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下台内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民党下台内幕-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掀起第三次###高潮。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解放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蒋经国简历(1910—1988)
浙江省奉化人。蒋介石长子。早年在家乡、上海、北京接受中小学教育。1925年去苏联,先后进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红军中央军事政治研究院学习。在苏期间,曾任农村苏维埃副主席,工厂技师、厂长。1935年与苏联人芬娜(后名蒋方良)结婚。
  1937年返国后,任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新兵督练处处长,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员兼赣县县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在赣南推行新政。1943年赴重庆,任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青年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三青团第二处处长,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1948年任上海经济区督导办事处助理督导,同年底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到台湾后,历任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委员,“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中国青年###救国团”主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部长,兼“国家安全会议国家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副院长兼“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主席。1978年任台湾“总统”,兼任“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主任委员,“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
  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严令”。坚持一个中国,反对###。1987年11月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李登辉简历(1923—)
  台湾省台北县三芝乡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淡水中学、台北高等学校毕业。1946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系肄业。1948年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两度留学美国,1952年获艾奥瓦大学经济硕士学位,196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学位。
  曾任台湾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1952年任台湾省“农林厅”经济分析股股长,合作金库研究员。1957年后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技佐、技正、农业经济组组长。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后,被延揽入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政务委员”。1976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8年任台北市市长。1979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81年出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当选“副总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继任“总统”、国民党中央代主席。1988年7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主席,“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安全会议”主席。1990年3月,当选“总统”。在1996年台湾首次“总统”###中,高票当选。1999年,公然提出分裂国家的“两国论”。在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反对连战与宋楚瑜合作,并对本党候选人连战支持不力,导致败选,国民党失去在台执政权。在国民党党员的强烈抗议下,李登辉被迫于同年3月24日辞去党主席,不久被国民党开除党籍。2001年8月,成为主张“###”的台联党“精神领袖”,也是岛内“###”分裂势力的总代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连战简历(1936—)
台湾省台南市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竹秀小学,重庆南山小学肄业。1957年台湾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毕业。195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国际公法与外交学硕士、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及康涅狄格大学。
  1968年返台,任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政治研究所所长,代理法学院院长。1969年9月为台湾出席联合国“代表团”顾问。1975年任台湾驻萨尔瓦多共和国“大使”。1976年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青年工作会主任。1978年兼任“世界青年###联盟台湾分会”首任主席,同年7月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8月任“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81年任“交通部”部长。1987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同年7月兼任香港小组召集人。1988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1990年6月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93年任“行政院院长”。
  国民党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至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常务委员。第十四届起任副主席,第十五届任第一副主席,现为国民党主席。
  1996年,当选台湾首次民选“副总统”。在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候选人连战因国民党分裂而败选。同年3月,代理国民党主席;6月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临时会议上当选党主席。在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中,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合作参选“正、副总统”,因发生“3·19枪击案”意外事件,再次败选。
  系《台湾通史》作者连横之孙,已故台湾政要连震东之子。
  1970年被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长于政治学研究,著有《民主政治基石》、《西洋政治思想》、《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台湾——1983年至1984年》等。
  

民主进步党简介(1)
1986年9月28日,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主张“台湾住民自决”的各股“党外”势力组建成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的局面。民进党成立后,逐步变为一个公开主张与追求###的政党。在2000年3月“总统”选举中,因国民党阵营的分裂,民进党取得执政权,成为执政党。
  一、基本情况
  民进党自成立后,到执政前,基本支持者一直保持在35%左右。2000年3月上台后,民进党不断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资源积极发展基层实力。
  (一)选票实力稳步上升。自1989年首次参选后,民进党的得票率一直稳步增长。在“立法委员”选举方面,1989年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2829%,1992年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3609%,1995年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3317%,1998年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2956%,2001年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3338%;2004年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3972%。目前民进党在“立法院”所占的席次为87席,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在县市长选举方面,1989年第11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3834%,1993年第12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103%,1997年第13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312%,2001年第14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527%,获得9个席次,连同高雄市,目前执政的县市共有10个。在“总统”选举方面,1996年“总统”选举得票率为2113%,2000年“总统”选举得票率为393%,2004年“总统”选举得票率为5011%。
  (二)党员人数稳步增加。民进党成立之初,民进党的党员人数仅有1万余人,1995年发展为8万余人,1999年发展到20余万人。2000年3月上台后,社会上涌起了一股入党潮,民进党党员数成倍增长,目前已突破40万人。
  (三)政党认同度稳步上扬。民进党成立之初,民进党的民意认同度仅有7%,1996年升为15%,在上台前一直维持在20%左右。上台后,其民意支持度一直维持在23%—29%之间,居于国、亲两党之上,成为岛内第一大党。
  二、组织架构
  民进党的党务机构主要分为中央、县市及乡镇市区党部三级。各级区域组织以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会为执行机关,评议委员为评议机关。
  (一)“党员代表大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关,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集一次,代表任期2年。主要职权为修订党章,议定党纲,听取并检讨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罢免中央执行委员及评议委员等。
  (二)主席。党主席的产生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2年,连选可连任一次。历任党主席为江鹏坚(第一届)、姚嘉文(第二届)、黄信介(第三、四届)、许信良(第五、七届)、施明德(第六届)、林义雄(第八届)、谢长廷(第九届)、###(第十、十一届)、苏贞昌(第十一届补选)。
  (三)中央执行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中执会共设委员35人,其中由“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出30名委员,并互选10人为中常委,任期均为2年,可连选连任。除党主席为当然中执委以及中常委外,并增列4席当然中执委以及中常委,当党主席为“总统”时,为“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以及“总统”指定的3人;当党主席非“总统”时,为“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干事长与书记长及县市长之间互推1人。
  党主席可就中常委中提名副主席1—3人,经中执会同意后任命。中央党部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由主席任免。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组织、外交、大陆事务、侨务、社运、文宣等部门。
  由于中执会与中常会均采合议制,也即重大决策必须经由多数委员的同意。中执会尤其是中常会经常成为党内各大派系进行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场所。目前党内的派系主要有“正义连线”(第一大派系)、“新潮流”、“福利国”、“新世纪”、“新动力”、“###联盟”等。
  (四)中央评议委员会。设委员11人,候选委员3人,由“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出,并由评议委员互选1人为主任委员,任期均为2年,可连选连任。
  (五)地方组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民进党的基层组织逐步完善,目前已在各县市设立了县市及乡镇市区党部。
  三、政策主张
  追求“台湾主权独立”是民进党的基本政治目标。其政策主张具体有:
  (一)政治主张。民进党自成立之日始就带有严重的分离倾向,声称“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共同决定”,并于1991年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列入党纲,叫嚣“独立建国、制定新宪,依据国际法原则重返国际社会”,“两岸依据国际法在国与国的关系下发展关系”等等,蜕变为地地道道的“###党”。然而,这一激进“###”主张却阻碍了民进党的发展,民进党后来不得不对“###党纲”进行了一些淡化处理,并于1999年5月8日通过了所谓的“台湾前途决议文”,逐步由过去叫嚣“建立新而独立的国家”与“台湾共和国”转变为鼓吹“维持现状就是独立”的“事实###”,声称“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附属岛屿;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2000年3月上台后,###鉴于民进党实力有所增长,于2002年8月3日抛出了“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彻底暴露了“###”真面目。
   。 想看书来

民主进步党简介(2)
(二)两岸关系主张。民进党并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列入该党“外交”之中,即视为“国与国的关系”宣称海峡两岸“应以平等地位进行和平竞争”,透过全方位对话,寻求深切互相了解与经贸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构,以期达成双方长期的稳定与和平。
  (三)对外关系政策主张。宣称台湾应广泛参与国际社会,并以寻求国际承认、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奋斗目标。对外不再坚持使用“中华民国”,并以各种不同名称,广泛参与各类官方及非官方国际组织。
  (四)政治制度主张。主张实行美国式的民主自由政治体制,“排除任何形式的暴力与专制”,建立“以多数人的自由意志、自由决定为基础的法政秩序”,“保障基本人权、国民主权、权力分立与制衡、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独立、政党平等与自由”等等。
  (五)文化政策主张。提倡发展“新国民意识”,推动中小学教育教材本土化,重塑台湾民众对台湾历史文化的认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亲民党简介
2000年3月31日,宋楚瑜结合一批政治人士正式宣布成立以“人民第一”为宗旨的亲民党,并逐步发展成为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台湾第三大党。
  一、基本情况
  亲民党成立后,依靠党主席宋楚瑜的个人魅力及“立法院”党团的优秀问政品质,取得一定发展。
  (一)具有一定选票实力。在2001年底县市长与“立法委员”选举中,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获得46个席次,得票率为1857%,在县市长选举中获得台东与连江两个席次,得票率为236%;在2002年初举行的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选举中,亲民党获得4席乡镇市长,49席县市议员;在2002年6月举行的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选举中,亲民党共获得58席乡镇市民代表,20席村里长;在2002年底台北市、高雄市市长及市议员选举中,亲民党共获得8席的台北市议员,7席高雄市议员。不过,在2004年“立法委员”选举中,亲民党仅获得34席,得票率降为139%。
  (二)政党认同度有所上升。亲民党正式成立前夕,民意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亲民党已拥有12%的支持度,之后一直稳步向上发展,一般维持在17%左右,居于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支持度之间。
  (三)党员人数稳步上升。亲民党成立后,在选举中坚定支持宋楚瑜的民众逐步转化为亲民党的党员、认同者或支持者。亲民党成立首日,各地要求加入亲民党的民众非常踊跃,该党正式党员现已突破6万人。从亲民党党员的省籍来看,外省籍、本省籍(包括闽南人和客家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