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长歌-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阅读贞观:一代治世的背影(序)
文/吴子牛
  人们往往对一些看起来熟悉的历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贞观时代的印象。
  贞观一朝一直让华夏后裔无比自豪,许多人以为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其实不然,或者说不甚准确。科学地说,贞观是一代治世,李世民治下的二十三年,国力还远未达到整个唐代的巅峰,许多经济指标,甚至远不及出了著名暴君炀帝的隋朝前期。李世民之后又经过了高宗、武后以及玄宗等几个高明的执政者的努力,唐帝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在“安史之乱”以前的“开元”年间进步到一个举世景仰的水平。
  但是,贞观的政治文明却达到了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这一时期政治风气的清明,政府机制的高效,法制精神的普及以及君臣、官民间的和谐,都得到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和历史学家的推崇。可以说,贞观对一个强盛王朝的历史性贡献,在于它用二十三年的时间建立、完善和确定了一套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又经历了大约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唐才终于成为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国家。
  所以,在长篇小说《贞观长歌》的创作中,作者并没有将更多的笔触倾注于对一朝盛世的追怀,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开创治世局面的艰辛,这是我所赞同的。
  李世民不是李渊的嫡长子,在他前面已经有一个哥哥被立为太子,虽然在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建立了别人望尘莫及的战功,但依照封建正统观念,他通过玄武门之变取得政权的方式是为人所诟病的。被他杀死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都曾颇有政治实力,被他逼退的父亲李渊也还有一批###重臣,这是李世民执政后不能不面对的,所以,在贞观初年,他一直能感受到来自唐内部的压力。
  更为可怕的是北方燃起的狼烟。李世民是一位在战争中崛起的传奇英雄,但是他与草原统治者颉利可汗的战争完全不同于对隋军和长城以内那些豪强的战争。颉利拥有强大的骑兵,至少在当时的亚洲居于领先地位。冷兵器时代,在机动性和突击能力上占据优势的骑兵,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正因为如此,颉利在李世民登基后几天就能长驱直入,兵临长安,震动了整个唐朝。
  李世民的执政始于一个危机四伏的夏天,小说的故事也是从这样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紧张环境中展开的。此后,各种危机始终伴随着这位皇帝,小说也顺着李世民个人命运的脉络延伸出种种紧张曲折的悬念和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直到他的人生走到日暮,将一盘已经开了好局的棋留给继任者。
  小说的故事不该由我来进一步讲述下去,书摆在后面,读者可以细细品味。我只想说一点最深切的感受,从文学艺术的视角来看,贞观确实是一座富矿,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便可以看见一颗颗璀璨的宝石。这个时代最大的魅力在于无数的艰难困苦,给英雄的诞生创造了机会。通过阅读,你会发现作者在小说中不仅仅是在写一位有着汉族和鲜卑族混合血统的统治者,更是在写一位伟大的中国古代英雄。由此可见,作者心中怀有极深的英雄情结,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将李世民刻画得如此英武睿智,而对他的许多缺点进行了剪裁甚至回避。不知批评家们对此将如何做出评判,不过,在拍摄电视剧《贞观长歌》的过程中,我几乎也采取了同样的创作态度,在剧中处处流露出对历史的感动,现在回味起来,也许是因为我的心中也深藏着类似的英雄情结吧。
  影视艺术是一门关于时间的艺术。欣赏影视作品的观众,必须漂浮在时间的河流中,才能经历作品中的起承转合,从而被剧情所感染,达到亚里士多德在几千年前说的移情的“快感”。正因为如此,前苏联的电影大师塔尔可夫斯基才将他的评论集取名为《雕刻时光》,虽然这位大师的艺术常常在时间性的故事情节上显得晦涩而神秘,而在空间性的画面感上展示出更强的表现力和穿透力。
  小说,或者更通俗一点讲,故事,也是时间的艺术。必须从头读起,即使经典如《红楼梦》,如果你不是为了吟赏其中的诗词,而是为了看看大观园里小儿女们的喜怒哀乐,那你也得从头读起。当然,不排除这样的情形,即,你对《红楼梦》已经烂熟于胸了,随便翻到哪一页都可以读下去。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形中,你的阅读,也是在不断地检点前因、期待后果,因此仍然是漂浮在时间的河流上。
  就这一点而言,影视艺术和小说是相通的,不过,二者在欣赏的效果上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有一些东西可以在影视作品中意会,而另一些东西可能就更适合于在小说中言传,个中真味,也只能请观众和读者在比较中细细感受了。
  长达82集的《贞观长歌》是我从事影视艺术实践以来拍摄得最为艰辛的一部电视剧,但同时也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快乐。这个在荆棘中前行最后攀上山顶的艺术创作过程,让我和我的合作者们都终生难忘。通过这部作品,我与编剧志方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电视剧即将开播之际,他创作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贞观长歌》亦将付梓,我谨表示诚挚的祝贺,并衷心期待志方不断取得新的成功,也希望我们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合作,为观众奉上优秀的作品,特著文以志。
  

贞观长歌一 冷箭(1)
这是唐高祖武德六年十月的一个清晨。一场早来的大雪连着下了三天刚刚停息,日头慢吞吞地从雾霭中探出来,将稀薄的阳光慵懒地洒向雪霁后的山林。
  林子里分外寂静,几只寒雀在枝杈间跃动,将挂在枝头的积雪不断地震落到地上。突然,一头躯干庞大的老虎从一棵长满虬枝的老树后闪身出来,探出饥饿的目光逡巡着自己的领地。它斑斓的皮毛上沾着零乱的雪花,四只硕大的虎爪缓慢而有节奏地落向松软的雪地,身后留下两行新鲜的爪痕,却几乎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走着走着,这头老虎的眼睛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在不远处的树丛下,有一团形状陌生的东西被雪覆盖着。老虎停了下来,神情专注地看着前方,接着抽动了几下鼻子,似乎是想从林间的气味里辨别什么。踯躅片刻,它终于做出决定,轻轻走了过去。到了那团异物跟前,老虎试探地将头伸过去,那东西却突然动了一下,紧接着一个翻身,竟是一个披着一身雪花倒在雪地里的汉子。
  汉子看着咫尺之外的大虫,巨大的恐惧让他本已冻僵的身体骤然恢复了知觉,他一骨碌爬起来,睁圆眼睛紧瞪着老虎。几乎同时,那头饿得发晕的大虫已经扑了上来,锋利的前爪挟着风声落向汉子的脖颈。汉子拼尽全力向后腾挪了一步,躲过了猛虎对他咽喉的致命一击,可右肩却被虎爪凌厉地扫到,他那件肮脏不堪的冬衣顿时翻露出白色的棉絮,旋即就被渗出的血染成了红色。
  林间清凉的空气中浮荡起一股淡淡的血腥,这血的味道显然对狭路相逢的饿虎和汉子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头饥肠辘辘的老虎已经很久没有闻到这种对它来说无比芳香的滋味,而那个刚刚醒过来的汉子则从这血腥中清晰地知晓了自己正面对死亡的警讯。人与兽的两双眼睛喷出的光穿透冰冷的空气有力地撞击到了一起!骤然间,那头猛虎腾空而起,发出一声撼人心魄的咆哮,爪和牙一齐击向那个大汉。天空中腾起一股雾一般的东西,那是猛虎向前扑击时虎爪和那条钢鞭似的虎尾从地上卷起的雪末。
  寒意袭遍了大汉的周身,本就相隔不远,他已经没有多少闪转腾挪的余地,只能一蹲身坐在地上,让头避开了已经大大张开的虎口,可他的双肩却躲无可躲,被虎爪重重击中。几乎是同时,虎和人的身躯结实地撞在了一起,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随即滚到了一处。
  这时,一阵犬吠伴着马蹄声从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冈上转来,很快就移向了这里,十几只壮实的猎犬活蹦乱跳地跟着几十骑人马风驰电掣地来到了近前,马上都是些衣着不凡的汉子,带着狩猎的器具,一看便知是踏雪畋猎的贵族。
  打头的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英俊少年,骑着一匹高大的五花马,一身青色的锦织箭袍,外边还披着一顶貂皮的斗篷,腰里挂着镶金缀玉的弓壶和箭囊,眉宇间流溢着一股傲岸之气,显示出他不是个寻常人物。英俊少年的马蹄冲到老虎尾巴后面才止住,那马看清眼前躺着这么雄壮的一头老虎,惊得一扬脖发出一声长嘶。英俊少年死命勒住缰绳,身子在马背上晃了两晃才总算坐稳,没被掀下来。他骂了一声:“看把你吓成什么样了,不成器的东西!”这匹五花马是一匹上等的西域良骥,它觉察出主人的不悦,似乎也有些羞愧,鼻子喷突了两声,低下头,平静下来,四蹄定在了距那头老虎一箭远的雪地上。此时,十几只猎犬也都跑到了虎的周围,只是狂吠着,却不上前,显然对那头虎心存着畏惧。
  这头虎确实硕大,赶到近前的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惊叹:“好长的一只大虫!”那英俊少年打量了一眼地上的虎和人,像是自言自语:“咦,适才在山冈上分明瞧见这老虎腾空而起扑向了这人,人死了不奇怪,可怎么这大虫也不动弹了?”队伍中间一个锦衣华服态度高贵的精瘦男子点着头道:“嗯,还真是让人觉着蹊跷!孙达,你过去瞧瞧,这是怎么回事?”精瘦男子身后一个又高又壮的汉子应了声:“是,殿下!”随即跳下马来,刷地从腰间拔出佩刀,走到那头和人躺倒在一起的老虎跟前,小心翼翼地用刀拨了拨虎背,那虎纹丝不动,汉子这才大起胆来,一手提刀,一手伸出去抓住那虎的脖颈,一使劲,将它的身子翻了个个儿。众人又发出一阵惊叹,原来那老虎的胸口插进去了一柄匕首。刀身直没入虎皮之中,只留了半截粗糙的木制刀柄还在外边露着,热乎乎的虎血正顺着刀柄一股一股地往雪地里流淌着。
  精瘦男子面带惊异之色:“一定是这汉子临死前一刀刺中了这大虫。”英俊少年赞道:“这个人倒真是不寻常,独行在这荒野里居然敢与虎相搏,还能将它一刀刺死!”站在虎身边的孙达伸手探了探插在虎身上的那柄匕首:“可不!连刀柄都有一半扎了进去,好大的力气呀!”
  英俊少年转过脸对身后那个精瘦男子道:“可惜呀,要是大哥您的长林军中多几个这样的猛士,您就能夜夜睡上踏实觉了!”精瘦男人看看倒在地上的那个汉子,那汉子浑身都是血,本就破烂不堪的衣衫从肩到胸被虎爪撕开几道大口子,露出模糊的血肉来。不过仍然可以辨识出此人骨骼强健,肌肉结实,一看便知是个大健儿。精瘦男人点头道:“你说得不错,确实是可惜了,若是与人相搏,只怕几十人也奈何不得他呢——”
  

贞观长歌一 冷箭(2)
话音未落,荒野上传来一阵迅疾的马蹄声。英俊少年抬起头,顺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晨曦中,几个穿着唐军号衣的人正沿着被雪覆盖着的驿道拼命打马向前奔去,他们坐骑的肚子上都沾满了雪泥。英俊少年若有所思:“什么人这么大雪天还跑得跟奔命似的?”精瘦男子的目光追上了那信使的背影:“唔,八成又是从河北赶到京里来搬救兵的信使,你看他们马肚子上的泥浆有多厚,只怕已经走了一夜!”英俊少年掉转头来看着精瘦男子:“看来,东边的战事紧急呀!”被称作大哥的精瘦男子看一眼英俊少年,脸上掠过一道阴霾。
  这个人就是当今皇太子李建成,而那个英俊少年是他的同胞弟弟李元吉。兄弟俩原本打算趁着这样的天气好好狩上一场猎的,因为喜欢打猎的人都知道,雪后便于从地上的痕迹中发现野物的踪迹,更容易猎获到大的野兽。不想出城不远,就遇到了往长安告急的信使。这很影响李建成狩猎的心情,因为他知道,自五月刘黑闼在河北树起反帜后,朝廷平叛的作战行动一直不顺利,信使这么急着进京,意味着朝廷又得直接从长安派大军去挽回败局了。
  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已经五年,五年来唐朝境内的战争几乎没有间断过。每当到了告急文书雪片般的飞向长安的时候,这位国储就会变成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因为这些文书会很快从父亲李渊的手上转到秦王李世民的府里,在战事结束前,秦王府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整个帝国的中心。而他这个太子,却只能做一个舞台下的看客,看着自己的这位二弟在父皇、所有的臣民、还有敌人面前表演。
  让李建成不能理解的是,上天总能给李世民机会把这一出一出的大戏演好,五年来,这个比自己小了九岁的年轻人居然一次也没有演砸过。天下枭雄差不多被他打遍了,他越打越会打,李渊还就越让他打。打一仗,秦王府就添一回兵将,李世民就增加一回封户。眼见着大唐军中遍布秦王的人马,弟弟的威望也日甚一日,而东宫却一天比一天冷清下去,李建成的恐惧和嫉恨也日甚一日地生长着。不过,他却无法改变这样的局面,只能在恐惧和嫉恨中小心翼翼地扶紧自己在东宫里的那把椅子,因为他比谁都明白,眼下自己根本没有实力阻止李世民。把一朝的太子做到了这种份儿上,李建成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一天比一天忧郁,脸上总挂着仿佛驱不散的阴云,无论做什么都显出一副思虑重重的样子。
  李建成正面对雪野出神,一旁的李元吉说道:“大哥——你又想心事了?”李建成的思绪这才从纷乱中挣脱出来,他看一眼李元吉,掩饰道:“哦,半年多没见到雪了,我在赏雪呢,好大一场雪呀——咱们回宫吧!”李元吉脸色微变,拍拍弓囊问道:“怎么?刚来就走?大哥不想试试箭法了吗?”
  李建成看看李元吉弓囊中那张漂亮的彩漆铁胎宝弓,说道:“这——改天吧,瞧刚才那信使走得那么急,万一有什么大事,父皇找不到我们就麻烦了。”李元吉装出一副大咧咧的样子说道:“这事儿您操什么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