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帝的指纹-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黑人头像)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4)
  

圣洛伦佐
我们傍晚时分到达圣洛伦佐。中美洲历史的晨曦初露时,奥尔梅克人就在这里筑起了一座100多英尺高的人造山。这还只是一个长4000英尺、宽2000英尺的其大无比建筑的一部分。我们爬上这个最高的土墩(现在已经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热带植物)。坡顶上,视野可穿越四周乡村达几英里以外。无数矮小的土墩散落于田野间。旁边有几条深沟。那是考古学家迈克尔·科1966年挖掘这个遗址时留下的。
  迈克尔·科的考古队在这里有不少发现,其中包括二十多个人工挖凿的蓄水池,用复杂的、玄武岩砌成的水槽网连接。这套系统的一部分甚至是穿山而过的。发现它们时,每逢下大雨,渠道里流水奔涌。三千多年来它们一直保持这种功能。排水系统的主渠道由东向西,设计有先进的接头将三条支渠与主渠道相连。(5)考古学家们把这个地方查了个底朝天,最后还是只好承认,他们实在弄不懂这个精密的渠道系统和水利工程的用途。(6)
  他们弄不懂的事情还有一个。五个巨大的、具有黑人外貌特征的人头雕像(现在统称为奥尔梅克头颅),以特定的排列形式埋在地下。他们不知道做何解释。在这些奇特的、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的坟墓里,他们挖掘出了六十几件珍贵的文物,包括美丽的玉器和精雕细刻的小神像。有些小神像在埋进土里之前,被特意截断手脚。
  圣洛伦佐雕像的掩埋方式使人们很难确定它们的真实年代。在发现其他埋葬品的同一地层中,也发现了碎木炭屑。这些炭屑与雕像不一样,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放射性碳检测。测定的结果是,它们的年代是公元前1200年。(7)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雕像是公元前1200年制作的。当然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也可能是在那之前数百甚至数千年以前刻出来的。这些伟大的艺术品是那么美,又具有那么强大的、神秘的力量。它们在被埋进圣洛伦佐的地下之前被其他不同的文化保存和膜拜,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与它们同时埋葬的炭屑只能证明一个问题:这些雕像至少在公元前1200年就已经诞生。它们的古老没有设定任何上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拉文达(1)
我们在夕阳的余晖中离开了圣洛伦佐,向东边150公里外塔巴斯科省的比利亚埃尔莫萨市进发。我们飞驰在阿卡育坎至比利亚埃尔莫萨的高速公路上,从夸萨夸尔科斯港旁边一穿而过。一路上随处可见炼油厂、高耸的高压电缆铁塔和超现代化的吊桥。从圣洛伦佐所在的无精打采、死水一潭的乡村转眼间到了夸萨夸尔科斯周围拥挤杂乱的工业区,变化之快,着实令人瞠目。惊叹之余,我更加领悟到,在圣洛伦佐还能看到历尽沧桑的奥尔梅克遗址,唯一的原因就是,那里还没有发现石油。
  但是,拉文达已经发现石油了。它直接导致了古迹的永远丧失……
  我们现在正走在这片土地上。
  转向正北,从高速公路的一条岔路下去,就可以看到这座钠光灯照耀下的石油城在黑暗中矗立,像座核灾变后的死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石油工业使它大大地“发展”起来,原来矗立着一座极为罕见的金字塔的地方,现在成了飞机跑道。漫天的浓烟遮蔽了奥尔梅克天文家观察日月星辰的天空。令人痛惜的是,在必要的考古挖掘进行之前,开发商的推土机实际上已将所有价值连城的遗迹都夷为平地。许多古建筑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勘查。(8)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建造和使用这些建筑的人们想告诉我们什么了。
  曾在特雷斯扎珀特进行过考古的马修·斯特林,赶在石油工业大发展、石油财阀们把拉文达的遗迹彻底抹掉之前,担当了在这块地方进行考古挖掘的主角。放射性碳日期测定法证明,公元前1500年至1100年间,奥尔梅克人曾在这里定居。直至公元前400年,他们一直占有这片土地,包括托拉纳和东岸沼泽地中的一个岛。(9)后来,建筑突然停止,已有的建筑物都被故意损坏或者摧毁,几个巨大的人头雕像和一些其他小些的雕塑品按宗教仪式埋葬在奇特的坟墓里,就像在洛伦佐那样。拉文达的坟墓都经过精心的修建和装饰,墓室内部用数以千计的蓝色小瓷砖砌成,里面填满了五颜六色的泥土。(10)有一个地方,他们挖了15000立方英尺的一个深坑,坑底细心地铺上蛇纹岩石块,再将挖出来的泥土全部填回去。他还发现了三条镶嵌砖铺成的路,上面覆盖着好多层相互叠加的泥土和砖坯层。(11)
  拉文达的主金字塔位于遗址的南端,底部大致呈圆形,像个有凹槽的圆锥体。凹槽如集水沟,每两个凹槽之间都是垂直的隆起部。这样的隆起部共有十个,组成了金字塔圆形的塔身。这座金字塔高100英尺,直径约200英尺,总体积达300000立方英尺——无论以什么标准衡量,都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庞然大物。整个遗迹沿一条轴线延伸约半公里。这条中轴线指向正北偏西8°。以它为中心,两旁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几座小点的金字塔和广场,高台,土墩,总面积在三平方英里以上。
  拉文达遗址上笼罩着一种超然而怪谲的氛围,一种琢磨不透它原有作用的感觉。考古学家把它称为“礼仪中心”。这个称呼很可能恰如其分。不过,平心而论,它也可能派上其他用场。事实是,对奥尔梅克人的社会组织、他们的礼仪庆典、他们的宗教信仰等我们都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他们讲哪种语言,不知道他们给子孙留下什么传统,甚至连他们属于那个种族都不知道。墨西哥湾极为潮湿的气候条件意味着任何奥尔梅克人的遗骸都不可能保留下来。(12)在现实中,除了我们给他们起的名字,我们对他们的臆想外,这个民族对我们而言完全是个谜。
  还有这种可能:他们留下的那些谜一样的雕刻品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创造,而是比他们还早的、业已消亡的民族的作品,而我们却以为是他们的自画像。我不止一次发现自己彷徨于这些想法之中:我们归拢到奥尔梅克人头上的这些人头像和其他的艺术杰作,会不会是几千年之前的某个民族,将这些传家之宝,一代又一代遗传下来,最后传到在圣洛伦佐和拉文达兴建这些土墩、金字塔的人手里的。
  果真如此的话,在使用“奥尔梅克”这个称号时,我们指的是什么人呢?那些土墩建造者吗?还是那些具有黑人特征的,强壮威严的,巨石头像的模特?
  幸运的是,有五十来件“奥尔梅克”雕刻品,其中包括三个巨大的人头雕像,被当地一个诗人兼历史学家卡洛斯·佩里瑟·卡马拉从拉文达抢救下来了。当他发现墨西哥石油公司的石油钻井已经危害到这块废墟时,他挺身而出,游说拉文达所在地的塔巴斯科省的政治家们,设法将这些重大的发现转移到省会比利亚埃尔莫萨市郊区的一座公园里。
  这些发现组合到一起,构成了一个业已消失的文明留下的,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文化记载,或者说,是一个文化记载的图书馆。只可惜没有人能看懂其中的文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机器神
●塔巴斯科省比利亚埃尔莫萨市
  我在看一个精致的浮雕 ,在拉文达发现它的那个考古学家管它叫“蛇中人”。专家的观点是,它上面雕着“一个奥尔梅克人,头戴冠饰,手持檀香袋,被羽毛蛇缠住了。”(13)
  浮雕刻在一块宽约4英尺,高约5英尺的花岗岩石板上。一个男人坐着,双腿前伸,好像在够脚踏板,右手握着一个不大的桶形器物,左手好像在扳动一个杆。他头上戴的“冠饰”奇特而复杂。虽然我想像不出它的作用,但是决不仅仅是用于礼仪场合。冠饰上面,或者说在冠饰上方的一个支架上面,有两个X形的十字架。
  我转而注意这个雕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条“羽毛蛇”。公平地说,那的确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羽毛蛇。头上有羽冠的、或者说长羽毛的大蛇——由来已久的、魁扎尔科尔亚特的象征。因此,他必定也受到奥尔梅克人的崇拜(退一万步说,起码是被接纳)。学者们对这一诠释并无异议。(14)中美洲人民对魁扎尔科尔亚特的崇拜极为古老,起源于史前时期,此后,在各历史时期中为许多民族所信仰。这一观点现在已成为共识。
  不过,在这个浮雕中的羽毛蛇却有某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它似乎不仅仅是个宗教的标志。实际上,它身上那种僵硬的、整体构造的东西,使它看上去几乎像台机器。
   。 想看书来

远古的悄悄话(1)
那天晚些时候,我在卡洛斯·卡马拉从拉文达废墟中抢救下来的一个巨人头像下面乘阴凉。那是一个老人头像,鼻子宽阔而扁平,嘴唇很厚,稍稍有点分开,露出结实的大板牙。他的脸上显露出一种古老的、深沉的智慧。他的眼睛似乎在无所畏惧地凝视着永恒,一如埃及吉萨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
  我想,要一个雕刻家创作出一张面孔上极具真实种族特色的五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刻画一个逼真的、具有一个种族特征的面孔,必定要有真人模特。
  我围着这颗硕大的头颅转了好一阵子。它用一整块坚实的玄武岩雕成,周长22英尺,高约8英尺,重吨,清楚地表现出“一个真实的种族的特征”。实际上,与我在圣地亚哥·图斯特拉和特雷斯扎珀特看到其他头像一样,它毫无疑问是个地地道道的黑人头像。
  读者们在看过本书中相关的照片后可能各具己见。我的观点是,奥尔梅克头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刻画极为准确的、真实的黑种人的头像。这些具有超凡魅力、体格强壮的黑人三千年前何以出现在中美洲,学者们至今无法解释。学者们同样下不了定论的是这些头像是不是那时候雕刻的?对在同一洞坑中挖掘出来的炭屑做放射性碳检测也只能说明炭的年代。计算头像本身的真正历史是件复杂得多的事情。
  我怀着这种思绪,慢慢地徜徉于拉文达废墟奇妙的建筑物之间。他们在悄悄地述说着远古的秘密——蜷缩在机器中那个人的秘密,黑人头像的秘密,还有最重要的,那个已经苏醒的传说的秘密。当我发现拉文达的雕塑中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黑人头像,也有身材高大、脸部瘦削、高鼻深目的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的雕刻时,看到他们直发长髯、衣袍飘飘……我感到,魁扎尔科尔亚特的神话的骨骼上,似乎已经有血有肉了。
  第十八章    惹人注目的外乡人
  美国考古学家马修·斯特林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考察拉文达时曾有许多惊人的发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蓄须男子石碑”。
  我已经说过,拉文达的奥尔梅克遗址是沿着一条正北偏西8°的轴线井然有序地规划的。在这条轴线的南端,矗立着100英尺高的、塔体上有凹槽的圆锥形大金字塔。塔边地面上,是约摸1英尺高的、看起来像井栏似的东西围起来的一块宽阔的长方形场地,大小相当于一般城区的四分之一。当考古学家们开始挖掘这些井栏时,他们吃惊地发现,它们原来是一道石柱组成的墙的上半部。挖开那些不曾被挖动过的一层层堆积物后,赫然出现的是高10英尺的一排石柱,总数达600多根,紧紧地排在一起,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石栅栏。石柱由坚实的整块玄武岩加工而成,从60英里外的地方运到拉文达,每根柱子的重量大约都在2吨以上。
  如此煞费苦心,到底为了什么?这道石栅栏要把什么东西圈起来?
  挖掘开始之前,这块地方的中央就看得见一块很大的突出于地面的石尖,比周围的“栅栏”大约高出四英尺多,以很大的角度前倾,上面刻满了图案。其余的部分看不见,埋在约9英尺深的层层叠叠的泥土里了。这些泥土把这个古代的栅栏圈填了个严严实实。
  斯特林和他的考古队干了两天,把这块石头挖了出来。这时他们才看出它是一块大石碑,高14英尺,宽7英尺,将近3英尺厚,上面刻着两个高大的男人相遇的场景。他们都穿着精工细作的长袍、足尖部微微翘起的漂亮的鞋子。由于腐蚀作用或者故意损毁(这在奥尔梅克的雕刻作品中司空见惯),其中一个人物已经面目不清,四肢断裂,但是另一个人物完好无损。那是个明白无误的高加索男子,高高的鼻梁,长须飘逸。看傻了眼的考古学家们旋即给它起名为“汤姆大叔”。(1)
  我慢慢地围绕着那块重达20吨的石碑转圈,这可是一块在地下埋了3000年的石碑啊!我不免感慨万端。直到半个世纪之前,到斯特林的考古队把它挖出来,它才得以重见天日。现在它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它会不会再在这儿站上3000年?会不会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辉煌壮丽的物件,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为之痴迷,为之倾倒?抑或,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周围环境会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以致再度将它掩埋,不见天日? 。 想看书来

远古的悄悄话(2)
可能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发生。我想了起奥尔梅克人发明的中美洲的古代历法。按照他们,或者比他们名气更大的继承者——玛雅人——的计算,我们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根本不可能再有3000年的时间了。第五个太阳纪即将完结,一场大地震正蓄势待发。在公元2012年,圣诞节的前两天,整个人类将毁灭。
  我的注意力回到了石碑上。有两件事看来是清楚的:其一,由于某种原因,它描绘的相遇场景对奥尔梅克人来说肯定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他们才雕刻出那么庄严华丽的一个石碑,还修建了那么固若金汤的石柱栅栏将它保护起来;其二,与那些黑人头像一样,雕刻这些长须的高加索人的面孔显然也是有活人当模特的。那些种族特征之逼真,绝非任何艺术家可以凭空“发明”得出来。
  拉文达幸存的雕像中,还有两尊清晰可辨的白种人像。一尊以浅浮雕的形式刻在一块沉重的石板上。石板略呈圆形,直径约为3 英尺。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