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皇家最核心的禁区。  当紫禁城最后一道紧闭的大门午门被轰隆隆地打开的时候,英国炮兵鸣放了礼炮,以〃宣告 这 个值得纪念的事件〃的开始。一个跟随联军〃阅兵〃队伍进入紫禁城里的外国记者写道:  自从这座宫殿建成后的五个世纪以来,这些门阻断了任何文明的影响之路,不管外面与外国 人打交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依然没有人能穿过这些神圣的墙。如果一个人为他能第一个漫 步紫禁城内而感到某种骄傲时,那是可以原谅的。咒语被打破了,进皇宫的行动实现了,〃 洋鬼子〃在两秒钟之内亵渎了中国天朝保持了五百年的圣地。(英)萨维奇·兰德 尔:《中国与联军》,陈克立译,见《京津蒙难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带领联军们穿越紫禁城的是三个身穿朝服的帝国官员,其中两个是翻译。不知道他们来自帝 国政府的哪个衙门,如果来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那么想必庆亲王已经到达北京并且和 联军接触上了。联军们经过紫禁城内的每一道宫门时,都有太监从里面为他们打开宫门。从 这一个情景上猜测,帝国的某些官员必配合了联军的〃阅兵〃。联军们发现给他们开门的那 些太监个个面黄肌瘦……〃是因为被困在皇宫的缘故〃……〃但他们那迟滞的脸上仍有一种 对我们仇恨和轻蔑的表情。〃 (英)萨维奇·兰德 尔:《中国与联军》,陈克立译,见《京津蒙难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尽管带领联军官兵的中国官员〃走得很快〃……〃显然是急于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穿过〃… …但是,联军官兵们还是在帝国皇宫惊人的美丽和非凡的气势面前个个目瞪口呆。高大巍峨 的宫殿一座连着一座,白玉围栏的平台仿佛建立在空中,铜雕和石刻的各种珍奇异兽随处可 见,回廊曲折蜿蜒,而环绕着那数不清的大小房间的是娇嫩的奇花异草和参天的百年古树。 联军官兵们都屏住了呼吸,目光尽可能地探向每一个角落,他们期待着从那些红墙遮掩的拐 弯处会走出一个东方的精灵来:它戴着一顶圆锥形的、飘着红穗儿的帽子,就像这个帝国大 小官员们戴的那种;跟随它来到人间的是两条大辫子,又黑又粗,坠得它从墙角处闪出的时 候摇摇晃晃的……联军官兵们所见到的帝国官员的辫子无不像一条条破旧的草绳,拖在他们 那因为常年磕头称臣而已经挺不直的后背上。  直到走出紫禁城的后门神武门,联军官兵们才如同大梦初醒般地出了一口气。在御花园北门 外的小庭院里,联军举行了〃阅兵式〃。  俄国方队首先走过来。俄军是联军中人数最多的部队,他们也认为自己对攻占北京所付出的 伤亡最大。俄军目前的占领区是内城的朝阳门一带以及皇城的北海一带。当然,俄国同时对 中华帝国东北地区的占领行动也已经开始,沙皇陛下的理想是将整个亚洲远东地区都纳入他 的版图。这些入侵了他国的俄军显然对自己的使命感到自负:  不能想像出还会有比他们更好更强健并且训练更得法的士兵了。在全体在场 者的叫好和兴奋中,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庭院。一部分士兵走出了皇宫,还有相当数量 的士兵按照将军的命令在庭院旁边列队。这样做的目的是俄军对其他各国联军的极大礼貌, 这些士兵奉命在每个国家的分队经过时放声欢呼。同上。  当日本方队走过来的时候,负责奏乐的俄军乐队所吹奏的日本国歌突然停顿了一下,让日本 官兵的步伐顿时慌乱起来。〃肯定是有意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还有〃势不两立〃 的国家的话,那就是俄国和日本。而他们仇恨的起因就是对此刻他们脚下的这个庞大帝国国 土的垂涎。  他们穿着白色制服,黑黄相间的帽子,携带着战场上所有的装备,步伐缓慢 ,整齐严明,悦人耳目。他们的总司令山口男爵、福岛将军和他的参谋自豪地走在队伍的最 前面。当日本国歌突然中断了的时候,将军把他们的目光瞪向了俄国将军。 (英)萨维奇·兰德 尔:《中国与联军》,陈克立译,见《京津蒙难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英国方队的突出特点是军装簇新。英国人是最早侵入这个帝国的外国军队。60年前他们向 这个帝国的海岸开炮的时候,其他各国也许还不大清楚世界上竟然有这么个巨大的国家呢。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美妙了,英国人有点失意,因为在攻占北京的战斗中英 国人表现得并不出色。而且据说有个帝国的关键人物和俄国人有〃亲密的私人关系〃。为此 ,英国公使郑重地表示了对未来谈判前途的忧虑。  他们就像从刚打开的手提箱中出来的那样,身上的衣服都是上等料子的而不是廉价货……在 《上帝保佑女王》的乐曲中,海军陆战队和威尔士火枪队经过时,旁边俄国士兵狂热欢呼和 挥舞帽子的场面,表现出两个最强大的帝国之间存在的令人感动和尊重的热烈感情。 同上。  美军无论士兵还是军官的军装都比英国士兵差多了,但是年轻和朝气可以掩盖一切。美国人 自认为他们比所有国家的人都〃开放和文明〃,从他们不主张打来打去,而主张〃利益均沾 〃这一点上就足见他们的〃绅士风度〃。  俄国人用力地吹奏出《星条旗永不落》。美军军官和士兵们都穿着卡其装,只有领队的将军 穿着蓝制服。他们也像英国人一样受到热烈欢呼,……在欢呼声中,这些男孩们挥动他们的 旗帜自豪地通过。 (英)萨维奇·兰德 尔:《中国与联军》,陈克立译,见《京津蒙难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法国人有点丢脸,他们官兵的军装皱皱巴巴,像刚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惟一可 以解释的是 ,这些法国官兵都是从炎热的、蔓延着疟疾的西贡调来的,那里的气候把他们折磨惨了,直 到现在依旧没恢复过来。同样军装难看的意大利人紧跟在他们后面,当这些意大利人在法国 国歌声中迈步的时候,腿脚看去显得十分的别扭,因为颂扬共和制的法兰西国歌《马赛曲》 在君主制的意大利是被严格禁止的。俄国乐队手忙脚乱地更换意大利国歌,可是队伍后面还 差一截的法国人不高兴了。最后总算是队伍最小的奥地利人走过来了,联军们向这个其实仅 仅只有几个掌旗兵的队伍发出喝彩,不愉快的情形才得以过去。  德国人显然还是主角。他们之所以成为公认的主角的原因是悲伤的:他们的公使被帝国的兵 勇杀了。这些〃强忍悲痛〃的日耳曼人表情严峻,〃像是从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身高和体型 完全一样〃。他们和美国人的自由散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此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笨拙。  人群一时出现半压抑的笑声,但很快被友好的欢呼声 所取代。人们只能佩服他们的装备和训练,他们的训练是 完美无缺的。可以说一个士兵如果被训练成一架机器,那他就被看成是一个标准的德国士兵 了。同上。  当联军的〃阅兵〃正在进行的时候,一个联军军官抽冷子把一直冷漠地站在一旁的一位帝国 官员胸前表示官阶的朝珠扯了下来,举在阳光里眯起眼看了看,然后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而那位帝国官员斜睨着的小眼睛里除了愤怒还有一种傲然:再看一千年,洋人也照样看 不懂帝国的朝珠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太监们在游廊上摆放着的盛水果的盘子全部被联军们藏 在了军装口袋里。更多的军官迫不及待地返回了皇宫,他们开始在皇宫里乱窜,那些〃华丽 的玉石和赤金的瓶子,用象牙做的手提的盒子以及盒子里装的金饰、玉玺、项链和其他物品 〃都强烈地挑逗着他们贪婪的本性。他们〃伸手就拿,有的军官打碎了盒子,把他们想要的 东西装入口袋〃。最后,〃他们的口袋显著地鼓了起来,怪不得虽然天气炎热,他们却都穿 上了大衣和斗篷〃。 (英)萨维奇·兰德 尔:《中国与联军》,陈克立译,见《京津蒙难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司令和中国妓女还有一位帝国壮士(2)
1900年,各国联军在中华帝国皇宫里的〃阅兵〃,是世界国际关系史上最丑陋的 事件之 一。这个类似发生于欧洲中世纪野蛮战争中的狂妄举动对中国人民族自尊的伤害是深刻而永 久的。它不但加深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原有的不信任感,而且将这种不信任感扩大到了一种 对〃鬼子们〃越来越深的国仇民恨……义和团运动发生很久之后,一个英国学者和朋友一起 来到中国游览长城,突然,从他们身后的城墙垛口里窜出几个中国农民,〃他们手里举着红 缨枪,吼着'我们是义和团!洋鬼子!死吧!'他们真的朝我们冲过来。幸亏我们带着火枪 ,我们将火枪指向了他们,他们转身跑了。〃……这种穿越时光依然令中国人隐隐作痛的心 绪没齿难忘。于是,无论对于后来面对世界的中国人,还是后来面对中国的外国人,这都是 深深的不幸。  联军〃阅兵〃散漫而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是:联军最高统帅至今还没有到达北京。联军的最高 统帅是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  瓦德西,一个68岁高龄的老式普鲁士职业军人,以他1900年的中华帝国之行而被记入 史册。他的军事生涯发迹于普法战争,1872年任第10军团参谋长,1881年任陆军 总监,晋升中将。1888年任总参谋长。当中华帝国的义和团农民在山东半岛奋起反抗德 国传教士的时候,他正在柏林参加为他举办的晋升德国元帅的庆典。就在这个仪式结束的时 候,他接到了德皇的命令:立即率军开赴中华帝国。8月19日,也就是向北京进攻的联军攻 破北京城墙的第四天,联军的官兵正忙着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烧杀抢掠,大清国政府跟随着 皇帝和太后已经逃得没了踪影的时候,瓦德西在德国的码头上接受了德皇亲自为他主持的出 征仪式。德皇亲自为远征军送行的举动感动了这位年迈的元帅,因此在德皇讲话的时候他一 直站得笔直。德皇那时并不知道联军已经占领了北京,他认为北京的所有外国人,包括德国 人,已经全部被中国人吊死了,因而皇帝的讲话情绪激动到简直说不下去了的地步。在建议 为死去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脱帽默哀之后,他对瓦德西说:〃当你遇到敌人的时候,你一定要 打败他!决不给予赦免!决不收容战俘!〃 最后,德皇向全体德国官兵喊道:〃德国人的声 威要靠你们在中国流传千年!〃《远东国际关系史》,第46页。这个时候, 有人向皇帝报告了〃联军占领北京〃的消息。〃皇帝大失所望〃,瓦德西回忆说,〃他本来 指望我带领联军去获得占领北京的荣誉的。〃《瓦德西拳乱笔记》。转引自《流放 紫禁城》,张建伟著,作家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307页。  失望的德国皇帝依旧发出了远征启程的命令。他这时对瓦德西说的是:〃最大限度地要求在 东亚发展我们的商业,最大限度地要求中国方面赔偿。〃关于德皇要求中国方面给予〃最大 限度〃的赔偿的原因,瓦德西自己是理解的:〃皇上急需此款,以制造战舰。〃  瓦德西和他率领的由11艘巡洋舰和4艘补给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和2万名官兵确实来晚了。 舰队在海上全速航行了一个月零一个星期之后,憔悴不堪的瓦德西才看见中国的海岸。德军 在天津停留了20天,10月17日,瓦德西率领的部队到达北京。  在北京的联军为这位德国元帅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连瓦德西自己都看出来了,仪式 〃规模盛大但情绪冷淡〃。联军们对这个没有参加战斗却当上自己总司令的德国老头不感兴 趣,甚至普遍抱有一种敌意。更让联军的官兵们议论纷纷的是,这个德国老头给自己选择的 住宿和办公地点竟然是原来帝国皇太后慈禧的寝宫:中南海銮仪殿。  〃任何人不准独立染指紫禁城〃,这是时刻梦想对帝国皇宫实施抢掠但始终怕他人先下手的 联军们的一个〃约定〃。  于是,瓦德西对他驻进了銮仪殿是这样解释的:〃此举是为了表示对大清帝国及其臣民的蔑 视。〃。  无法实现皇帝连俘虏都不宽大的〃伟大报复〃的德国元帅瓦德西,只有用睡在中华帝国皇太 后的床上来聊以自慰了。当瓦德西怀着对銮仪殿及整个中华帝国的奇妙想像把他的行李搬进 中南海的时候,里面的情形大大地出乎了他的预料:銮仪殿已经根本不能居住。  帝国皇家的〃三海〃内一片狼藉。联军官兵已经〃集体染指〃了这座皇家御苑,并私自在这 片禁地里划分了各自的〃管理区〃。在这些就地分赃出的〃管理区〃内,所有帝国的皇家珍 宝荡然无存。尽管如此,为了〃公平〃,每天夜晚联军官兵都以〃参观〃为名进入其他军队 的〃管理区〃,宫墙之间的所有的门都已被联军砸开。〃夜幕降临的时候,军官们便纷纷出 动,或越墙而入,或钻洞而入,黑暗中都不带火,擦肩而过,互不相干。将各类珍宝拿尽后 ,又搬运大件之物,或以大衣包之,或以布袋装之,悄悄运回各自的驻地。〃这就是被西方 报纸称之为〃比抢掠更无耻的行为〃。1900年在中南海被盗走的珍宝中,有一副举世闻 名的古典画作,即唐代画家韩■的《五牛图卷》,此画之所以能够 现在 珍藏在故宫博物院,是因为它被盗走近半个世纪后,中国政府花费巨资从海外购回了它。  堆积成山的破碎物品使銮仪殿成了个垃圾场。瓦德西命令派人打扫。90个人整整打扫了1 0天还没清理干净,最后只好把剩下的垃圾全部堆放在一间偏殿里,瓦德西才得以迫不及待 地搬进去。搬进銮仪殿的瓦德西随便四下里扫了一眼,便发现了他惊讶不已的〃一堆东西〃 ,那是数十个精致的小摆钟,〃钟面上的五色宝石乃稀世珍宝〃。瓦德西把这些钟拣了出来 ,〃并报告德皇〃,说要为皇帝〃妥为保存〃。  也许从那一刻起,这个德国元帅对各国联军1900年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所进行的 入侵行动产生了某种疑问。尽管他刚刚踏上这片国土,对这个帝国的一切还一无所知。  作为军事统帅,瓦德西指挥的军事行动被称做〃联军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