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爷爷熊庆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和爷爷熊庆来-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出力。这也像打仗一样,我不能去,你像花木兰一样代替家人从军,去开发石油的第一线。”我回学校问了,报告也写了,但没有下文。只看见我们旁边的石油学院的许多学生都开发到第一线了,石油学院空了很多,我认识的楚图南先生的儿子楚泽涵也去了石油第一线。
  以后我们一直担心着中国和苏联谁跑到前面了。使爷爷最担心的是,苏联已经先于我们开钻了,他们的机械设备也比我们好,而我们的铁路还没有修通,又没有现代设备,能赶上吗?
  爷爷照常每星期去政协参加一次学习。一天,他回来兴奋地对我说:“成功了,成功了。我们赶到前面了,我们的油井出油了。”我们高兴极了,拿来杯子,以水代酒,来庆贺这一大胜利。爷爷说:“这简直有点像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情景。”
  不久,我出席了北京市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那些从大庆油田回来的战士雄赳赳地高唱着: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银盔走天下。
  听着他们高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们有石油了,我们的公共汽车再不用“背包袱”了。我亲耳听见从大庆来的石油战士汇报他们怎样在冰天雪地里大战石油的。爷爷也听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介绍的他们如何在没修通铁路,又没有先进起重设备时,为抢夺时间,用肩抬人拉,将沉重的石油设备运到现场;在没有先进搅拌设备的情况下,跳进冰冷的泥浆,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我们抢在苏联前面,开采到了石油。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报效祖国 献身教育(21)
爷爷对我说:“工人的精神是相当可贵的,但也给我们科技人员提出了一个任务。我们科技人员要给他们设计出一个好的机器,否则就对不起他们。”
  多年后,在云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工作时,我参加了新钻机的设计。我们钻机设计小组在高环总经理的支持下,只凭一张从外国杂志上剪下来的照片,就设计了油压钻机。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还是1958年“大跃进”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全院大会上说:“我们要争取在十年内发射原子弹和卫星。”当时苏联才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有些人不相信中国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发射原子弹,认为郭沫若院长说大话,不是科学家的态度。
  没想到几年以后,我们就成功发射了原子弹。
  1962年秋后,我进入了大学。1964年的一天,我们正在礼堂里听报告,有一个人悄悄走近主席台的报告人身旁,说了几句话。报告人停止了讲话,告诉我们等一会有重大的新闻向大家宣布。一下子会场失去了安静,大家纷纷议论是什么大事。过了十多分钟,校长到讲台前,高兴地向我们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同学们高兴地欢呼起来,立即有人找来锣鼓和彩旗,大家不约而同走上了大街。
  我趁大家找锣鼓和彩旗的时候,赶快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当时科学院数学所为了爷爷方便通知参加“函数论”讨论会的人,给我们家里装上了电话。谁知在问候以后,爷爷倒是首先告诉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原来在我们听报告的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广播了这一条重要新闻。
  当天,我们彻夜*庆祝。周末,我回到家,知道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那一夜,爷爷也高兴得一夜没睡着。他半夜起来,写了一首诗给杨振宁先生的父亲杨武之教授:
  东风毕竟压西风,原子弹声起亚东。
  保障和平自益寿,他年相见说丰功。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先生在*中提到,他出狱后第一件令他吃惊的事是中国有了自己制造的火车,而且在他参观时,开火车的司机是个女的。而对于爷爷,却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他没有想到这么快中国就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
  7   爷爷当上政协委员
  ◎1959年,爸爸来北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0年春节,姑姑来北京
  ◎1960年秋天,我和小婶婶在颐和园(右一是我)
  ◎1961年,妈妈来北京看我们
  “不知老之将至”
  1962年的一天,爷爷告诉我,科学院和他的学生要给他过七十大寿。他再三推辞说:“不用那么客气,给我过生日。因为连毛主席也没有过生日。”奶奶也说:“你爷爷应该是1963年才满七十,为什么提前一年?”但是科学院和他的学生仍要给他过七十大寿。小叔叔猜测是为了团结知识界的人士,科学院才这样做的,要爷爷不要再推辞。
  后来来到法国后,这里的华侨很迷信,他们告诉我:“九”和“久”是同音字,过“九”就是说能活得长久。中国古话说:过九不过十。这是吉利的说法。给老人过生日提前一年过,是希望老人活得长久,是一个美好的祝愿。我这才了解科学院为什么提前一年给爷爷过七十大寿,他们是为了给爷爷讨一个吉利。
  爷爷生日的那天,在政协礼堂,他的学生们和老同事们为爷爷组织了一个隆重的庆祝活动。我和家里人也参加了这个活动。爷爷在东南大学的学生、清华大学的学生以及其他的学生都来了。有几个我认识,像严济慈先生、赵忠尧先生、赵九章先生、钱三强先生等,有些我不认识。爷爷告诉我,他当年在清华送走的学生、当时就是共产党员的冯仲云,也来参加生日庆祝会,他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水利电力部的副部长。那天是由华罗庚先生作的祝词,他回忆了爷爷一生对科学的贡献和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爷爷当年的研究生庄圻泰先生做了关于爷爷数学成就的报告,庄圻泰先生和爷爷在数学上的研究方向相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报效祖国 献身教育(22)
在生日聚会上,爷爷也讲了话,谢谢大家为他“作的这个热情的聚会……对这样慎重的表示十分不敢当,在荣幸中觉得无限惭惶”。他也表示:“在学习、工作中,我实有‘不知老之将至’之感……”
  整个聚会令我兴奋,爷爷一生不就盼着今天!如今学生满堂,数学研究成绩辉煌。他当年选择学习数学的路走对了,努力培养学生也有了回报。他选择回国的路也走对了,祖国和人民都欢迎他回国参加建设。
  爷爷说:“古人道,人到七十古来稀。我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做点事。”他还说:“前清皇帝溥仪说过他做皇帝是前半生,他在新中国改造、工作就是后半生。如果那么算,我现在也是后半生重新回到祖国为人民服务。”
  爷爷生日以后,我听见爷爷的学生告诉爷爷,武汉为陈建功先生开了生日的庆祝会,上海也为苏步青先生开了生日的庆祝会。爷爷听了以后说:“陈先生也七十岁了,苏先生也有六十岁了。他们在数学上都有许多贡献。”我理解爷爷,他非常尊重不同学派的科学家,他认为科学界有不同学派,学派之间自然有争论,通过争论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
  后来有人对我讲,在数学界有许多学派,陈先生和苏先生以及爷爷都属于不同的学派,也像“*”一样,有革命的、不革命的。我听了以后,也像爷爷一样,回答说:“我的爷爷和陈先生、苏先生都是中国人,他们在中国的数学事业上都为中国做出了贡献,大家都应该是革命派。”古人说“文人自相轻”,说的是文人有了一点知识就互相看不起。爷爷不喜欢这样的人,我也不喜欢。“*”以后,我考上华中工学院研究生后,还专门去看望了陈建功先生,他的确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爷爷和我说:“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他还说:“目前我们国家从政治上是彻底翻身了,资本主义国家再也不敢欺负我们,割地赔款的事已经是历史了。但是要使我们真正成为世界强国,科学还要发展,经济还要发展,国家才能富强起来。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要为国家做点事。”爷爷这样说,也这样努力去做。
  1961年,中国数学会在颐和园召开了“函数论”讨论会。根据爷爷的建议,组织了北京市“复变函数论”讨论会,参加的人除了数学所的,还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的教授。他们每两个星期开一次会。会议就在家里的客厅里举行。为了方便讨论,数学所还派人来安了一块黑板,后来又装了一部电话,不过这部电话常常出毛病。北京市“复变函数论”讨论会一直坚持到“*”开始才停止,那时电话也彻底不能用了。
  爷爷除了主持北京市“复变函数论”讨论会,自己也继续进行“复变函数论”的研究。1964年,他在一个问题上有了一点突破,但是这一张手稿,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我帮他找了几次也没有找到。后来在“*”中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仍然在想着这个问题。这时,由于有许多家迁入,东西更多了,更找不到了。在数学所军代表的鼓励下,他重新研究这个问题,在临去世前不久,也就是在我离开北京前几周,他对我说:“有德,你不要着急了,我已经找出了结果。” 。。

报效祖国 献身教育(23)
爷爷一直工作到死,他终于找到了他研究多年的成果。但是就是这一成果,在爷爷去世后,由小叔叔交给了所里,后来听说“丢”了。这件事让我一想起来就会流下眼泪,难道爷爷用生命写成的东西就这样轻易被“丢”了?我在心里责备自己,如果当年我学数学,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为中国再培养出几个像华罗庚一样的数学家
  1962年,在得知我已经决定不学数学后,爷爷决定为祖国再带几个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数学所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于是从北京大学挑了几个研究生给他。听爷爷说,数学所的人告诉他,这几个研究生出身不好,只有一个出身中农。我问爷爷:“那么你怎么办?”爷爷说:“出身不是由本人选择的,我只看这个学生本人学习成绩是不是优秀、有无发展前途,本人是不是努力。其他是数学所决定的。以前华罗庚来清华学习,有人说他出身低微,本人又只是店员。我不管别人怎么贬低他,把他请来清华。你看现在他怎么样?不可将出身看重,家庭不能决定一个人走的路,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是要他自己来走。”我也同意他的看法,说:“是啊,我们在学校也讲:要重在表现。”
  后来数学所在北大当年的毕业生中,又招收了杨乐和张广厚两名研究生,加上原来的学生一共五个人。爷爷亲自“面试”了北大的两个学生后,对我说:“北京大学这两个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很好,许多功课都已经在学校学过。有的我在学校时都没有学过,但是这些是不是真的就有用,我也不知道。”以后我经常在家里看见的是杨乐和张广厚,在众多的学生中,爷爷常常夸奖杨乐。
  有一次杨乐来我们家,临走时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九十度躬。他走后,奶奶夸奖他有礼貌。爷爷说:“杨乐很聪明,来了数学所以后没有多久,就发表了文章。什么问题只要我一点,他就明白了。有的人来数学所很久都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他已经发表了许多文章。”
  每次学生们发表文章都要在后面写上感谢爷爷的指导,爷爷每次都希望他们不要写。有一次我听见爷爷对杨乐讲不要写他的名字。等杨乐走了以后,我很理解杨乐的心情,就劝爷爷说:“杨乐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如果只用他的名字,谁会接受他的文章?谁会来注意他的文章?人们会想哪里来的‘毛孩子’,胡言乱语写什么数学文章。但是如果写上感谢爷爷的字样,大家就会想:熊庆来先生的新学生,他有什么新东西?《科学》杂志对熊庆来学生的文章就会刊登,即使不刊登也会问问爷爷的意见。读者看到熊庆来学生的文章,也会加以注意,精心阅读。如果爷爷真心帮助学生,就让他们去做认为对他们好的事。”爷爷听了我的话,也同意我的意见。不过我不清楚,爷爷后来是怎么去处理的。
  爷爷在收了新学生后,就全心全意去带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再加上北京市“复变函数论”讨论会的工作、自己的研究工作,爷爷就没有时间来管我的学习,我们也没有时间来讨论科学或讨论我学习中的问题。
  爷爷除了安排学生的研究工作,还关心他们的学习。爷爷要求他们学习法语,还要他们学习一些著名的关于“复变函数论”的文章。有一篇文章爷爷找不到,那时没有复印机,就让他们去想法“影印”。
  杨乐在爷爷的指导下,继续发表了几篇文章,爷爷都很欣赏。他对我说:“如果杨乐继续努力,他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华罗庚’。”
  果然多年后,杨乐发表了著名的文章,成为中国著名的数学家。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生命不休 奋斗不止(1)
◎1962年,北京市“复变函数论”讨论会现场
  ◎爷爷最后的几个学生
  历史总是“后来者居上”
  爷爷多次和我讲起法国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科学家如何被大权威埋没,耽误了他的一生,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这位年轻科学家写了一篇数学文章寄给当时一位很有名的数学权威,这位权威什么也没有看懂,就武断地认为这篇文章没有用,丢进了废纸堆里。等这位数学权威死后二十几年,人们才在废纸堆里找到这篇文章。可惜这位年轻人因才志没有得到发挥,心灰意冷,早早过世。我记不清这位年轻人是否就是二进制的发明人。
  爷爷时时告诫我们,要重视年轻人,让年轻人有机会发展,必要时甚至让位给年轻人。不要像这位权威一样,耽误了年轻人的前途。历史总是“后来者居上”,如果年轻人不能超过老年人,历史就会后退。
  爷爷不仅仅重视年轻人的发展,而且尊重年轻人。当他们比自己能干时,他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我经常为他送文章给他的学生,他总是恭恭敬敬地写上:“某兄指教,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