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几个一品大员,法既变矣!〃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戊戌变 法》(一)354页。 那个瞬间,荣禄肯定觉得脖子上掠过了一股寒风! 没有比中国的知识分子失意时垂头丧气,得意时忘乎所以更为性格鲜明的人了。 问题是,康有为面前的这个大员是谁?是帝国的军机大臣,是帝国的直隶总督,是掌握着帝 国武装力量的头号人物! 这一回,秀才真的遇见兵了,荣禄如何也说不清。 但是,就凭这一句话,康有为们必死无疑。 颐和园的勤政殿,后来被称为仁寿殿,在这里,光绪皇帝见到了康有为。这是光绪皇帝第一 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这位帝国的职业变革家。 皇帝首先问了康有为的年龄和出身,见面前的朱卷上写有〃康有为十三世为士〃的字样,于 是〃抚掌而笑〃。 接着,康有为抓紧时间开始阐述自己的变法主张。从变革的必要性、〃少变〃与〃全变〃的 关系、变法的要点、教育变革、财政变革,一直到官僚机构的变革。当说到变法为什么今天 才开始时,皇帝已经把面前这个小官当成知己了,他不经意地向帘外看了一眼,然后脱口而 出:〃奈掣肘何?〃康有为知道,光绪指的是慈禧。他安慰皇帝说,重要的是慈禧身边的老 臣,他们是凭借遗老资格才有高位的,他们不读书,反对新政,蛊惑太后,如果皇帝还不能 罢免他们,至少可以提拔一批精明强干的人。专门破格使用维新人士。 光绪听康有为说完,停了一会儿,然后让康有为下去歇歇。 可以想像到康有为回到南海会馆时的得意和风光。 康有为终于平静下来了,开始等待皇帝对他的任命书。 但是,他失望了。 光绪皇帝确实给军机处下达了考虑给康有为官职的旨令,军机处上报给皇帝的建议是:赏六 品,在总理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光绪皇帝批复:准。 康有为三年前就已经是六品官了,〃在总理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只不过是让他换了个〃 上班〃的单位而已。 慈禧太后收回的仅仅是二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皇帝不是有权任命三品以下的官职么?按照 帝国的先例,召见之后即可进翰林院,至少可以当上内阁中书。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出了 什么变故? 最失望的是梁启超。康有为没有升官,预示着他更没希望了。半个月之后,梁启超也被召见 ,召见后的结果也是官职六品:办理译书局事务。梁启超气愤之下,要离开京城不干了:〃 数日之内,世界屡变,或喜或愕,如读相宗书也。南海(康有为)召见,面询极殷拳。而王 母主持于上,他事不能有望也。总署行走,可笑之至,决意既行矣!〃《梁任公年 谱长编》,第57页。 有人分析康有为和梁启超没有得到官职的原因时,其中居然有这样一条:皇上听不懂广东话 。 中国历史上如此热闹的〃康梁变法〃终于呈现出极为古怪的事实:策动变法的人官职低微, 根本影响不了帝国的政局。而且,这两个依靠文字来〃变革〃的人,直到最后竟连以自己的 名义上奏的权利都没能争取到。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有给他〃最宠信的康有为〃一个像样的官职,这是历史的一个谜团。康有 为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的皇上。   。。
蓝色长袍上宫殿(3)
失望使康有为们仇恨满胸膛,他们开始无所顾忌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奏折与陷阱(1)
中国知识分子的胸中永远鼓荡着愤怒,那是由对帝国主义和自己国家的双重批判所点燃的不 灭的烈火,这股烈火百年来一直在熊熊燃烧着。 国家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局面,帝国的文人们没有上战场一搏的可能,他们的武器只有 嘴和笔。问题在于,帝国主义不是用嘴和笔便能挡在国门外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令 能够接触到西方文明的帝国的知识分子们在压抑的生活中感到了一种希望,人权、平等、科 学、技术、言论自由和个人主义……这些思想犹如新鲜出炉的洋面包浓香四溢,帝国的知识 分子是这个古老的帝国中最先认识到世间还有另外一种生活的人。 在19世纪末,帝国知识分子的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把中华帝国变成和西方一样的国家。 康有为的上书行为在皇帝召见无效后变得疯狂了,他一月之内写给皇上的奏折数量竟比几年 来写的奏折的总数还要多。另添的一个举动就是大量地给皇上送书,当然是他自己写的书。 他强烈要求中华帝国要学习日本人。他送给光绪皇上的最重要的一本书就是《日本变政考》 。这部书记述的是日本明治元年至明治二十三年间明治维新期间所发生的大事。这是康有为 献给光绪皇帝的一部变革〃样板书〃,他特别强调要光绪皇帝模仿的内容中最可怕最致命的 是:要想变法成功首先要变革帝国的政体。康有为坚决主张成立一个新的政权机构:制度局 。他自己解释说,这是一个只接受皇帝一个人的绝对领导、然后再指导全国变法的政府机构 。人不必多,〃选天下通才十数人〃便可。什么是〃通才〃?康有为定义为:那些〃有胆识 熟谙西法的草茅之士〃,没人不知道这是在指他自己和围绕在他身边的知识分子们。康有为 设计制度局下设12个分局取代原来帝国所有的政府机构和衙门……这不是全面夺权是什么? 光绪皇帝也许愿意这么做,因为他怨恨的就是自己目前没有权力,而这是把权力从慈禧太后 那里夺回来的机会。可是,康有为是否征求了那些王公大臣们的意见?想必没有,否则这个 小官肯定不会活到现在了。果然,康言一经传出,〃朝论哗然,谓此局一开,百官皆作废矣 。〃……如果天下都归一个什么局来管,那么除了光杆皇帝之外,天下不就是康有为一个 人的了吗? 其实康有为还是考虑到了王公大臣们的情绪,他给光绪皇帝出主意说,不要把原有的官员一 扫而光,可以依旧让他们做官,官职称呼官饷待遇都不变,甚至可以给他们涨〃工资〃,只 是不要让他们有实际的权力……总之,把他们架空,就万事大吉了。 在封建帝制的国度里,康有为设立制度局的建议可谓异想天开到了绝顶的程度。 同样是异想天开的光绪皇帝命令军机处对设立制度局拿出具体实施办法来。 军机处拖延很久之后,答复:没有办法。 那些天,全国上下〃人人惊骇〃,数万官员〃官心惶惶〃。〃德高望重〃的大学士徐桐首先 声明,要裁就先把他裁了。 制度局最终没能设立,康有为痛恨阻力。于是,又献给皇上一本《波兰分灭记》,不是再告 诉皇上如何学习洋人,而是告诉皇上如何扫除学习的阻力。在详细列举了波兰变革屡遭阻挠 结果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后,康有为给皇上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建议:变衣服以易人心。这真 是个奇特的建议,惟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兴师动众地想出此种荒唐政议……国家的政体变革 与百姓们穿衣样式有什么必然联系?康有为的原话是:〃守旧者固结甚深,非易衣服不能易 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康有为:《波兰分灭记》卷六。难道帝国 的长袍马褂都换成了西装,帝国的男女老少都挂上了领带,帝国的政体变革就能成功了? 帝国知识分子的变革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他们在这个帝国里没有任何可 以依靠的力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是城市新兴的商人阶层,而这个代表改革需要的阶 层在没有现代商业的帝国根本无法形成气候。依靠农民?这是帝国最庞大的人口群,但是, 康有为们的变革无论口号和目的都不符合这个阶层的利益需求,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讲是 工业革命,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是以牺牲农民的某些利益为代价的。况且,帝国松散的 、以个体生产为基本生存方式的农民阶层不具备现代资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觉悟。依靠中下 层士绅?然而,这个较为激进的阶层千百年来成长和生存在封建社会里,自由与民主社会变 革将势必动摇他们存在的根基,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国家的变革者被押往菜市口刑场的时 候,他们是看热闹的主力,是津津乐道的说笑主体。 帝国的知识分子绝望了。 绝望中的康有为们只能依靠帝国官员中铤而走险的亡命之徒。他们选中了袁世凯。 袁世凯,民国初年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中国历史给这个人的人品下了铁的定论:暗杀异 己、摧残革命、伪造民意、欺国骗世。但是,至少在戊戌年间的时候,袁世凯仅仅是一名帝 国的职业军官。这个出身于官宦之家的人曾经热衷于八股,但才学不佳最终使他走上了从武 的道路。他训练的〃新军〃是帝国陆军中最精良的部队,全部装备着洋枪洋炮,虽然这支部 队还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争,但是已经引起帝国内外的关注。作为直隶按察使,实际上就是 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军事长官,袁世凯深得〃新军〃官兵的忠诚,因为他每月亲自给官兵们发 饷,饷银之高乃帝国军队历史上前所未见,且〃新军〃中的德文学堂、炮兵学堂、步兵学堂 、骑兵学堂等都公开招收学员,普通士兵经过学习便可以升为士官或军官,因此习武热情高 涨全军。 康有为们认为袁世凯是个具备现代思想的军官。他们特意派人到天津试探,得知袁世凯和荣 禄等人有矛盾,于是决定拉拢这个掌握着兵权的人。历史给予康有为们的〃理由〃是:袁世 凯是一个汉人。满人开创的大清国政府为了保障满人的安全,除非万不得已,从不把兵权交 予汉人,袁世凯也不例外。可是重兵在握的下一步只能是希望兵权也在握。于是康有为们暗 示他们可以帮助袁世凯实现心愿。 1898年8月底至9月初,光绪先动手了。 8月30日,皇帝一下子裁掉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六个衙 门;裁掉了总督和巡抚同在一地的湖北、广东和云南三省巡抚以及东河总督;裁掉了各省没 有运输业务的粮道和没有盐场的盐道。 帝国所有的官员开始胆战心惊,不知道自己的官职什么时候会不翼而飞。正在这个时候,礼 部一个和康有为关系密切的六品主事王照看到皇帝和太后关系紧张,为了缓和太后和皇帝的 关系而有利于变革,于是上了一道〃绝妙〃的奏折,建议〃皇帝陪同太后一起到各国去游历 〃。王照认为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一是融洽太后和皇帝的〃母子关系〃;二是亲眼看一下洋 人变革的成果,太后就会全力支持皇帝了。奏折递到礼部,礼部尚书怀塔布认为奏折〃大为 出格〃,不禁〃勃然大怒〃,将奏折扣下。光绪皇帝知道此事后,也〃勃然大怒〃,言礼部 竟敢公然违抗〃不准扣押奏折〃的旨意,于是下旨:罢免礼部全部官员,同时,将王照破格 从六品直接跨越三级升到三品! 礼部官员〃相顾错愕〃,战战兢兢地在祖宗的典册中寻找自己被撤职和王照连升三级的依据 ,结果是:〃盖自通籍以来,未见此不测之赏罚!〃 紧接着,光绪又下了一道更令人惊骇的圣旨:任命四位新军机章京……光绪皇帝没有任命二 品 以上官员的权力……四位新军机章京是: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 补中书林旭和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帝国的历史在这一刻发生的事可谓开天辟地,因为这四 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实际上已是帝国新任宰相。 还是没有康有为。 四个新宰相中的三个人是南方封疆大臣张之洞推荐的。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首先,帝国南 方的高级官员身处较早开放的土地上,虽为朝廷命官但观念已经超越封闭腹地内的朝廷,这 一点在帝国今后的发展历史中是有极其特殊的意义的;另外,帝国官员的使用永远是在官场 的范围内循环再生,没有任何背景的康有为必然永远进入不了帝国官场的高层之中。  
奏折与陷阱(2)
帝国的法典规定,二品以下官员不能随便上朝,于是,光绪又找来几个心腹太监作为他和四 个年轻人之间的联络人。 光绪已经把制度局以另外一种形式设立了。 军机处,帝国最高的权力中枢,位居一二品的军机老臣们眼看级别仅仅为四品的四个年轻 人跑来跑去地忙,他们却被皇帝冷在一边,于是,一窝蜂地跑到颐和园,见了慈禧天塌地陷 般地磕头痛哭。 9月6日,新军机章京被任命的第二天,光绪皇帝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遭到慈禧的迎头痛 骂,光绪涕不成声,〃哭谏〃不止。 事到如此,无论是光绪还是慈禧都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 慈禧不能任凭局势这样发展下去,因为她的权力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康有为们感觉到了来自慈禧的巨大威胁。康有为对他的同仁说:必须除掉这个老太婆,不然 一切都完了。〃要尊君权〃,就〃非去太后不可〃。具体的办法是:〃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 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太后。〃 于是,9月11日,光绪皇帝收到一份奏折,名为《密保统兵大员折》,奏折中极力赞扬袁 世凯所训练的天津〃新军〃,极力描绘了袁世凯〃人才难得〃。奏折向皇帝建议:召见袁世 凯并且破格提拔。 这份奏折是以礼部侍郎徐致清的名义写的,但实际上是康有为亲笔为之。 帝国的变革到这一天已经是第91天了,心中忐忑不安的光绪但愿自己手中能够掌握一支军 队,于是当天批复:传知袁世凯,即行来京陛见。 这是一个没有保密的明发上谕,且是经过荣禄之手,因此,瞬间天下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不 了解真相的〃新军〃士气为之一振,更高兴的是同样不了解真相的袁世凯,他认为自己的官 运就要来了,于是特别感谢虽然没有官职但能和皇上说上话的康有为,夸康有为〃真是旷世 之才〃……人到这个时候,最容易混淆幸福和灾祸。 帝国内毕竟还有清醒之人。那个建议皇帝陪同太后到外国游历的礼部六品主事王照便是其中 之一。他认为康有为的这个举动必将造成大祸临头了。王照已经没有办法阻止,于是写了一 首诗: 内政何须召外兵,从来打草致蛇惊。 ■词已辟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