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春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枝春满-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每次捧读经典,我们都仿佛是在重温生命中那一段曾经十分熟悉的内心律动,以及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好与美丽。我们的心会一下子被击中,就像多年以后,邂逅一个知音或是老友,在灯光和音乐中与你对面,细诉别后的风尘。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每次重读经典,我们都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新发现。读得越多,我们越是觉得它的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经典,从不会耗尽它要说的一切。每一次温故,都是知新。
  所以,无论时空怎样变迁,无论世界怎么转变,我们的心灵,始终向往经典的恒定、纯粹与隽永,向往经典中那熟悉而又亲切的故园之思。经典,它是物质之外的性灵,是流俗之上的精华;是驳杂之中的至纯,是重压之下的逸放;是人文的温暖,是乡愁的慰藉;是无可替代的贴心,是无尽流浪途中那一抹希望和爱的灯火!
  从先秦的《诗经》,晚周的诸子和骚体诗,汉的乐府和辞赋,六朝的骈文,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学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中,那份哗哗流淌着的美丽、浪漫和优雅,曾经多少次激动过我们物化的心灵哟!
  “浪漫古典行”这个系列,正是几位年轻的、新锐的作者,在浸淫于古典诗词之美既久之后,有所发现,不吐不快,而终于拿起笔来,要将心中的那份诗意和感动,化为一束芳香的玫瑰,赠与读者诸君的。
  我们深信,诗是不能被解释的,正如我们无力取来一片月光,摘来一朵花开,保存一段时光。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去体味古典诗词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那一抹抹文化的与心灵的印记,是去品尝文字背后那份殷殷绵绵的情感,然后,用一种无力捕捉美好的怅惘心情,与你分享那份捧读经典的悲欣与真诚。
  在“浪漫古典行”之乐府卷《开到荼■》中,你会看到灵动而又冷静的文字背后,那形形色色呼啸着的爱:没有一件爱情是平淡的,真正平淡的不过是岁月,爱情终将脱颖而出,尽显平淡之中的妖娆。
  在“浪漫古典行”之唐诗卷《花枝春满》中,你会看到感性而又素朴的文字背后,那五彩斑斓跳跃着的青春:那青春的力,青春的美,青春的光,青春的热,以及那份蕴染在青春的底子上的人生的深长之思和瞬时感悟。
  在“浪漫古典行”之宋词卷《相忘于江湖》中,你会看到优雅而又唯美的文字背后,那份相忘于江湖的洒脱诗意:我心中有只猛虎,在细嗅蔷薇。不论豪放还是婉约,凛冽的雄心最终因为懂得了爱,而吹入了温暖的花香。
  也许,我们还无法做到最完整、最纯粹、最真实的还原,但我们为此尽了力。当你翻开这几本小书的时候,你会看到,那些古人用文字雕镂的生活和情感,都已注入我们的情感和呼吸。一字一句,砰然落地。打碎了的,是时光。你将从那些碎片中,看到你自己,及你的心灵。
  

我见唐诗多妩媚(自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唐诗是珠穆朗玛峰。其风神之峻朗,情韵之丰赡,意蕴之深厚,艺术之高超,后世均望尘莫及。不要妄想再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宋人、元人、乃至明清人,都很聪明,干脆走另一条路,所以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可以和唐诗媲美,各占一个山头。
  我们今天读唐诗,有多种读法:可以寻章摘句,可以以诗当史,可以怡情悦性,可以涵咏大雅,可以嬉笑怒骂,可以正经八百……其要旨,不外乎“别开生面、自出手眼”八字。但是,要把写得这么绝、这么美的唐诗读透、想明白,不容易。你自己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说:我懂了。那倒也没什么。倘若你要运用自己的眼光,在近5万首唐诗中去挑选自己喜爱的诗篇,并且连着你的读后感一起发表出来,供大家评鉴,那就要冒一点风险了。这本书就是这种冒险的结果。
  我读唐诗,是以青眼观诗,童心解诗,并且常常以只眼所见,便作洋洋大观。这样的读法,在作者自己,常常是自以为独得妙赏,而对于读者,却有危险。因为作者在打开这扇窗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地关掉了那许许多多扇窗。因此,作者在这里要郑重地奉劝读者诸君,切勿以作者一孔之见,便失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想象力。
  “青眼”,表示着我对唐诗的喜爱。林语堂先生说:男人懂得人生哲学,女人却懂得人生。我觉得,唐诗有点像女人,风华绝代,感性迷人;此所谓懂得人生。宋诗却有点像男人,深沉厚实,理性吓人;此所谓懂得人生哲学。
  “青眼”也可以理解为青春之眼、春天之眼。在我看来,最能理解唐诗的精神的,也许要算林庚先生了。“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就是他拈出的两个极为传神、深得唐诗精髓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建构了我们对于唐诗的基本认知。著名诗人海子有一句诗:“春天啊,春天是我的品质。”在我看来,春天的品质,正是唐诗的品质。
  “青眼”还指青年人的眼睛。林庚先生说:“唐人的生活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它的骨干。”这里所说的唐人的生活,当然不是指唐人的现实生活,而是经由唐代文学展示给我们的、唐人的可能的生活,也即诗的生活,包括唐人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个性气质等等。在我看来,唐代文学的精华,首先是唐诗,其次是唐传奇。如果说唐人的诗的生活对于我们当下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话,那么,读读唐诗或者唐传奇,也许能够使我们重拾许多早已丢失在尘埃中的梦想和感动。
  滚滚红尘,茫茫浊世。我们已经卑微得不能再卑微,我们挺直的脊梁,几乎要低到尘埃里。我们需要梦想。我们渴望激情。我们怀念青春。当我们在可怜的、皱巴巴的现实里再也找不到这一切时,至少我们还可以躲到唐诗里面去。
  感谢唐诗给了我们一条路。
  感谢所有以虔诚的心阅读这本书和寻找这条路的人们。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目录:
从书序
  我见唐诗多妩媚·自序
  感受心灵的温度005
  天地苍茫之中,我依然独立009
  不思###,常想一二014
  岁岁年年人不同018
  梦幻青春咏叹调022
  青春离家,叶落归来027
  不认命,要认理030
  我心即是宇宙034
  此生何所求,更上一层楼038
  迂回的道路,常常是达致目标的最近距离042
  胸阔千愁似粟粒,心轻万事如鸿毛047
  黑色的闺怨050
  从世界的中心,遁去如风055
  这首诗里“有意志”061
  伤心岂独息夫人065
  中国人怎样表达相思071
  迷失的意义074
  面对人生绝境,当有坐看云起的胸怀78
  不开心,毋宁死081
  秋浦河里充满诗意的忧愁087
  把寂寞说出来090
  人生是个圆球093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097
  人生得意有尽,人生失意无终101
  青春作伴好还乡105
  做什么,别做末路的英雄110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115
  二十八个字的回忆录119
  生死双美之境125
  一个划分朋友的分水岭131
  无限可能性当中唯一的人生135
  给你的人生做做减法139
  一记钟声敲醒古今愁143
  用针线缝织的爱146
  一半是女人,一半是梦152
  渴望激情157
  人生可问,命运不可问161
  那一抹青涩的初恋164
  凌霄花与橡树的公案169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73
  花开堪折直须折178
  问世间,情为何物183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87
  与永恒拔河190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193
  人应效法水的智慧199
  成功者的黑夜202
  于无声处听惊雷207
  欲望如草211
  懂你,是懂我自己214
  中产阶层的人生写意219
  朋友哲学和共享体验224
  看破历史的巨眼英雄228
  此情可待成追忆232
  时间与距离是思念的两个酵母238
  遍地英雄下夕阳241
  一生一代一双人244
  小故事,大道理251
  我未成名君未嫁254
  不合时宜者的精神导师258
  任是无情也动人261
  满城尽带黄金甲267
  

天地苍茫之中,我依然独立(1)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的确如此,陈子昂刚一登上初唐诗坛,就以一声近乎天籁的巨响震动天下。这声巨响就是《登幽州台歌》。
  而作为这声巨响的第一串激动人心的音符的,竟是这样一行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笔落惊风雨啊!不服不行。
  如果我们把整个唐诗看作一部辉煌的巨著的话,那么,这十个字无疑就是它的开篇!这个惊天动地的开篇难道已经提前向我们泄露了什么天机吗?它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鲁迅说:“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并不就是一首好诗。”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拉伯雷却在《巨人传》中让巨人卡冈都亚在出生时就发出了一声惊心动魄的呐喊:“喝啊!”人间的灵异,常常超越常识的界限,我们真的不能以“常识”来判定伟大。
  让我随便列举几篇伟大的作品,看看它们的第一行字写了什么。
  先看文学和传记。
  罗贯中《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丁《神曲》:“方吾生之半路,恍余处乎幽林,失正轨而迷误。”
  约翰·班扬《天路历程》:“我在这世间的旷野上走着,来到一个洞口,就在这洞里躺下睡了。”
  小仲马《茶花女》:“我认为只有在深入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人物,就像要讲一种语言就得先认真学习这种语言一样。”
  狄更斯《双城记》:“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纳博科夫《洛丽塔》:“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卢梭《忏悔录》:“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邓肯女士自传》:“一个小孩子的性格,在母胎里便已注定了。”
  再看宗教经典和思想巨著。
  《圣经》:“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古兰经》:“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祐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祐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这些如诗如刀的文字,一经寓目,怎能不令人神旺心惊,深深地烙印在记忆深处呢?我们难道不曾常常把这些简朴的文字,在记忆深处翻出来细细咀嚼?但是,哪怕咀嚼上几千遍,也是常读常新,就像嚼着一个几千斤重的橄榄,滋味无穷。而这,大概就是文学作品的“永恒”罢。
  1931年,诗人梁宗岱在谈到《登幽州台歌》时,这样写道:“你们曾否在暮色苍茫中登高?曾否从天风里下望莽莽的平芜?曾否在那刹那间起浩荡而苍凉的感慨?古今中外底诗里有几首能令我们这么真切地感到宇宙底精神(world spirit)?有几首这么活跃地表现那对于永恒的迫切呼唤?我们从这寥寥廿二个字里是否便可以预感一个中国,不,世界诗史上空前绝后的光荣时代之将临,正如数里外的涛声预告一个烟波浩渺的奇观?你们底大诗里能否找出一两行具有这种大刀阔斧的开国气象?”1934年,梁先生再次谈及此诗,说:“我第一次深觉《登幽州台歌》底伟大,也是在登临的时候。”为什么梁先生在登临的时候才感觉到这首诗的伟大呢?梁先生没有说,但梁先生的言外之意,我们却也可以猜到几分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地苍茫之中,我依然独立(2)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当时在武攸宜的幕府中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武攸宜不听,反而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
  幽州台不是一般的楼台。幽州台是一段动人心魄的历史的见证。
  战国时期,燕国的昭王是一位求贤若渴且大有作为的贤明君主。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攻破燕国,杀死燕王哙,并在燕国驻兵。燕昭王即位后,发誓要报仇雪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怎么办呢?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礼贤下士,招纳贤者。著名的“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