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候。
周侗在一边看了,同样不免一奇。他虽然瞧出童贯有武功在身,但因对方是内宦,他也不好出言置喙。可是见赵佶发出一招试探,童贯能硬接下来固然让他感到好奇,可是更好奇的却是这位端王爷内力已是颇有造诣。
周侗博采众家之长,无论眼界还是修为都俨为宗师,此前虽然听赵佶讲自己练过内功,周侗却没能瞧出什么端倪,还只当他只是学了一些道家的养生法门。直到赵佶这一动手,引动了体内的气劲,周侗才瞧出这位端王爷果然是修炼了上乘的内功法门,最起码在收敛内息这一项,就是周侗所见诸多武学当中的翘楚。
赵佶退了一步,对童贯说道:“起来吧,你这身内功,学了有几年的光景?是瞧着御拳馆典籍自学的?”
童贯虽然站起身来,不过依然是战战兢兢,垂首恭顺道:“小的五年前被分到这武备库当差,因为少人往来,闲极无聊便拿几本库存的图籍翻看消遣,看得多了,也忍不住蠢蠢欲动想练一练……小的练那些武功,从来都是当作消遣,确是从不敢有别的念头!”
听到这话,赵佶嘴角不禁一咧,只当作消遣就练成这样一身武林中许多人都望尘莫及的内功,这童贯还当真是个武学奇才。
周侗闻言后也不免错愕,修炼内功不同于其他,寻常人就算有师门长辈言传身教的引领指导,都不免有行功出错危及生命的情况。可是这内宦阉人内息本就较常人驳杂阴虚一些,想要入门比一般人还要艰难,然而他不只练成了,而且还一练数年有余,除了禀赋过人,运气也当真好到了极点。
他伸手钳住童贯脉门,过了片刻后才开口道:“能熬到今天,你也算命大了。”
听到这话,那童贯脸色蓦地一变,颤声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赵佶闻言后也不免讶然望向周侗,好不容易发现一个会武功的太监,而且还是名气甚大的童宣帅,怎么突然又有生命危险了?
周侗沉吟道:“你勉强调集内息,收束不得其法,如今十二俞皆伤,下三焦处损耗尤重,肾门阴火虚亢。若即刻停了内功的修炼,仔细调理身体,尚能维持下去。若再晚上半年,却是难办了。”
听周侗讲出这些穴位名字,赵佶倒并未在意,总之一句话,童贯这太监练功把自己练得肾虚了。他心里忽然涌起一阵难抑制的笑意,当下也顾不得当事人的心情,转头掩嘴大笑起来。
童贯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只脸色苍白颤声道:“大、大人,小的这条命、还有救?”
周侗点头道:“眼下还有几分挽回的余地,只是以后切记不要再胡乱练习内功,走岔了一步,可是要人命的。”
且不说童贯在那里诚惶诚恐的听周侗讲解该怎么救治,赵佶委实已经对御拳馆中的武功秘籍好奇无比,想看一看能把太监练得肾虚的武功到底是什么样子。
库房打开后,一股霉重气息扑面而来,赵佶在门外等了片刻,待霉气稍稍散去,才举步走进去。数间大屋的库房里,堆满了一口一口的大箱子,箱子外贴着封条,地上还散落着一些书籍。赵佶随意捡起一本来,待看到那书皮上的名字,脸色蓦地一变,只见那封皮上赫然写着“少林无相劫指谱”!
若没记错的话,这无相劫指该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怎么会出现在御拳馆的藏书当中?而且就像垃圾一样被丢在地上!
赵佶按捺住心里的震惊,翻开这秘籍草草翻阅一遍,脸色不禁愈发精彩。他虽然没有见过无相劫指,但看这秘籍上所记载描述的内容,确是一门上乘武功无疑,想来应该就是真正的无相劫指了。
这时候,周侗也走进了库房,看到内中情形,不免叹息一声道:“御拳馆裁撤,这些武技秘籍也蒙尘如此,实在愧对前人拳拳报国之心……”
听到周侗的感叹,赵佶将手中秘籍扬了扬,说道:“周老师,我曾听人讲过,这无相劫指乃是武林中少林寺的绝技,怎么会出现在御拳馆藏书中呢?”
周侗接过秘籍看了几眼,才说道:“御拳馆这些藏书,不只有少林派的武学,几乎天下武林当中各门各派的武功都有囊括。当年御拳馆初建,乃是轰动武林的一件大事,许多武林中义士都甘心献上自家武学传承以报效朝廷。因此,这其中很多一部分秘籍都是当年武林义士进献的。后来地方上的官府还有各军州也都有意收集一些武林中的武技秘籍,日积月累之下,便成了如今御拳馆这些库藏。”
赵佶听到这话,不免又是一惊,舌头都有些僵直:“你是说,这库房里存了武林中所有门派的武功传承?”
“倒也不能说全部,武林中各门各派的武学多如恒河之沙,哪能尽数收集齐全,不过但凡武林中有些名号的武功,遗漏的倒也不多。”周侗说道。
赵佶强忍住内心里的震惊,上前辨认着各个箱子外面所贴的封条,单单标注掌法一项,就有足足七八口大箱子!他扯去封条掀开箱子一看,只见里面放满了码得整整齐齐的秘籍!
再看其余的箱子,也都是此类情况,枪法、刀法、剑法还有各类奇门兵刃的武功秘籍,全都整整齐齐堆放在这库房当中!
行走在这些堆积入山的箱子,赵佶忽而有种被天上掉落馅饼砸晕的感觉,脑海里确是止不住的眩晕之感。亏得他此前还煞费苦心要去曼陀山庄琅环玉洞去看藏书,却不知在这大内库房中收集的武功秘籍足足比那琅环玉洞多出数倍有余!
这时候,童贯上前将一本厚厚的图册递给赵佶,说道:“王爷,这便是库房中所有藏品的清单明细。”
赵佶接过那图册翻开一看,只见里面密密麻麻的记载了许多小字,诸如“庆历三年九月,梓州义士吕大成进献金刀刀法(全)”“庆历三年十一月,武胜军收枪、刀、爪计三十二册”……
越是翻看,赵佶越是心惊,单单从这字面上的数字或许震撼还要小一些,但配合着身后那些大箱子,却震撼力十足。他不清楚那琅环玉洞或者还施水阁是如何收集武功秘籍的,但是御拳馆的收集方式乃是车载斗量的成批批发!
而且,这些记载当中偶尔还会爆出一些让赵佶大感惊讶的内容,比如“庆历六年四月,洛阳义士徐振进献降龙掌十三式计三册”“庆历七年元月,少林僧众进献武技计四十八册”。不过最让赵佶感到惊讶的是“至和二年八月,大理国段氏进献一阳指诀计五册”。
看到这项记载,赵佶脸色不禁一变,指着这条内容对周侗道:“周老师,这藏书中还有大理的一阳指?”
周侗低头扫了一眼那记载,旋即便笑道:“确是有的,这一阳指当真是一门高深技法。讲起来还有一桩趣事,当年主管御拳馆的乃是有‘南侠’之称的展昭展大人。大理国进献西南匪首侬智高人头进京,当时展大人早听闻大理国一阳指在武林中的名声,便想寻那大理国为使的宗室切磋一二,不想较量没成,却带回这一份秘籍。”
赵佶闻言后不禁咂舌,没想到早在自己之前,大宋已经有前辈在打那一阳指主意了。他从大理国得来那六脉神剑至今都未学成,大概也能猜到那枯荣老僧在里面玩的策略。这老和尚给自己无用的屠龙技,该是想不到自家看家本领早就收藏在大宋内府库房里了,待会儿倒要找出来学一学,以后得机会了用这一阳指点死那个使坏的老和尚!
不过周侗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赵佶笑容僵在了脸上:“可惜这一阳指乃是大理段家家传的武学,而段家人皆是反关脉,经脉运转异于常人,因此这一阳指收来也无人能够学成……”
091 万法通
赵佶听到这话,眉头不禁微蹙,周侗这话却是让他感到惊诧无比,一阳指非段家之人不能修炼?可是他分明记得,许多并非段家的人都会这一阳指,且不说后世那位宗师王重阳,就连到了元末就连段家的家臣后人都还会这一阳指的武功,怎么周侗却说外人学不成一阳指?
于是,他便开口道:“可是周老师,我不久前出使大理国,却看见并非大理段家的人也有会使这一阳指的,莫非他们也全都是这所谓的反关脉?又或者这段家进献的一阳指诀有所隐瞒?”
周侗闻言后也不免微微错愕,皱眉道:“竟有此事?御拳馆中一阳指诀确是没有疏漏,大凡高明的武功秘籍,能否练成且先不谈,若当真有疏漏隐瞒的话,单单在武理上就讲不通。一阳指是大理段氏皇家世代传承的武功,历代御拳馆教习也有许多人都想试着练上一练。单纯指法招式的外功法门,只要习练日久,练得纯熟起来,倒也能有几分威力。但若练至深处,由外功转为内功的温养调息,则就会因为经络情况不同难以修炼,若再强进一步,却会损害了自身,得不偿失。”
“虽然单单这些指法运转也算得精妙,用来对付江湖上一般的跳梁鼠辈那是足够了,不过终究难得其中精髓三味,虚耗经年却只能半途而废。此等技法,纵使上乘,也不如不练。”
听到周侗接下来的话,赵佶才明白原来他口中所说的练不成是指难臻大成境界,却跟自己概念中的并不相同,因而不免汗颜。不过听到周侗那后半段话,赵佶也不免咂舌,此老乃是御拳馆教习,有大半个武林的武学传承可供选择,自然可以挑肥拣瘦的选取功法。可是寻常武林人士若见到这样上乘的武学,心里早已经蠢蠢欲动,又哪里会管什么能否臻至大成,且先学了再说。
周侗旋即又说道:“其实武林中多数上乘的武功,也跟这一阳指诀情况相仿,盖因为武功虽然精妙,终究是要以人为本。而人跟人之间,终究会有细微差别,一样的武功,不同的人练起来效用却不相同。那些创建武功技法的前辈们虽然惊才绝艳,却也难创出所有人照本宣科都能修成高手的武功法门。有的人运道上佳,入手便学到了契合自身的武功,那自是进境飞速,但大多数人却无这种好运,就需要师长因材施教,加上自身禀赋悟性,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功法做出细微调整。若这两者都不备,哪怕学了再如何精妙的武功,也只能流于平庸,难成大器,若再执迷,只怕会害了自身。”
赵佶听了后,不免微微颔首,这是周侗在讲学武的禀赋悟性之重要,若真神功入手就能大成,那也实在太玄虚了些。就连萧远山和慕容博那样的武道高手,悟性禀赋皆超人一等,却因饥不择食的强学少林武功而落下隐伤。
心中转过许多念头,赵佶又不免奇道:“周老师,御拳馆中收罗这么多的武功秘籍,难道就没有一种人人都可修炼的上乘武学?”问出这个问题,他想的却是逍遥派一脉的武功,自己练的这北冥神功入手之简单,见效之快,似乎完全违逆了武道常识。
周侗闻言后沉吟半晌,旋即才摇头道:“或许是我本身造诣难及,确是不曾见过那种武功。但若说一个人能学成所有武功,我却见过。”
听到这话,赵佶不禁悚然一惊,转头看一眼这库房中藏书堆积如山,汗牛充栋,单单要全看一遍已经不容易,要全都学会,那还是人么?
“这事讲起来有些玄奇,若非亲眼所见,以我对武功之道的了解,多半要嗤之以鼻,以为笑谈。”
周侗见赵佶一脸怀疑状,当下便笑道:“那是熙宁四年的旧事了,有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御拳馆,想要进典藏楼里一阅藏书。楼里那些武技图籍不乏阴狠招数,若流落出去不免生害,便连朝堂诸位相公都不能随便借阅,因此守丁自不允许。那老者也不恼,转而到了御拳馆校场上,就在旁边瞧着教习们教授武学,过不片刻自己却下场中演练起那门武功来,竟比馆中教习演练的还要纯熟!”
“这事情闹开了,自然也惊动到我们几个教习,纷纷前去观望,一问之下才知此老竟是邵康节先生。邵先生乃是当世大儒,他来御拳馆借阅藏书,我们自然不敢拒绝,当下便引领老先生进入典藏楼。老先生进了楼后,随意拿起一本武功图籍,一边看着一边演练,竟是演练得分毫不差。他在楼里待了一个时辰,看了有将近二十路的武功,便学了二十路的武功!进楼时还是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家,出楼时却精神矍铄,切磋中更是一连击败了两位天字教习!”
赵佶听到这里,不禁瞪大了眼眸,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家,一个时辰里成为一名武林高手?这是在听玄幻故事么?
回想起这些旧事,周侗不免一脸喟叹状,再见赵佶一脸骇然之色,他不免笑道:“当年我们亲眼所见都觉难以置信,如今讲起旧事,许多人也只当做笑谈了。这些年来我也在想康节先生是如何做到这般的,甚至曾亲自前往先生故居拜会康节先生的后人,确定老先生此前确是不曾接触过武功一道。如今想来,或是大道殊途同归,康节先生一生治学,该是已经达到了常人难及的殿堂境界,以先天精气驱运后天法门,一法既通,万法即通。”
若非这些话是从周侗口里讲出来,且指名道姓的道出来,当事者又是名动天下的易学大家邵雍而非无名小卒,换了别人来谈,赵佶是决计不会信的。然而无论如何,凭他当下的常识确是很难理解这种现象,就像他想不通北冥神功为何会有这般玄奇的效用。大概周侗的解释,或许已经接近真相了吧。
这些旧事讲过,赵佶又翻看手中的清单名册,发现御拳馆中这些藏书大规模增加多是集中在仁宗朝,再往后虽然也偶有增添,但却断断续续,不复此前那样大的规模。饶是如此,单单从这名册上看,御拳馆中藏书也囊括了大宋武林几乎所有地域和门派。更有甚者,赵佶甚至还找到了摩尼教的一些武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