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迥然不同的神话——俄赛里斯和安姆洛迪的石磨的神话——除了都似乎包含着岁差的准确的、科学的数据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殊的情节将它们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家族血缘关系。在欧州的传说中安姆洛迪/安姆雷斯/哈姆雷特总是一个为父报仇的儿子。他设下圈套,最后杀死了谋害父亲的凶手。而这个凶手,总是这位父亲的亲兄弟,也就是说,是哈姆雷特的亲叔叔。(36)
这也正是俄赛里斯神话中的情节。俄赛里斯与塞特是亲兄弟。(37)塞特谋杀了俄赛里斯。何露斯,俄赛里斯之子,杀死叔叔为父报仇。(38)
在北欧神话中哈姆雷特这个角色还有一个古怪的地方,就是他往往与他的妹妹有乱伦关系。(39)如芬兰式的哈姆雷特库勒沃,在离家多年后回来时,在树林里遇到一个采浆果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之下有了肌肤之亲。后来才知道是兄妹,姑娘立即投水自尽。库勒沃在他的黑狗穆斯迪的陪伴下走进森林,拔剑自刎。(40)
俄赛里斯的神话中没有自杀的场面,但是他与妹妹伊希斯也有乱伦关系。复仇者何露斯就是他们的儿子。
因此,我们似乎又有理由问一句: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明显的关联?为什么这些神话表面上看来是迥然不同的故事,但是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说明岁差现象?为什么这些神话中都有条跑来跑去的狗,其中的角色似乎都一反常态地或乱伦,或兄弟间相互残杀,或杀亲复仇?如果说这么多相同的文学手段在这么多不同的故事中不断出现都纯属偶然,那么这种疑心病也未免太过头了。
如果不是出于偶然,那么,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些复杂而巧妙的连接模式?谁是这些谜团的始作俑者?他们的目的何在?
科学家们有话要说
不管他们是谁,他们必定都极聪明,聪明到能观察到岁差在黄道上极为细小、极其缓慢的移动,而且能够计算出移动的速度,其准确度与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获得的相差无几。
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认为,他们是高度文明的人,是一些当之无愧的、堪称科学家的人。而且,他们必定生活在一个极为远古的时代。因为,我们确信,大西洋两岸的这笔共同的、含有岁差信息的神话遗产,绝对不可能是有历史记载的时期内创作和传播的。相反,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这些神话在5000年前,在我们称之为历史的时期开始之时,就已经“老态龙钟”了。(41)
古代故事的强大力量在于:它们永远可以随取随用,不受版权限制。它们像知识的变色龙,灵巧而多变,任人随心所欲地诠释。它们能够随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这些古老的神话都被以不同的方式复述着,但是它们总能保持自己最本质、最重要的象征性符号,永无休止地发送着起始时就已经编入的岁差数据密码。
但是这是为了什么?
我们在下一章中将看到,漫长的缓慢的岁差周期影响的不仅仅是天空的面貌,这个由地轴摆动而产生的天文现象对地球本身也有直接的影响。事实上,它显然是冰川时期的突然来临和它灾难性的突然消退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
警示后人
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生动、细致地描绘地质灾难的古代神话。这种情况不难理解。人类经历过最后一次冰川的苦难,公元前15000~8000年间冰川急遽融化所造成的天翻地覆的大动荡引发的洪水、冰冻、火山喷发和毁灭性的地震等必然会成为人类不朽的传说的根源。冰川的消融及其引起的全球海平面300~400英尺上涨就发生在人类有文字记载前的几千年间。因此,我们所有的早期文明必然对这场让他们的祖先心惊胆颤的大灾难保有鲜明的记忆。
但是这些灾难神话都带有一种奇特的、清晰的、似乎有一只聪明的操控一切的大手的印记,这就比较难解释了。(1)这些古代故事之间的趋同程度实在太高,确实让人不得不怀疑,它们是由同一个“作者”“写”出来的。
这位作者与神话中说的那位救苦救难的神祇或者超人有关系吗?在神话故事中,他总是在世界遭受可怕的地质灾难后立即现身,给惊恐万状、彷徨无措的幸存者带来安慰和文明的礼品。
白肤长髯的俄赛里斯是这位全球性的人物在埃及的化身。神话中说,他在埃及最早的德政之一就是禁止尼罗河谷的原住民食人肉。(2)南美洲的维拉科查在洪水刚刚退去,便开始了他传播文明的使命;发现玉米的魁扎尔科尔亚特,在大洪水毁灭了第四太阳纪之后,将农耕、数学、天文学和文明礼仪带到了墨西哥。
这些奇异的神话所记载的,会不会是在最后的冰川期侥幸逃生、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同时代的、我们尚不知晓的高等文明的接触?
而这些神话会不会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时间之瓶中的信息
伽利略曾经说:
如果有人能想出来一个办法,可以将自己最隐秘的思想与他人交流,无论时间和空间相隔多远;他能够与远在西印度群岛的人交谈,与现在还没有出生的人交谈,甚至与千万年之后才出生的人交谈,而且简单得如同在纸上画出二三十个小小的符号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在所有的伟大的发明中,还有比这更令人崇敬的吗?但愿它能成为所有的、令人钦佩的人类发明的象征。(3)
如果桑提拉纳、范戴琴德和塞勒斯等学者确认的“岁差信息”,实际上正是古代某个未知的文明殚精竭虑造就的一种信息交流的尝试,为什么他们不直接写下来留给我们去发现呢?那不比把它们编成密码输送到神话里简单得多吗?没准这样也成呢。
可是,万一写下来的东西被毁掉了,或者在千万年的岁月沧桑中损坏了呢?万一书写这些信息的语言后来被忘得一干二净了呢?(如印度河谷出土的高深莫测的手稿,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潜心研究,至今仍不知所云。)遇到这种情况,写在纸上留给未来世界的遗产就毫无实际价值了,因为谁也不知道它说了些什么。
因此,人们在寻找的是一种“万能语言”,一种几千年、乃至上万年之后,任何时代、任何科技发达的社会都能理解的语言。这种语言很少,而且差别很大,但是数学是其中的一员。特奥蒂瓦坎古城可能就是一个消亡的文明以永恒的数学语言书写的名片。
测定一个固定的几何点的准确方位、地面的形状和大小的测地学数据,也是一种成千上万年后仍然清晰可辨的、有效的万能语言,而且能够以绘图的方式,或者以巨大的、大地测量学标识性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等方式,非常方便地表达。
我们太阳系还有一个“常数”就是时间语言:漫长然而规则的、像尺蠖爬行般缓慢的岁差标定的周期。现在,或者一万年后,只要看到一个带有72,或者2160,或者4320,或者25920之类数据的信息,一个文明立即就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倘若它具有起码的数学知识、能够对照固定的星座,发现并计算沿着黄道带所做的几乎难以觉察的逆向摆动(年移动1°,2148年移动30°等等。)
还有一个因素使我们觉得古代神话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系。它不像《诗篇吠陀》的音节那么清晰明确,然而就是使你有这种感觉。通过极具感染力的叙事风格和共同的象征体系,讲述全球性的灾难和蕴含岁差信息的神话故事经常地交织在一起。这两个传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部关联,两者都带有明显的、特意设计的指纹印记。因此,它们自然会激发我们去探索岁差与全球性的灾难之间会不会有什么重大的联系。
带来苦难的石磨
这个问题似乎牵涉到天文和地质的自然力的几种不同的作用过程,而且人们并非对所有的这些作用力都已经充分了解,但是,岁差周期与冰川的形成和消融的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的天文时代的转换都会带来灾难,必须是几个能激发反应的因素碰到了一起,才能产生这种后果。不过,岁差确实在相隔非常遥远的周期间对冰川化和非冰川化产生了影响,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现代科学是在1970年代末期才开始获得这方面的知识。(4)然而,神话中的证据却表明,可能一个不知名的文明早在最后一个冰川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同等水平的知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中所描述的可怕的洪水、烈火和严寒等灾难以某种方式偶然关联到天球坐标沿着黄道带的大圆圈的缓慢移动。用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的话来说就是:“古人认为,众神的石磨缓慢地转动,而他们磨出来的大多是苦难,这并非空穴来风。”(5)
现在我们知道,有三个因素在冰川时期的形成和消退中(当然也包括突发的冰冻和消融引起的灾难等)起着重大作用。这三个因素都是我们已经看到的:
1。黄赤交角(即地轴的倾斜角,也是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交角)。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交角在极为漫长的时间内,在°(地轴最接近垂直线时)与°(地轴距离垂直线最远时)之间摆动;
2。轨道离心率(即在某个特定时期,地球的绕日椭圆形轨道的长短);
3。轴向岁差,造成地球轨道上的四个基点(两个昼夜平分点和冬至、夏至点)非常非常缓慢地在轨道上反向移动。
话到此处,我们已经开始涉足严格的、专业的科学培训了,这本书可不敢担当此任。想了解更多情况的读者们可以参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LIMPA计划的多项训练课程,和J·D·海斯和约翰·英布里两位教授写的专题论文《地球轨道的变化:冰川时期的进程》。(6)
简而言之,海斯、英布里和其他学者已经证实,下述三种天球周期的汇合就是冰川时期开始的不祥之兆:(a)离心率到最大值,把地球带到“远日点”,即地球轨道离太阳最远的点,比它平时的距离多出几百万英里;(b)黄赤交角到最小值,即地轴,也就是南、北极比平时更接近垂直线;(c)分点岁差在大回转的过程中,使南、北任何一个半球的冬天在地球抵达近日点(地球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时到来。这就意味着,夏天会出现在远日点,气温会相对较低,结果使冬天的积雪在来年的夏天不能消融,最终造成冰雪堆积的情况发生。
在地球轨道的几何图形发生变化这根杠杆的撬动下,“全球日射率”(在某个特定时期,地球各纬度所接受的不同的日照时数和强度)也会成为冰川形成的重要因素。
古代神话的作者将遍及全世界的大灾难带来的苦难与天堂里的石磨的缓慢旋转如此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他们会不会是在警告我们注意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z
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进行探讨。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就够了:一个消失的文明的一些不知名的科学家,他们证实了地球轨道的形状的改变对地球气候及人类的生死祸福产生的影响,并且将这一影响与对岁差的精确测量相结合。他们似乎从中找到了引起我们注意的方法,使他们可以跨越时间的断层,直接与我们交流。
当然,听不听他们的,还是我们说了算。
第六部 来自吉萨的请柬 埃及 (之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方位基点
●埃及,吉萨,1993年3月16日,凌晨3:30。
我们穿过旅馆空无一人的大堂,上了等在外面车道上的一辆白色菲亚特车。开车的是一个紧张兮兮的、瘦瘦的、叫做阿里的埃及人。他得帮助我们通过大金字塔的卫兵这道关卡,并在太阳升起之前带我们离开。如果事情出了问题,我和桑莎将被驱逐出境,而他将要坐6个月的牢,难怪他会这么紧张。
当然不该出什么问题,让阿里随我们一起去就是为的这个。我们头天给了他150美元,让他兑换成埃及镑分给了我们会碰到的卫兵。作为回报,他们将在随后的两三个小时中对我们视而不见。
车开到距大金字塔还有半英里的地方就停下了。我们得步行走完剩下的路程——绕过纳兹勒萨曼村上面隐约可见的陡峭的堤岸,直奔大金字塔的北面。我们艰难地跋涉在探照灯外的柔软沙地上,没有多说话,心里又是兴奋又是担心。阿里没有把握他的贿赂是否能让我们一路畅通。
有好一会儿,我们一动不动地站在金字塔的阴影下仰望巨大的金字塔的身影。它高高地耸立于黑暗的夜空,遮住了南边天空的星星。这时,从东北角走过来三个持霰弹枪的巡逻卫兵。他们裹着毯子以抵御夜晚的寒气。在距我们约50码的地方他们停了下来,分着抽一支香烟。阿里示意我们留在原地不动,他走出阴影,径直向卫兵们走去。他跟他们谈了几分钟,看起来争论得很激烈。最后,他招手让我们过去。
“出了点儿问题,”他解释说,“这位队长(他指了指一个胡子拉碴、满脸不高兴的小个男人)非要再加30美元不可,不然,我们的交易就告吹。你看怎么办?”我在钱包里摸来摸去,点够了30美元交给阿里。他把钱折起来交给了队长。队长一脸的受到冒犯似的表情,悻悻然把钱塞进了衬衫口袋,最后,我们握手告别。
“搞定了,”阿里说,“咱们走吧。”
无法解释的精确
卫兵们沿着大金字塔的北面向西巡逻,我们则绕过东北角沿着东面的墙基往前走。
我很早以前就养成了通过建筑物的边来确定自己所在方位的习惯。金字塔的北面几乎是丝毫不差地朝着正北方;而东面也是丝毫不差地朝着正东;南面朝着正南;西面朝着正西。它们的平均误差只有三弧分(南面的误差少于两弧分),(1)不论在哪个时代,这种精确度都是不可思议的。而在4500年前的埃及,公认的大金字塔建成的年代,这种异乎寻常的精确度简直是超自然的技艺。
三弧分意味着误差已经小到不足 的程度。我曾经跟建筑工程师们讨论过大金字塔,他们很难理解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