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新大陆大多数的土著部落不同,他们非常适应矿业和农业的规律工作。而美洲土著是可怜的奴隶,如果被迫工作,他们往往会在绝望中死去。17世纪中期,随着需求不断增长,法国、荷兰和英国的商人为了主宰奴隶贸易,与葡萄牙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航海对欧洲和非洲的影响不可估量。新的劳动力需求创造了现代的奴隶制度,这远比圣经时代的奴役制度更残忍、更不人道。在随后的两个半世纪里,差不多有1200万非洲人从家乡被扭送到新大陆,先是在西班牙的矿山和牧场上做苦力,然后是在糖料、稻米、咖啡和烟草种植园里劳作,这就是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丹麦人、瑞典人和英国人在整个西半球创建的事业。而大西洋的海上通道正好可以通向这个新的劳动力来源。

    开拓者

    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活动。而我却非指着北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国说,这里才是资本主义的开端,似乎有点反常。可是只有在英国,这些激动人心的新事物才突破了社会和智力的条条框框,从而形成了商品生产的全新体系。一系列始于农业、终于工业的变化标志了贸易发展的这个时点,此前,商业长期在传统社会的夹缝里挣扎,现在它终于挣脱了法律、阶级结构、个体行为和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对它的束缚,散发出了活力。很多书都描写过这一段惊人的历史,但它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个谜。

    几年前,我参观梵蒂冈博物馆时,被14、15世纪的绘画作品中所描绘的丰富生活迷住了。这些画作中满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家具、装饰品和服装!我忍不住把这些描绘日常生活的奢华与英国的平淡无奇进行了对比。这个贫乏的、寒冷的、微小的、古怪的国家居然是技术创新的始点,居然是它无情地改变了物质世界,这多么不合常理!20世纪初,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认为自己在“挑战与应对”的公式里,找到了所有发展的关键。他说英国人总能接受挑战,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没什么令自己分心的奢侈品。汤因比的假设虽然不够严谨,但或许有一定的道理。
第5节
    几代学者都把注意力集中于工业化,因为它标志着18世纪资本主义的萌芽。他们称之为工业革命。这可以理解,因为在外观气派的工厂里,到处都是连接的机械设备以及整齐作业的工人,这明显与以前不同,但也只是个开始,就像是怀着五个月的身孕,才刚刚能看出点迹象。早在这些发明还没成形时,关键的变化就已经发生了。但究竟是哪些变化,又该追溯到多久以前?

    资本主义的根基究竟有多深?有些人认为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甚至是史前时代。贾雷德戴蒙德(JaredDiamond)就此命题出版过一本畅销书,他的研究强调了西方的地理优势和生物优势。而这种解释说不通的核心问题是:所有欧洲国家也具有同样的优势,但只有英国推开了资本主义的大门,其他国家都只是追随者。戴蒙德强调了物质因素,这表示在个人、想法和体制不影响历史发展的前提下,这些因素可以解释导致西方现代化的特定历史事件的原因。*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大卫兰德斯(DavidLandes)是参与详述“西方的崛起”的学者之一,他认为这是气候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他并没有讲述这些改变西方社会的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面对相同的问题,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AlfredCrosby)着重说明了欧洲人对现实基本理解的变化。13世纪,他们用量化方法揣摩世界,促进了数学、天文学、音乐、绘画和簿记方面的发展。科技成果的故事总是令人着迷,克罗斯比坚持认为,智力变化使社会和政治变成了无人过问的概念。迪博拉尔(DeepalLal)则追溯到了更早的11世纪,他认为教宗诏书是“大分流”的根源,它为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建立了共同的商业法律。

    拉丁格言“此后,因此,由此”(拉丁文posthoc;ergopropterhoc)说的是因果关系,这提醒了我们,这件事发生之前,还发生过别的事,但它不一定是后续事件的起因。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普遍现象,它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长远眼光看待资本主义萌芽的人会注意到很多事件,比如新大陆的发现、印刷机的发明、钟表的使用以及教皇的财产安排。这些在没有改变经济方式的国家里也同样存在。从逻辑上讲,广泛共有的发展不能解释一个国家的特有反应。无数有关西方国家如何向过去挥手告别的理论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西方打破陈规、走进资本主义有很多因素。可是,请记住,演替不是过程,这一点很重要。过程是一系列有关联的行动,而演替时有中断,而且存在很多偶然性。

    欧洲的分歧

    英国人脱离了农业创新,释放了可用于环球贸易以及开创性机械工业的工人和资金,但这一切并非不可避免。现在回想起来,这一进程似乎天衣无缝,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表观推断反映了人们倾向于相信已经发生的原本就该发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资本主义,理解它并不是人类历史注定的篇章,而是对四千年主流惯例的一次背离,那么我们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很重要。商贸同样也不具有形成资本主义的力量。中国人、阿拉伯人、犹太人,或许有成批的贸易商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但他们既不是农业革命的拓荒人,也不是工业革命的先驱者。我们可以说,高度发达的商业体系是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资本主义始于英国,这并不是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活动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没有贡献。15、16世纪,这些大胆的冒险行动打开了英国和其他地方的思想和钱袋子。不过西班牙和葡萄牙也佐证了英国的例外论。尽管这两个国家不断地出外探险,但它们的贵族仍然藐视工作,完全不顾及商人和匠人的需求。正因如此,葡萄牙和西班牙虽在航海方面成绩斐然,但最终还是折回了老路。英国则不同,它向前的脚步从未停留。而且这些发展吸引了评论、争辩和解释。智力参与经济变革的意义在于阻止旧思维方式的回退。因此,新做法和他们敏锐的分析是为了推翻时光沉淀的智慧。许多国家都有过辉煌的过去;但英国却能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持续创新,所以才显得更加耀眼。
第6节
    当然,始点没有定数。所有历史发展都有前提条件,有些条件甚至可以倒回数百年。史学家展示给我们的每个历史断面都证明了现代社会的根基扎得非常深。然而17世纪,英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代的人也敏锐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变化。起初,世代沿袭的社会秩序尚可支撑既有的戒律、特权和法规。但一个半世纪后,资本主义获得的动量越来越强,可以对抗地位一成不变和皇室控制的统治方式。大大小小的企业家的风险投资和试错法中出现的成功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所以他们没有了回头路。变化不可逆转且不断累积。最终,增长变成了发展,不只是扩张,而且积少成多。资本不再稀缺,事实如此,荷兰人凭借其在全盛时期,作为世界伟大的贸易商累积起来的储蓄成了欧洲的金融家。

    “西方的崛起”在历史书上是非常古老的主题,但很可惜,这个主题在西方和“其他国家与地区”之间进行了很多次不公平的比较。我非常不愿意助长历史传统教育的这种嚣张气焰。我认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在解释资本主义方式如何变成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时,更愿意强调不寻常的时机趋同和恰当的判例引用。聚焦英国似乎有点老套,但最新的学术成果证实了英国确实是独一无二的领导者。

    最近,围绕欧洲在1800年之前是否与其他地方不同这个命题爆发了一场令人兴奋的争论。肯尼思彭慕兰(KennethPomeranz)写了一篇颇具煽动性的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亚洲的部分地区在18世纪享受着与西欧不相上下的生活水准。在他看来,由于19世纪,欧洲的工业化充分发展,出现了“大分流”,才产生了欧洲霸权。彭慕兰的研究非常有益,促进了新研究,并且推动了对旧观点的彻底重评。他用人的预期寿命、农业生产力和区际贸易等物质因素论证了“全球经济平等”。但彭慕兰没有注意到公众对变化的接受能力,以及政府反应的灵活性等无形资产。他也没有考虑各方面的发展如何相互作用,是加强还是阻碍了成功的创新。资本主义的文化核心是控制资源和启动项目的个人能力。英国伟大且意外的成功促使我们去寻找那些可能被忽视却始终发挥作用的无形影响力。

    某一时间点采用的创造幸福的措施没有过多提及不同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历史给我们讲述了很多这样的先例,有些国家蓬勃发展一阵后,仍然会回到从前的水平。只有英国在16世纪成功地迈出第一步后,仍稳步走向了其他创新。英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逃脱了习俗的围追堵截,充分利用了变革的影响力。这一事实令人钦佩,并不是证明了民族的优越感,而是说明意外和偶然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我在强调英国特殊性的同时,也强调了资本主义这个革命性新制度的出现多么令人惊讶。

    英国在经济上先进,却在政治上分崩离析。17世纪,英国的宪法和宗教冲突先是公开叫板,而后演变成内战,再后来成了共和实验,最终以君主制复辟的桥段结束。权力的划分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在时间上不谋而合。无论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风暴的成因或假设是什么,创新者和开拓者自此都可以无视粮食生产和销售的古老规则。1688年,君主立宪制恢复了英国的政治稳定,新经济方式的地位也得以确立。这些方式当时已经很完善了,所以老一辈甚至开始抱怨世风转变。
第7节
    经济的变化与分析

    亚当斯密(AdamSmith)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提供了思考资本主义历史的线索。他的《国富论》是第一本有关英国经济变迁的巨著,论述了1776年,也就是这本书出版之前的两个世纪里英国经济的变化。斯密从更长的时间序列上分析了经济的渐进,这些步骤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资本主义的历史毫不费力地向前迈进,这一说法产生了资本主义历史的最大讽刺,它解释了资本主义的起源,说它使自然之事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打破先例。这个观点有赖于人们看待资本主义的参照系。在斯密看来,资本主义出现得很自然,从人们的普遍想法逐步过渡到“交换与交易”。而经济发展自身实际上又促进了这一特有的文化特质。斯密把因果颠倒了。对于斯密和他的哲学同事来说,经济变化缓慢且稳定地积累了资本,这些资本后来支付了劳动分工等提高生产力的改进的成本。他们认为文化调整不是必需的,因为面对多样化的着装、饮食、举止等,经济人的心脏——特别是女性经济人的心脏都会疲惫不堪。

    英国经济发展相关的完整阐述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差不多包含了七代人的生活经验——亚当斯密描述的演化过程完全可以借此想象。但是在欧洲大陆上,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还有残酷的速度。人们被拽离了传统的农业秩序,终其一生在大小工厂中度过。卡尔马克思(KarlMarx)观察了19世纪中间数十年的分崩离析,他不接受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英国演进的解释。他认为胁迫才是导致这种转变的绝对必要的原因。马克思认为这股力量来自一个新阶层,他们联合了生产上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他们以新的工作模式组织劳动力。

    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资本主义宏图伟略最重要的一点是分离了穷人和私人所有的工具与农田。他还强调,资本积累是摆脱传统经济方式的第一步。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欧洲教堂的实例已经证明,他们拥有建设雄伟建筑以及公路、隧道、风车、灌溉系统和码头等其他构筑物的资金。而文化资本的积累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更为关键,尤其是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思路。这些创新可能来自于一位公爵,琢磨着如何利用自己的财产进行采矿,也可能来自于一名农夫,为了防范动物入侵,利用闲暇时间修建了栅栏。

    工厂的工作关系比佃农和地主之间的关系更直观,所有者就是从每个工人的劳动中赚取利润。工厂销出货物后,工人得到的工资很微薄,但雇主的收益很可观。马克思说,雇主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为扩大再生产积累资金,而扩大再生产可以使他们进一步榨取更多工人自己创造却得不到的财富。工人与雇主的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这些新行为方式的载体是外来者,也就是脱离了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人,狭隘的自身利益驱使他们这样做。而且由于共同的政治目标,这些资本家开始挑战既有秩序,为阶级冲突推波助澜,马克思把这些称为变革的动力。马克思的论证隐含的意思是,17资本家的专有优势指导了市场运作。

    20世纪早期,另一位精明的哲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研究了斯密和马克思的宏论,发现了两人都谈及一个决定性特征:人们在资本主义方式开始前后的态度转变。韦伯追问,对于经济进步必不可少的价值观、习惯和推理模式曾植根于近代欧洲的土壤里,它们如何具有了在各个方面都不同的生活节奏和道德词汇。韦伯之前,英国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很少有这样的困扰,他们一直认为男人(很少说是女人)是天生的生意人和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者,当幸福感会随生产力增加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提高效率。

    经济分析家受到亚当斯密的影响,假定人类心理能自然适应持续的经济活动。韦伯只一句话就质疑了这个假设:“一个人生性并不渴望挣多少钱,只是单纯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