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三查”运动
1947年年末,全国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经深入开展起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导着土地改革的进行。千千万万的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在杨家沟期间,掀起了一个贫雇农斗地主、分田地、挖浮财的高潮。
“与时并进”,是毛泽东对戏剧发展提出的要求在杨家沟,西北野战军进行了“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和“诉苦”运动,特别是对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诉苦”运动非常有效。
对被俘虏国民党士兵的“诉苦”运动
杨家沟毛泽东和江青的卧室
刘长明讲道:“诉苦的时候,台上的人痛哭流泪,谈受阶级敌人的压迫,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境况。结果上面哭,主席下面掉眼泪。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非常同情,心里有阶级感情。他对坐在旁边的周总理说:‘你看,咱们在红军时代都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对俘虏兵,这次找到了。通过这个方式,教育俘虏兵,成为我们解放军的战士。’”
在中央机关进行查阶级、查组织、查成分时,有人提出江青的党龄按重新入党时间算,一下惹她生气了。刘长明记得当时的情形:“她拍桌子,‘我说1933年就1933年,不信你们组织去查。’这会开不下去了,回去她向主席报告,‘老板,机关现在整我,我本来1933年入党,说我1935年重新入的党。’”
来到杨家沟的中央前委家属
毛泽东和韩桂馨(右)
毛泽东根本不相信中央前委机关的党委会去专门整江青。据刘长明讲述:“主席说,‘三查是全党的活动,都不例外,有什么问题,组织会弄清楚的’。她说,‘不行,你得帮我说话,老板,你得说话。’‘你牵涉我干什么?’主席说,‘你听组织的安排。’江青越来越生气,‘好,老板,你不给我说话,这一步整我,下一步整你’。这一下把主席惹烦了,什么机关整毛主席,一下子主席发怒了,‘混蛋,给我滚出去’。江青哭着跑到总理那边去了,后来经过总理做工作,才缓解这个事情。”
沙家店战斗以后,战争局势转变了,胡宗南的部队再也不敢进攻,只能被动挨打。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野战医院、供销社等机关和单位也都先后来到了杨家沟。
人增多了,粮食供应依然很困难,要靠从河北运来粮食。黑豆、野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口粮。从延安撤离之后,好多中央领导同志、中央前委的工作人员与家属分开后就再也没有见面。这时,一些领导的夫人也来到杨家沟,按规定,领导夫人可以吃小灶,但孩子只能在机关食堂吃饭。
毛泽东的家庭服务员韩桂馨当时还是小姑娘,她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黑豆饭。韩桂馨说:“我们在那儿吃的比较差,吃黑豆稀饭。李讷说,‘爸爸我的牙齿怎么那么黑呀’。那时候吃不上什么好饭,有时正盛饭呢,会盛出来一个老鼠。但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胜利东渡(4)
(4) 渡过黄河
从1947年3月始,一年来,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蒋介石已经没有能力进攻,完全处于被动防御态势。全国各个战场都由防御转入进攻。
中央前委部分工作人员(左二为李智盛)
吴堡县川口渡河处
这个时期的毛泽东是轻松的,因为他的心情和整个战局密切相关。
在陕北战场,西北野战军占据优势,不断对胡宗南发起反攻,一直追赶中央前委的国民党第29军军长刘戡也被击毙。
1948年4月21日,延安被西北野战军收复,失去了一年零五天的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陕甘宁边区曾经全部失去的县城逐渐回到陕北人民的手中。
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延安人民重建家园,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蒋介石、胡宗南已处于末日。
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
现在,是过黄河的时候了。
1948年的3月20日下午,中央机关离开陕北的宴会在杨家沟举行,毛泽东恰巧和机要秘书一桌。
370天行军示意图
时为中央前委机要秘书的李智盛记得最清楚:“主席站起身来,说,大家把酒满上。这时候他就顺势拿起酒壶给我斟酒了,他一边做动作,还说就给这个年轻人斟上,满上吧。然后依次地斟酒,斟完后没有坐下,主席说:‘好了,咱们宴会开始了,喝这一杯胜利的酒。’”喝完胜利的酒,李智盛幸福得头有些发晕。毛泽东对李智盛说:“我是你的哥哥,湖南话是‘过过’,我叫‘李得胜’,你叫‘李智盛’。”他的话引得三个桌子上的人哄堂大笑。
笑声难忘,话语犹在耳边。
宴席上,毛泽东说:“蒋介石、胡宗南,纠集了28万军队,来进攻延安,进攻陕甘宁边区。我们主动放弃延安,把一座空城留给蒋介石、胡宗南。他们敢于占领这个空城,我就估计了他们愚蠢,但是我没有想到他更愚蠢。到了延安之后,他很快又北上,向清涧、绥德、米脂这个方向,北上进攻,我就认为他们太愚蠢了。他们把一个乌龟头伸出来,让我把他斩断。”这些话现在仍萦绕在李智盛耳边。
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离开工作和生活了四个月之久的杨家沟,于1948年3月23日到达吴堡县的川口村。
毛泽东将要以胜利者的姿态,从这里渡过黄河。随着战略进攻号角的吹响,直接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已摆在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他要渡过黄河,他要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在撤离延安370天的日子里,中央前委辗转行程一千多公里,住过数十个村庄,两次和敌人几乎相遇,哪怕是在最危机的时候,都没有渡过黄河。
毛泽东曾经说过:陕北是个好地方。
黄河水,这时候流着冰凌。李智盛说:“毛泽东渡过黄河的时候,他的神态很复杂,好像又很深情。他望着陕北的山,皱着眉头,沉思着。始终是这么一个目光。”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留恋的是陕北人民的养育之情,
同样,
他心里牵挂的是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毛泽东的行囊
20世纪50年代的莫斯科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第二天,苏联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由此带动了欧亚十余个国家对中国的承认。
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就两国的政治、经济问题商谈;同时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活动。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红墙内的人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为毛泽东的远行忙碌开了。时为访苏代表团机要员的沈剑心现在还保存着当时出访时配置的装备,一人一床缴来的美国人的鸭绒被和每人一双的大靴子。
除了必备物品,毛泽东出访的衣着也是需要着重准备的。据时为毛泽东卫士的李家骥回忆,周恩来和罗瑞卿都建议毛泽东要顺应国际的礼节,请他着黑色服装,黑色的礼服,黑色的皮鞋,甚至袜子也是黑色的。毛泽东就问:“怎么这么复杂,我就不穿黑的。”总理做工作说:“咱们国家第一次以主席这样的身份访问苏联,我们一定要和外交礼节相适应。”主席听总理这么解释,就说:“那好,就一套黑色的,一套做灰的。”灰色是他喜欢的颜色。
在毛泽东的行囊里,最多最重的是书。《资治通鉴》、《史记》、《鲁迅全集》,还有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作品,装了整整两箱子。
蜜橘与大葱
毛泽东访苏前离开北京拍摄的唯一一张照片这次出访苏联,正好赶上斯大林七十大寿,要给斯大林准备一些礼品。礼品是毛泽东自己选定的,足有两车皮。一车皮是山东的大葱,一车皮是江西的蜜橘。送蜜橘很好理解,但用大葱作礼品却让人费解。这个问题困惑了原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阎明复很多年。后来,阎明复听别人讲一个笑话,说山东人打架的时候,给他吃大葱马上不打了。阎明复说:“共产国际时代苏联做了很多工作帮助中共建党,但在斯大林时代也做了很多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事情,如把王明路线强加于我们等等。双方之间,用毛主席的话来讲,就是总是有一肚子气。那么,主席是想用大葱这个方式来消气了。”
鉴于各种考虑,对毛泽东的此次出访,中共中央没有向外发布消息。时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的徐肖冰拍摄了主席离开北京的唯一一张照片。徐肖冰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北京下雪了,照片是在去苏联的列车上拍的,主席的情绪非常好。
12月6日晚毛泽东离开北京。
迟来的会晤
毛泽东乘坐的从北京到满洲里的专列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但蒋介石一次都没有坐过,只有宋美龄坐过一次,车内设施非常豪华。但是没想到这个车到了东北就冻坏了,李家骥记得,当时毛主席非常幽默地说:“不是美国什么东西都好吗,有人甚至说月亮都是圆的,火车到了东北它怎么就冻了呢?”
毛泽东乘坐的专列12时到达莫斯科从沈阳开始,专列上的暖气始终没能修好,车厢内的温度最低时接近零下5度。毛泽东患上了感冒。在中国境内走了三天后,毛泽东一行在满洲里换乘苏方前来迎接的专列,继续驶向莫斯科。
这时候的莫斯科已经零下二十多度,感觉相当冷。毛泽东的车进站的时候正好是中午12点,钟声响了起来。毛主席要下车了,听到钟声后,主席幽默地说:“好,用钟声欢迎我们。”风趣的话语让李家骥现在仍很难忘。
列车驶入了苏联境内。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和元帅布尔加宁登上专列迎接毛泽东。并告知,因天气太冷,欢迎仪式从简。毛泽东同意苏方的安排并发表了书面讲话,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到达莫斯科
检阅军队
指出“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巩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反对战争挑拨者,巩固中苏两大国家的邦交,和发展中苏人民的友谊。”含蓄地反映了此次访问的意向。随后,毛泽东乘车前往斯大林战时居住过的乡间别墅下榻。
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毛泽东到驻地后,四处看了一下。看了会客室,看了工作人员住的房间,然后就到了宿舍。苏方准备了非常漂亮的弹簧床。他转身告诉李家骥:“你想办法把这个垫子给我撤掉,换成木板床。”李家骥觉得在外做客,不好和主人提这样的要求,很是为难。但毛泽东坚持说:“你试试看,你试试看。”又回过头来对他说:“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我相信你能给我想个办法。你去找大使馆。”这下提醒了李家骥。李家骥将量好的床的尺寸通知了大使馆,到下午四点多大使馆把木板运来了。
当晚6时,斯大林在办公室的小会客厅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只带了翻译师哲前往。斯大林率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及外长在门口迎接。他握着毛泽东的手热情地说:“你很年轻,很了不起。”毛泽东回答:“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立刻说:“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入座后,两位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中苏两国关系进行了交谈,涉及和平的可能性、条约、借款和台湾等问题,情意恳切。但在中苏旧约问题上斯大林却避开了。
第一次礼节上拜见斯大林,双方很融洽。一直到21日斯大林寿辰,毛泽东的精神都很不错,在驻地和工作人员谈笑风生。
。 想看书来
毛泽东发火了
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会场苏联大剧院举行的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12月21日,毛泽东出席在苏联大剧院举行的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是13个代表中首先致祝词的外国元首,全场三次起立鼓掌。2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举行了第二次会晤,谈话中斯大林仍只字不提中苏条约问题。此后,便安排毛泽东参观莫斯科附近的工厂。让毛泽东观看一些俄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人物传记片,消磨时光。斯大林还说:“毛泽东真聪明,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了解历史最简捷的办法。”斯大林用了“拖”的办法,毛泽东受到了冷落。
12月26日,在寒冷的异国他乡,毛泽东度过了他的56岁生日。
访苏代表团机要人员沈剑心
沈剑心至今还记得毛泽东那天在饭桌上的一席话。毛泽东说:“56岁了。人30岁以前往上坡走,30岁以后下山了,走下坡路了。我们往上跑,路很艰难、很曲折,困难很多。但下山呢,下山路也不好走啊,也很艰苦,有好多事要办呢。”
毛泽东此时对“艰苦”的感慨,自然包括了眼下如何处理同苏联以及同斯大林之间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苏联素有大国主义传统,且一直怀有毛泽东“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偏见。虽然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斯大林开始改变这种偏见,但他对新中国仍心存疑虑。维持雅尔塔协定的条款以保持苏联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这是斯大林的根本想法。显然,他此时还无暇去领会毛泽东赠送山东大葱的意图。对斯大林此间的沉默,毛泽东非常恼火。
这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天做饭,李家骥向毛泽东请示准备饭食,刚请示完,毛泽东又把他叫回来,说:“你给我记住,要准备活鱼。如果拿的是死鱼来,你就把它撇回去。”李家骥很纳闷:为什么主席突然提这样的问题?他在国内什么都吃,剩饭第二天热了还再吃,怎么今天提出来不吃死鱼,专吃活鱼?
毛泽东在莫斯科为什么要强调不吃死鱼,跟随他15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心知肚明。遗憾的是,已近八十岁的李银桥因为健康原因无法交谈,他的老伴儿韩桂馨回忆了她知情的那一幕。
毛泽东和李银桥(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