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致无能之辈占据要职。

看到这些激烈的指责,李煜再次祭出他的法宝,表面嗯嗯啊啊表示同意,甚至会摆出“闻过则喜”的明君架势,事后却依然如故。不过李煜有一个好处,他虔诚礼佛,对于直言上书的大臣也不怎么处罚。

潘佑奈何不了李煜的犀牛皮,只好以告老还乡相威胁,李煜顺水推舟解除了他所有的职务,让潘佑留在京城编修国史。

愤懑的潘佑情急之下第八次上书,这一次怒火更盛:陛下你现在任用奸邪,败乱国家,甚至还不如以前的桀、纣、孙皓,我不能和这帮奸臣一起侍奉你这个亡国之君了,你最好把我赐死杀掉,以谢中外。

桀、纣这两位仁兄在历史上大大有名,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不用介绍,那么孙皓何许人也,有资格和这两位昏君并列?

孙皓的混账水平其实和两位前辈距离不小,但是他生在金陵,地理位置上和李煜一样,又是个亡国之君,就被潘佑拿来讽刺李煜。那是在西晋咸宁五年,司马王朝派益州刺史王濬督造战舰,计划顺流而下攻取吴国。

时任吴国建平(巫山)太守的吾彦,看到上游不断漂下来新鲜的木头残片,警觉地意识到可能有问题,就奏请吴王孙皓整治军队做好防范,孙皓那时候正忙着剥人皮、剜人眼、娶妃子、建宫殿,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果然没多久,王濬率领七万水师,驾驶空前巨大的战舰前来,迅速攻克了金陵沿线。孙皓无奈之下出城投降,素衣白马,反捆住自己的双臂,后面还载着一具白木棺材(以示自己罪该万死)。

现在潘佑公然用亡国之君来比喻李煜,是可忍孰不可忍!李煜身边的臣子们坐不住了,殷崇义、张洎(此人一直“忠实”地追随着李煜,后面还会提到)等人污蔑说潘佑怀有异心,企图侍奉新主,单纯的李煜也被激怒了!

李煜不仅要收拾潘佑,还有潘佑的好朋友李平,因为他怀疑是李平煽动潘佑上了这么一道“恶毒”的奏折,这是李平获罪的直接原因,至于深层原因之一,则是因为李平平时喜好谈神论鬼,好结交江湖术士,这一点令笃信佛教的李煜稍微不满。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平管理农业时得罪了一些权贵人物,所以他们在李煜面前没有说他什么好话。

随后潘佑也锒铛入狱。本来他就是老庄哲学的忠实信徒,入狱之后时间充裕,思前想后,更觉政治的荒诞与虚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笑间从朝廷重臣变成阶下囚徒,再加上对李煜的极端失望,潘佑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精神和肉体生命,在狱中自缢身亡。

噩耗传来,李平也万念俱灰,也自缢身亡。

就这样,李煜还是没意识到什么,直到最后被大宋俘虏,旧臣徐铉奉命去探望他,他才黯然失神,带着悔意低声说:“后悔当初,不该杀了潘佑和李平……”在当时这是非常大逆不道的话,几乎令徐铉双腿一软。

近人王国维先生对李煜的评价是:“不失赤子之心。”这个评价有一点文人的唯美在里面,实际上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李煜的宽厚和仁慈,其实是对国家和人民极端的不负责任,看起来似乎温柔,却造成了巨大的恶果,潘佑和李平之死,其实也是他所导致的。

这二人的下场如此,韩熙载都看在眼里,唯恐李煜把宰相这个位子交给自己。既不能和宵小之辈打成一片舞弄朝堂,又不敢像潘佑那样仗义执言血谏昏君,韩熙载选择了第三条路——麻醉!

前面说过,韩熙载年轻时候是爱憎分明气质超然的。有个人喜欢作诗,但是水平很差,经常拿来让韩熙载品评,韩熙载推辞说这几天眼神不太好,你放桌子上我回头慢慢看,来人却也很执著,回答说不要紧,我当场念给你听吧。

韩熙载更绝:“这两天耳聋加剧,不敢多听!”

就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之人,在南唐这个温柔的大染缸里,被磨炼成了政治老滑头。不过韩熙载是幸运的,在赵匡胤出兵之前,他去世了,历史没有将他推到“贰臣”这个尴尬的地位。

临死之前,他大概再一次回忆起当年出使大宋被羁留时自己所作的那一首诗: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

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

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是啊,江南有人忆恋,可是自己这一生,为江南做过什么呢?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1)
    李煜同时写了一封《乞缓师表》,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一个苦苦哀求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呼之欲出。千年之后,我们再读起这篇文章,依然感到一股按捺不住的辛酸……

该说到这一部分的主角李煜了。

后世的人提到李煜,大部分会用“悲情”来描述,就他自己来说,大约也会觉得颇为冤屈:自己诚心礼佛爱护臣子,闲来填词作曲,又未曾骚扰邻国,为何下场如此凄惨?所以在文学史上,“南唐后主”几乎就是天才词人和悲情君主的代名词,博得了不少眼泪和同情。

据野史记载,因为朝廷的权力争斗,大宋宰相卢多逊(详见后面赵普部分)被老上级赵普排挤,贬到朱崖去。卢多逊在那穷乡僻壤颇觉冤枉,神态恍惚之间,就看到了李后主的魂魄,衣冠如平时模样,后主问他:“相公何以至此?”

卢多逊叹息道:“冤枉!”李后主语气飘忽不定:“你觉得冤屈,那我冤不冤?”

这有点喜剧色彩,就像电影版的唐伯虎,争着比赛:谁有我惨?

后世文人对李后主的态度,于此可见一斑。

如果非要给李煜定罪的话,就是个“不作为”。历来和他并列的,还有前朝陈后主陈叔宝和后世宋徽宗,这些文艺青年倒没干多少坏事,却把国家误了。

公元937年七月初七“乞巧节”,江南李家出生一个男孩,这个小孩的到来令全家欢欣鼓舞,倒不是因为缺乏男丁——这个男孩上面还有五个哥哥。原因在于,这孩子长得很奇怪,史载:“阔额、丰颊、重瞳、骈齿。”

····这个长相可了不得,都是古时候圣人的特征,大禹、项羽等这类重量级好汉,都具有此类相貌,老百姓一看就立刻产生了信心,是天生的领袖。看到这个孩子,最高兴的人是他的祖父李昇。

因为李昇当时还没有登基,看到自己生出这样一个祥瑞的孙子,分明就是得天下的征兆。

李璟(当时还叫李景通)给儿子起名叫“从嘉”,因为他是在“乞巧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出生的,从嘉节而生,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其实我们知道“乞巧节”的由来,是关于某个幸运的放牛孩子的桃花运,这大概也预示了李煜绯色的人生之路……

李煜长到七岁的时候,他的爷爷,一代英豪老革命家李昇驾崩,他的父亲李璟即位,这样一来,李璟的那些儿子们也都水涨船高,升级成了王子。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国本”:谁来当太子?

李璟的大儿子李弘冀是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话不多,却很有城府,因为在“对(吴)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功卓著,被李璟封为太子。李璟对这个儿子的期望是很高的,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弘冀!

这个名字有什么奇怪的?

还要从流行歌曲《东海鲤鱼飞上天》说起。当时和这首歌并列的,还有一首名曲,唱道:“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说的就是这个“弘”字。李璟希望这个预言能在长子身上应验。

人算不如天算,众所周知,后来这个“真人”应验在了赵匡胤同志的父亲——赵弘殷身上,李璟白忙乎了。

李弘冀这个假真人办事果敢干练,自有一套主意,有时候就引起了老爹李璟的不满,李璟写词之余,发起怒来,也会抡着棍子教训儿子,一边打他,还一边吓唬说:“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把王位传给你叔叔晋王李景遂。”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2)
    其实李璟也就是说说而已,他爱惜自己的儿子远胜于弟弟。有人考证说,李璟是想要遵从父亲李昇的遗愿,将帝位传给弟弟景达和景遂。其实,这只是李璟的虚晃一枪而已。因为他的几个弟弟当时都已经形成了势力,而李璟自己一介文人,除了是长子之外,没有别的优势。

所以李璟不得不先作出姿态,这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儿子们的性命,他之所以责打李弘冀,大概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里面。本意上,李璟还是希望传位给儿子,否则也不会专门给他起这样一个名字,只可惜李弘冀会错了意!

李弘冀一听父亲的威胁,心想:“好啊,死人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于是李弘冀买通了李景遂身边的侍从,趁着李景遂满头大汗打球归来要水喝,在水里下了剧毒,可怜的李景遂莫名其妙就被侄子毒死,而且毒药分量不轻,他的尸体甚至还没有入殓就腐烂了。

对于弟弟的暴毙,李璟也心知肚明,并没有去深究,这也是他计划传位给儿子的证据。

李弘冀铲除掉一个障碍之后,目光就瞄准了下一个,这就是长相古怪的李煜,都说这个长相的人会当皇帝,李弘冀深感不安!

李煜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引起了哥哥的嫉恨,为了保命,他只好寄情于佛学和文字,一心一意躲避到自己精心营造的艺术殿堂之内,他大概从来没有想过去当皇帝,所以自号“钟隐”,别号“钟峰隐士”、“莲峰居士”等等。

这个时间他的代表作最典型的就是《渔夫》,其中所描绘的生活,不但远离了宫室内刀光剑影的权力争斗,甚至也远离了人间烟火,浑似天上神仙,远离红尘烦恼。

他写道:“一壶酒,一杆身,世上如侬有几人。”又在另一首诗里反问道:“谁能役役尘中劳,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一段时期对于李煜来说,是他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残酷的权位之争,将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青年推向了五光十色的文艺世界,他生命中遗传自父亲李璟的天分,在老师冯延巳的培养下,迅速成长成熟。

一个真正的帝王——词中之帝,就要登上历史舞台了!

李煜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虽然他是以词闻名,但是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他的书法初学柳公权,次习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将各家技法融会贯通,标新立异自创“金错刀”字法,这种笔法“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被后人誉为“倔强丈夫”。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有时候兴味所致,抛笔而起,用卷帛濡墨挥写,写出来的字如游龙惊鸿,被后人誉为“撮襟书”。

李煜身上遗传了李璟的文艺细胞,李弘冀则隔代遗传了祖父李昇的果决智慧,如果李弘冀登上皇位,那么对南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李弘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不知道是报应还是内心有愧,反正早早去世了!

同时,李煜惊奇地发现,他的几个哥哥也早都死掉了,也就是说,李璟驾崩之后,他将以最年长的皇子身份登基,成为九五之尊,李煜时来运转。

一个人的幸运,却是一个国家的灾难。

历史上不乏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韬光养晦深深隐藏的奸雄,比如说鼎鼎大名的王莽,为了获得一个好名声,辛辛苦苦伪装了很多年,赢得“圣人”的名号,获得权位后,方才露出獠牙。

可是李煜不是奸雄,他身上没有李昇的隐忍与智慧,这就带来了身份上的错位——文艺青年来治理国家,身边又缺乏前朝留下的名将能吏,导致国家成了一盘散沙,也该赵匡胤感叹运气好!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3)
    俗话说得好:“两人智慧胜一人。”反过来说,几个人的力量加起来,误国误民的效率也就要高一点。李煜另一个致命的地方,就是他娶了两个好老婆。这两个老婆是姐妹俩,被后来人分别称作大、小周后。

大、小周后的父亲周宗是南唐的功臣,所以他的女儿嫁给李煜也是正常的政治联姻。不过令李煜喜出望外的是,与大周后婚后才发现,原来在诗词书画乃至音律方面,两人称得上棋逢对手。文艺青年都知道,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两人总可以“心有灵犀一点通”,四目相交,破颜一笑,那种知音的感觉,简直是爽坏了李煜。

这个时期,李煜写下了大量的文字来记载这种小资生活,二人的感情由男女异性相吸升华到了精神层次的“同志”关系。李煜的才华固然令大周后敬佩,大周后的天资也令李煜惊叹不已,她曾经在一夜之间编成两支曲子——《邀醉舞破》和《恨来迟破》,也曾经借助残谱复原了风流天子李隆基的最爱——《霓裳羽衣曲》。

只可惜天妒红颜,公元964年,大周后身染重病,李煜想尽办法也未能治愈她,缠绵病榻的大周后当然不可能和李煜一起研究诗词歌赋了,李煜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正好此时,大周后的妹妹,也就是李煜的小姨子进宫了。

小周后和姐姐长相类似,青春年少的活力又胜出几分,所以颇得李煜的喜爱。她看到李煜的所谓“重瞳”,就忍不住说:“今天方才见到真正的重瞳啊!”李煜一语双关地回答说:“所以我一直就很崇拜大禹,他娶了姐妹两个做皇后和妃子,他的皇后和你姐姐名字一样,都叫作‘娥皇’。”

话说到这里,智力超人的小周后当然明白什么意思,所以不久之后,两人就偷偷往来起来。有一次大周后看到妹妹,就问她何时进宫来的,小周后全无心机,回答说早就进来了,是姐夫接我过来的。

大周后深深叹息一声,知道了怎么回事,闭眼流下伤心的泪水,病情也加重了几分。再后来,李煜的儿子因为受惊得病,很小年纪就夭折了。这两件事对大周后的打击是巨大的,令她一蹶不振雪上加霜,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小周后的奢侈和情调,并不比他姐姐差多少,李煜再次沉迷在温柔富贵的迷梦中,国家大事放到一边不予理会。李煜的种种荒唐行径,激怒了朝中一些忠心耿耿的大臣,除了前面提到的潘佑、李平之外,还有就是大理寺卿萧俨,此人乃三朝老臣,一贯疾恶如仇,敢想敢说,是令李煜和他老爹李璟十分头疼的人物。

不过李家父子有一个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