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长歌-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穑糠饿蔚脑┣椋隳训啦磺宄科饺绽铮阕苁撬狄┎攀蔷伲搅苏嬗萌说氖焙颍趺淳捅涞靡豆昧四兀俊
  李世民收住脸上的笑,厉声道:“放肆!你这是在跟天子说话吗?不错,你现在已经是大唐的吏部尚书了,处事怎么还这么率性?说话怎么还这么口无遮拦?”长孙无忌更加不痛快,嚷道:“行了,不就一个尚书嘛,我不要了,这总可以吧?”说着摘下自己头上的纱帽,往桌上一掼,就要往外走。范鑫大惊失色,一把拦住长孙无忌:“长孙大人,你这是干什么呀!”接着他转向李世民不住地作着揖:“皇上,此事都因微臣而起,不干长孙大人的事,要骂您就骂微臣吧。”说完,又拽拽长孙无忌的袖子:“长孙大人,长孙大人,您快向皇上认个错吧。”
  长孙无忌还在用力挣着:“你让我走,让我走——”李世民慢悠悠地说道:“范鑫,你也别拦着他了,他心里闹着委屈呢!他委屈什么朕心里知道,你范鑫身上背的委屈呢,朕也心里有数。你们的委屈朕来解,可朕的委屈谁又能来解?隋朝的败亡一半是因为炀帝的残暴,一半是因为山东士族的腐朽没落,这一点朕还不清楚?继承大统的前夜,朕就曾亲自写下一道诏书,打算把他们通通从朝廷里赶出去。可是,翻开吏部送上来的官员名册一看,朕害怕了,为什么?山东士族在朝廷的势力太大了,在官员里头竟然占了十之七八,把他们都赶走了,朝廷怎么办?谁来征收赋税管理百姓,天下岂不是大乱?”
  长孙无忌停住脚步。李世民接着说:“更重要的是,山东士族执政已历三百年,父子门生沿袭,享尽了尊荣,百姓嘴上恨他们荒淫无度,心里却无比羡慕,连许多跟着朕南征北战的大将也都以攀附他们为荣,程知节为了把女儿嫁给山东士族大姓崔家,将一半家财都做了陪嫁,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面对这样的现实,朕不往后退行吗?”说到这里,李世民将目光投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脸色稍缓,将脸转过来看着李世民。李世民继续说道:“这退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不好受,又能怎么着呢,不是还得装模作样地训斥你吗?谁叫朕是天子,谁又叫你长孙无忌是朕的自己人呢!”长孙无忌心里一动,一句“自己人”说得他心里热乎乎的,他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妹夫,见李世民脸色十分憔悴,顿时觉得有些不忍,腿一软跪了下来:“皇上,您不要再说了,臣目光短浅,请您治臣不敬之罪吧!”
  李世民扶起长孙无忌:“辅机,快起来吧,朕的这一片苦心,你能明白就好,朕担着这个四面狼烟的国家,还要承受着所有的委屈,多么盼着有一双手伸过来替朕补上一块天呀。就拿起用范鑫这件事儿来说,兵部郎中是委屈了他一点,可是,这到底给了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不是?有了战功,朕就可以论功行赏,到时候擢升他出任兵部侍郎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长孙无忌站起身,拾起那顶纱帽:“范鑫,你快把它戴上吧。”
  泾阳失陷后第一次正式的御前军事会议在这天夜里举行,李世民的几位重臣,守军的主要将领都被召到承庆殿。大殿里一片纷乱,众臣正纷纷议论着军情,李世民登基未久,天子之威尚没有深入人心,诸将还习惯把他看做从前的天策将军,议论起军情来,都很随便。直到李世民抬起头,扫了众人一眼,大家伙儿才止住议论,安静下来。
  李世民问道:“范鑫,范鑫呢?”范鑫应了一声:“皇上,臣在这儿。”李世民的目光在人群中找了半天,才看见范鑫低头站在一个角落里,眼睛看着地面,露出一脸的不安。李世民说:“你躲在那儿怎么参赞军务,到这儿来。”范鑫稍一犹豫,走到李世民面前,封德彝等人纷纷把不屑的目光投向他。李世民佯装没有看见,向范鑫问起颉利铁骑的现状来,他这么做既是真想了解敌情,也是想做个样子给长孙无忌看,替他找回些面子。
  范鑫告诉李世民,颉利的铁骑本就骁勇,这几年一直在和北方的薛延陀、铁勒诸部交战,最终统一了他们,经历了这些大战,其战力比起从前就更强了。如果双方的骑兵摆开阵式正面交锋,我军两万人难敌对方一万人,步兵对其骑兵就更不用说了。
  封德彝显然对范鑫的话十分不屑,他冷笑一声道:“哼,真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颉利蛮夷之辈,无端犯我,输理在先,又是孤军深入,能不胆战心惊?我军是王者之师,同仇敌忾,这一来一回我军长了多少战力,敌军又折损了多少战力,你算过没有?”范鑫唯唯诺诺:“这——下官只想到了战场上的事儿,没去想战场以外的事儿。”封德彝又道:“皇上在问你军国大计,你谋事如此不周全,岂不是要误国误民?”范鑫不住地点头:“大人教诲的是。”
  长孙无忌看在眼里,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我说封大人,现在可是说实话的时候,不是说大话的时候,您在这儿一个劲儿唱着什么王者之师的高调,可是王者之师打仗也要靠真刀真枪,而非唾沫星子不是?”封德彝找不出话来驳斥对方,只得恼怒地说:“你、你、你这话什么意思?”
  

贞观长歌五 危城(6)
李世民不耐烦地道:“好了,不要扯远了,说正题!”
  这次御前军事会议开了大半夜,通过范鑫等人对阿史那部骑兵作战特点的介绍和杜如晦提供的最新侦察到的敌军兵力和部署情况,李世民做出判断,长安死守是根本守不住的。当他说出这个结论时,长孙无忌问:“如果明知守不住又必须要守下去,有什么法子吗?”李世民沉思良久,吐出两句话来:“彼攻我城,我攻彼心!”
  他的具体部署是派两万精兵主动出击,伏击三路敌军中较弱的一路,重创对方后立即回师守城,另外在长安城中多布疑兵,迷惑对手。李世民认为,颉利挟雷霆之势而来,断不会料到唐军会主动出击,遭此挫折,定会心生犹疑,然后重新部署兵力,这一来,就可以为各路大军回援赢得时间。
  被派去执行伏击任务的是尉迟敬德和侯君集,次日拂晓,李世民亲自送大军出城。侯君集的侍妾佩珠牵着女儿海棠正好也来送行,李世民的眼睛落在海棠的辫梢上,上面还挂着孝,李世民脸上掠过一丝伤感。他知道侯君集一家几乎都被建成的爪牙杀光了,只有这个女儿从小寄养在他的挚友秘书丞苏亶家里从了苏姓才逃过这一劫。从侯君集停留在海棠身上的目光里,李世民看出了自己这位心腹大将对女儿的怜爱,他让侍卫把海棠带回宫中交给皇后好生照应。同时告诉侯君集,只要他这个天子的家小在,就有海棠在!
  侯君集热泪盈眶,当场提出要把自己的精锐飞虎军留在李世民身边。李世民断然拒绝了,他对侯君集说:“朕知道你的心思,让他们跟着你上战场去吧!你们打得越好,朕就越安全,不然就是这八百人再怎么善战,又如何敌得过颉利二十万大军啊!”李世民的镇定自若鼓舞了出征的将士,他们神情慷慨地走出长安西门,走向无边的夜色,没有人去想他们的面前是二十万强大的敌人。
  可事实上,四面楚歌的李世民心里真是这么平静吗?
  这天夜里,宫里的女人们通宵都在赶制用来布置疑兵的旗帜。连淑妃也拖着病体,和陪在她身边的长孙皇后一起一针一线地缝制了一面旗。旗缝完时,天已经快亮了,皇后叮嘱淑妃快些休息,她自己拿着旗准备去交给负责此事的宦官。
  看皇后要走,躺在床上的淑妃忧心忡忡地问了一句:“姐姐,这仗咱们能打得过吗,颉利可来了二十万人呀。”长孙皇后笑着宽慰她道:“能,一定能,皇上都下令让殿中省准备庆功酒了,这么多年了,你还不知道,皇上说能打赢的仗,什么时候打输过?”淑妃低声祷告:“菩萨保佑,能赢就好。”
  长孙皇后捧着那面新绣好的“唐”字大旗走出淑妃的寝宫,听到外面一阵人语,她停了下来,一眼看见有两个人在回廊一角正在说着什么,仔细一瞧,原来是李世民和太医孙和。李世民小声问道:“淑妃的病好些了吗?”孙和禀奏道:“淑妃娘娘不过偶感风寒,臣给她服过两剂药了,托皇上的福,已无大碍。”李世民接着说:“那就好,那就好。孙和,你是老太医了,既是老太医,这做太医的要守哪些规矩你该都知道吧?”孙和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说:“臣知道,第一是心正,第二是嘴严。”
  李世民朝左右看了看:“很好!有一件事,朕要托付给你。这两天敌人随时会攻城,说实话,这一仗几无胜算,这个底朕没有对任何人交过,你知道就行了,切不可泄露出去。这里有副药,万一胡骑杀进城来,你一定要在宫城被击破之前服侍淑妃喝下。”孙和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大惊失色道:“皇上,这怎么使得?”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伤感:“总不能看着她落到敌人手里,生死两难吧!”孙和扑通跪倒:“皇上,臣只医人,从来不杀人呀。”李世民脸一变:“这是圣命,你敢抗旨吗?”孙和哆哆嗦嗦地接过药来,李世民迈步朝寝宫走去,长孙皇后急忙闪身躲到一座假山后面。
  稍顷,宫里传来淑妃的声音:“臣妾见过皇上!”李世民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常态:“爱妃,不要起来,你有病在身,静养要紧!军情紧急,朕只能稍待片刻,来,让朕好好看看你。唉,这些日子你可瘦多了!”淑妃说:“多劳圣上挂念。”
  长孙皇后从假山后移身出来,轻轻迈步朝月门外走去,一脸怅然之色。她回到绮云宫坐下,望着自己一夜辛苦绣成的旗,心里真不是滋味。正好,这几天朝中诸事繁杂,长孙无忌一大早就进宫处理公务,顺道到绮云宫看看妹妹,没想到皇后见着他以后竟哭了起来。长孙无忌一问,才知道发生了这么一档事儿,他劝妹妹道:“为了一包毒药,你犯得着吗?”
  长孙皇后泣道:“不,那不是毒药,那是天子对一个女人最真的心呀,我十三岁就嫁到李家,跟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如果真是已经到了悬崖边上,那个他宁愿杀了也不想叫胡寇劫去的女人应该是我呀!”长孙无忌摇摇头:“唉,我真是弄不懂你们女人的心思!你妒忌淑妃干什么?她生安康公主时伤了元气,太医都说了,她已经不能再生育了。一个没有儿子的女人,能在这宫里风光多久?皇上再怎么宠着她,她也成不了你的敌人,倒是对那些有儿子的妃子们你要小心呀。”
  长孙皇后一扬脸:“如果皇上能赐我那包毒药,我宁肯什么也不要!”长孙无忌吃惊地看着妹妹:“你怎么会这么想?好,你哭吧,我劝不住你,也不想劝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声,你在这里感伤的时候,别人不会闲着。上次承乾归途遇到追杀,这次李艺又把他要过去做人质,下一步人家还会干些什么,只有老天知道呀。”长孙皇后闻言脸色一变,止住了眼泪,甚至挂出一副微笑来:“你看我这是怎么了,承乾还在李艺营中受着煎熬,我却在这里悲悲戚戚的,像什么样子,他知道了也一定会笑我这个母亲没出息的。”
   。 想看书来

贞观长歌五 危城(7)
妹妹表情的迅速变化让长孙无忌更加惊讶:“怎么,你不难过了?”长孙皇后道:“过了这一气儿就好了,宫里的女人也是女人呀!不说这些了,上了战场你可得替我看好皇上,此战不比寻常,他性子急,喜欢玩命儿,你多劝着他点,实在不行,就架着他走。承乾还在李艺营中,能不能活着回来还不知道呢,可不能叫老天爷把他们爷俩儿全给我抢走了!”长孙无忌忙说:“嗯,哦,好——知道了。”说着,他解嘲地摇了摇头朝外走去。
  长孙皇后突然又喊了一声:“哥哥。”长孙无忌一回头:“怎么,还有什么要交代的?”长孙皇后略一迟疑,开口道:“万一,万一将来淑妃突然又能生了怎么办?”长孙无忌一愣,看着妹妹,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宫里女人的心思真的和别处的女人不同。
  在清晨的阳光中,李世民披着一身金色的盔甲,提着长槊和房玄龄等六骑沿着渭水缓缓前行,他们身后带着两千名骑兵,长安城下几十里都飘扬着大唐的旗帜,气势颇为壮观。突然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渭水河上,那里赫然架着一座便桥。跟在李世民身后的房玄龄问是否让人前去拆除,免得敌人利用,李世民却说,留着它吧。李世民身后的几个人均是一脸不解。一行人继续向前,河对面一匹马飞驰而来,一名小校浑身汗水地跳下马,在李世民面前跪倒报告,敌军进入尉迟敬德和侯君集的伏击圈了,双方已经接战。李世民对小校说道:“去告诉他们,全长安的百姓,不,全大唐的百姓都看着他们呢,一定要狠狠地打!”小校上马,一挥鞭,匆匆离去。
  李世民等人策马继续前行,突然跟在他身后的房玄龄像是听到了什么,说道:“陛下,你听!”李世民张大耳朵,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轰隆隆的声音,那声音越来越响,大地仿佛都要颤抖起来,李世民身边护卫们的马在不安地转圈嘶鸣。一个侍卫惊讶地说道:“看,天边好大一片黑云呀!”
  李世民微闭眼睛,吐出一句话来:“那不是云,那是二十万敌人来了。”众人无不色变。看着大家紧张的神色,李世民纵声大笑:“没什么了不起的!朕十六岁开始打仗,从来就没有害怕过什么,别说二十万骑,就是敌人有百万大军,朕也视之若草芥。”身后的骑兵们为李世民的话所振奋,齐声高唤:“陛下不怕,臣等也不害怕!”李世民朗声道:“好,只要没人害怕,这一仗我们就赢定了!骑兵留下,你们几个跟我来——”他一指房玄龄等几个人,率先策马来到便桥边上。
  在无数旗幡的簇拥下,颉利的大队人马终于接近了渭水。他伫马于一个小山坡上,向对岸眺望,先看到的是长安城下连绵不绝的旗帜,接着,看见结阵于前的一个规模不大的骑兵方阵。继而他的目光落在了横跨渭水的那座便桥上。颉利自言自语道:“奇怪,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