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看,于是秦二世下令将李斯处死。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判处死刑,被腰斩于咸阳市。在李斯被押往刑场的时候,他回头向一起被杀的二儿子说:“如果我们不出来做官,在我们的老家上蔡县牵着黄狗出东门去逮兔子,那该是多么好的一种生活啊!如今却连想都不能想啦!”于是父子被斩于咸阳,整个家族也被杀了个精光。
李斯一辈子是个官迷,等死到临头时却说后悔当初舍弃了“架鹰牵狗出门打猎的平民生活”,其言外之意是后悔进入官场,看来李斯到死也没有明白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李白在感慨李斯悲剧命运的一首诗里有所谓“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同样是文不对题,没有抓准李斯倒霉的病根。
结束语
一、李斯有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能抓住时机,帮着秦始皇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是司马迁所赞成的。
二、李斯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不能临危效命,竟变节投靠乱臣贼子,倒行逆施,不仅毁了国家,也毁了他自己以及他的整个家族,这是司马迁所鄙视的。
三、李斯受赵高愚弄,并被赵高所害的人生悲剧,令司马迁同情。
四、司马迁写出了李斯由成功到被害的全过程,展现了李斯患得患失的心理,批判了一切以个人利害得失为转移的极端自私、极端懦弱的可耻本性。作品具有巨大的多方面的认识价值,它像一面镜子,足以为读史者千古之鉴,尤其可为官场中人的千古明鉴。因为一个平民患得患失、自私自利,出事只是害他自己;如果一个职位很高、掌管权力很大的人患得患失,那一旦出事就不只是害他自己,而是要祸国殃民了。患得患失绝对不是小事情!
诛秦灭项歌大风(1)
——司马迁笔下的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史记》中最生动的历史人物,就艺术成就而言,刘邦形象比项羽形象写得还要好。
一 刘邦斩蛇起义
汉高祖刘邦像刘邦是沛县丰邑人,弟兄三个,刘邦是行三,故称“刘季”。刘邦好说大话,好与人开玩笑,好骂人,不论与谁说话都是“你爸爸”、“你老子”。刘邦为泗上亭长送民工入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的仪仗队时感慨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表现了一种极端羡慕的心情。
刘邦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如有人说他头上有龙,有云气;有人给他、给他的妻子吕后相面时都说他们要大富大贵,其中有个刘邦斩蛇、老妇人夜哭的故事非常生动,大概意思是说:
有一天,刘邦带着醉意,与几个人趁夜色抄小道穿过一片沼泽地,他让一个人往前面去探路。那个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往回走吧。”刘邦醉醺醺地说:“好汉子走路,有什么可怕的!”说着走上前去,拔剑把大蛇斩作了两段,路让开了。他又往前走了几里,醉倒在地,躺在地上睡着了。等后面的人来到刘邦斩蛇的地方,见有一个老妇人在那里哭泣。人们问她哭什么,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我在这里哭他。”人们问她:“你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他化成一条大蛇挡在道上,结果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哭。”人们都以为这个老妇人说谎,刚想揍她,而老妇人忽然不见了。当这几个人来到刘邦睡觉的地方时,刘邦已经酒醒。这几个人便把刚才碰到的情况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暗暗高兴,觉得自己大概真不是平凡人,而跟随他的那些人也就从此一天比一天地更加怕他了。
这种“造神”运动既是###的需要,也是当时民众易于接受,并乐于为之传颂的,陈胜当时也用过这一套。这种传说当时一定是铺天盖地的,以至于生活于当时这种氛围中的进步历史家也不能一点不说。但他肯定是不相信的,只是不好说穿而已,试比较司马迁对陈胜、对田单那样有目的地利用这套玩意儿的写法,就可以明白。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在今安徽宿县发动起义,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沛县县令为了自救也想自己起兵反秦,他让手下的樊哙去找刘邦,想用刘邦做自己的部下。等到刘邦、樊哙带着上百号人来到沛县城下时,县令后悔,闭门守城。刘邦多年当泗上亭长,虽然比乡长还低一级,但与县里的“科长、科员们”都很熟,像萧何、曹参等人都是刘邦的朋友。于是他们发传单、写告示,里应外合,一下子就把沛县拿了下来。他们推刘邦为县令,也就是“沛公”。战国以来的楚国地区,例来称县令曰“公”。刘邦这个“沛公”一直被叫到灭秦后的鸿门宴上,直到被项羽封为“汉王”为止。刘邦就任“沛公”后,举行宣誓仪式,正式举旗反秦,这时是在公元前209年9月。
在此以后的几个月里,刘邦似乎并未与陈涉直接联系,没有加入陈涉的序列。他只是在沛县周围的小范围内进行活动,直到陈涉被秦将章邯打败和杀害。
二 刘邦破秦入咸阳
项梁、项羽率军渡江来到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听说陈胜被杀,他们以战国楚王的后裔楚怀王为旗号,实际掌权的是项梁。这时在沛县一带活动本来力量就不怎么强大的刘邦,内部又出了叛徒,占领了刘邦的故乡丰邑。刘邦自己无力解决,于是投奔项梁。项梁给了刘邦十名军官、五千士兵,从而使刘邦顺利地制服叛徒,收复了失地。
当时秦将章邯大破齐地田儋、梁地魏咎的两支起义军,田儋、魏咎相继被杀;随后又围齐军领袖田荣于东阿(今山东东阿县西南),反秦义军的形势非常不利。于是项梁率军救田荣,大破章邯于东阿城下;紧接着刘邦、项羽二人又合力攻下城阳(今山东荷泽市东北);又一同西进,大破秦军于雍丘(今河南杞县),杀死了秦王朝丞相李斯的儿子三川郡的太守李由。这一连几仗使起义军扬眉吐气,使秦兵望风丧胆。这是刘邦与项羽珠联璧合、携手反秦的友好合作时期。这段时间一共有两个月。紧接着形势突变,因为当时作为起义军实际领袖的项梁由于骄傲轻敌被章邯打败杀死,起义军一下子陷入了十分危机的境地。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刻,原来被一直看做傀儡的楚怀王表现了出人意料的不平凡,他将起义军的编制进行了调整,把各路将领进行了调动,并不顾自己局势的艰难,毅然决定派宋义、项羽等率兵北上救赵,而派刘邦西下击秦,这是很英明、很及时的。特别是楚怀王选择、派遣刘邦率军西下,真可谓是知人善任。楚怀王与其幕僚分析此事时,楚怀王身边的老将们都说:“项羽骠悍狠毒,他曾攻过襄城,襄城攻克后,没留下一个人,全部被他活埋了,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一个不被彻底毁灭的。再说在此以前陈涉、项梁的几次西进全都失败了,这次不如改派一个宽厚的长者以仁义之心率军西进,去向秦国父老讲清道理。秦国父老们吃他们君主的苦头已经很久了,今天如果真有个宽厚长者前去,不施行暴力,那么关中是会攻下来的。项羽为人凶暴,不能派他去,只有沛公是个宽大忠厚的长者,应该派他领兵西进。”
诛秦灭项歌大风(2)
楚怀王对项羽的安排,可以说有偏心、有亏待;但他们对刘邦的分析、使用,则可以说完全是从实际、从全局考虑的。最后刘邦入秦后的一切举措,都反过来证明了楚怀王这种任命的英明。
另外,刘邦这次西下入秦的任务似乎也不像《项羽本纪》给人们的印象,好像秦兵的主力都在河北,南路没有多少硬仗要打。《高祖本纪》曾提示到这一点,作品说:这时,秦军的势力很大,经常打胜仗,因此各路将领们都不愿意跟着刘邦先往关中打。惟独项羽因为痛恨秦军打败项梁,所以自告奋勇,要求同刘邦一道入关。
刘邦在经由昌邑、开封、洛阳以及在进攻关中地区东南门户的武关时都经过激烈的大战,但司马迁都没有展开细写,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刘邦在西进到陈留县(今河南开封东南的陈留镇)城下时,得到了谋士兼外事活动家的郦食其。郦食其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在家待价而沽,别人招纳他都不去;现在听说刘邦到了陈留,而刘邦又是个有才干而又不拘小节的人,郦食其觉得和自己很对路,于是自己上门求见刘邦。
当郦食其进入刘邦兵营,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人给他洗脚。郦生见了刘邦并不下拜,只是深深地作了个揖,说道:“您要是真想###暴秦,就不应该用这种态度来接待长者。”刘邦一听立即站起身来,整好衣服向郦生道歉,请他坐在了上首,从此成了刘邦的谋士。
由于郦食其与陈留县令是朋友,所以他不仅帮刘邦里应外合很容易地夺得陈留县,获得了大量的兵员与粮草,而且他还劝他的弟弟郦商也投归了刘邦,这时郦商已统有几千人的一支反秦队伍,从此成为刘邦的名将。
接着刘邦西进到颍川(今河南禹州),又得到了张良。张良是六国时期韩国贵族的后代,自幼与秦王朝誓不两立。他在陈胜的号召下,也拉起一支小队伍,保着一位韩王的后代韩成,在旧时韩国的地面上打游击。他以前曾在项梁那里见过刘邦,心生喜慕。现在他听说刘邦要西下破秦,于是他向韩成请假,说暂时跟着刘邦去灭秦,灭秦后再回来侍候韩成。这使得刘邦从此如虎添翼。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留侯世家》里说:
张良常给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很高兴,经常因为采纳张良的主意而获得成功。说来也怪,这些话张良也对别人讲过,但别人总是不开窍。于是张良佩服地说:“沛公的头脑,大概是老天爷赐给他的。”
刘邦在西进破秦一路上所进行的最光辉,同时也是《史记》中描写得最精彩的是峣关、蓝田之战。峣关、蓝田都在从武关前往秦国都城咸阳的路上,在当时的咸阳城东南,相距不到二百里。《留侯世家》对此写到:
刘邦想用两万人强攻镇守峣关的秦朝军队。张良说:“目前秦军的战斗力还很强,不能轻敌。我听说镇守峣关的将领,是一个屠户的儿子。商人都唯利是图,我们可以用财宝收买他。您可以先坚守营地,而派出一部分人先到前边去放出消息,说是要为五万人准备粮食,同时在四周的山头上多树旗帜,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而后派郦食其带着奇珍异宝去峣关贿赂秦国的守将。”几方面的工作一做,秦将果然中计,答应了掉转矛头和刘邦一起袭击咸阳。刘邦正要同意,张良说:“这还只是那个受贿赂的将军想造反,他的部下还不一定听呢。如果他的部下不听,那就要坏事。不如趁着他们思想松懈,对他们发起突然进攻。”刘邦同意,于是引兵突袭峣关,秦军无备,峣关被刘邦所占领。接着刘邦乘胜追击到蓝田,与秦军再战,秦军彻底瓦解。
这段话写张良的谋略有三点:其一是使用金钱利诱,收买其决策人物;其二是虚张声势,先声夺人;其三是趁其松懈无备而攻之。
这是刘邦推翻秦王朝的最后一战,同时也可以从这些地方认识张良是怎样运用“黄老哲学”帮着刘邦灭了秦王朝的。
诛秦灭项歌大风(3)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来到咸阳城外东南方的霸上,刚刚杀了赵高,在位仅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向刘邦举行了投降仪式,《高祖本纪》对此写到:
汉元年十月,刘邦率军队第一个来到了咸阳东南的霸上,这时已经退去帝位、重称秦王的子婴,乘着白马素车,脖子上搭着一条带子,捧着已经封好的皇帝印信,来到轵道亭的路边向刘邦投降。刘邦的将领们有人提议杀死他,刘邦说:“当初怀王之所以派我来,就是因为我待人宽厚;再说人家都已经投降了,我们还杀人家,这未免太不好啦。”于是就把子婴交给专人看管了起来。
首先刘邦这种接待子婴投降的做法就是有礼节、得人心的,凡是接待帝王投降几乎都有这样一套程序。接着刘邦进入了咸阳宫,就想住在里面不出来了,这时幸亏有樊哙、张良出来劝说,刘邦才封起了秦宫的仓库和各种珍宝,带着人马重又回到了霸上。刘邦把关中各县的父老乡绅们找来,对他们说:“你们受秦朝酷法的时间不短了,秦法规奉,敢说朝廷坏话的灭族,敢相聚议论国家大事的杀死。我们各路将领在东方出发前,怀王就已经和我们说好了,谁先打入关内谁就当关中王,根据这个规定,我是应该当关中王的。现在我与诸位约定,今后国家的###只有三条:杀人者偿命,伤人及偷人东西的各自按情节定罪,其余的条款一概废除。各级官吏都各回各位,照常办公。我们到这里来是为父老们除害的,绝不会损害大家,请大家不要怕。我之所以带领人马回到霸上,就是为了等候其他各路将领到来,共同商定日后的办法。”随后他又派人跟着各地的官吏们到各县各乡各镇去向人们说明他的这番意思,各地的人们听了都很高兴,大家纷纷带着牛羊酒饭前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刘邦又推辞不受,说:“仓库里有的是粮食,我们什么都不缺,不能再让大家破费了。”于是人们越来越高兴,惟恐日后不让刘邦当关中王。
这段话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
其一,表现了刘邦全军上下秋毫无犯的纪律,的确是仁义之师;
其二,刘邦废除了秦王朝的残暴法制,使百姓们有一种获得“解放”之感;
其三,刘邦让关中地区的原有官吏各就各位,继续维持各地区各方面的秩序,这在占领一个新地区后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
其四,他让自己的部下跟着各地区的官吏到各地去进行宣传、安抚,讲清楚怀王的规定以及今后自己的施政方针,这对取得秦地黎民百姓的拥护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整部《史记》中司马迁对刘邦倾心赞美、倾心歌颂的文字,再没有超过这一段的了,尽管刘邦本来也没有这么好。《留侯世家》写刘邦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