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育儿心经: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用育儿心经: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久,婆婆的病情恶化,大家都明白她老人家去日无多了。春节回去探亲,还没进家门,大姑姐先悄悄叮嘱我,说为了让老人家高兴一下,告诉老人家我怀孕了,让我装一装,别说漏了嘴。我一听,心里发怵又别扭,也不知道这要咋个装法。不过想到一家人对我结婚三年都没要孩子这件事从来没有说一句不中听的,我心里也感觉歉疚,便满口答应大姑姐:好吧,我装。 。。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2)
一个月的时间,我承受着躺在床上的婆婆无微不至的语言关怀,心里直打小鼓,欺骗人的滋味真不好受啊。听婆婆唠叨“一点反应也没有啊,胃口真不错啊,脸色*嫩的啊”,我总是傻笑着不发一言,怀疑婆婆那么聪明的人,已经识破了我们的诡计。
  假期结束,婆婆的情况依旧很不好,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也要先赶回去上班。临走的前一天,婆婆忽然提出了一个请求:摸摸我的肚子,摸摸她的孙儿。我实在不知如何拒绝,便硬着头皮躺到婆婆身边。两三个月大的胎儿,据说也就是鸡蛋大小,摸不出啥吧?当婆婆的手慢慢伸到我的小腹的时候,我还是紧张得想哆嗦、想跳下床逃走。为了不让她老人家摸到啥,我使劲憋着气。婆婆一边摸一边说:“这小肚子咋这么结实呢?咋摸不着呢?”在我差点崩溃之前,婆婆终于饶了我,说好了,摸到了摸到了。我如释重负,大冬天的,我出了一身冷汗。后来,等我真正怀孕之后才明白,两三个月大的胎儿虽然只有鸡蛋大小,但是就我这种没很多脂肪的肚子,不用很费劲儿就可以摸到的。婆婆生过四个儿女,是有经验的人,她当时一定明白了我们是在骗她开心,但是聪明的老人家却故意装了糊涂。
  没过多久,婆婆去世了。那年春天,我已经28岁,蠢蠢欲动的母性使我没有坚定的决心做“丁克”。既然早晚要生,28岁也不小了,筹备吧。一位非常热心的女同事听说我准备怀孕,便送了一本书给我,介绍如何科学计算合适的怀孕时间,选择一个智力、体力等综合值最高的时间,这样,胎儿更聪明健康。这正好符合我喜欢什么事情都有计划、有准备的性格,便按照书中的介绍,计算了一个最佳的怀孕时间。
  真是奇怪,一旦身体中真正地孕育了生命,此前想象中的那些恐惧、尴尬都不见了,关注的东西也开始变化。最好笑的是,从前出门专门看那些美丽的姑娘,怀孕之后再出门,竟满眼都是孕妇,也不再觉得她们那臃肿的身形、蹒跚的步态奇丑无比了。
  十个月的等待,最后一刻来临了。经过十个小时的痛苦折磨,我听到了新生命的哭声,我的第一个动作便是抬起手腕看了下表:上午十点三十五分。女性的潜力是神奇的,不管平时多么娇弱、多么无能、多么没用,都能闯过生孩子这一关。因为无法生了一半再反悔,没有退路,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关于生产的疼痛,我的体会是,一部分来自于生理,一部分来自于心理的恐惧。确实,通常说来没有比那种疼痛的体会更让人撕心裂肺了,但是也不像影视作品中渲染得那么恐怖,鬼哭狼嚎有点过了,毕竟不是渣滓洞集中营里上大刑。为我接生的医生是我妹妹的朋友,面对熟人,反而使我更不好意思嚎叫了。其实根本顾不上嚎叫,我觉得已经使出了最大的劲,医生还是在一个劲地催促,我真担心自己因为精疲力竭而断了气。一旦孩子降生了,所有的疼痛立刻烟消云散。神奇。
  创造生命的喜悦和感动,使我在医院的几天,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孩子的小床在我的大床的左手边,我忍不住一次次撑着左胳膊探头看他。两天后父母赶来的时候,惊呼我的左胳膊肿得好粗。
  很多人说新生儿都一个样子,皱巴巴、红彤彤像个小老头。当了妈妈的我,发现这个说法太不负责任了,在妈妈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一眼就能辨认出。后来大家回想当初在医院那几天的时候,孩子的爸爸、姥姥、姥爷、小姨异口同声:“小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不好看啊,看北北现在多漂亮。” 我坦白说:“我说呢,你们一个个去看完了孩子之后都不吱声,我还纳闷呢,怎么也不夸一下。跟你们说实话,北北一生下来我就觉得他挺漂亮,看来当妈的眼光,跟别人就是不一样的。”
  

母性是一种无私而强悍的天赋
在产床上挣扎的时候,心想只要能让我赶紧把他生下来,以后什么苦我都不怕。等孩子生下来才真正明白,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在孩子三个月大之前,我几乎过着一种白痴的生活:不看电视、不看书报、不出家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孩子孩子,眼光似乎须臾不能离开他,离开他就是失职。初为人母,一切都需要边学边干,再加上精神紧张,没有点白痴精神,还真是顶不下来。
  我29岁,在家里白痴一样地照料孩子,经常忙乱得蓬头垢面。孩子的爸爸30岁,事业开始上升,得到了第一次重要的提升。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他对我开始不满、开始疏远了。三四年的二人世界,他已经习惯了清静,也习惯了享受我的照料。这时候,我一个人照料孩子已经手忙脚乱筋疲力尽,而他不但不能帮我的忙,还陷入失落中,抱怨我对他不管不顾。他30而立、事业有成,但在生活中他还是个被惯坏了的孩子,从前被父母和姐姐哥哥惯着,结婚以后又被我惯着。没有孩子的时候,他很知足,说我是个天生的贤妻良母。而这时候,他做了父亲的男人了,难道要跟儿子争宠吗?我当时实在不能理解他的情绪,对他的失望和不满也产生了,我觉得我嫁错了人,他是个适合做朋友、做玩伴的男人,不适合做我的丈夫,因为我还不够无私、不够圣母。
  一次次的小摩擦,使我的心不断发凉。我也渐渐意识到,他嫌弃我的情绪中,或许还有一种强者对弱者的轻视。在怀孕生产养育幼儿的这个阶段,我脱离了工作、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人类文明,回归到人类的最低等状态,又被孩子累得顾不上收拾打扮,从前的小燕子变成了老母鸡。这可不就是一个弱者的形象吗?而他,事业和社会身份都开始上升,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可不是强者的形象吗?
  奇怪的是,作为弱者的我,这时候却不再像从前一样多愁善感、迎*泪了。一种坚硬的、坚定的东西,似乎已经着床于内部。抱着孩子小小的柔弱的身体,我觉得自己已经重任在肩,除了孩子,别的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看着孩子在睡梦中露出恬静的笑,我觉得所有的阴霾都立马消散,只要孩子健康成长,我的世界就是光明的。我想起鲁迅那句话,女性本弱,为母则强。我用文学化的语言来表达:如果我像少女时代那样动不动湿漉漉的,如何给我的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
  母性真是一种奇特的东西。过去,人们喜欢赞美母性的伟大与崇高。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之后,部分女性主义者认为,对母性的过度赞美,是男权社会的阴谋,愚弄女性傻傻地无私奉献,丢掉自我,更容易被男权社会所奴役。
  母性是一种自然天性,它的无私与强悍,是大自然赐予女性的天赋,这项天赋不仅有利于女性养育人类的后代,而且有利于女性走出柔弱与狭隘、走向坚定与宽广。如果说从生育这一点来看,女性的自然生理结构与男性相比天生柔弱,那么伴随生育而发酵成熟的母性,则使女性在精神上有了强大于男性的可能。
  母性既然是一种天赋,也就并不需要假以“崇高” 、“伟大”这样的赞美与拔高。当然,母性也绝不应该成为女性的耻辱。贬低母性的女性主义,其实也就是在贬低女性自身。承认和珍爱女性的自然天赋,并将其作为女性走向成熟和宽广的借力,才是女性主义的真义。男女平等不是要求女人等同于男人,也不是要求男人等同于女人,而是应该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更尊重身体的差异性。
  

三岁看老,培养一个省心的孩子(1)
养育、教育一个小生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不经历的人,永远想象不出要付出多少辛苦。不过,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喜悦和感动一直伴随着我,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俗话说“三岁看老”。所以,小孩三岁之前的教育非常关键,一些重要的习性在这个时期都基本成型了。如果这个阶段的教育工作做得好,就会培养出一个省心的、不累人的孩子,后面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我的体会是,三岁之前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在于,给孩子树立行为规则、树立父母教育的权威性、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建立亲子之间无障碍的情感沟通关系。
  溺爱这个词很有意思,溺,有“过多”的意思,同时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溺死”。对孩子不当的、过多的爱,就是将孩子溺死在爱中。这有点骇人听闻,却不无道理。注意观察一下,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仅是因为爱,也往往是因为懒惰。教育孩子是个很费心、很累人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是做不好的。因为懒得教育,便干脆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得了,没有冲突没有争吵也没有苦口婆心,貌似和谐轻松。但是,恶果就是,孩子的问题不断累积,直到有一天,做父母的发现忍无可忍,但是想教育却已经感到无从下手了。
  北北在1岁之前,基本上还没有暴露出什么问题,8个月开始叫爸爸、妈妈,10个月开始叫哥哥、姥姥,爱笑爱闹活泼可爱。但是,自从学会走路之后,问题就来了。太淘了,在家里到处乱跑乱撞乱动搞破坏,更重要的是,不管我怎么叫他、怎么劝说他,他总是像没听见一样,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对我爱搭不理的一意孤行。这样一直持续到一岁半,我感到束手无策,总不能一岁多的孩子就用巴掌教训他吧。
  有一次,那个要好的漂亮女同事到我家玩,我正忙着给北北喂饭。刚吃了两口,北北就哧溜滑下椅子,从餐桌下面钻了出去,任我喊叫劝说也不搭理我。我只好放下碗,去把他抓回来,重新按到椅子上。吃了一会儿,他又故伎重演,逃跑了。
  女同事向我传授经验:给他讲道理。我说他根本不听、不搭理我。女同事说:甭管他听不听,你就要一个劲地讲、耐心地讲、娓娓动听循循善诱地讲。我说:真能管用?女同事说:管用,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引起他的重视的。
  于是,每当北北做了错事,我便在他旁边按照同事给的秘诀开始“讲道理”,开篇语通常是这样的:“北北,妈妈给你讲个道理——”一开始,他还是充耳不闻,根本不搭理我。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忽然发现,我的开篇语刚讲完,他便有了反应,抬起头,瞪着眼睛又认真又好奇地看着我。
  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讲道理”已经成了我们娘俩之间的功课,而且一个讲得越来越从容,一个听得越来越认真。这种沟通的良性循环建立起来之后,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会变成一件乐事。比如,当他不爱吃饭的时候,会主动要求:“妈妈,给我讲个道理吧。”我忍不住笑了,明白他是真的不想吃。这时候,我反而不再讲道理了,因为如果孩子确实不想吃,又何必用“讲道理”的办法引导他呢?讲道理是为了让孩子明白道理,而不是为了逼孩子撒谎,把不爱吃当成爱吃。于是我问:“北北是不是真的不想吃了?”他点点头:“嗯,我真的不饿,妈妈。”我说:“那就先不吃,玩一会饿了再吃。”他问:“妈妈真的不给我讲道理了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岁看老,培养一个省心的孩子(2)
我说:“现在是北北有道理,北北给妈妈讲道理了呀。”他心满意足,高兴地玩去了。
  有不少做父母的,为了孩子吃饭的事情大伤脑筋,甚至使出各种威逼利诱的方法,为了给孩子喂上一口饭满家追着孩子跑。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我认为孩子不想吃肯定是有原因的,或者不饿,或者对食物不满意。吃饭,应该是一种自然的需求,怎么好强加于孩子呢?孩子一顿不吃或少吃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等他饿了就会主动跟你要求了。应该谁求谁,关系不要颠倒啦。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太过紧张,也太过一厢情愿。强加的爱,不是一种理性的、健康的爱。这跟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而望子成龙、拔苗助长,反映出的是同样的问题。
  孩子的教育一旦走上了轨道,就会变得事半功倍起来。从两岁半开始,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北北已经属于非常省心的孩子了。有时候我去市场买菜,或者去不太远的地方购物,带着他实在太辛苦,我便跟他“讲道理”,让他在家里等我,并告诉他注意的事项,比如不能动电器,不能动插座,不能爬窗台等等,把大约所需要的时间也跟他说清楚,他便会乖乖地在家里等我。我有个原则,从来不骗孩子,直接跟他实话实说,让他接受现实。当然,孩子太小的时候,还是不应该长时间地让他自己在家里,我一般将这个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内。
  北北非常喜欢吃草莓,但是我一次不让他吃太多。买来一斤草莓之后,我一般全部洗干净,放在盘子里,然后告诉他:“一次吃太多不好,好孩子要把好东西留作两次吃。”他会问我:“妈妈我吃几颗呢?”我说:“吃八颗吧。”他高兴地说:“啊,真多!”他自己数着,吃完八颗之后,自然就会停下来。
  满三岁之后,北北和我妹妹的孩子乐乐(俩孩子同岁)一起上幼儿园了。事先,我给北北描述了幼儿园的美好生活,引导他对幼儿园产生向往。单纯的北北很吃我这一套,高高兴兴地去了,下午接回家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愉快,第二天继续高高兴兴地去。乐乐却没有这么单纯,第二天早晨就哭着不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之后,又哭着闹着找妈妈,要回家。结果,北北受了影响,回家之后也跟我说不去幼儿园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幼儿园不好,很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