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匡胤努力的目标,是用尽量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先尽量剪除李煜的党羽,然后好言相劝威逼利诱,不屈不挠,就是要李煜投降。

首当其冲的就是林仁肇。

林仁肇,南唐名将,身材魁梧,膂力过人,胸前刺有猛虎,故号“林虎子”,骁勇善战,在军中很有威望,所以赵匡胤先瞄上了他。赵匡胤深知林仁肇是个难缠的角色,因为他曾经给李煜出过一个“坏主意”。

当初灭掉南汉之后,大宋还没有班师回朝,林仁肇当时镇守长江中游咽喉之地武昌,即刻上疏李煜,要求“独对”,也就是单独献策,所奏当然都是极为机密之事。

林仁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告诉李煜说:“我们应该趁着大宋连年出征,防务空虚之际,出其不意发兵追击,大败宋军,令其有去无回,否则他日我们和南汉的下场是一样的!”

话说到这里,李煜的脸都白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心想:“老林啊,你这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老虎屁股都摸不得,你还要一路小跑,骑到老虎身上扇它两个嘴巴!”

林仁肇看皇帝急了,摆手说:“您别着急,我自有安排。等我在前线一发兵,你就立刻下令将我全家老少都收押监狱,对赵匡胤说我已经窃兵叛乱,此事和你没有关系,他就无法怪罪于你了。如果我在前方取胜就不用说了,一旦我兵败身亡,你大可将我全家灭族,南唐尚可保得平安。”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8)
    对林仁肇来说,这不啻是一场豪赌,赌赢了,李煜可以长久做他的太平天子;赌输了,林仁肇全家就要搭上性命,李煜倒也没什么损失。

林仁肇此举,令人不得不想起北汉的刘继业,当初大宋退兵,刘继业就曾劝刘继元出兵###辽国,这两个人的思路一致,都是本着一颗赤胆忠心为国效劳,下场也差不多,不知道其中是不是隐含着什么历史规律呢?

李煜并没有被林仁肇感动,他立刻拒绝了这个提议,为了防止林仁肇莽撞行事,惹恼了老赵,立刻将其调往别处。

但林仁肇的坏运气并没有到此为止。

李从善(李煜的弟弟)羁留大宋期间,赵匡胤经常召见他谈心。某次“偶然”走到一处殿堂,赵匡胤指着墙上的一幅画像问李从善:“你可知道此人是谁?”李从善盯着画像看了一会,迟疑道:“似曾相识。但却说不出具体的名号来。”

赵匡胤呵呵笑道:“此乃你们江南名将林仁肇,早就归附我朝了,以此画为凭,约定了归服日期,我也给他安排了一处美宅,你觉得如何?”李从善听闻此言大吃一惊,国之良将居然阴投敌国,这还了得,不知道哥哥知道与否?

回去后立刻写了封密信,交给李煜。

李煜不傻,他想得到这是个阴谋,但是这个人性格懦弱,随之而来的就是办事没有原则,听信谗言。又是那个张洎,此人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看别人比自己过得惨一些,在一边煽风点火,说什么错杀一个林仁肇不要紧,但是让他漏网了,风险系数太大,国家顷刻之间就会覆灭。

李煜点头,“鸩杀林仁肇”,就是赐了一壶毒酒。

千里之外的赵匡胤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遥控杀人成功。其实所谓的计策无所谓好坏,就看它的适用对象,只要用得适当,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司马懿智商不低吧,但是被诸葛亮的空城计镇住了;反之,如果用空城计来对付莽夫张飞,多半要失败的,张飞会大吼一声道:“莫要理会那弹琴鸟人,径直取了城池罢了!”

资料有了,障碍也除掉了,赵匡胤正式操刀,拉开攻取南唐的序幕!

还是老问题,要攻打人家,理由必不可少,这出兵理由就像皇帝的新装,人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没它还真不行。

赵匡胤接连两次派遣使者,以礼相请李煜:头一次说要他“助祭”,摆明了就是要他以降王的身份出席祭天大典,李煜说我身体不好,下次吧!第二次,赵匡胤依然派人邀请他“同阅”祭天牺牲,李煜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令大宋的使者十分不舒服,张牙舞爪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又赤裸裸地威胁:“……天子发怒,就会挥师渡江……”

李煜觉得不妙了,就和臣下一起发誓说:“如果宋军###,我将穿上战甲,亲自督促将士,背城一战保存社稷。如果万一失守,就将珍宝聚集起来焚烧毁掉,就算死了,也不做他国之鬼!”

赵匡胤听了这个誓词,哈哈一笑说:“他只是说说而已,徒有其言,必无其志,他要是这样厉害,那么陈叔宝和孙皓怎么成俘虏了?”可见在太祖心里,李煜和这两位亡国仁兄没有任何分别。

没有把李煜召来,但是出兵理由找到了,什么理由呢?“倔强不朝”!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别无选择的赵匡胤只好出兵。考虑到王全斌在四川的错误,这一次赵普建议可以派在四川表现优异的曹彬统领,曹彬仁爱厚德,绝对不会滥杀无辜,从而引起无尽的麻烦。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9)
    赵匡胤表示同意,临出发之前宴请众将,叮嘱之后,他神色严肃地取下一柄宝剑,亲自授予曹彬,告诫他说:“副帅以下,如有违抗命令者,你可将其就地斩首,无需奏报朝廷!”这个命令让众将不寒而栗,也定下了江南之战的基调!

宋军派出了三支力量:曹翰作为先锋,首先重创了沿江的南唐守军;另由曹彬和潘美各率一路大军,池州会师再攻采石,进逼金陵;同时动员了吴王钱俶,从太湖出发夹击金陵。南唐那边,一开始根本没什么准备,宋军到达池州时,南唐军队还没有意识到战争就要开始,以为是宋军的例行巡逻,老大哥前来,拿出酒肉招待一番。

但这一次有些不一样,宋军吃饱喝足后竟亮出兵刃要打架,南唐军惊慌失措,守将弃城而逃,宋军就这样兵不血刃攻取了池州。熟知水利的樊若水被任命为池州知州,协助大军在长江上搭建浮桥,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只用了三两天就搭建成功,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前方战事正酣,李煜却还在后方自作聪明,接连两次派出两路人马,携带真金白银去大宋纳贡,希望赵老大可以高抬贵手,就像当年柴荣放过他父亲一样。

宋军在长江上搭建浮桥的消息传到南唐,李煜觉得很纳闷:长江风急浪险,不坐船过来,宋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急忙召见足智多谋的张洎,这人读书多,有学问,害人是一把好手,但是用现在的话说,缺乏创造性思维,纯属应试型人才。他思考片刻后断言:“我自幼熟读古书,书上没有记载过造浮桥渡江之法,宋军纯属胡闹。”

李煜觉得踏实了,点头说好,我也觉得这纯属儿戏。

是不是儿戏,很快就见分晓了,宋军踏着浮桥源源不断迎上来,李煜这才害怕了,急忙调遣手下用得上的大臣,火速领兵赶赴前线,但因为平时缺乏训练,将领不能准确把握战场态势,导致贻误战机,落得惨败的下场。

李煜知道自己已经被逼上了绝路,无论如何示弱哀求,赵匡胤都不会撤军的,便索性下诏和大宋决裂,放弃“开宝”年号,使用干支纪年。他甚至偷空给吴王钱俶写了封信,回忆起了往日两国打打杀杀的“浪漫”岁月,说以前咱们是有点不愉快,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你懂吧,今天没有了我,以后赵家天子要是反过来对付你,你也只不过是汴梁城里的普通群众而已。

钱俶哪里敢回信,在这方面他是高度机敏的,堪称标兵,也因此获得了赵匡胤无上的宠信,达到一个臣子荣耀的巅峰,甚至在赵匡胤当朝的时间内,都没有强行将他的吴越纳入版图。

李煜没有收到钱俶的回复,这就好像发了一个烂帖,根本就没指望有人来顶帖一样。

李煜继续安置自己的人手,一个政坛新贵走进了他的视野——皇甫继勋,此人根正苗红,出身名将世家,其父皇甫晖当年厮杀战场,受伤后被赵匡胤的军队俘获,为表明对南唐的忠心,拒不接受治疗,慨然殉国。

为了表彰皇甫晖的忠烈,南唐朝廷重重赏赐了他的后人,皇甫继勋陡然富贵起来,成为金陵的三大富豪之一。现在李煜死马当作活马医,认为名将之后天生就会打仗,于是授以兵权,让他来担当守城大任。

现代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李煜就忽略了一个细节:皇甫继勋当年跟着他父亲在前线参加滁州大战,因为胆小懦弱怯于厮杀,气得他爹回身打他,多亏躲得快,才没有被击中。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10)
    现在皇甫继勋享受了这么多年的富贵,更加没有战斗勇气了。小说里写的剑客,谈恋爱之后,他的血就不再是冷的了,他的剑也就不再是冷的了,有了牵挂迟疑。皇甫继勋的懦弱程度和富贵程度成正比,就像某些有钱人的吝啬和资产成正比一样。

皇甫继勋领命之后,即刻行动起来:召集赛龙舟的选手组成“凌波军”;让有钱人雇用市井亡命之徒组成“自在军”;召集种田的农户,穿着白纸做成的战甲,以锄头镰刀为兵器,号称“白甲军”;将全城的老弱病残召集起来,组成“排门军”。

这几支大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皇甫继勋也就是做个样子,他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宁愿做俘虏享受富贵,也不想困守孤城战死疆场。在他心里,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大宋的军队势如破竹打进来,好结束这郁闷的生活。

每当听说前方宋军节节进逼,他就忍不住面露喜色,如释重负地说:“你看你看,我早就说了我们打不过的,让我说对了吧?”手下的人实在看不惯这种乌龟似的守城之法,准备偷偷出去偷袭宋军营地,被他知道了,赶紧把这群破坏和平的“害群之马”关押起来,狠狠鞭挞杖责。

为了不让皇帝分心,他还扣押了所有的战报,静静地等待着投降。

李煜也没有闲着,在后宫加紧备战,现在他已经忘记了当初“身披战甲,督促将士”的誓言,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开辟净室宴请高僧,以小长老为首,召开###讲解佛经,希望可以挽救国运。

除了佛教界人士,还有道家人士专门入宫,讲解《易经》六十四卦,宣讲天道循环否极泰来的道理。

这样运作了一段时间后,李煜想要看看效果如何,就让宰相陪伴,“坐上城楼观山景”,登楼举目四望,李煜倒吸一口冷气,吓得几乎掉下马来。只见远处战舰密布,旌旗林立,当然,上面绣的全是大宋的标志,或者是“曹”、“潘”二字。

被人欺骗的感觉是很不好的,特别是在军国大事上。李煜脸色铁青地回去,召见皇甫继勋,质问他为何对前方的战况没有及时通报。皇甫继勋倒也镇定,危急时刻仍不忘给李煜做思想工作。

他告诉李煜:“北军实在是凶猛,我们肯定挡不住,就算我天天把战报送上来,只不过让陛下您空担心而已!”差一点,他就要像当初北汉的郭无为一样,说出“投降吧,我早就说过撑不住的!”这样的话来。

李煜盛怒之下,也顾不得佛门不杀生的戒律了,斥责皇甫继勋贻误军机欺君罔上,推出去砍了!皇甫继勋早就激起了众怒,被内侍拖着出去,还没有到行刑地点,就被人拳打脚踢棍打刀砍,几乎被肢解一空。

别人靠不住,李煜只好亲自出马部署军事,派卫尉卿陈大雅乔装打扮出城去搬救兵,让镇南军节度使朱令赟到金陵来勤王救驾。

做完这一切,李煜文人爱幻想的毛病又发作了,觉得再努努力,没准结成城下之盟,赵匡胤捞一点好处就回去了。于是派遣文臣徐铉和讲解六十四卦的道家人士周惟简带着礼物到大宋去,希望凭借徐铉的口才,可以打动赵家天子。

李煜同时写了一封《乞缓师表》,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一个苦苦哀求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呼之欲出。千年之后,我们再读起这篇文章,依然感到一股按捺不住的辛酸……

“……鸟兽,只不过是微小的生灵,依附人类也可以得到哀怜;君臣之间是大义之情,全心全意尽忠,难道就得不到怜悯么?如果令臣进退之迹不至于过分丑恶,国家宗庙不从我这里灭亡,实在是我的生死之愿啊……”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11)
    李煜对徐铉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徐铉在南唐,乃至在大宋,都算得上是个人物。江左有“三徐”,其中徐铉是最负盛名的,此人文采好,人品也不错,口才更是名满天下,他在大宋有一定的影响力。

徐铉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属于南唐最典型的“优秀”臣子,学问通达,辞藻华丽,为人风雅有格调,但是缺乏实干精神,纯是个理论家。此人不信佛教,但是酷爱谈神论鬼(文人多有此好,苏东坡、纪晓岚也是如此),宋元笔记收录有他的《稽神录》,里面记载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个布衣蒯亮,九十多岁,是个大忽悠,徐铉《稽神录》里很多东西,都是这人吹出来的。有一次因为别的事情,蒯亮得罪了徐铉,徐铉好多天不理他,在路上遇见也不打招呼。蒯亮瞅准机会,趁着徐铉路过,就上前说:“刚才啊,我看到一位异人,背上长着一双肉翅,从大厅飞出去,升堂而去了。”徐铉一听大喜,赶紧掏出笔墨记下来,迅速忘记了和蒯亮的矛盾,待之如故。

其实徐铉如果有点基督教知识,就会这样记载:“某年月日,长翅膀的天使从俺家飞出……”

一个有点天真的文人,是不是?

大宋的士人一听徐铉要来,忍不住集体惶恐——传说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口舌如剑锐不可当。照惯例,东道主需要派一名官员陪伴,称为押伴官,但是慑于徐铉的威力,满朝读书人竟然无一人敢担当此任,只好去请示最高领导赵太祖。

太祖说:“好了,你们别管了,朕来处理此事!”

过了一会,大内宦官出来宣布,让殿前担任警戒工作的士兵进来,把他们的名字递上去,赵匡胤御笔随意一点:就是这小子了,让他去担任押伴官。满朝官员被这个决定搞得目瞪口呆——这小子大字不识几个,更是笨嘴拙舌,他有能力对付徐铉?

只有太祖胸有成竹,在他眼里,天下读书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