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红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锁定红海-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表面上看“牛郎织女”与道教无关,但通过分析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神话与道教的某些理念相通,比如“羽化”,当然这个联系隐藏得很深,需要许多探究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不过,“织女”作为道教人物“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女儿,已经初步说明了一些问题。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应该与道教有神秘的渊源关系。
  我记得童年时的神话故事都是从一个不识字的临家老奶奶那里听来的。她家有个葡萄架,我们常去她家听“瞎话”——这是豫西人对于“神话传说”的称谓,因为大家知道这些故事都不可能是真的,所以就以“瞎话”总括。但我们听的时候根本不会想这些真假问题,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听“瞎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业余的文化传播者存在,就是因为我这样喜欢听“瞎话”的人特别多,有需要就有“市场”。旧时代,没有电视,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脑与电话,甚至没有电灯,漆黑一片的夜晚人们有无污染的夜空,有皎洁的月光与星辰,漫漫长夜最使人高兴的就是周围有几个能说“瞎话”的老人了。在我们村里,不仅有老太太,而且有的老伯伯也很擅长说些老古事儿,挑水的井台是他们施展口才的最好演讲台。
  一般神话传说因为口口相传,不稳定,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版本。“女郎织女”的传说由于流传很广,所以版本就更多了。
  我听到的故事是这样的。七仙女经常下凡洗澡,不过有时辰要求,一旦时辰过了就不能升天,她们每次离开的时间很准时。一次,牛郎把七仙女的衣服给拿走了,似乎这衣服是特殊的七彩羽衣,没了它仙女就不能升天,耽搁了时辰七仙女不能回家就不得不和牛郎结婚了。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帝听说后不允他俩的婚事,要把他们拆散,但这时小夫妻已经有了孩子。在牛郎追赶织女的路上,王母娘娘狠心地用簪子画了一条银河把夫妻俩永远隔开。喜鹊同情他们的遭遇,通知所有的同伴于每年七月初七搭鹊桥让夫妻俩会面。由于织女每次见到牛郎都会伤心哭泣,所以每年这天都要下雨,雨水就是七仙女的泪水。也真的很奇怪,几乎每个七夕都会下雨,看来古人已经找准了这个节气,真是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样的神话真美,而且蕴涵着古人的智慧。
  我最初到网络上查找“七夕”的故事,没准备要有什么大发现。本来以为这个故事可能是中国自己的土产,它不一定是“西来”的,但最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里有个细节或许可以说明“七夕”确实也有“本土化”部分。中国的神话多在汉朝开始生枝发芽,而汉武帝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他的生日据说就是阴历七月初七,另外他母亲也是王氏——不知道这与织女的母亲是“王母娘娘”是否有一定关联。口传神话,自然是什么都可以根据需要附会进去的,关键是原有的主要特征却不能过分削减。
  牛郎董永就是后来附会进去的。孝子董永是汉朝人,他的出现不能决定这个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初现时间,但可作为最晚出现时间考察。有关董永的故乡有江苏丹阳说、河南南阳说,还有湖北孝感说。我注意到这几个地方都在南方,主要在长江流域。
  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有《毛衣女》,与织女的传说有关,很可能是其雏形。
  《搜神记·毛衣女》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农夫在田野里看见七个女子,都穿着羽衣。他不知道她们是鸟变的。他悄悄爬过去,拿过其中一个女子脱下来的羽衣,藏了起来。这七个鸟人,在田野里玩够了,都先后飞走,只有丢失了羽衣的鸟人留了下来。这个农夫娶了鸟人做妻子。鸟人先后生下了3个女儿。几年后鸟人向大女儿询问羽衣的下落,被告知羽毛衣藏在稻谷堆下。于是,鸟人就找来羽衣,穿上它头也不回地飞走了。①
  以下是我从网络摘取的另外几个“牛郎织女”的神话片段,雷同的多删除,主要为看差别:
  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②,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幸福。这事很快便被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上天。
  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就要追到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
  还有一个版本: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刺绣出来的衣服就像彩虹一样美丽,深受玉皇大帝的喜爱;牛郎是个在天庭放牛的小伙子。织女和牛郎在天庭上谈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玉皇大帝还举办了盛大的宴会以庆祝。然而这对男女结婚以后,变得懒散起来,织女不织衣,玉帝没衣穿,牛郎也不放牛了。玉帝气坏了, 一怒之下就命令平时两人各在银河两边工作,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夫妻才可以见面。③
   。。

“牛郎织女”的传说(2)
汉砖画 牛郎织女
  归结以上的主要元素为:帝王与王后、公主、天上人间、羽衣、鸟、爱情与别离的哀伤、生育、纺织、牛、牛郎、“7”与“3”的数字、河水、洗澡、追赶、盛典、狠毒的母亲、仙女、人仙转变、飞行。记住这些特点,后面我们会一再地与这些“符号”碰面。
  有关“毛衣女”的传说可能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神话。在汉族、纳西族、苗族、傣族中都有流传。日本、朝鲜也有相类似神话。
  七夕期间中国民间有“乞巧”的习俗,故“七夕”又称“乞巧节”。小孩子会被告知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我小时候真的就常期盼着那天在葡萄架下听到牛郎与织女的什么奇谈。
  “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已经有了,据《物原》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关于具体的情节,《荆楚岁时记》说,南北朝时的乞巧方法是“结彩缕穿七孔针”,妇女们来回用丝线穿针,穿得快的就“巧”了。明清以后流行“丢巧针”游戏。七月七日的上午,取一碗水在日光下曝晒,水面会产生一层薄膜,把缝衣针投入碗中,若针浮在水面上,便是“得巧”了。
  还有一种活动是预言式的:找7位姑娘聚在一起成立一个“乞巧”小组,取苎麻①织成7尺布幅,各剪一尺以遮目观牛、女双星,然后据所见景象预知未来姻缘。
  因为参与“乞巧”活动的多为闺阁少女,因此又叫“女儿节”。是日妇女多在庭院聚会,穿新衣、拜双星(即牛郎星和织女星)、摆香案、供果品,穿针引线,进行各项乞巧活动,十分热闹。
  织女除了管理妇女纺织外,还是主宰瓜果生长的女神。《晋书》《天文志》里说:“织女,天女也,主司瓜果、丝帛、珍宝”。在七夕食品中有新鲜水果和“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干果。河南新乡一带则流行以葡萄、石榴、西瓜和桃等七样瓜果②,烙七张油烙饼或糖烙饼,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供奉织女,以祈求“织女送巧”的愿望得到实现。
  如此多的“七”,“七崇拜”的痕迹展现无遗。这是否在说明这个故事有更加古老的根源呢?因为中国人在先秦或新石器时代才兴盛“七崇拜”。
  

星空传奇(1)
“牛郎织女”其实也是天上的两颗星,让我们看看天文。
  这是一张夏天的星图,我们熟悉的七星并不是最耀眼的,因为他们不够大。这里看到的整个夏天的星空最亮的星辰有6、7颗,而牛郎与织女星就在其中。
  每当夏季来临,头顶上最能吸引我们的实际上是一个著名的天文现象:“夏季大三角”。这个“三角”是由跨越银河的三颗恒星组成的,它们是:牛郎(Altair)、织女(Vega)与“天津四(Deneb)”。这三颗星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星座,织女属于“天琴座”(Lyra),牛郎(中国称其为“河鼓二”)属于“天鹰座”(Aquila),而“天津四”则属于“天鹅座”(Cygnus)。“织女星”是全天第5亮星,牛郎星是第12亮星,而“天津四”为全天第19亮星。但在夏季的天空它们三颗就显得非常突出,亮度名次在这个季节里肯定大大提前,因为全天星辰有几千颗。
  在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银河上,可以看见一个很大的“十”字形的星座,这是天鹅座。中国民间传说它是搭桥的喜鹊。天鹅座东北端的那颗白色亮星是天鹅座的α星(天津四)。①
  视线不要离开银河,在银河北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仙后座”(或“天后座”)。在“仙后座”与“天鹅座”之间稍偏一点的地方就是“仙王座”。
  我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实际上来自“天上”,并且这个故事可能是全球性的。由于“天鹅”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在故事经常能读到与“鸟”有关或者“羽化”的传奇。
  这个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可以让我们对于特别注重星宿的道教“3崇拜”有了一个充分的警觉。这一联系是建立在道教与“西王母”的联系之上的。西王母在中国的神话里一直就住在“天上”。古代指向银河的这“三星”肯定是人们经常涉及的话题,所以也会作为“三星”赫然出现在地上的道教中。不过作为“三星”的不仅是这一例,比如“猎户”也以腰带“三星”著名。
  “仙后座”以“M”符号著称(也有人说那是W,其实都一样,只是观察方向不同而已)。“示巴女王”有多个名字,但皆以“M”开头,其中之一是“Magda”。“M”符号至少3500年前就已经有了。她的王国以星宿崇拜为显著特征,是个极其精通天文的国度。一般认为所有目前使用的“星座”标识多来自(欧洲)西方,其真正的根源应该在中东,在红海流域以及两河流域,而示巴女王又是中东地区以星宿崇拜著称的国家。所以非常大的可能这个“M”正是“示巴女王”、我们的“王母娘娘”。不过这些星座名称的来源往往会有不同的描述版本,也会有重叠或者张冠李戴的时候,或者同一个星座不同地区的人们赋予不同名称和意义是很正常的。无论英语还是拉丁语的“仙后座”都是“Cassiopeia”,与“M”根本无关。但该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却被命名为“Shedir”,会不会是“b”“d”之误呢?
  到一个英文网站翻看西方人的解释,这个星座确实是纪念一位名叫“Cassiopeia”的王后的,并且她正是一位“萨巴王后”,是埃塞俄比亚人,也就是说,银河系里的“仙后”确实可以叫“Queen Sheba”(示巴女王),与我们的“Magda”具有同一头衔。我怀疑由于“Magda”名气更大,所以这颗星实际上是因为“M”的形状而把这个耀眼的王冠给了“示巴女王”,后来沿传给一位叫“Cassiopeia”的“Queen Sheba”了。因为这个“天上”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丈夫与女儿,所以就让给了“Cassiopeia”,发生了“二合一”。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
  另外一个线索是,这个“仙后座”的其中一颗星在中国叫“阁道三”,这说明天上的繁星中还有“阁道一”与“阁道二”,而这个“阁道”实际上有可能是“示巴女王”(Magda)的部分音译,比如“gda”。
  至于中国神话里王母娘娘“3千年一结果”的神奇“蟠桃”不是别的,它有可能代表了天上经久不变的恒星;“3千年”这个频繁出现而得以强调的数字恰好是天空上我们肉眼可见并且已经命名的星辰的数字:3000!还有,在庄子的《逍遥游》里有“水击3000里”,在祆教里有“3000年”的分区,这一系列的统一数字我认为不是偶然而得,“3000”有一个共同的来源,那就是天上的星辰!也就是说,无论身处何方,在最近的几千年里,全球共同拥有了一个以3000颗星辰为主的一个知识体系,他们将这一神圣而不可知的体系数目运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之内:文学的、宗教的,以及神话传说的。
  “仙王座”在天上也没有“仙后座”那样耀眼,故事的主角本来就是“天后”嘛。“仙王座”的英语是“Cepheus”,拉丁语拼写同样。“Cepheus”是希腊神,但这个“克普斯”却同时是埃塞俄比亚国王!这个词源关系首先说明了红海南段与地中海沿岸希腊文明的紧密联系,说明了这些天文命名很可能与“萨巴”文化有关,并且主要与海上文明有关。据说这颗星是在大约2300年前由一位占星术士命名的。需要注意的是这时“萨巴王国”还存在,除了红海附近地区,全球占星术也很流行。西方神话里说,这颗明星是埃塞俄比亚国王Cepheus王杖上的一颗明珠,当然这是一种象征,而他的妻子就是虚荣的Cassiopeia王后。由于这个埃塞俄比亚王国就是萨巴王国,所以Cassiopeia也可以称为“示巴王后”。 我们现在已经很肯定地说,这个天上的王室星座确实与“萨巴”有关。
  

星空传奇(2)
上面这对萨巴国王和王后有一位名字叫“Andromeda” (安德洛墨达)的美丽女儿,它就是“仙后”旁边的“仙女座”,不用说她的护照也是“萨巴”国籍。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人原来在古代声名显赫,竟然占据了天上最荣耀的统治性皇室地位。原因可能很简单,因为“天上”本来就是他们萨巴人的地盘,这与他们的商业习惯分不开,他们常常需要远航,天文自然就发达。星空是他们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这个“高科技”大概如今天美国的洲际导弹,看似与吃饭穿衣无关,其实天上飞的与地下走的密切相关。当时最频繁使用星宿知识的人们,一个是红海南段的萨巴王国,另外一个就是地中海一带的人们。一个时代有一个地区的兴衰。从这个角度我们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