟王陵发现了带墓道的“十”字墓。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作为女性的示巴女王(2)
关于墓地的形制,全球似乎在早期都是按照人的体形做为长方形的居多,这比较一致,因为太一致了所以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困难——这有可能并非是相互习得,只有特殊的发现才有是有价值的。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就应该放在墓道上面。
我没有专门细致的研究,粗略的感觉是,有关墓道的出现似乎是随着青铜器文明而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大约在4000年前后,在欧洲有比较明确的“十”字墓道,中国则是在后商时期“突然”出现。
我尚未获得古埃及的墓地有标准的“十”字型者,但是肯定有“墓道”,并且是非常长的墓道,这一点到著名的“国王谷”(Village of King)去看就明白了。以3000年前的拉美西斯二世前后为例,只要是国王就会有一个拉着长长墓道的独立的国王墓,这似乎符合中国人所说的“中”字型墓。那些隧道因为很长像笛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