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春之卷 濠上穷汉 游方僧人
第一讲 给朱元璋续家谱有点难
说不尽的朱元璋/3
这朱家和朱熹根本不沾边/5
淘金户穷得什么都没有/7
第二讲 一个穷孩子降生,却有那么多故事
因为是皇上,连出生都被神化了/11
正史,反映的是统治者的意志/13
出生地:凤阳与盱眙之争/14
第三讲 当和尚首先为了吃饭,然后才是念经
父母死了,连葬地都没有/18
庙里的和尚有饭吃/23
游方僧就跟乞丐差不多 /25
好不容易能踏实地念经读书了/27
第四讲 鬼使神差,怎么就投了军
庙外边已经大乱了/29
一封来信,把小和尚逼到了绝路,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求卦问签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33
孤苦的人生之旅,注定要有个人陪伴,再没有比同样孤苦的马姑娘更为适合了/37
第五讲 这支队伍底子不错
游走在权力争斗中,考验了他的忠勇,锻炼了他的智慧/39
打仗亲兄弟,要成事还得有自己的队伍/41
智取驴牌寨/42
占领滁州,独立成军/44
夏之卷 文韬武略 赤手开国
第六讲 猛将铁军,都是他带出来的
众星拱月,名将如云/49
广收义子,亲信统兵/53
铁血治军,无往不胜/57
第七讲 秀才见了兵,说的就是理
读书人就是明白/59
里中长者李善长/61
朱升的“九字箴言”/66
让小明王替咱们挡着点/72
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
刘伯温,据说他识破了天命/76
朱元璋的使者感动了刘基/81
陈历数所在,议勘定之机/83
血战鄱阳湖,瓦解陈友谅/92
终于称了王/98
直指“自守虏”,打败张士诚/99
小明王在瓜步翻了船/106
第九讲 北伐中原,成就帝业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11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114
第十讲 咱们的大明国
一切都是为了登极称帝,可到了这一天却假装三次“推让”/119
这个大明好像是起义部众盼望的光明世界/125
其实儒生们对“明”作了新的解释 /127
占住“大明王”的位子,以后再也不许有明王了/130
秋之卷 仁义为本 教化为先
第十一讲 礼乐政刑,把天下管起来
要丞相还是不要丞相/135
天下兵马谁掌握/137
齐民以刑,不若以礼/138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42
第十二讲 平民皇帝的治国理想
跟富民不对眼/145
民心即是天心/147
“宽仁”不是空洞的口号/150
崇尚节俭,从皇帝做起 /153
第十三讲 首重农桑学校
农业为本,四民各专其业/157
兴学尊儒/159
班、马复生,无从再加润色/162
移风易俗,敦教化民/167
和睦乡里,各安生业/173
第十四讲 大明朝的官不好当
从心眼里痛恨贪官 /177
就爱听民告官 /180
第十五讲 寒风乍起
砥砺忠节/184
建立权威的尝试/185
邵荣之死/186
君臣相契,暖如春风/188
刘伯温的尴尬/190
急流勇退的将军/197
冬之卷 重典治国 江山永固
第十六讲 重典治国
恐怖的皮场庙/205
使用空印,谁能说其中没有奸/206
收拾郭桓,天下中等人家大半破了产/209
连自己的女婿也不留情/213
《大诰》,全民必读的反贪教科书/214
洁己爱民,士风丕变/215
第十七讲 胡惟庸案
凿空说鬼的“云奇告变”/218
胡惟庸死得有点冤/219
开国第一文臣也被牵连进去了/220
第十八讲 蓝玉案
赳赳武夫,居功骄横/223
能打仗的都杀光了/224
靠亲兵与家奴监视臣民/228
最看重的,是在臣民眼中的地位/231
第十九讲 子孙分封
屏藩帝室,想得不错/238
精明人也做蠢事/240
叶伯巨的远见/241
皇太孙感到了威胁/246
第二十讲 宫壸清宁
家天下,子孙越多越好/251
她是贫苦出身,却能母仪天下/261
§虹§桥§书§吧§BOOK。
第2节:第一讲 给朱元璋续家谱有点难(1)
第一讲 给朱元璋续家谱有点难
安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在此风云际会,无疑,朱元璋在其中最具传奇色彩。他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游方僧,一个类似于叫花子这样的人,最后走上了权力的巅峰。秦朝末年,在垄亩种地的陈涉曾经感叹地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来,他终于揭竿而起。朱元璋的出身和经历,对他后来的事业没有影响吗?要说朱元璋,就从他的身世说起。
说不尽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在他身上笼罩着重重迷雾,也笼罩了诸多的神秘色彩。为什么数百年来人们谈起朱元璋的话题来总是兴致勃勃,热衷程度始终不减?因为他的经历实在太神奇了。最贫苦的农民和富有四海的皇帝,最无助的游方僧人和拥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最爱民的皇帝和最残暴的君王,种种相互矛盾、反差极大的形象都集中于其一身。
还有,是什么成就了朱元璋,除了时势之外,朱元璋有哪些过人之处?朱元璋雄才大略,而他的子孙却多有不肖,但是他建立的大明皇朝却延续了277年!朱元璋怎样为大明皇朝奠定了如此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的名字家喻户晓。在古今历史上,具有知名度和传奇性的人物,如果数出十个人来,朱元璋也应该算一个。他的奇都奇在哪里呢?最奇之处,就在于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赤贫者,经过十几年时间竟然夺取了最高权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他前面有过陈胜、吴广,但陈胜、吴广在起义时毕竟还是个小头目,而且最终没有成功。在他前面还有过刘邦,而刘邦起事时是泗上亭长,一个地方小官。只有朱元璋,“不阶尺土”,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中国有一句老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用文言说,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元璋成为不甘于命运安排、赤手空拳打天下最成功的榜样。在中国的社会中,朱元璋的人生际遇,他的成功曾给过多少英雄豪杰以启示!
朱元璋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他以贫寒的底层出身,竟然一跃成为皇帝,建立起绵延二百七十余年的大明皇朝,在这个朝代里,中华文明又一次被推向辉煌的巅峰。他所建立的制度,奠定了明清两代的政治格局,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影响了此后近六百年的历史。而这个皇朝深深打着朱元璋个人的印记。
许多朋友都到过南京,游览过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都知道明孝陵前面有一座大石碑,但是很少有人注意那碑上镌刻的是什么字。那座碑上只有四个字,每个字都很大很大。那四个字就是“治隆唐宋”。什么意思呢?那是称赞朱元璋对国家的治理比唐朝宋朝还要好。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那可不是一般人,是清朝的著名皇帝玄烨,即清圣祖康熙皇帝。他曾经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扫明孝陵,并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玄烨是一个有胸襟有眼光的皇帝,他的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从朱元璋的作为和影响上可以看出,他是完全担当得起这四个字的。
但是,朱元璋又是一个被迷雾笼罩的神秘人物。他的身世,他的成功,他的种种故事,一代又一代,说不清,道不明。他还是一个人们对其充满争议、自身表现充满矛盾的人物。爱民,节俭,精力过人,智慧超人;专制,独裁,猜疑好杀。究竟哪些才是他的真面目呢?
我们就从他的出生和身世说起。
这朱家和朱熹根本不沾边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就是喜欢修家谱,尤其是族里有人当了大官或是发了大财,成了后世家喻户晓的名人之后,更要显摆一番,叫大家都知道。在新修的家谱当中,修谱人要把自己的家族说得很是枝繁叶茂,灿烂辉煌。人们这样做的常规技巧就是要找一个曾经做过大官或者大学者等那种在历史上风光过一阵的人,作为自己的先祖。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当然也有些御用文人想给他修家谱。大家可以从常理上揣摩一下朱元璋的心理,他是不是也同样希望给自己找到一位很光鲜、很显赫、很辉煌、很拿得出手的先祖呢?
※虹※桥※书※吧※。
第3节:第一讲 给朱元璋续家谱有点难(2)
但是朱元璋的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样。他的确曾经命令儒臣给他写自己的历史,但是这些儒臣要揣摩太祖的心理—应该写得好,还是写得不好?是不是应该把太祖早年间生活贫穷困窘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大家?如果写得很贫穷,太祖要是生气了怎么办?如果得罪了太祖,或许马上会给我们治罪,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因此这些人就对太祖的家世做了很多粉饰,总是说好话,说光彩的话。
可是没想到朱元璋却有更高的境界,他对儒臣们说:不能这样写家谱,要写,就必须实事求是地写,那种过于粉饰的文字,对后世子孙无益。他觉得儒臣们现在写出的这些东西完全是虚假的、浮夸的,不能给后世子孙留下虚假的史实,让他们来盲目地借鉴。他告诉修家谱的人们,你们一定要原原本本地把我的艰难身世讲述给后人。由此可见,明太祖是一个“圣睿之益圣也”,也就是说,是在圣睿之人当中最圣睿的人。
明朝有一位学者叫做郎瑛,他写过一本书叫做《七修类稿》。郎瑛在这本书中,对于朱元璋的身世,曾经做过一番评论。他说:“自古帝王之兴,皆位逼势敌,有以成其私志。”什么叫“位逼势敌”呢?就是有相当高的地位,有相当强大的力量,这样才可以和自己的对立面抗衡。任何一位帝王,当他能够抗衡对立面巨大压力的时候,最后才能够实现他的愿望。接着他说:“汉祖虽微,亦为泗上亭长。”什么意思呢?说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低微,但他至少还是一个泗上亭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我们基层的乡长、镇长这样一个职务,也属于国家干部,哪里有像我们太祖,这样不阶尺土而成就帝业的呢?“岂特有如我太祖不阶尺土者耶?”没有像我明太祖这样连一尺土地也没有的人。
现在的南京在元朝的时候叫集庆。在朱元璋蓄积了一定的军事势力,打下了南京之后,据说有一批在现在的江苏省句容生活的朱氏家族的群众,兄弟们一共四十多人,来到集庆找朱元璋。这些人并不是真心来参加朱元璋起义军的,而是想借助朱元璋的势力来给自己耀武扬威的。这些人触犯了朱元璋的法律,朱元璋就对他们毫不留情,严惩不贷,所以记载上说:“或不法,疏外之。”只要你犯法,不做好事,我朱元璋也不认你这门亲。这一个朱家之族是什么人呢?朱元璋的先世确实在这里生活过,于是有人就附会说这个句容的朱家就是历史上南宋的大学问家朱熹的后代。这个传说的起源是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想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光耀的始祖,史料上原话怎么说的呢?说:“上欲祖朱熹。”意思是朱元璋想要以朱熹为祖先。所以儒臣们就想要把他这一段事情,写在朱元璋的家谱里,给皇上贴点儿金。
那位给皇上写家谱的人,继续问太祖,说:“熹之后乎?”说您是朱熹的后人吗?朱元璋回答说:“否!”不是!斩钉截铁。所以那些妄意推测朱元璋想要找一个辉煌先祖的人,也就泄了气。这些说法,说朱元璋想要把自己的祖先描述得很辉煌,是一种传说,“盖瞽说也!”闭着眼睛瞎说。能够打下江山的明太祖还是非常自信的,“我就是我,我就是从社会最底层无依无靠,凭了自己的努力,凭了时势得到了我现在有的一切。”那些写家谱的人实在是不了解朱元璋的心胸。那么,朱元璋不是贴金者牵强附会出来的名人之后,那他究竟是哪里人呢?
贴士
自古帝王之兴,皆位逼势敌,有以成其私志。汉祖虽微,亦为泗上亭长。岂特有如我太祖不阶尺土者耶?夫起自庶人,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莫不夸张先世,照耀未来,至有妄认其始祖者也。岂特有如我太祖特述其卑微者乎?此可见天生豪杰,上圣之资,不可与常人等也。瑛伏读《御制集》中《皇陵碑》文,未尝不三叹三颂而已。惜世人只知其事,而又未知太祖先已命臣下为文,述亦详矣,仍以未称而自撰。此尤见圣睿之益圣也。
先是,下集庆,句容之族父昆弟四十余人皆来会,或不法,疏外之。闻之稗史曰:上欲祖朱熹,适徽人典史朱某,问之:“熹后乎?”对曰:“否。”因意寝。此盖瞽说。非知太祖者也。
→虹→桥→书→吧→BOOK。
第4节:第一讲 给朱元璋续家谱有点难(3)
—郎瑛《七修类稿》
淘金户穷得什么都没有
有一本叫做《翦胜野闻》的书,是明朝人徐祯卿写的。他在书里引用了《朱氏世德碑》来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