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针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在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
  现在民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1万多人。
  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黄炎培,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胡厥文,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孙起孟,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成思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陈昌智。
  32
  民建中央
  

发动全会力量为国分忧解难(1)
发动全会力量为国分忧解难民建中央我国人口众多,安置就业的压力本来就很大,加上“*”后大量的知识青年返城,城镇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
  从1977到1981年平均每年就需要安置700多万人就业。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时任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的孙起孟、孙晓村等多位同志的高度关注。
  在1979年6月的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由孙晓村同志执笔,民建、工商联的82位全国政协委员,针对国家在安置就业方面的压力献计献策,联名提出了《广开就业门路,培养就业能力》的提案。
  在提案中民建、工商联提出“目前许多城市中的情况,一方面有相当人数的青年等待安置,同时又有不少工作需要人去做。
  我们建议今后对需要就业的人员除上大学、中专、中技等学校及下放农村者外,可按照城镇不同情况,由区或街道组织劳动就业,并参照国民经济各类别的比例分设若干学科的短期培训,由*门协同有关部门负责主持,邀请有经验的专门人员,从实际出发编写简易教材,以三个月、半年或一年为一期,结业后发给结业证明和成绩单。”“安排就业及职业训练是全国人民的33一件大事,必须动员社会力量,群策群力,才能做好。
  民建、工商联成员中不少人有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其他专长,可以在职业训练和扩大就业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发挥作用,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
  1980年4月,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召开协助安置待业青年就业座谈会。
  1981年8月,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会同国家劳动总局发出《关于各地劳动服务公司和民建会、工商联密切配合,广开门路,搞活经济,扩大城镇就业的通知》。
  许多地方组织和当地劳动部门联合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协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同年11月,*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责成政府有关部门和民建、工商联在统筹规划下协同努力,为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切实负起应尽的责任。
  民建、工商联抓住时机,发挥成员优势,采取自办、同有关单位协办等方式,协助街道、工厂、机关、团体、学校等兴办多种形式的集体企业,拓宽就业渠道。
  1979年年初,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上海的原工商业者心怀感激之情,希望将多余款项用于四化建设。
  这一想法得到了上海民建、工商联的肯定和支持。
  经过反复酝酿,市民建和工商联成立了筹备小组,筹组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
  9月22日公司正式成立。
  刘靖基当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延修、吴志超为副董事长。
  参加集资的有946人,主要是民建、工商联成员。
  集资款高达5535万多元。
  民建中央对成立爱建公司非常关注。
  1980年6月,时任民建中央主任委员的胡厥文在给刘靖基的一封信中谈到,目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过去由我们牵头兴办的这类企业为数不少,可否也选择一些单位,认真总结一下经验。
  在有关发展前景、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生产技术、人才培养、经营管理、财政税收、利润分配、多劳多得以及其他有关整个经济体制和企业内部管理特征等各方面,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 。。

发动全会力量为国分忧解难(2)
希望在*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34民建中央发动全会力量为国分忧解难以民建和工商联成员牵头所兴办的街道集体企业,有一个较大较快的发展。
  上海爱建公司成立后,一些地方的民建和工商联起而仿效。
  1980年8月23日南京市爱国建设公司成立。
  公司以原工商业者为主筹集资金,重点扶持街道企业发展生产、扩大安置待业青年、补充市场需要。
  民建和工商联兴办的这类公司,不仅为国家当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民营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979年北京市民建、工商联协助有关部门创办了着名的“大碗茶”和稻香村食品厂等街道企业,后又协助创办了天桥建筑公司。
  1980年自筹资金创办了北京投资服务公司。
  公司的创办,发展了集体经济,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1982年5月福建泉州市民建、工商联出资创办了建联针织厂,承办港商来料加工业务,拥有厂外计件工近3000人。
  许多地方的民建、工商联也先后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工商集体企业,安置和培训了大量待业青年。
  许多地方组织把已经离退休的会员组织起来,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组成“四化服务队”,奔赴各地开展经济咨询和各种技能的培训,协助创办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为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集体经济作出了特殊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顾年事已高,东奔西走,不辞辛苦,不计报酬,“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立志要在四化征程上留下自己晚年的脚印,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
  他们的精神和业绩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央电视台为此专门制作了《他们是自己人》的电视专题片,在全国播放。
  此外,民建、工商联把经济咨询服务和工商专业培训作为为四化服务和扩大就业的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经济咨询服务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个别分散的献计献策,向有组织地进行专业、专题咨询发展。
  1981年3、4月间,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先后两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的措施与恰当的形式,把成员进一步组织起来,更加广泛地、更加有效地开展向*和政府提建议的活动,得到各地的热烈响应。
  先后有27个地方组织提出了103份建议。
  这些建议大都受到*和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妥善处理。
  轻工业部部长宋季文收到吴羹梅、汤蒂因、徐正元提出的《关于搞好我国制笔工业调整工作的意见》和《增加细杆铅笔产量多创外汇的建议》后,约吴羹梅面谈进一步征求意见,并表示立即采纳。
  武汉会员朱复再根据市第二药厂存在的问题,向党委建议开展增产节约活动。
  活动开展以后解决了企业的亏损问题,全年实现利润321万元。
  贵阳市民建、工商联卷烟业务研究小组提出的《充分发挥我省产烟优势,加强科研工作,扩大卷烟生产的建议》,提议对贵烟一厂、二厂增加投资、扩大年产。
  建议实施后产值增加了15000万元,并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
  云南昆明市民建、工商联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引进美国烟草良种和栽培技术,使当地在20世纪80年代的烟草业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4%。
  到1985年,烟草业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6%。

发动全会力量为国分忧解难(3)
为了检阅开展经济咨询服务的成果,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推动工作,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于1982年7月召开经验交流会。
  会前,*中央书记处听取了汇报,对民建、工商联的经济咨询服务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肯定“民建、工商联这条路子是走对了,很好”。
  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
  首都各新闻单位作了报道。
  这次会议的《纪要》提出,为顺利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工作,必须注意掌握几个要点:一是把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同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成员的积极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把对经济方针政策的咨询同具体经济业务的咨询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是把物质文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四是把当前的咨询服务工作同传帮带和工商专业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次会议以后,经济36民建中央发动全会力量为国分忧解难咨询服务工作就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了。
  在开展经济咨询服务的同时,民建、工商联各级组织适应社会需要,广泛开展了工商专业培训,为国家、企业和社会培训各类有用的人才。
  从1979年开始,一些地方的民建、工商联组织就在培训办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1981年6月,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召开培训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落实民建、工商联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提出的倡议精神,研究确定今后培训工作的任务。
  会议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扬长避短、拾遗补缺、稳步前进、讲求实效”的培训工作方针。
  同时对办学内容、办学方式、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办法。
  会后,各地加强领导和组织,纷纷成立了培训工作机构。
  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社会需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有的开办业余学校,举办短期培训班,有的举办巡回讲座,以师带徒言传身教,形式灵活多样。
  课程设置大体包括财会、统计、企业管理、金融业务、中医药知识、建筑施工、裁剪缝纫、烹饪技术、电器维修、钟表维修、仓储管理、商业服务艺术、各种文化补习等广泛的内容。
  培训不单传授知识技能,还特别注意对学员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训对象由待业青年、在职职工,发展到乡镇企业、少数民族、军地两用人才等等,范围越来越大。
  由于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灵活机动、因地制宜,不占国家编制、不请拨经费,以学养学、学以致用,急社会之所需、补国家之不足,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浙江省民建、工商联于1979年创办了钱江业余学校。
  初办时仅有四个专业、12个班、456名学员。
  到1983年已发展为199个班级、9484名学员。
  形成了既有初等教育,又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性业3余学校。
  由于他们按照社会需求设置课程,注重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982年钱江业余学校文化班学员参加杭州市职工补课文化统考,数理化的及格率均为100%。
  有的学员毕业后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由于他们的突出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先后接待了多批来自美英法德和港澳地区的教育考察团。
  重庆市民建、工商联举办的重庆财经业余学校,重点为西藏培训少数民族学员,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吉林省民建、工商联在1982年5月至9月和1983年下半年,先后在六个市、九个县举办工商管理、烹饪知识等讲座50多场,培训学员11389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止到1982年年底,各地民建、工商联共组织6000多名成员,自办集体企业208家、合办133家、协办3003家,安置待业青年九万多人。
  在1982年8月举行的全国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城乡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上,有两家民建、工商联创办的企业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通过这件事情,民建和工商联也为“*”后如何在工作中为四化建设服务开创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陈向宇执笔)3民建中央
   。。

用责任书写提案用成果铸就辉煌(1)
用责任书写提案用成果铸就辉煌民建中央在2004年庆祝人民政协55周年的活动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策划的“参政党新贡献·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专题节目吸引了无数国人的目光,亿万观众将目光聚焦在八个参政党及工商联身上,各党派中央都以精选的代表作展示自己丰硕的成果。
  民建中央选送的代表作是提交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集体提案……《关于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份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2004年的重点提案,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认真办理。
  2004年9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阐述这项参政议政成果时,电视镜头渐渐地推进,观众的目光聚焦在画面所展示的《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研究》的项目研究报告的文稿上,这份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676号重点提案的基础材料是民建安徽省委员会提供的。
  从2001年开始,民建中央采取了课题招标的方式,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角度,面向各3省级组织公开招标,发动地方组织、会内外的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民建中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
  在2003年民建中央参政议政课题招标活动中,民建安徽省委递交的竞争《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研究》课题的标书引起了民建中央的关注。
  民建作为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一直比较关注中国企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