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商演义-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从古河道说起。

  从黄河边向南的一片土地叫作“古河道”。古河道地区曾经是一片低洼的水域。这一片水域叫作“黄河海沟”。黄河海沟东接山东丘陵,南通“淮海”。距今万年这片水域开始有河道出现。古河道土地最后形成已经是公元前4千年。

  在河道流过的地方,在太行山和山东丘陵中间,有过一条古老的水。这条古老的流水叫作济水。这条济水已经堙没在黄河河床的下面。济水不存在了,但是,古人没有忘记它。济水的名字流传下来。在今天,有济源,济宁,济南等地名。这些带“济”字的地名就是得自于古老的济水。请读者想一想,一条流水消失了,它的名字流传了下来。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不能不说,济水是远古时代的一条 “母亲河”。我们就不能不想到,济水哺育了一支伟大的氏族,古汉语氏族在这里发育成长。古河道相当于济水水域。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济水的几条分支向东南流向淮河水域。翻开古书,能够看到“济,汝,淮,泗”几条著名的古水。这几条古水在今天的黄河和淮河之间冲积出来一片平川沃土。这片平川沃土叫作黄淮平原。本文说的“古河道”地区主要指黄淮平原的北半部分和黄河北岸的卫河,安阳地区。

  从黄河到渭河,象古河道这样的冲积平原主要有3大块。渭河的一块就是著名的八百里秦川,又叫作关中平原。洛河的一块就是著名的伊洛,又叫作洛阳平原。济水的一块就是古河道。当古河道还是水域的时候,在山东丘陵,在黄河海沟的北岸,在古河道以西的山地,已经有古中华人生存着。当着古河道土地形成的时候,这几块土地的古人向古河道迁徙。公元前4千年的时候古河道有了多个氏族的杂居。来到古河道的氏族,今天能够知道的有:农始族,蚩尤人,炎人,禹氏族,喾崇拜,昊人和契氏族。迁徙进了古河道的始族人在1,2千年的时间里集合起来了一个统一的氏族。这个氏族就是本书探索的大商人。大商人并不是单一血统的集团,而是多个氏族的汇合。我们考察大氏族,大民族就发现,无一不是始族的集合,当然,大商也不例外。由此,我们来考察大商的人口成分。

  农始族

  在古河道还没有淤塞出来平地以前就有土著人口生存。随着小块平地出现,土著人口结成大小不等,规模不一的始族群。这些分散的始族群叫作农始族。农始族是古河道最早的人口。在农始族中产生出来原始崇拜。原始崇拜就是后来赫赫大名的神农氏。神农氏在古河道是最早的土著崇拜,但是并不辉煌。神农氏的辉煌是在退向黄淮以后的事情。

  对古河道时期的神农氏,史记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陵,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这是说,随着古河道淤塞出来平地,4方的始族进入古河道,神农氏衰微并且失去了领主地位。

  蚩尤人

  蚩尤人是来自山东丘陵的土著。蚩尤人从东向西,沿着济水的南岸来到古河道地区。关于蚩尤,古书的记载不少。蚩尤人的后代在古书中称作九黎,九黎之徒,三苗。神农氏衰微是因为在古河道发生始族间争土地的斗争。在始族斗争中蚩尤人兴起并且替代神农氏的地位。

  炎人

  炎人来自漳河,当炎始族进入古河道正是蚩尤人兴盛时期。蚩尤人的崇拜差不多遍及古河道。炎始族进入古河道很快与农始族相汇合。农始族的崇拜叫作神农,炎始族的崇拜叫作炎帝。本来始族有自己的巫祠,巫祠里供奉自己始族的崇拜。已经衰微的农巫祠接受了炎帝,增加了对炎帝的供奉。一个巫祠不是供奉单一的神,而是供奉多个神,这就是始族相汇合的意思。从一神供奉到多神供奉,始族的汇合以这种方式实现从始族向氏族的转变。

  始族向氏族的转变在公元前4千年已经开始。始族时期的巫祠供奉一神,而氏族时期的巫祠却是普遍的供奉多神。这就象今天的寺庙供奉多个神一样。请读者想一想,在从始族向氏族过度的时期,氏族的主要内容是崇拜和语言:相同的崇拜,相同的语言有了这两个条件也就是实现了氏族的汇合。

  炎始族与农始族汇合了,两种方言汇合为一种语言。炎始族来自漳河,带来了漳河方言。以漳河方言为基础的古汉语就这样产生出来,在古汉语基础上的氏族联合,古汉语氏族就这样开始了。

  因为炎农的联合,增强了与蚩尤对抗的实力,在古河道形成蚩尤与炎农并立的局势:蚩尤在古河道的北一半,炎农在古河道的南一半。并立的局面维持了几百年。这几百年间的氏族斗争是怎样性质的斗争呢?是氏族间争土地,争生存的斗争,但是氏族间的斗争在形式上却表现为巫祠的斗争,表现为始族崇拜的斗争。

  蚩尤是一位什么神呢?是一位保护神。后人尊蚩尤为兵主,可知是蚩尤人的一位战神崇拜。蚩尤崇拜恰恰表达了始族人争土地,争生存的愿望。

  炎农是什么神呢?关于炎帝有一个神话。神话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了,就化作鸟。从这个神话,显然炎帝是一位动物神,管动物的神。神农是一位什么神?神农在动物崇拜的早期。这个时期只有生育崇拜和动物崇拜。生育崇拜的女娲延续到今天,显然神农不是生育崇拜,那么,就是动物崇拜,动物神。与蚩尤崇拜比较,炎农崇拜不占优势,终于退出古河道,退向黄淮。

  炎是太行人崇拜的名字,一支太行人崇拜炎。当蓝田的华人拜祭娲祖的时候,当嵩山的伏羲人拜祭葫芦的时候,太行人(的某一支)正在拜祭炎。

  炎崇拜流传下来,后人配了一个尊称叫做帝。炎帝便成了中华人的远古始祖。

  炎崇拜起源于太行山的证据便是精卫鸟的神话。说炎的记载出现在太行山还不能判断它起源于太行山。因为炎是一个大崇拜,大神话。流传的范围很大,太行山可能是炎的流传地区,不一定是起源地区。但是,精卫鸟的神话却不同。从精卫鸟的神话中分明感受到“我们的炎帝”的亲切的感情。比方说,谁都知道,耶稣是一位外来神。突然,有人说,耶稣的孩子淹死在中华土地上,岂不闹出天大的笑话?因为有精卫鸟神话就能够知道起源炎史诗的始族来自漳河。炎人的地区在太行山的南段。炎人还记得东海。在以后的流传中,流传的范围达到了“天下之半”。后人将炎崇拜的资料收集到一起,大约可以看到炎帝崇拜的流传范围。

  上面说的这些表明了炎人是太行人的重要起源人口。

  华人的生活从半坡遗址表达出来。伏羲人在河南留下了裴李岗遗址。炎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磁山遗址,濮阳的墓葬,都表达了炎人的生活。在炎人时期,巫文化已经从始族群和村落走出来,是炎人用野生的小米(粟)供养着。在炎人的东边是湖沼,水泽。水中的蚌类也是炎人的主要食物。炎人的西方是成片的山地,有很丰富的动物食物。炎人已经饲养了狗,用狗来帮助扑捉动物。炎人来自北方,这在太行考古中说到了。炎人南移到太行山南段。炎人的遗址没有半坡遗址那样的墓葬群,这也是炎人与华人,伏羲人不同的地方。在炎人,一方面是独立巫对自己首领(帝)的崇拜,一方面是始族人不保留尸体,构成原始的社会等级。

  禹氏族

  上文说到,炎农巫祠崇拜动物神,供奉炎帝和神农两位神。到了黄淮地区,炎农巫祠又增加了一位神。这增加的神叫作禹。禹崇拜是黄淮地区的重要崇拜,炎农巫祠吸收禹崇拜就将领地扩大到黄淮。

  禹是一位动物神,禹神话的主题是治水。在禹治水的神话里,“龙曳尾,龟负泥”。禹是一位动物神。

  动物崇拜是古老的崇拜,不再新鲜。但是,禹崇拜的治水主题给炎农巫祠注入活力。

  在古河道的土地没有形成以前,山东丘陵被海水四面包围着。随着水湿土地的形成,在黄淮平原禹治水的神话创造出来,禹崇拜产生出来,围绕着治水崇拜而不是动物崇拜的禹崇拜,一个新型的氏族集合形成起来。这个新型的氏族就是禹氏族。禹氏族是在崇拜基础上维系起来而不是在巫祠基础上维系起来。

  随着契氏族的兴起,禹氏族向南和向西迁徙,在大范围里传播古汉语,为古汉语氏族的形成打下了广泛的语言基础。留在古河道的禹氏族人汇合进了大商。

  昊人

  伏羲人的祖先祖居山西南部。公元前6千年黄河海沟已经淤积出平地,伏羲人分作两个通道向南迁徙进了河南。一个通道是经由三峡东进入洛河流域。这一支伏羲人与渭河的华人汇合,向东方传播著名的女娲神话。又一个通道是经由洛阳东的嵩山进入河南东部。这一支伏羲人在淮阳地区建立起来氏族中心。对于淮阳中心的伏羲人,后人称作“太昊”。太昊的后代分得很散,不再是独立的氏族。太昊人进入黄淮平原的部分与那里的炎人汇合。汇合以后的人口起源了后来的“楚人”。太昊人也有一部分进入了古河道,称作昊人。昊人这一部分汇合进了大商。

喾氏族 高阳颛顼 契氏族 娀狄人 昭明,相土
喾氏族

  喾崇拜来自卫河,喾是一位生育神。在中华史上有两位生育神。一位生育神是女娲,又一位生育神是喾。女娲被塑造为女性,而喾却是一位男性神,也就是人种神。就象禹氏族一样,喾崇拜也拥有自己的崇拜群。对于喾崇拜群不妨叫作喾氏族。古书记载喾巫祠叫作亳。喾的亳巫祠分布在古河道,黄淮和依洛很大的范围。女娲和喾都是生育崇拜,都表达母系制的婚姻关系,进入父系制不再有生育崇拜产生。但是女娲和喾的崇拜内容很不一样。女娲表达了渭河母系制,喾却是表达了太行山母系制。依洛地区大约公元前3500年或晚至公元前3000年方才接受喾崇拜。

  喾崇拜从卫河进入古河道,炎农崇拜正在退向黄淮。但是,在古河道,喾停留的时间不长,从古河道退向黄淮和依洛。从炎农,喾依次退出古河道可以看出来,古河道不但是一块新的土地,而且代表了新的时代。在古河道正在进行人工生产的伟大探索,一切古老的,传统的文化,思想意识都受到选择和淘汰。大约公元前3500年,晚不过公元前3千年,蚩尤崇拜最后退出古河道。继蚩尤进入古河道的是来自卫河的高阳颛顼。高阳颛顼进入古河道标志新的社会形态正在成熟。这新的社会形态叫作生产氏族。

  高阳颛顼

  上面说到,高阳颛顼从卫河进入古河道。高阳是巫祠名,颛顼是巫祠崇拜。高阳巫祠供奉皇帝。皇帝是什么神?是一位天象神。从供奉皇帝神可以知道,高阳巫祠是从事观察天象和日月星历变化的文化机构。还在卫河的时候,高阳巫祠就接受了一位来自渭河的历法神。这位历法神叫作颛顼。进入古河道的时候,高阳已经是供奉皇帝和颛顼两位崇拜的巫祠。

  高阳的领地在卫河。高阳领地向古河道扩大,进入蚩尤的领地。两个巫祠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退出古河道,颛顼神在古河道的主神地位确立下来。这一次巫祠斗争古书有记载,就是著名的黄帝杀蚩尤神话。神话将颛顼与蚩尤的斗争换成黄帝与蚩尤的斗争。

  契氏族

  上面说到新的社会形态:生产氏族。生产氏族,说白了,不就是从事生产的劳动群吗?何至于提到社会形态的高度?在社会的进程中,人工的生产有多么重要?社会的生产分作采集生产和人工生产两大部分。万年的社会里,自然的采集占了4千年,人工生产开始于公元前4千年,到今天才不过6千年。人工生产有多么重要?采集生产就是说向自然索取,有限的自然资源在6千年前枯竭。人工生产就是说向自然创造,人工的生产到今天才不过6千年,创造出来今天的丰采世界。

  黄河流域3块平地:古河道,依洛,渭河平原。人工生产率先在古河道实现。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因为人工生产的实现,在古河道孕育出来大商辉煌。

  现在说生产氏族。生产氏族不同于巫祠氏族,也不同于崇拜氏族,生产氏族是在人工生产基础上集合起来的社会群。在古河道,第1支生产氏族叫作契氏族。契氏族是神农氏衰微时的事情。到了高阳颛顼进入古河道,契氏族已经经历了千年的时间。

  前面说到,高阳巫祠是从事天象历法的文化机构。契氏族接受了高阳的天象指导,终于获得成功。

  公元前2500年,从契氏族的分支后代中走出来一支成熟的生产氏族。这1支生产氏族叫作汤。汤就是赫赫有名的伐灭夏桀的成汤。

  娀狄人

  娀这个词语是从戎字演化出来。在商代,由戎演化出来的“有娀”是商人祖先的名字。这话是周以后的商人后代自己说的。商人的第一代叫做契。据史记,契是简狄生的,简狄是有娀氏女。就是说契是从狄人中分支出来。关于狄,北次三经记录了是在漳河。狄又是从娀(戎)分支出来,戎起源于滹沱河。在没有找到太行人以前,无法知道契,狄,娀的关系。周时代称北方氏族(民族)戎狄,留给后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因为戎狄在北方,不必细想,商起源于北方。细读山海经,知道了,戎,狄原来就是距今8千年的磁山人。周晚了戎至少2千年,到了周时,戎,狄已经不存在,只是两个古字。

  在磁山人时代,祭祀娀,祭祀狄。到了契时代,在祭祀的时候,始族巫说,娀生狄,狄生契。然后大颂契的事迹。契是进入古河道的第一代娀狄人。逐渐的,娀崇拜和狄崇拜消失了,只是模糊的流传着娀和狄的名字。若干年以后,戎被当做了北方人口的名字。当商人追溯他们的祖先契的起源时,终于依稀记起来娀和狄。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恍然大悟,原来,娀,狄是土得不能再土的太行土著人口。公元前四千年,一支又一支的氏族离开自己的领地,汇进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