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掉袖子里装着的许多物件,然后才说:“你再变,这次还能变出来,也算你有真的本领。”
赵佶笑一笑,两手一搓,举过头顶,过得片刻,对钟灵道:“你抬头看看。”
钟灵闻言后仰起臻首望向上方,却见视野里一片朦朦胧胧的雾气,仔细看看,这雾气当中影影绰绰显出一片竹林,再定睛一瞧,清泉假山都历历在目。她心下大奇,再转头一瞧,才看到赵佶两手各捏住薄如蝉翼的丝帕一角盖在她的头顶上,她方才所看到的景象,竟都是这丝帕上本就有的刺绣。
钟灵见到这般精致的丝帕刺绣,心里着实喜爱,待要开口讨要,却又将冲到嘴边的话给咽回去。接着却听赵佶说道:“你答应我不将方才的戏法玄机告诉别人,我就将这丝帕送给你做谢礼。”
钟灵摇摇头:“我不要你的东西,我也不跟别人说。我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又不是朋友,收了你的东西,我娘会骂的。”
讲到这里,她神情有些落寞,方才的笑靥如花转眼不见,垂下头来不再言语。
赵佶将丝帕叠起来握在手心里,然后低声问道:“你爹娘常常责骂你么?”
“我不跟你说。”钟灵微微侧身,将头转到一边去,眼角却有晶莹水雾凝聚。
赵佶叹息一声后说道:“小姑娘,有心事跟别人讲讲也是一桩福气。你莫看我衣表光鲜,过得却比很多人都要可怜。我爹娘都不在了,兄弟姐妹虽然很多,感情却不融洽,各个都要防着彼此。我的朋友也不多,有人肯靠近我,我多半要想想他想在我这里拿走什么。纵使有一两个可以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心里却还有很多秘密难跟他们讲起来……”
听到赵佶稍显低沉的声音,钟灵转过头来望着他,一脸认真道:“你是在编造故事要我同情你么?我爹爹说过,那些没品行的男人才会在女子面前把自己讲得可怜兮兮。”
赵佶闻言大汗,这都是什么样的家教!看来那钟万仇是将心里那诸多怨念全都灌输给女儿。
不过钟灵倒也没再追问此节,转而也叹息一声道:“其实我爹爹和我娘都疼我疼得不得了,只是有些时候是例外,他们两个吵起架总乐意拿我来说事情。次数多了,我就烦了。我爹爹也总莫名其妙就对我发火,有次我娘说,若真瞧着我不顺眼,一掌给毙了。我吓得三天三夜没回家……”
话匣子一打开,小姑娘也不再顾及赵佶是个连朋友都算不上的,似要将心里苦楚都倾倒出来,讲着讲着,泪水又从眼眶里涌出来。赵佶见状,顺手将丝帕递上去。钟灵随手接过来,擦一擦脸颊上的泪水,旋即收住了话音,望着被泪水浸透的丝帕,略显羞赧道:“都脏了……”
“不妨事,我那里还有很多。你不想要的话,用过后就丢了吧。”赵佶随口说道。
“那不好,我洗过后再还你。你是寨子外宋人商团的么?”钟灵说道。
赵佶点点头,说道:“我姓赵,家里排行十一,你叫赵十一就可以了。你现在知道我的名字了,咱们算朋友了么?”
“我爹爹说过……”讲到这里,小姑娘见赵佶表情有些古怪,自己先笑了笑了:“得了,算是朋友了,反正我爹爹又不晓得。我跟你做朋友,你可不能把刚才我说的话讲出去。”
她低头展开那方被泪水浸透的丝帕,看到上面那图案在沾了水汽后益发显得灵秀,禁不住感叹道:“你们宋人可真有闲情逸致,这样一片薄薄的布片,也能整出许多精美的花样。跟这丝帕比起来,我爹爹带回来的那些货品可真是让人瞧不上眼,也难怪那个姓霍的会压价。”
她忽然咬了咬牙又说道:“这事还要怪那些宋人使团!他们这么多年都不来大理,偏偏我爹爹北上带货的时候赶过来,搞得什么事都乱糟糟的。爹爹心情不好,又要来骂我!我自己平白受了气,真是忍不下,等几天就跟着宋人使团,把貂儿放出去咬那使者一口!”
赵佶听到这话,心内大汗,还未开口便听身后忽然响起一声暴喝:“混小子离我女儿远一些!”
赵佶转头看去,只见钟万仇已经结束了打斗,正一脸怒色大踏步向这里走来。他衣衫有些凌乱,胡须也缺了一角,衣摆上还沾了些血渍,看来方才战况应是颇为激烈了。
钟灵看到父亲走来,脸色变了一变,说道:“赵大哥,我不能跟你说了。我爹爹过来,看到我跟你待一起可是要发火了。”
说罢,小姑娘站起身来,娇躯一拧轻飘飘落下地面,旋即便向父亲跑去。
赵佶站在墙头上,却难像钟灵那样轻轻巧巧跳下去,眼见钟万仇还气势汹汹冲过来,颇有要给自己一刀的架势,一时间进退两难,暗道自己接近人家女儿可算轻浮,却不想当下就要受到教训,报应来得好快。
钟灵去劝阻父亲,却被钟万仇一把甩开,挥舞着那沾染了血渍的大刀,当下便纵身往墙头扑来。正在此时,赵佶那几名侍卫已经闻讯赶过来,有两人蹬着墙面攀爬上来,左右护住赵佶。而站在地上的人则掏出劲弩,瞄准了钟万仇手中大刀,一路攒射出去。
只听铿锵箭刃与刀背碰撞声,半空中的钟万仇竟被这弩箭狠劲一路冲撞得倒翻丈余,虎口已经微微绽开。落地后他一脸凝重望望地上那几名侍卫,又看到厚重刀背竟被弩箭砸出颇为显眼的缺口坑洞,心知若这弩箭瞄准自己身体的话,只怕即刻就要洞穿。他心中不禁凛然,西南武林中不乏有擅长暗器的高手,钟万仇自己也曾把玩过一些袖箭之类的防身器具,但却从未见过机括如此强悍的劲弩!
“赵大哥,你莫让人伤到我爹爹!”钟灵见父亲受挫,情急下顿足大喊道。
040 忠烈西军
赵佶见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并不显山露水的侍卫们竟然有如此亮眼表现,同样忍不住眸光透亮。侍卫们用弩箭逼退钟万仇,赵佶并不感到奇怪,大宋的各种军器军械异常强劲赵佶早已经清楚,真正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侍卫们操纵劲弩的行云流水和准头之高。他们从远处奔来,先要瞧清形势然后掏出弩机上弦,接着瞄准扣弦,将半空中钟万仇给逼退,更难得是数箭皆命中撞击钟万仇刀背,如此神乎其技,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那钟万仇虽然凶神恶煞冲上来,不过算起来赵佶也确实有些理亏,倒未必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摆摆手让侍卫们收起弩机,然后在两人挟持下跃下墙头。
这边钟万仇领教过弩机之威也不敢再放肆,他只是性情暴烈却不会一心求死,只转头对钟灵道:“女儿,爹爹平日怎么教你的,难道你忘了不成?这种小白脸登徒子最是坏心肠,见到他们都要避着走。他可有欺负到你?告诉爹爹,若真有,我一刀将他劈成两段!”
赵佶站在数丈外听到这话不免赧颜,不过也觉这钟万仇性子当真古怪,刚才酒楼里喝骂女儿厌恶至极,现在却一脸疼爱之色,若是性子韧性差些,委实受不住这种翻脸快过翻书的跌宕。
钟灵见爹爹无碍,心里松了一口气,她与赵佶也不算太熟,真怕这人被激起怒火来害到爹爹性命。听钟万仇在闹市上这般叫嚷,又觉得羞恼得很,低头扯住钟万仇衣袖低语几句,钟万仇才拉着女儿转身离去,只是仍回过头来瞪了赵佶几眼,模样很是凶狠。
赵佶目送这对父女离开,眼见到一直走出很远的距离,钟灵才回过头,悄悄挥着挥着手中丝帕告别。
被钟万仇这一闹,赵佶也没了逛街的兴致,便与侍卫们一同回营。几名侍卫见赵佶一脸兴致缺缺,便请示道:“王爷,要不要打听一下那对父女的落脚点?”
赵佶微笑着摆摆手,他追上钟灵,只不过是一时的好奇,想看看这个小姑娘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小姑娘虽然生得清丽可人,他却也没有更深一步的想法。诚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若要学那段王爷播种机那般一路留情留种,赵佶却没有太高的兴致。
暂且抛开钟氏父女不谈,赵佶对侍卫们刚才逼退钟万仇的技艺好奇得很。他从一名侍卫那里讨来一张弩,这弩弓宽将近一米,弩臂则有半米多长,平时两者分开,弩臂挂在腰后,弓身则斜插在肋间,并不影响活动。一旦用到的时候,可即刻抽取出来组装上弦,相当便捷。
这样一副弩,重达百余斤,赵佶看着侍卫们耍起来轻轻巧巧,自己却几乎驶出了吃奶的力气才将整副弩给托起来,不过却已经完全没了力气引弦搭箭,不由益发对将过百斤弓弩耍起来混若无物的侍卫们倍感钦佩,不免问道:“你们练出这些本领来,用了多长时间?在禁军里有这些本领的人多不多?”
侍卫们不免笑道:“咱们大宋缺马,弓弩是步阵里最重要的武器,因此行伍间最重要的便是臂力这一项。小人们这些本领,也算不得多出奇。”
这回答虽然轻巧,但赵佶试过后自然不会以为就这样简单。若八十万禁军里每个都有这样非凡的技艺,那不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果然,接着另一名侍卫便笑道:“不过,要练出这样的火候来,那也不简单,单靠日常的操练是做不到的。小人们出身西军,与西北羌人和西夏人交战得久了,若手脚慢一些,早就死在军阵冲杀里。所以,这些本领大半还是要活命被逼迫出来的。”
听到这话,赵佶不禁肃然起敬,他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些侍卫们竟是西军出身。西军乃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得也最苦。像那天波府杨家将一门**上阵杀敌,虽然只是艺术塑造,但却取材真正的西军故事。在西北之地,不乏合家男丁尽皆阵亡,只留满门寡-妇的现象。西军悍勇,天下闻名,随便出来一个兵痞,便是鲁智深那样勇武的反贼。当然西军中不可能人人都如鲁智深那般悍勇,但却还有一位兵痞名叫韩世忠。南宋中兴四将,有三人出身西军,西军之骁勇善战可见一斑。与之相比,那被艺术美化太多的梁山贼寇不过跳梁小丑而已。
知道身边侍卫们出身西军后,赵佶对他们多了一份敬重。虽然这次出使完毕后,他们还要再返回西军里,双方以后未必会再有交集,但赵佶对他们的敬重却是发自肺腑,不掺杂别的乱七八糟的念头。靖康年间,西军勤王救国,自小种相公以下为国捐躯者不知凡几,虽然最终难挽颓势,但残存的火种却仍撑起半壁江山,确是真真正正的忠烈之军!
交谈中,赵佶又问起这种强劲的神臂弩在军中能占多大比重的配置,却得知这神臂弩打造不易,以大宋的生产力也打造不易,偌大西军中只有千余具的配备,真正战阵厮杀很难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力,主要用于各位统军相公的亲卫和精锐斥候队伍里,军中主要配备的还是一般的硬弓。
听到这里,赵佶不免有些遗憾。可惜他不是什么博闻强记的工科男,不要说引导一场工业革命,土法炼钢的工艺都不懂,很难在改进军械方面做出什么贡献。
刚刚回到营地里,蔡京便来拜会赵佶,寒暄一番后主要讲得内容还是再往前就到了大理国真正控制的疆域中,所以言行举止方面需要庄重起来了。赵佶虽然有些猎奇心理,但也不会完全无视了这次出使的任务,听到蔡京的话后便点头答应自己会注意起来,留在使团里不会再随便外出私下行动。
使团休整了一夜后,第二天继续上路,因为刚刚答应了蔡京不会再随便外出,赵佶倒也没机会跟那钟灵告别一声。不过只是道路偶遇一次,倒也不必怎样牵肠挂肚。
使团南行三天,那大理国镇北关遥遥在望,而大理国前来迎接大宋使团的队伍也终于跟使团碰面了。率队的乃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与重臣善阐侯高升泰,这已经是大理国能摆出来规格最高的迎接队伍了,段正淳乃是皇储皇太弟,高升泰却是当下大理国风头无两的权臣,若再进一步,只能由国主段正明亲自出关迎接了。
之所以摆出这样隆重的迎接阵仗,一来是因为大理国与大宋向来没有多少互动,最近一次还是仁宗朝大理国主砍下逃进国中的侬智高头颅送给大宋,因此大理国上下对这番大宋来使分外重视。二来自然是因为使团中赵佶的存在,同为皇帝御弟,他的分量却又比段正淳重了许多。
双方在关外简短会面交谈,赵佶也终于见到了那位闻名已久的镇南王段正淳。段正淳年约四十岁许,相貌儒雅,气度雍容,顾盼之间自有一股颐指气使的贵气,站在迎接队伍之前,犹如鹤立鸡群般出众,难怪能引得那么多女子为之倾心。就连蔡京与这位段王爷见礼时都不免心中称奇,不想这大理南陲小国,竟有这样一位气度出众的宗室亲王。
段正淳与高升泰上前拜见赵佶,早有随行的礼部官员教导赵佶相应的礼节,赵佶应对之间倒也没有失了礼数。双方简单交谈几句,旋即便入了关口,赵佶跟乔峰一起与段正淳共乘王辇,蔡京这正使则坐镇使团,在高升泰作陪下继续上路南行,要在入夜前赶到镇北关里,那里早已经备下了接风洗尘的宴席。
041 大理君臣
王辇内空间不小,摆得下一方案几,数人团坐都不显局促。段正淳很热情,从上车开始就没有住口,一边询问赵佶沿路见闻,一边缅怀自己年少时前往大宋游学的时光。他言语风趣,简单事情也能描述得妙趣横生,因此并不给人喋喋不休的感觉。
一边与段正淳交谈着,赵佶也一边暗暗审视这位段王爷。
在出使大理国之前还有这一路上,赵佶也做过一些准备,对大理国加深了一些了解。整个大理国,主要由白蛮和乌蛮构成,而皇族段氏一家属于白蛮。至于常人印象大理段氏属汉人一脉,又或祖上属于汉人,其实并无太大意义。左右他们做了一国君主,也不可能举国归降大宋。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