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的景象就不一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被埋在两英里厚的冰盖下面。(40)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也差不多。冰帽从中部的哈得逊湾一直绵延到加拿大东部、新英格兰、到美国的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再往南到北纬37°地带,最后直抵密西西比河谷的辛辛那提南端,都快到赤道了。(41)
在17000年前的高峰期,有人估算了一下,覆盖北半球的冰盖总体积达600万立方英里。当然,我们已经说过,南半球的冰盖也小不了。形成如此庞大的冰盖的水源就是海洋。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约400英尺。(42)
就在这个时候,气候的钟摆开始朝相反方向猛甩。冰雪融化如此突然,面积如此辽阔,以致被描述为“一种奇迹”。(43)地质学家们称,这种情况在欧洲是温暖气候的“波林阶段”(Bolling phase),在北美洲则是“布拉迪间冰段”(Brady interstadial) 。
一个40000多年发展起来的冰帽在2000年内就消融其大部分,显然不可能是我们通常用来解释冰川时期气候因素逐步作用的结果……冰川的迅速消融说明,有些反常的因素在影响气候。这种因素大约在16500年前开始显现,到2000年后,它已经消灭了大部分,可能有四分之三的冰川,而且其主要进程是在100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的。(44)
冰川消融的第一个后果就是海平面的急剧上升,上升幅度可能达350英尺。(45)岛屿和陆桥隐到水下,大量低洼的海岸被淹没。巨大的海啸一次又一次卷起,吞没更高的土地。海啸退去了,可是陆地上仍然留下了它们来过的痕迹。
在美国,“冰川时期海洋生物的遗骸出现在密西西比河东的墨西哥湾周围,有些地方高度可达海拔200英尺以上。”(46)在密歇根州的沼泽下面发现过两只鲸鱼的骨骼。在佐治亚洲,海洋淤积物堆积在海拔160英尺的地方。而在北弗罗里达,发现海洋淤积物的地方至少在海拔240英尺。得克萨斯州,在威斯康星冰川的最南端,冰川时期的陆地哺乳动物的遗骸却在海洋淤积物中被发现。另外一个海洋动物遗骸堆积的场所是加拿大东北各省及北极海岸,其中有海象、海豹和至少五种鲸鱼的遗骸。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许多地方,冰川时期的海洋生物淤积延伸到“内陆200多英里的地方”。(47)在高出海平面440英尺的安大略湖北岸发现过鲸鱼的骨骼,另一副鲸鱼骨架发现在弗蒙特州高于海平面500英尺的地方,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魁北克地区的一个海拔600英尺的地方也发现过鲸鱼骨架。(48)
全球大洪水(2)
世界各地的神话都反复描述洪水逼来时人类怎样与动物一起往山顶逃命的典型场景。化石记录证实这些都是冰原消融期间的真实写照,而且有的山高根本不足以拯救这些遇难的生灵。例如在法国中部,一些孤立的山丘顶上的岩缝中塞满了被称为“骨状角砾岩”的东西,里面有猛犸、长毛犀牛和其他动物的碎骨。高达1430英尺的法国东部勃艮第的吉奈山山顶上“覆盖着含有猛犸、驯鹿、马和其他动物遗骸的角砾岩”。(49)远在欧洲南端的直布罗陀,同样“在动物的骨骸中,发现一颗人类的臼齿和原始人使用的燧石石器”。(50)
在普利茅斯市附近的英吉利海峡边发现过混杂在猛犸、犀牛、马、熊、野牛、狼和狮子残骸中的河马骨骼。(51)在西西里岛巴勒莫市周围山上挖出来的“河马骨骸多得出奇,赶上古罗马的‘百牲祭’了”。(52)在这些及其他证据的基础上,牛津大学的前地质学教授约瑟夫·普雷斯特维奇做出如下论断:欧洲中部、英格兰及地中海的科西嘉、撒丁和西西里等岛屿在冰川迅速消融期间都曾几度被洪水全部淹没。他说:
洪水向前推进时,动物自然会撤退到更深的山里,直到无路可走……大量的动物挤成一团,冲进尚可容身的洞穴,直到被水追上、淹死……山边的沙砾和岩石被水流冲刷下来,将它们的骨头砸烂、粉碎……早期的人类的某些部族在这场普遍的大灾难中必定苦不堪言。(53)
类似的洪水灾难很可能在同一时期也袭击过中国。北京附近的山洞中,猛犸和水牛的骨骸与人类的遗骨混在一起。(54)不少权威将西伯利亚的猛犸遗骸与碎裂的树木混杂的现象归结为“巨大的海啸将森林里的树木连根拔起,与成堆的动物尸体一起被泥石流埋葬。在北极地区,这些遗骸冻得很结实,因此这些证据得以在永久冻土中保存至今”。(55)
南美洲各地也都发现过冰川时期的化石。“在这些化石中,原本是生死冤家的动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与人类的骨骼都混杂在一起。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在非常辽阔的区域内,陆地动物与海洋动物的化石也乱七八糟地堆在同一地质层中。”(56)
北美洲也深受洪水之害。庞大的威斯康星冰川消融时形成了巨大的、临时的湖泊。水流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倾泻到这些湖里,将一切都淹没在湖底。几百年之后湖泊才干涸。例如西半球最大的冰川湖阿格西兹湖,它的面积曾达110000平方英里。今天的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安大略省、萨斯喀彻温省,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的一部分都曾是它的水域。(57)这个湖维持了不到1000年。这表明,在冰川突然融化造成的洪水灾难后,继之而来的是一段平静的时期。(58)
信念的象征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相信,人类直到大约11000年前才到达美洲,但是新近的发现已经确认,这个时间要早得多。在阿拉斯加的育康地区,加拿大研究人员在老乌鸦盆地里找到25000年前的石器。(59)在南美洲的秘鲁和火地岛这些最南端的地方发现的人类遗骨和遗物可以准确地追溯到公元前12000年,另有一批遗物在公元前23000~19000年之间。(60)根据这些和其他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35000年之前,人类开始进入美洲,其后又不断地有移民潮涌向那里。”(61)
那些冰川时期新到的美洲人,从西伯利亚通过白令陆桥,千辛万苦地来到美洲,面对的却是17000~10000年前那令人魂飞魄散的环境条件。那正是威斯康星冰川骤然融化,造成全球海平面暴涨350英尺,引发前所未有的气候和地质###的时候。一连7000年,地震,火山爆发,滔天的洪水你来我往,间或出现些怪谲的宁静,这些就是美洲人日常生活的主体。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神话才如此坚信不疑地讲述烈火、洪水和黑暗的时代及太阳的创造和毁灭的故事。
此外,如我们前面已经看到的,并不是只有美洲才有这些神话,东半球的神话照样。世界各地的神话都在不约而同地讲述洪水,严寒,或者天翻地覆的故事。这不仅仅是对同样经历的一再转述,就其本身而言,冰川及其后果毕竟是全球性的现象。更令人称奇的是同样的标志性的主题不断在这些神话这出现:一个好人和他的家人,神仙的警示,一切生物的种子得救,救命的船,避寒的住处,未来的人类的祖先藏身的树洞,洪水过后放飞去寻找陆地的小鸟和其他动物,等等,等等。
令人称奇的还有,那么多的神话中都有对一个类似魁扎尔克尔雅特和维拉科查式的形象的描述。说他们是在洪水之后的黑暗时代到来的,他们教这些劫后余生、四散飘零的部落人民建房造屋,给他们讲解天文地理,科学知识,为他们制定法律。
谁是这些推进文明的英雄?难道他们仅是一种纯朴的想像?他们是人还是神?如果是人,会不会就是他们造就了这些神话,让它们成为知识的载体,穿越时空,传诸后世?
这些念头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我们将在第五部中看到,在某些神话中反复出现了科学的、准确的难以置信的天文数据资料,而这些神话与大洪水的传说同样古老,同样广为流传。
他们的科学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第五部 神话之谜 (之二) 天文密码
天空的机制
现代读者并不指望论述天体机制的文章能像看摇篮曲那么浅显,但是他们对自己理解神话式的“形象化的描绘”的能力却是坚信不疑的。因为他们只把长达一页纸的近似值公式之类的东西才当“科学”看。
他们没想到早就有人用日常用语来表述同样的科学知识了。他们从来不设想这种可能性,尽管古代文化已经有许多一目了然的成就,如金字塔和冶金术等。这些杰作无可辩驳地表明,舞台后面有着认真而智慧的人在工作。这些人必定精通科技语言……(1)
这段话出自已故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史教授乔吉奥·桑提拉纳。在下面的几章中,我们将学习他对古代神话所做的革命性的研究。他的观点,用一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很久之前,一些又认真又有智慧的人发明了一个办法,用神话常用的语汇来表现先进的天文学术语。
桑提拉纳说的对吗?如果说对了,谁又是这些既认真又聪明的人?这些天文学家,科学家,这些在史前舞台的幕后辛勤工作的人是谁呢?
让我们从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开始。
狂野的天空之舞
地球每二十四小时围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圈,地球的赤道为英里。因此,即使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站在赤道上,他实际上还是在运动,在随着地球以每小时1000英里以上的速度旋转。(2)从外太空俯瞰北极,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反时针的。
在以自己的轴为中心做旋转的同时,地球还在围绕太阳转(同样是反时针方向)。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略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地球在这条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可是大得要命,每小时66600英里——一般人开车六年行程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正以每秒英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飞旋,比任何子弹都快多了。在你看完这段文字的功夫,我们已经在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跑了550多英里了。(3)
地球转完这一圈要一年的时间,而我们只能根据四季的更替才能感觉到我们自己也参与到这场飞速的太空轨道赛跑中去了。也正是四季的更替使我们看到,一个奇异的、公正的机制正在运转,将春、夏、秋、冬公平地分配给世界各地,从南半球到北半球,年复一年,从无差错。
地轴以°的角度(与垂直线)倾斜于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面。这种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每年,当它“指向”北极时,整个北半球就偏离太阳六个月(这时南半球就是夏天);而它指向南极时,就轮到南半球偏离太阳六个月(这时候北半球就该是夏天了)。这一年一度的、在不同时间、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特定的点的角度和时间长短的变化,就造成了季节的更替。
地球的这种倾斜用天文学术语来说就是“斜交”,而它的轨道面延伸出去,在天球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圆,这个圆叫做“黄道”。天文学家说的“天赤道”,是将地球的赤道延伸到天球形成的一个圆。现在,天赤道与黄道的夹角为°左右,因为地球的自转轴与垂直线有约°的角。这个用术语说叫做“黄赤交角”的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第十一章已经看到安第斯山的蒂亚瓦纳科城的建造日期是怎样确定的。黄赤交角是不断地改变的,虽然很慢。这种改变的幅度不超过3°。从°开始,到°。完成一个周期的时间约为41000年。(4)
我们这个脆弱的地球就这样,在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时,自己还在不断地旋转着、摇摆着。绕太阳跑一圈要一年,自转一圈是一天,摇摆一个周期要41000年。我们跳跃着、滑行着,在永恒的时空中飞旋,仿佛在表演一场疯狂的太空热舞。我们心里激荡着矛盾的冲动,我们渴望投入太阳的怀抱,却又想挣脱它的约束,飞往黑暗的外层空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奇妙的影响力
现在已经知道,太阳的引力范围在太空中达15万亿英里,几乎是到达最近的恒星的一半的距离。而地球就是被它掌控在内圈的俘虏。(5)它对我们这个星球的引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引力对我们也有影响。它们都在吸引地球,使它改变绕日运行的轨道。这些行星大小不一,环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对地球的共同引力也在随着时间,以复杂的、但可以预测的方式改变,而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回应。由于这个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些改变会影响到它的伸长度,就是天文学上的“离心率”。离心率最低时可以接近零(当轨道的形状接近于正圆时),有时高达6%(这时的轨道形状最像椭圆形)。(6)
黄赤交角在°与°之间变化,周期为41000年
还有其他形式的星体影响。当木星、土星和火星排成一条直线时,无线电波频率会受到干扰,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7)现在已有证据表明:
木星、土星和火星绕日运行的位置与地球高空的强烈的电波干扰之间存在着奇怪的、出人意料的关联。这似乎说明,行星与太阳共享一个从太阳系的中心延伸数十亿英里的宇宙——电子平衡结构。这种电子平衡在目前的天体物理学中还找不到原因。(8)
登载这篇报道的《纽约时报》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写这篇报道的作者很可能不知道这些话听起来多么像公元前3世纪迦勒底的历史学家、天文学家和预言家贝罗索斯说过的话。他曾对世界末日来临前的预兆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说,“我,贝罗索斯,在此断言,当五大行星聚集于巨蟹宫,排列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葬身火海。”(9)
一个可预期的、有巨大的引力效果的五星会合将于2000年5月5日发生。这一天,海王星、天王星、金星、水星和火星将与地球在太阳的另一面排成一条直线,形成一种太空的“拔河比赛”的架势。(10)我们还必须注意,有现代天文学家将玛雅人第五太阳纪毁灭日用图标测算,他们计算的结果是,到那一天,行星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