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国学盖头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掀起国学盖头来-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信佛家灵魂不灭,天地轮回的,是宗教,也是信仰;不相信有神论这一套的,不是宗教,却也是信仰。信不信宗教,是信仰问题;但公民信仰自由,则是政治概念。仁者完全可以专心念佛,不受任何干扰,但若硬以佛经训政治国,则大谬不然矣。想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么?我看还是省省的好,那不仅违背宪法,而且与佛家正宗教旨也格格不入,即使深受朝廷恩宠的少林和尚,虽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大功,也从不干涉国家朝政,况且如今早已是走向共和的现代社会了,更何况并未听说阁下也有救驾之功不是?有缘偶遇,还请仁者援手推车,以证恻隐之举并不违仁者之心。除此,贵我双方,“道不同不相为谋”,别轻易指望谁能救谁而已。但愿仁者贤君真能把佛家境界拎拎清楚,搞搞明白,切莫如那邯郸学步,落得训政治国不成,佛门也不敢收你才好。阿弥陀佛!此乃仁者贤君正道也。

  是耶?非耶?或者诸位看官比侪辈心里更有数,也未可知。

  水库青湾先生倒是真想继承传统文化,无论是先秦诸子,还是唐诗宋词,他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这很好,很值得学习,很值得尊敬。

  传统文化的确有许许多多好东西,而且有不少国粹都令友邦惊诧,连老外都争相探寻,仰慕不已。象“大山”那样的国际友人,所以不远万里跑到中国,直奔我优秀文化而来,就是羡我文化传统伟哉、壮哉、大矣哉。许多老外不仅对中国文化赞叹不已,并且深得要旨,获益匪浅,成绩斐然。老外尚且如此,况国人乎?作为炎黄子孙,谁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呢?谁不为祖国绚烂夺目的文化瑰宝而引以自豪呢?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有权利有条件继承祖国的文化传统,而且有责任有义务把老祖宗的传统精华发扬光大。

  问题是,我们不仅要懂得继承,还要懂得扬弃;不仅要继受历史,还要承接现实,启迪未来;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还要有非凡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除了汉民族的文化,还要向少数民族学习,向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学习。世界不是只有中国,中国也未必就是世界中心,地球还围着太阳转哩么。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所长,都有好东西。我们为什么只看到中国,只盯着过去,而不愿意放眼世界,展望未来呢?

  有的人片面强调传统,硬把传统与现实阻断,硬把中国和世界隔开。可是,他们恰恰忘了丝绸之路,忘了唐僧取经,忘了张骞通西域,忘了郑和下西洋。他们好象不知道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交流,也是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就像仁者贤君虔诚敬仰的佛祖释迦牟尼,不也是个外国人么?佛教在印度衰落,却在中国复兴,不正说明祖国传统并非一律排外吗?古人都有那样宽广的胸怀,为什么我们偏要心胸狭窄呢?

  拒绝联系实际,拒绝与世界交往,忘记了老祖宗气宇轩昂的谦虚与大器,这能算正确的态度吗?凭什么一提传统就要盲目排外?凭什么一提传统就要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凭什么一提传统就要夜郎自大,孤芳自赏,自命不凡,故作清高?为什么不能认真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偏要捡拾糟粕残渣来充数呢?

  光当不禁要问:究竟是谁在继承,谁在丢弃,谁在发扬,谁在败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呢?

  青湾先生曾说光当:“不可执着一位妇人之言以为究竟,这样也太贻笑大方了。”说明先生还有男尊女卑、轻视妇女的夫权思想。这总不能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吧?

  花木兰、王昭君、文成公主、穆桂英、李清照、黄道婆、林黑儿、秋瑾、赵一曼、刘胡兰、张志新……古往今来,祖国有多少有见识、有胆量、有贡献的杰出妇女,更有多少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充满慈爱的平凡母亲!怎么能任由封建道德观念肆意贬低妇女,一竿子打翻咱一半中国人呢?

  儒者一贯以孝道自诩,却一贯轻视妇女,常常忘了自己也是妇女所生。以此心态,能对母亲尽好孝道吗?不管儒者是出于伪善,还是无力摆脱自相矛盾,对于“传统确实有糟粕有局限”这一点,我们总不该否认吧?如果连这点真诚、这点勇气都没有,我们还怎么进步?还有什么资格板着面孔训人?

  青湾先生曾经问我“宗教与科学的区别”,光当认为他是真心探讨,并非别有用心。所以,光当愿意简单谈点看法:

  一般说来,一人创之为“宗”,众人拥之为“教”。笃信而敬仰之乃“信仰”。正派的宗教虽然也会根据现实补充教义,但主要是让教徒牢记固有的、定型的教义,着重于清规戒律的施行,而不看重理解,并不要求验证。这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宗教。对于宗教的产生、发展、影响及其历史作用等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则是科学学科意义上的宗教学。简言之,某一门派的信仰是宗教,研究宗教信仰的学科则是科学。正如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那样,信不信教义是宗教信仰问题,而对宗教的管理,以及是否允许宗教存在与传播的态度,则是属于政治范畴的问题了。

  青湾先生虽受南老大师等人影响,但并不象南老大师那样油滑,还是一个诚实的人。因此在光当看来,青湾先生是该救之人,也是可救之人。靠谁来救?当然不是南老大师,更不是在下光当。本在下推车尚且吃力,岂敢夸口修世上“心路”,救人间灵魂?以某之见,能救青湾的,只能是青湾先生阁下自己。

  真理不会是摆在筵席上的美食,张嘴就来。再好的食物也未必全是营养,再好的经典也未必句句都是真理。汲取营养,需要咽下食物,还得自己消化。探求真理,需要踩住前人的肩膀,学习他人的理论和经验,但终究离不开自己的亲身实践。以别人的东西代替自己的思想,有人可能会上当,有人可能不上当,这都不奇怪。但是,如果说有人懒得思想,就靠熟背某种理论,没费太大的事儿就成了掌握真理的理论家。这个,你打死光当我也不敢信。

  光当好象有个毛病,就是除了万不得已,讲过的话不爱多重复。倘有新的内容,在下还可能再讨教,再争论。但是,如若有谁被在下碰巧号准了病脉,道准了病根儿,他却支支吾吾称其无病,甚至学那林妹妹,硬撑着病体摇曳出一缕春光来,那光当可就真的爱莫能助了。在下绝不同讳疾忌医如斯者继续纠缠。

  光当烧好一味佳肴,美其名曰:“彻底同情”,另备有牌符两面,各书“雌”“雄”二字,不妨都预留在此。

  假如有谁明明病夫模样,却偏偏自诩强壮,誓与光当一决雌雄,在下声明免战,双手将两面牌符一并呈上:阁下雌雄事,任君自安排。

  假如有谁腹中空旷,亟需进食,只是为了面子,不肯下台,硬要勒紧衣带亮出个把饱嗝儿,竭力舞动起未必精确的三寸金莲,婀娜出一折压轴好戏来,那预留佳肴便是光当所赠“最后的晚餐”,敬请此君自取,聊补营养匮乏之症焉。

  正是:

  遥呼林妹妹,再莫裹金莲。

  欲知有谁笑纳光当的礼物,看官且听下回分解。

  【后记】

  是否有人来取赠品,光当心里没数,不敢妄测。

  本文虽意犹未尽,但是否再续,何时再续,光当自己也说不清楚,实在抱歉。

  敬奉七律一首,以谢看官错爱:

  笑骂揶揄奏乐章,

  春催桃李送芬芳。

  英雄岂肯羞冯妇,

  霸主何须诩夜郎。

  故鬼生妖装假面,

  今人除怪动真枪。

  惊飞国旧回天梦,

  大地金花一片黄。

  ——光当《七律·惊梦歌》

  二○○五年四月六日首发于新浪网读书频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