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和他的三姨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殿英和他的三姨太-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拦,挡住两个卫兵,忙对孙殿英说:“这不行,不入洞房不能去盖头,这是规矩。”

  参谋长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我们队伍上的规矩是先去盖头,再拜天地。”

  孙殿英拔出手枪,“通通”向天上开了两枪,厉声喝道:“去盖头!谁再阻拦,老子毙了他!”

  盖头被揭开,一位佳丽站在众人之中,她身材适中,线条优美,丹凤眼,柳叶眉,面色玉润,落落大方,纯真一笑,更增加了几分姿色。她暗暗看着孙殿英,见他有几分爱怜的样子,便轻移莲步,摇着孙殿英的手嗲声嗲气地说:“军长,俺情愿侍候你一辈子,别难为俺师姐了好不好?”

  孙殿英虽然为眼前的美人动心,却不肯放过碧罗春,他一挥手:“带碧罗春!”

  碧罗春被带上来,只见她两眼红肿,如桃子一般,泪水洗面平添了几分憔悴,和张玉娟相比只能是相形见绌。孙殿英当然同意这个年少嫩俏的新娘了。他顺水推舟说:“既然碧罗春不同意,也就算了,常言说强扭的瓜不甜嘛,捆绑怎能做夫妻哩?下午你们班子里的人都可以走啦。”

  拜罢天地,花厅里摆了几十桌酒席,军部的随员和各师的官佐,从中午一直喝到红日西沉,孙殿英看看手表才6时整,借口不胜酒力溜进洞房。洞房里张玉娟正在看书,她半躺在床上,只穿着内衣,活脱脱一个睡美人。孙殿英进入室内,张玉娟并未发现,只见孙殿英一个饿虎扑食,猛然而下,把玉娟吓出一身冷汗。他七手八脚脱了玉娟的衣物,便急于求欢。孙殿英个头虽然不大,却强健如牛,张玉娟本是十分害怕,欲喊不能,欲阻不敢,只好任他摆布。

  孙殿英二次来到婚宴上,一进门,参谋长便端着酒杯迎面而来:“军长的喜宴上怎么不见了新郎官?真不像话。”

  孙殿英笑着:“对不住弟兄们,刚才我去方便方便。”

  在四十一军时,只有参谋长敢和军长开玩笑,他逼着军长喝下一杯酒,对大家挤眉弄眼地说:“只怕军长到洞房里方便了吧?”众人心照不宣地笑了。

  孙殿英红着脸说:“这个冯养田,尽说胡话,我老孙见过的漂亮女人多啦,咋会吃豆等不着豆烂!今晚上大家一醉方休,我寸步不离还不行吗?”

  这班军人也真能闹腾,一直喝到晚上10点钟,仍没有离去的样子,急得孙殿英频频看表。参谋长毕竟是参谋长,他站起来打着圆场说:“时候也不早了,弟兄们喝哩也不少了,不要把军长等恼了。下一次军长再成亲,咱们再闹腾行不行?”

  孙殿英嘴里骂着冯养田说屁话,心里却感激他出来打圆场,因为他实在等得有些魂不守舍。送去客人,孙殿英步入洞房,灯光下的新娘更显得娇艳多姿,楚楚动人。张玉娟递上一杯浓茶,娇声地说:“军长请喝茶。”孙殿英接过茶,也接过人。他坐在床上,顺手就把新娘揽在怀里,亲热够了,便拉起了家常话。

  “宝贝,叫什么名字?”

  “小女张玉娟。”

  “什么地方人?多大啦?”

  “家住新民南关,今年一十八岁!”

  “家中还有什么人?”

  “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玉娟一生全靠将军了。”

  孙殿英听到此,鼻子一酸,几乎流下眼泪。他虽当过土匪,毕竟出身贫苦,看见穷苦人倍生爱怜之情。他轻理着玉娟的秀发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三姨太,我一定好好待你。”片刻又问:“你小小年纪,怎么愿意嫁给我这个40多岁的孙麻子?”

  玉娟哭着说:“军长不知我的身世,若知我的身世,就会见怪不怪了。”

  原来张玉娟是奉天师范的学生,日军占据奉天以后,她失学回家。不久,松井旅团攻破新民,玉娟的父母都死在日军的刺刀之下。张玉娟一路逃难,在赤峰,碧罗春戏班见她身材苗条,五官俊俏,唱腔甜润,便收留了她。她一边发奋学戏,一边暗暗发誓:谁杀了松井,哪怕是80岁的老头子,也要嫁给他。锥子山一仗四十一军击溃松井旅团,逼得松井剖腹自杀。张玉娟听到这个消息,暗自打听孙殿英的下落,此次下花园演出,真是天赐良机,就是不出现逼婚之事,张玉娟也会亲自找到这个孙殿英的。

  这一夜,两人恩恩爱爱,云云雨雨,这真是美人英雄两相爱,酿就一段云雨情。

第二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一节 蒋冯斗法

  新婚的第二天,孙殿英带着张玉娟拜见了夫人魏氏、二姨太杨氏。魏氏年长孙殿英三四岁,一心扑在孩子们身上,无意争风吃醋。杨氏本是小家碧玉,婚前已配人家,被孙殿英强娶过门,两个人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加上孙殿英的妻妾各居一宅,因此相安无事。

  白天,孙殿英一般不到司令部办公,张玉娟又闲暇无事,两个人卿卿我我哪有许多知心话。三姨太心灵手巧,她精通历史,三坟五典烂熟于心,又写得一手好字,此时派上了用场。她给丈夫讲讲历史,帮助他练练书法。她给孙殿英讲文天祥、史可法,讲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讲得陇望蜀、假道灭虢……孙殿英听得津津有味,他感到三姨太身上有许多新鲜之处。

  1933年日军向关内逼进,爆发了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赤峰口,孙殿英部、万福林部在赤峰锥子山一带的长城抗战,第一次挫败了侵华日军的锐气。由于南京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是年5月中日两国签定了《何梅协定》,日军暂缓进攻。但是没过多久,日军又大举进犯,关东军直逼平津,南京政府再度向日军妥协,又签定了《塘沽协定》。日军步步进逼,南京政府步步退让,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在全国抗日的呼声中,早已下野的冯玉祥将军从泰安移住张家口,义旗高举组织抗日同盟军,一时间西北军的旧部吉鸿昌、方振武、孙良诚等纷纷云集在冯玉祥的大旗之下,还有从东北退下来的抗日义勇军、游击队,许多爱国青年都来参加抗日,月余之间汇聚6万之众。

  抗日同盟军的总部驻扎在张家口东边一个叫新村的地方。村边的操场上高悬一面大旗,上书“抗日同盟军”五个大字。操场中间几个军官正在交谈着。那个身材魁伟,脸上泛着红光的人,便是冯玉祥。他挥着大手嗓音宏亮地说:“我们抗日同盟军驻在察哈尔,首先要保证察省版土的完整,现在多伦、康保、宝昌、沽源4县已经被日寇占领,我们一定要把它夺回来!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商量这个事情,大家都说说如何夺法。”

  方振武中等个子,步履中充满着军人的英气,他思考了一阵子说:“总司令要我们夺回察东4县,这是一定要夺的,但是同盟军刚刚成立,许多事情还不就绪,军队极待整顿、操练,粮草尚未齐备,总司令不可操之过急,过一段时间再说。”

  冯老总胀红着脸说:“我一天也不想等,叫你们来就是商量一下,马上收复失地的办法,吉鸿昌你说该怎么办?”

  吉鸿昌被点了将,踌躇了一阵说:“同盟军的部队现在还不能打仗,这是个事实。总司令看这样办行不行?孙殿英的四十一军驻在阳高一带,经过整顿兵强马壮,有七八万之众,他是总司令的老下级,是不是先让老孙打这头一仗?”

  冯老总脸上的愁云消散了,拍拍吉鸿昌的肩头说:“吉鸿昌说的是个好办法,就这么办。李副官!”

  李副官响亮地应声“到!”

  “你马上以我的名义,给孙殿英发报,召他前来参加抗日,收复失地,立即向张家口移防!”

  李副官说声:“是!”大步向总部跑去。

  这一日,孙殿英正在室内听三姨太讲书,张副官送来冯玉祥总司令的急电,听到冯老总的名字,孙殿英感到心里热呼呼的,他对冯玉祥倍加感激。那是中原大战之前,他第一次见到冯将军。开完会议他正要走出门外,冯老总拉住了他,拍着他的肩头说:“老孙呀,要说革命,咱哥俩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你革死人的命,挖了东陵的清墓;我革活人的命,把宣统皇帝驱逐出宫。挖墓算个球,清兵入关还杀人咧。”一提东陵盗墓的事,孙殿英就感到脸红,而冯老总把这件事说得冠冕堂皇。自此之后,孙殿英对冯老总佩服得五体投地。

  听完三姨太念的电报,孙殿英狠狠在桌上击了一掌说:“这一回咱也学学史可法、文天祥,把小日本打他个有来无回!”

  三姨太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拉着丈夫的手说:“将军效命疆场,视死如归,妾身愿随军出征,侍候将军!”一句话说得孙殿英心花怒放,一把抱过张玉娟,在那张眉清目秀的脸上亲着,咬着,感到无限的惬意。

  蒋介石的书房明亮而又宽阔,一张大理石的条案上放着各种名人的字贴,10多方宝砚各俱特色,笔筒里插满了各色各样的笔。迎面的墙上挂着元代画家赵子昂的《八骏图》,侧面的壁上有一幅渐江的《西岩松雪图》;案上放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联的内容是: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崖。

  蒋介石很喜欢颜鲁公的字,仿着对联的字体临写,写罢之后端祥着,忽然看见后一句写成了“泉石野生涯”,一把将纸揉了,扔在角落里。这时候他才相信,心思一乱什么事也干不成。

  这几天,蒋介石正为冯玉祥抗日同盟军的事烦恼。老蒋心里想,这个老冯没多天的功夫,就聚集了五六万人,长此下去必然酿成后患。他正在思谋着怎样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一个侍从参谋走进来说:“报告总司令,北平急电。”蒋介石接过电报一看,大吃一惊。这是军统局北平工作站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孙殿英有投靠冯玉祥的迹象。蒋介石紧皱着双眉说:“给戴局长打电话,请他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侍从参谋退下去,蒋介石陷入沉思,时间不长他便有了应急之策。

  从北平到阳高的公路上,驶来三辆雪铁龙轿车轿车,到达阳高之后,直奔下花园四十一军司令部。军部门口,军长、参谋长已经恭候多时。孙殿英和戴笠是至交,又是孙军长用得着的人物,接到电话以后引起孙殿英的高度重视,从客人的食宿到游览,老孙派人都准备得有条不紊。

  戴笠一下车,孙殿英就迎上去,寒喧一番后,老孙交待参谋长招待戴局长的卫士随从,两人拉着手进入一间密室。

  落座以后,戴笠开门见山地说:“人走时运马走膘,孙军长今年可是三喜临门哟!”

  “戴局长取笑了,有什么喜事能轮到我孙麻子头上?”

  戴笠屈指算着:“其一,热河抗战,你名扬四海,谁不知孙军长是抗日英雄!其二,你金屋藏娇,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如意夫人,怎么不让小弟见识见识?”

  孙殿英迫不及待地问:“其三哩?”

  戴笠卖起了关子:“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不到时候我是不会开金口的。”

  “这么说,戴局长不是白来一趟吗?”孙军长这一激果然有效。

  “好好好,你就看看这个吧!”戴笠说着拿出蒋介石的手令。

  孙殿英看那手令,白纸黑字,一笔一划,只有落款处“蒋中正”三个字认识,其他文字不知所云。但从这三个字中他感到事关重大。他拿着手令额上直冒冷汗,颤抖着手说:“局长老弟,你就饶了我吧,这上边到底说的是啥?”

  孙殿英一问,戴笠才醒悟过来,他忽略了孙殿英不识字。戴笠念道:

  军令部:

  着国民革命第四十一军,扩编为第九集团军,原四十一军军长擢升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一一八师、一一九师扩编为军。着孙殿英为青西屯垦督办,率第九集团军开发西北,沿途无论军队地方均给予方便。

  此令

  蒋中正

  孙殿英听后如雷贯耳,张着大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戴笠笑笑:“魁元兄,你这是怎么了?”

  老孙结结巴巴地说:“这会是真的,这么大的便宜咋会轮到我头上?”

  “怎么不会轮到你头上,热河抗战你是头功,蒋总司令最看重你,你老早都想要个地盘嘛,这一回可称心如意啦。总司令还说,你在青海西部站稳脚跟以后,还可以向新疆南部发展,弄得好你就是两省总督啦。”

  孙殿英想要地盘不假,两省总督他更想当,可他觉得这个事情来得太突然,使他难以置信,对着戴笠,他笑着一直摇头。

  戴笠见他这样,只好说:“这件事也许你不信,因为这手令是蒋总司令给军令部的副本,近日内军令部必有公文下达,到时候看你怎么谢我?”

  老孙应酬着:“戴局长和我情同手足,我一定重谢,一定重谢!”

  戴笠走后,冯玉祥又来电催行,报务员问军长如何回电?

  孙殿英答着:“我军粮饷弹药尚未齐备,待补充完毕,一定开拔。”

  戴笠一行果然稳住了孙殿英,这个时候冯玉祥催得再急,孙殿英也会按兵不动的,因为孙殿英的心思在军令部的公文上,是真是假他都要等个十天半月。

第二节 黄梁美梦
七天以后,四十一军司令部果然收到军令部的公文,任命孙殿英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和青西屯垦督办两张委任状同时下达。一时间军营内外欢声雷动,都在庆贺孙军长荣升。

  孙殿英叫来作战参谋,在地图上指指戳戳讲着行军路线,当作战参谋的手指点到宁夏时,孙殿英眼前一亮,一个新的阴谋形成了。蒋介石委任他为青西督办,虽然说有了个地盘,可以征税收粮养活军队,但青海毕竟是个穷地方,终年寒冷,寸草不生,在那个地方能搞出个啥名堂?这且不讲,青西督办是个地方长官,还要受青海省主席马步芳这个老回回节制,他怎么能受得了。孙殿英思谋着,我何必舍近求远呢,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只一万多人马,我有八万之众。有枪便是王,占领宁夏,赶走马鸿逵,这个宁夏省主席不就是姓孙的啦。宁夏距内地又近,物产富饶,金矿、银矿遍地都是,有了钱便有枪,兵多枪多何愁当不了两省总督。这个新上任第九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