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皇帝动容了,想了一会儿说:“爱卿说的是,朕短视了。爱卿想的长远啊。这等于不费一兵一卒开疆扩土。”
陈远恒接着说:“陛下,中原的百姓虽然暂时是减少了,比如说,一个地方,本来有十万的人口,出去了一万,那只剩下九万了。可是十年后呢?因为人口少了,人均土地增多了,本来一家五口一年都一石粮食,现在变成一家三口分一旦粮食,自然吃的好了,生活好了,生孩子的就多了,再加上贵妃娘娘在办医院,养善堂,这样一来,婴儿夭折的少了,人口能不增多吗?说不定,十年后变成十一万,十二万呢。那些出去的一万呢?本来在南洋只有一万,因为路上生病的,到哪里水土不服的,少了一些,可是几年下来,开荒成功了,赚了一点钱,就自由婚配,或者是汉民自己结婚,或者是和土著们成婚,反正都有我们的血统。这样十年后,我们在南洋的还是一万人吗?也可能是四万,也可能是五万。全部加起来,陛下管辖的民众可是多多了。甚至有可能翻倍呢?”
皇帝目光变得深邃了。
这个道理浅显易见,但是确实是实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木非王臣。可是这个天下是哪里呢?是中原吗?还是海贸图上标示的全世界,那是多大的地方?将来要是发展到全部都是大楚的领土得是多少人口。还有,现在,国家的税收有几部分组成,其中,农业税是主要的,还有另外一项很重要的是人头税,其余的比如茶,铁,盐,商业税收等等,都是小部分的。这大楚的田亩多了,自然税收多了,人口多了,自然人头税多了。这是增加多少税收啊?
现在人口受到限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有限的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比如说普通百姓,如果只有两个孩子,那一定养的好好的,精细照顾,可是要是有五六个孩子,甚至有七八个孩子的,那吃都成问题,生病了看不起病,吃饭吃不起,只能饿死,甚至乡下很普遍的有那种生的孩子太多了,生下来直接溺死的,这样一来人口自然少了,可是若是土地多了,能养活得了这么多人了,谁的孩子谁不心疼啊?怎么舍得溺死呢?那这样本来应该只有两三个的,会养七八个,这么下来,得增加多少人口啊?所以,陈远恒说的很对,长远看来,这不是减少人口,这是增加人口。…
陈远恒接着说:“皇上,臣想明白这个道理,还是受了家族的启发。”
皇帝奇怪问:“哦,陈家给你什么启发?”
陈远恒说:“家族里,每当一支的人口少了,就要从别的支脉里面过继孩子。”
皇帝点点头,这一点在大楚很普遍,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是这样的,比如老二家没有儿子,都会从老大家的三个儿子中挑选一个过继过来。皇室也是一样,前一段时间,陈贵妃还想着给她早夭的皇子要个封号,给过继一个孩子呢。
陈远恒说:“可是若是哪个支脉的人口过多了呢?族长就会根据情况,给分出去一些,这样陈家才能越来越壮大。就像臣现在,已经从我父亲这一脉里面分了出来,成了新的分支,小陈家。我们陈家向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小分支也太多了。除了我们,还有王家,白家,李家都是如此。”
皇帝豁然醒悟:“爱卿的意思朕是明白了。大楚的百姓太多了,就像是支脉里面人口太多了,要分小支出去一样。可是,若是日后小支的发展比嫡脉的还好怎么办?喧宾夺主了怎么办?”
陈远恒没有出声。
皇帝说:“当然,在朕的手里,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可是要是以后朕的子孙中出现不孝的,把这份江山治理的还没有南洋那些分支好怎么办?”
陈远恒说:“这个臣愚钝,对于管理天下的问题,没有想过。但是,臣知道,几百年来,陈家一直屹立不倒,中间出现很多重大的情况,但是都挺过来了。也出现很多分支立下大功,甚至盖过了主脉的情况,可是,陛下请看,陈家的主脉换过主人吗?陈家所有的族长都是从主脉里诞生的,虽然不一定是主脉里的哪一家,但是都是主脉的。而且,陈家主脉的弟子都很有压力,从小儿比支脉弟子接受的锻炼就多。他们因为有支脉在竞争,所以睡觉都是睁着眼睛,不敢放松,这样励精图治之下,才能一直保持主脉的活力,陈家一直都是主脉出族长,几百年来,从无更改。”
皇帝豁然醒悟。
ps:
登录的让我无语。
第六十三章 跟过来
陈文蕙忙了一段时间,一天看天气和暖,打拳的时间不禁长了一些,出了一些汗,师傅吴丽霞忙过来给她擦拭。
对于陈文蕙来说,最亲近的女性除了母亲白氏就数师傅吴丽霞了。甚至比自己的奶娘都要亲。
吴丽霞没有子女,一直都跟着陈文蕙,从安城,跟到了京城,这中间去过上海城,去过夷洲岛,风风雨雨中,都是吴丽霞陪伴着陈文蕙。
两个人只见的关系亲密无间。陈文蕙对吴丽霞说:“师傅,这一套拳脚,我都已经学了这么多年了,嗯,算起来,都要有四五年了,开始练剑也已经有了一年了。师傅看,我现在武艺怎么样?算是一流高手了没有?”
吴丽霞失笑:“还一流高手呢?你一个十岁的孩子,才练了这么几年的拳脚,还是以健身为主的,别说一流高手,连三流都挤不进去啊。都不要和那些门派和江湖中人比了,就是我们院子里的大丫鬟们你都比不过呢。”
文蕙一想,确实,秋碧她们都跟着她一起学的拳脚,都比她要高明了,想想真是没劲儿,辛苦这么多年,也没有个成绩。
吴丽霞看文蕙有些沮丧,忙安慰她说:“好了,出了一身汗,让人伺候着擦一下身子,换一件衣服吧,别散了汗,着凉了。你虽然没有成为江湖中的一流高手,可是,你现在的身子多好啊?很少生病,前一段时间,我们还在大宅子里的时候,府里那么多人都生病了,染了风寒,你不是也没有事吗?”
文蕙想想也是,自己不跟别人比了,要是跟自己比,还算是很有成绩的。当初刚穿过来的时候,那个叫弱啊,现在比一般的官家姑娘们的身子都要好一些。
想到这里,文蕙笑了起来。忙走进屋子里,在秋碧的伺候下换了一件家常穿的湖绿色小袄,和吴丽霞一起吃早饭了。
两个人一边吃,一边说话。文蕙问:“师傅,这几年你的铺子开的很红火吧?”
吴丽霞笑的很开心说:“可不是吗?现在已经有了几个分店了,每个季度的分红都不少呢?我想着,我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就捐了一部分给医院了。现在姑娘要建养善堂,正是我们这种鳏寡孤独需要的地方啊。等建好了,我也要捐钱。只是,别嫌少啊。”
陈文蕙笑了起来说:“我们这个捐献是长期的,一两银子也不嫌少,一百万两银子也不嫌多。只要是有心做善事,就好了。”
吴丽霞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有些踌躇,该不该说。
文蕙何等聪明,立刻就看出来了问:“师傅,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但说无妨。”
吴丽霞看看文蕙,有些不好意思:“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让堂哥开的那个喜铺。生意这么好,现在,我跟着姑娘到了京城,堂哥和堂嫂就给我捎信说,也想在京城开一家。”
文蕙立刻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啊?这是好事啊,其实师傅不说。我都要和你说呢,干脆您们把生意也开到京城好了,现在我们都在这里,看样子还要住上好几年呢,这分店一定是要开的。可是资金不够,尽管说,弟子我给您补上。”
吴丽霞忙摇手说:“开分店的钱足够的,都不说铺子里存的钱,就是我这几年的分红,都存了一部分呢,我刚刚不是还说了我要捐钱吗?”…
文蕙一想也是,就问:“那还有什么问题,想来,你家的铺子开了这么几年,人手,伙计都是熟悉的了,这钱也有,人也有,就差一个铺面了。也是京城中寸土寸金,这铺面是不好弄的,横竖我们只是租铺面,又不买,怕什么呢?拣个地方弄个门面,赶紧把生意做起来的好。京城中富贵人家多,那些大户人家的丫鬟们都很有体面,到了放出去的时候,当家主母多半是要给置办嫁妆的,自己准别又耽误时间,要是也有这么个喜铺,大家可是方便了很多。还有,京城中,做生意的多,一般中等家庭的人,比别的城市都多,这些家庭的姑娘们出嫁,也多是自己准备东西,很复杂,哪里有在喜铺里置办方便啊?”
吴丽霞笑着说:“生意的事情我不懂,但是我堂兄和堂嫂也是这么说的,他们都说,要是在京城中开店,一定生意很好的。若是文蕙也认为好,我就叫他们过来,这些事情,大堂哥都是做熟的了,我把银子交给他,他自然给我能办好了。”
陈文蕙笑着说:“那就尽快办吧?新店早点开张,我好在这些夫人们中间给你拉生意,放心吧,一定赚钱的。”
吴丽霞笑着说:“说到这个钱啊,我还想和你说这个事情呢?”
陈文蕙笑着说:“钱的事情?师傅的钱不是都存在我们银行里面吗?应该有不少了吧?”
吴丽霞说:“你看我,吃,穿,住都是府里的,就是首饰头面,洗头,擦脸用的东西都是府里的,我自己都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也就是每年给我老母亲买些东西,多是用赏给我的绸缎之类做的,再就是每年给母亲一百两银子,还有我得的一些头面,首饰,摆件之类的。所以,我一年光是府里给的月钱都花不完,更不要说那些铺子里赚的钱了。我每年就还要捐出去两三百两呢。这样一来,我存的钱就越来越多,就是去掉在京城开铺子的钱,还剩下好多呢,我想着虽然银行有利息,但是毕竟是个少的,姑娘能不能帮我想法子,盘出去?”
说完,吴丽霞又有些不好意思说:“师傅是不是太贪心了?”
陈文蕙笑咪咪的说:“哪里?师傅这个叫会理财。师傅先跟我说说,你手里有多少钱?”
吴丽霞忙说:“本来有两万多两银子呢,准备拿出一万两预备着在京城开铺子,那还剩下一万多两呢。”
文蕙有些惊讶说:“师傅,你还真是能省啊,居然有这么多钱。嗯,这一万多两呢,零头就先放着,预备着急用。至于这一万两呢,自然是做生意的好,可是做生意太操心了,暂时师傅这里还没有什么人手,不如把这一万两银子拿去南洋买地呢?一万两足够买上个一两万亩的大庄园了,再找一个好一点的管事,雇上一些倭人,新罗人之类的,去好好开垦去。可不是好吗?”
吴丽霞想想说:“这个人手呢,到是有一个合适的,嗯,就是我的姨母家的表弟,本来家里是种庄稼的,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一户大户人家里当过管家的。后来,这户人家搬走了,他也丢了差事,不如就雇佣他去给我打理,怎么样?”
文蕙说:“关键是人品怎么样?还有除了一个能管理庄稼的管事之外,还要自己养着一个护卫队,因为在南洋那个地方,一来要防止野兽,二来要防着土著,三来还要弹压雇佣的长工们。”…
吴丽霞笑着说:“这个更是简单了,我有个师兄,正好没有差事做,正穷着呢,我干脆和他说说,让他们一家子都去,嫂子可以给长工们做饭,几个孩子也能带去帮忙。”
陈文蕙想想也是,对于吴丽霞来说,认识的大多是这些武人。
陈文蕙说:“师傅,我也在南洋买地呢,不过,我买的多,还建了一个城,师傅干脆就在我建的那个城里买地吧?这样我的人还能多照顾一下。万一,师傅请的管事和护卫队长起了歪心,也不怕的。只是,这样一来,就不能买一两万两银子的大庄子了,只能拿出五千两买地,五千两请管事,护卫,长工了,还要给管事,长工,护卫们建房子,还要买农具,种子之类的呢。”
吴丽霞笑着说:“一万亩的庄子还叫小吗?”
陈文蕙笑了:“哎,在大楚,一万亩的庄子都是超级大庄子了,只是在南洋还算是小的。”
吴丽霞笑着说:“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
陈文蕙转过头来对秋碧说:“秋碧,这个事情,你帮着师傅办啊?”
秋碧忙答应下来。
这个时候,陈文蕙的早饭也吃完了,换了一套出门穿的衣服,先去和白氏打了个招呼,就坐着车去了公主府邸,开始每日的例行公事,看账目,监督工程了。
没多久,吴丽霞的喜铺就在京城开张了。陈文蕙和白氏,在一个适当的时候,跟一起喝茶的夫人说起这个喜铺,那个夫人有个贴身大丫鬟要成婚了,是外嫁一个不错的人家,这个夫人有心抬举,准备置办一份像样的嫁妆,可是这些绣花,喜服,家具之类的东西做起来太费事了。正在和白氏说着这个事情,白氏忙向她介绍这个喜铺,并且说,她们在江南的时候,那些夫人们身边有脸面的大丫鬟们出嫁都是在喜铺里置办东西的,有些小官儿家里的姑娘也是在喜铺置办的。这么一说,一起喝茶的几位夫人都感兴趣了,一起去看了看,很是满意,就都在喜铺里置办了。消息传开,喜铺的生意日渐好了。
因为京城中的人口,官员,中等家庭的人员实在是太多了,喜铺的生意自然比在青阳城的时候好多了。陈文蕙帮吴丽霞看看账目,对师傅说:“师傅,照这么下去,估计您投资的一万两银子能在一年内收回。”
吴丽霞喜不自胜。
ps: 双月票大战开始,请支持一下,求订阅,求粉红。
第六十四章 垫脚石
吴丽霞的喜铺,陈文蕙大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