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为了安全起见,他回去让三姨太去了,因为平时老王爷不在,府里的家里事都由她来管理,她精明能干,又有文化,土默特女子有蒙汉双重的聪明,只有她去老王爷才放心。
老王爷也想,妻子生育时自己不在跟前也好,万一生了女孩,自己会受不了打击的,看不见比看见好。
老赞王回盟的第四天,旗里飞马来报,老赞王的小妻生了,生了个儿子……
老赞王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又怕这是在做梦。正在他呆若木鸡时,听到喜讯的盟级官员们都来祝贺。这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了,几个月的担忧一扫而去,一块重石落了地,他感谢大伙儿,感谢佛爷给他降了福子。
当天已经时到一更了,走不了就设宴,他要招待大家。盟里执意要给他贺喜,由盟里给办了酒宴,宰了羊,大伙喝了个一醉方休。
盟里的事还有点尾声,大家一致让他走,家里的事大伙处理。
老赞王第二天早茶后,与来人一同骑马奔向白旗,不顾旅途劳累,星夜赶到家里,因夜里从外边回来,害怕带进邪气,当晚没进月房。这一夜三娘得了福,老赞王给了她个痛快满足。
第二天早茶后,由“三娘”陪着正要去看儿子,老喇嘛进来挡住了:“王爷,你不能去见儿子……”
“为什么?”他有些不解。
老喇嘛说:“你难道忘记了你是什么年生的,你是属虎的吗?”老赞王说:“莫非属虎有什么说道吗?”
老喇嘛说:“你今年是六十岁,按十二生肖来说,你正好大小王爷五轮,今年是壬寅年,寅虎卯兔,小王爷也属虎……”
“是吗?”老王爷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这一高兴把什么都忘了。要不是老喇嘛提醒,他会盲目地闯进去见儿子。这一点说道他还是懂得的,蒙古人中传下来的说道是“二虎相争,必有一克”。父亲属虎,儿子也属虎,不管那些说道是迷信也好,或是真有相克也罢,总之是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了儿子的平安,为了继位大业,绝不能冒那种险。假如“克”死自己也罢,有了接班人也了了心愿,儿子出了事怎么办?日想夜盼,终于盼来了失去了怎么办?
老赞王考虑再三,为了后继有人,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感。为此,老赞王安慰了小妻,安顿了三姨太,很快就离开了白旗回到了苏尼特右旗。他虽然没见到儿子,可心里踏实了。从此以后,他就一心一意治理盟旗,发展畜牧业,让牧民过得安居乐业。因此,他去世后,牧民们才有了那么多的泪水,大伙都因失去了一名德高望重的盟长、王爷而悲伤。
正为此,他到死也没见到过自己的儿子。
4清室倾圮投机唯求生机 盟主易位雄心顿变野心(1)
老赞王逝世于一九〇八年,是戊申年,生于虎年,死于猴年,猴骑虎虎悲苦,清王朝虽然还执政,已到了风雨飘摇的光绪三十四年。时年六岁的德穆楚克栋鲁普,经盟长呈报清廷注册,袭苏尼特右旗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这就像进行朝廷立太子一样,确定他为父亲的接班人,但是正式登基坐上王爷宝座还得等到十八岁。登王位之前,他只有个有名无实的位子,清政府皇帝小了搞垂帘听政,蒙古王公还没有敢步皇室后尘,只是由协理台吉代署主持苏尼特右旗的一切政务,这叫协理辅政。
台吉是贵族,有的台吉有官职,有的没有,还有放牛赶车的呢。一般王府的组织结构是:王爷,即东西协理( 也称东西官府 ),东西协理下来是总管( 也称阿本管旗章京 ),再下来是东西梅林。大伙都知道有“嘎达梅林”。通过文艺作品人们知道了嘎达梅林。“嘎达”是人名,“梅林”是职务。两位协理均为一等台吉,戴一品紫红色宝石孔雀羽花翎顶戴。总管,按清廷规定,管旗章京职衔相当于满洲八旗的都统,戴二品红珊瑚孔雀羽花翎顶戴。他是和硕衙门的实权人物。梅林,有东梅林、印务梅林、西梅林、管旗梅林等。戴三品浅蓝色玉石孔雀羽花翎顶戴,相当于满洲八旗的副都统。协理、管旗章京都有官印,而梅林的印是各执半璧,如因公务加盖梅林章时,需要两个梅林合盖方可生效。梅林下来就是扎蓝、掌盖( 蒙古人称甲楞、章嘎 )。再往下就是苏木达、宝勒其格、阿勒问达。阿勒问达是最低层的官,如农村的村长、牧区的十户长。十户长还是延续成吉思汗的万户( 图门 )、千户( 民格 )、百户( 郡 )、十户( 阿勒问达 )。达是官的意思,下级称上级“达勒格”就是首长之意。蒙古王公的政府机制,既有沿袭成吉思汗的,又有参照清王朝的,因为他是封建王公,自然要学习封建王朝了。
蒙古王公已经重视起学习文化和对后代的培养。老王爷虽然怕“犯相”至死也没见到自己的儿子,但他时刻关心着儿子的成长。儿子出生后,在他有生的六年里,他始终没让他们母子进府来,他们母子一直呆在母亲的故乡察哈尔白旗。老王爷死时很不放心。儿子越来越大了,亲生母亲管不了。他的儿子很有个性,自己想要干的事情,谁也阻挡不了。他的爱好又很多,老王爷怕他贪玩不成才,在临终的嘱咐中,着重指示台吉协理,自己过世后把他的儿子从他生母所住的察哈尔部接回苏尼特右旗王爷府来,交给三娘孙氏管教抚养。
孙氏不负重望,从白旗接回“儿子”后就当起“娘”来,当然不是让叫娘,而是让叫“三娘”。德王长大后,每逢谈起他的家庭时,他说的就是亲娘和三娘,从未详谈他的父亲,他说,没见过,没印象。
德穆楚克栋鲁普回到王爷府,一点也不感到惊奇和新鲜,他虽然没回过王府,但他心里早已感到这是他的府第。
回到王府,他三娘便安排他读书。清朝末年,夜色茫茫的苏尼特找不到一所正经学校,连全旗的中心珠日河都没有何况别处呢?为此只好在王府里为小王爷特设家塾来培养他。
在学习文字上,内部产生了分歧。有些人主张,他是蒙古王爷,学好蒙文就可以了,他三娘孙氏主张要蒙汉文一齐学。这位来自古阴山下土默特平原的孙氏三娘,懂得汉文化的重要。她说,他是一个旗的王爷,这个旗里既有蒙人又有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再说他将来在盟里任了职,其职权范围就更广了,他要对外交往,如果不懂汉文汉语怎么了解别人?学习汉文不是崇拜,而是需要,必须要兼学汉文。
在三娘孙氏的坚持下,终于决定了在学习蒙语文的同时,从北京、大同请来高水平的汉文教师给他开汉文课。教授他汉语汉文,熟读《 四书 》、《 五经 》等孔孟的儒家知识。到他年纪较大时,又让他强记熟背许多经史典籍和历朝历代帝王将相的传记等书籍。
德穆楚克栋鲁普很聪慧,他除了读书习字,还有许多爱好。他喜好音乐,尤喜射击和狩猎,也喜好摆弄些机械物件,特别对开汽车更有兴趣。他说他还想学开飞机。由于多种爱好,接触人就比较随便了,不像有些王爷,深宅大院,百姓难见,见不叩头,要挨“黑鞭”( 是一种蟒蛇一样的打人法具,不是普通马鞭羊鞭),比起当时一些因循守旧的迂腐王公们,他是蒙古王公中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一个。
德穆楚克栋鲁普学文习字悟性很高,强记熟背很快,对古文的理解更有几分天才。直到他后来执政以后,和外人交谈几乎都是“咬文嚼字”,之乎者也一大套。本来不是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又不是现代汉语,学起来较为吃力,但由于他孜孜不倦地攻读求教,成绩竟出乎人们的意料。
他读书如痴,但不“死读书、读死书”,他经常是读书与联想相结合,所以读得懂,领会深,那些帝王将相的传记故事他读起来如饥似渴,有些看过又看,并加批眉。
一九一一年,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的清朝政府被推翻了。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件,从此结束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制度,预示着一个不可抗拒的大变革很快就要到来。
一九一二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 民国元年。
txt小说上传分享
4清室倾圮投机唯求生机 盟主易位雄心顿变野心(2)
“民国”,意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可是在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前,又让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了人民还未掌住的政权。
这时候全国掀起了一股反袁浪潮。袁世凯为了巩固北部内蒙古的统治地位,积极收买蒙古封建王公。
清朝政府对蒙古的统治手段是险恶的,但又是高明的。一是绥靖政策;二是喇嘛政策;三是联姻政策;四是王公政策;五是赎买政策。
“绥靖”政策是以安抚为名,来掩饰它镇压统治之实。说是扶持王公,可是林丹汗和格尔丹汗不是因反清而被镇压了吗?“喇嘛”政策更为恶毒。大量兴寺建庙,让蒙古人当喇嘛,如抽丁一样,家有三男必须有一个去当喇嘛,五男抽二。喇嘛不娶妻室,不赡养父母,使牧区人口大量减少,又可达到以慈善来削弱民族强悍精神的目的。“联姻”政策,这是又一种达到控制目的的高明手段。古代的“和亲”是为了熄灭战火烽烟,清政府则是用来控制监督。公主下嫁时,带一大堆文臣武士,名义上是保护公主,为公主服务,实际上是控制监督。阿拉善盟离京城较远,阿拉善王爷达理扎雅娶公主时,公主所带随从众多,都带着家眷,几年以后满人渗透到各部,把那里改名为“定远营子”。“王公”政策是:清朝统治后,把蒙古部落改制为清廷式( 察哈尔蒙古八旗除外 ),每年调一部分王爷轮流到京都执事掌管蒙旗的事务,使这些王公们在京城花天酒地,腐化堕落,把大量的牛羊换了白银扔到京城,有的旗牛羊拿不出了就和京客借钱,以后就典当土地,还不了钱京客就到当地牧地开荒种地做买卖,内蒙古西部,特别是绥远等地的“大盛魁”、“吉义元”、“吉义昌”、“天和泰”、“万义永”等等都是王公卖地的产物,大量的旅蒙商涌入牧区就是王公们引进的商战。“赎买”政策是:蒙古八旗生了小孩儿清廷给俸禄,培养了满蒙一大批纨绔子弟。赎买也是腐蚀。袁世凯除了继续推行这些政策,凡对袁表示忠顺的蒙古王公,一律给予晋爵加官或双俸、勋章等高爵厚禄。当时,对袁世凯的统治表示拥护的苏尼特右旗,亦得到了袁世凯的晋爵恩赐。时年十岁的德穆楚克栋鲁普,便由他父亲传给他的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晋升为和硕杜棱亲王衔。
从这五点看,苏尼特右旗跟形势还是很紧的。在全国反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时,西苏旗抓住袁世凯以权换忠的时机,捞取了政治资本,虽然以后袁世凯垮台了,可是德王的亲王捞到了,这就是投机取巧的收获。
一九一六年,也是清朝政府被推翻后的第五年,按干支十二属相是丙辰年,也就是辰龙年。这年属虎的德穆楚克栋鲁普已经十四岁了。按当时王公家的规矩,已经到了完婚的年龄。
到了这一年,众臣们出面给物色小福晋。漂亮的姑娘有得是,但是不够条件不能选。一是要漂亮,二是要门第高,三是没有任何疾病,四是稳重聪慧,五是伶牙俐齿。经过旗内旗外的筛选,三娘孙氏认定的本旗一位台吉的女儿入选成婚。
小小年纪娶妻生子,对他来说脑子还是一片空白。从性的方面来讲他还没有要求,只觉得好玩。
从求婚到定亲结婚,他同样要遵循老祖宗传留下来的习俗。他也像他父亲娶他娘一样,经历了一番繁琐的婚俗文化的洗礼。这些礼俗他一点不懂,所有的活动都受别人的摆布,就连洞房花烛夜都得三娘给他说。
因人类的天性,性交倒是不教自通,尤其女方大他几岁,性成熟较早,她能引诱他夜夜“下水”。初识性爱滋味,他慢慢觉得交欢妙不可言。从最初的“蜻蜓点水”,到山羊跳涧的欢快,再后来便如猛虎扑食了。草原长夜,兴奋不减,一年以后,下籽有果,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取名都固尔苏隆。
德穆楚克栋鲁普从小生活在白旗乡下的母亲身边,回到王爷府虽然也定了王位的接班人,但因未到成年还未正式继承王位。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王室礼仪,有空就骑马野奔开心狩猎。夜里因为有了妻室,还要陪妻子睡觉。
他十四岁娶妻,十五岁得子,当时德王看着小儿子好玩又好笑,自己还是个大孩子,可笑的是有了儿子,当了父亲。可使他应接不暇的是到了十六岁又给他娶了第二房妻子。第二房妻子是本盟阿巴嘎旗协理台吉贡桑的娇女额仁庆桑。他开始不愿意早娶,但见到额仁庆桑漂亮就同意了。
德穆楚克栋鲁普已有了两年的婚史,又加上年龄的增长,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对贡桑女儿首先是一见钟情,在求婚与定亲过程中,他就产生了爱恋之情。结婚后他几乎是一边倒,差不多天天夜里与新婚妻子驼摇马颠,把前妻晾在一边。有时去看儿子,偶尔在前妻那里留住一晚。
失宠的妻子就如草原枯旱了的山花,加上生了孩子比原来失色了许多,与额仁庆桑放在一起,更显得少了几分魅力。此时她只好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身上。
额仁庆桑聪慧貌美,还有与丈夫相近的多种爱好。丈夫爱音乐美术,她爱唱爱剪纸,又爱骑马野游陪猎,因此很受宠。
额仁庆桑花蕊繁盛孕率很高,几年里一连生了七男二女,凑成了“九”的大数。可是,由于繁殖率过高,免不了有几个次等品,不久就有三男一女陆续夭折,加上都固尔苏隆,德穆楚克栋鲁普暂时是五男一女的父亲了。他的父亲老年时只得他这么一个虎子,他小小年纪就有八男二女,死了四个还有六个。按汉民族来讲,圆满的是五男二女七子团圆,蒙族是多子多福,因牧区人口稀少。
4清室倾圮投机唯求生机 盟主易位雄心顿变野心(3)
德穆楚克栋鲁普每两年有一个变化。十四岁初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