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季花开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又是一季花开时-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义的山依然是那样的绿,崇义的太阳依然是那样的明媚。在这样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我却丝毫没能有任何暖意。
  崇义城北的那条小河依然在静静流淌着,带不走岁月留下的那一片色彩。它见证了我这十几年的艰辛与苦痛,也许,只有它能够理解我的一切,包括我那遥远的梦。我常常站在河畔凝望着那缓缓的流水,这十几年,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似乎唯独有这汩汩清流不变,除此之外,那永恒的,不变的就好像只剩下那一丝的改变了。
  世界都在变化着,生活也在变化着,自己的梦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摒弃自己儿时幼稚的理想,那个做着的橄榄绿的梦。虽说军营有着那强大的吸引力,但我还是不得不追求那渺茫的更遥远的梦。
  那是一个与儿时截然不同的梦,我不明白文学与军营有什么共同点,但我清楚,无论是文人还是军人,都有那一股子气概,尽管有人说那叫“骨气”,也有人说叫那“傲气”,但那都是一种志气,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志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爱上文学,而且那样义无反顾,“我可以没有一切,但不能失去文学。”我努力在寻找一切,寻找在现实中所失去的东西,我没有别的追求,我只希望能在文章中找回一些东西,我只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文章,让大家认识我,了解我,理解我……
  初中时的一篇文章,虽然不觉得有什么很好,但它的获奖,却让我对文学有了抹去不掉的情结,从此之后,我将除文学以外的所有东西都置于脑后,只把文学创作当作生活的主要部分,也许,我错了,这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这样可能会失去更多的东西,也许永远也无法挽回。
  此后,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也无所谓,因为我追求着我的追求,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我当初真的是那样认为的,也许是一时的糊涂,我真的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文学相提并论,即使是学习,即使是人们看得很重的学习。
  父母为我的行为也只有劝告,毕竟文学也不是什么坏东西。就这样混日子到初三,不仅在学习上没有丝毫作为,连文学也没有任何值得自豪的地方,只在一次作文竞赛中的了个优秀奖。我悲哀了,我默然了,我开始试着放弃了,因为我也无力了,但是我发现我不能。
  真正找到我的位置是在初三以后,我试着做回那个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我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在文学上也有了发展,在原创文学网——榕树下,发表了走上网络文学之路的第一篇文章。
  我在文学上似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我不能独立创作,我只能在学习的空暇去创作文学作品,我更发现,搞文学是需要灵感的,只有学习才会有所发现,才会有所感触,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上了高中,身边的一切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文学依然是我的最爱,但是我的学习成绩却始终也提不上去了,我迷茫,我无奈,是不是该放弃文学,把那一份精力也转向学习呢?但我不愿,我真的想做成一件事业,我又不想做韩寒那样不顾学习的人,我想寻找一条更适合我高中的路,一条可以通往文学殿堂的,也同样可以通往学业顶峰的路……
  我不会放下文学,不管怎样,因为我与文学有抹不去的情结。
  天渐渐暗了下来,夜幕也开始降临,我只有孤独地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有独自面对一些悄然的变化……
  崇义的小河仍旧在静静的流淌,带不走岁月留下的那一抹色彩。周围的一切都这样变化着,一年又一年,但不管时间如何改变,始终不变的,是我那永恒的——文学的情结……
   。。

挽回过去
挽回过去
  悠悠的横水河从西边静静地流淌过来,又向着东边山里静静地淌过去。河水踏着夕阳的余辉而来,迎着朝阳的红霞而去,却没有带走岁月留下的一抹色彩,而把它留给了河两岸的人们……
  一座大桥孤单地躺在河上,静视着河水的来去。它脚下的水永远都是新的,但它却增添了不少岁月的痕迹。它是沟通外界的纽带,它也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连接了回忆与展望……
  我的梦就是在这桥边,这河畔开始的,幼小的心灵一直像河中的水一样充满了新的幻想。也许这造就了我的性格,使我的过去充满了新,总有新的梦想,新的追求,周围总有新的人影响着我的生活,日子就这样过去,这样一天天流逝……
  年少轻狂的我带着青年人特有的闯劲,在新的生活里不断的尝试着新的东西,我不在乎失败,不在乎痛苦,不考虑结果,只是一味地,去试着新的东西,一味地在改变着自己,一味地想得到更多更新的东西,更多更新的梦想和追求盈满心头。
  几年以后,当我失败了无数次的时候,当我发现不同的梦想让我拥有了太多的梦想,当我发现不同的追求让我有了太多的追求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我将什么也得不到,于是,我开始想要挽回过去……
  我回到老屋,回到中城河边,回到昔日的小巷,回到横水河上的大桥,当我回到那里时,过去仿佛就在眼前,从每一处地方都依稀可以看到自己昔日的影子,尽管已经有些模糊……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一起,有昔日的友人,但,明天说不定又将注定要分开别离。我伸出手想将昨天挽回,可我又缩回来了,因为我知道,我挽回不了过去,历史的车轮是在向前进的,是不可逆转的。
  梦仍然在继续着,横水河的水依然在静静地流淌着,岁月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伤痕,必然也将留下更多的伤痕。
  今天将会成为明天的昨天,现在也将成为未来的过去,我不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来后悔,再来挽回过去,再来做无用的付出。
  我要把握住现在,把过去的美好留下,挽住现在,不要让岁月带走了太多,也不要留下太多,我只要留下我自己和过去拥有的美好的一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夜的校园
夜的校园
  从初中开始,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初二开始,我就喜欢在夜色中漫步这美丽的校园。只有在抚摸月光下的花木时,在凝视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时,在聆听隐约的话语声时,心里才能够真正的舒畅,压力才得以真正的释放。
  因此,上初三以后,我更是常常走在夜的校园里,在多少个校园的夜里,我都是凝望着庆同楼,思量着如何迈向那幢楼(庆同楼是高中的象征),如何靠近它,不仅仅是空间的近,正是这夜的校园让我背负着学业的压力走过了整个初三,夜的校园,仿佛成了我的希望……
  特别是上高中以后,我开始感到有股莫名的压力,比原来更大的压力袭上心头,无法缓解,我似乎可以感觉到喘不过气来,于是我又开始在一天的晚自习间走出了教室,走进了校园里,夜的校园依然是那样的宁静而又不宁静,安静中常有同学奔跑的身影,打闹谈笑声时时打破着夜的宁静,望着庆同楼的灯光,我感到迈过了人生的一道槛,心中也轻松多了,夜的校园再一次让我在一天天中缓解了无尽的压力,心境也开始开阔起来……
  此后,我便常在夜的校园下漫步,看着月光,黑暗中的树,心中是轻松的。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它有如此大的力量,能够让我不平的心境很快的静下来,让我可以更安静地去思考。
  最近,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在夜的校园中已经无法释放那股压力。我站在远处,眺望着原来初三时的教室,灯还是亮着的,电扇依然在转,仿佛就在昨天,我仍坐在那里。
  今天,我仍会在晚自习间走在夜的校园中,尽管我知道此时心中仍充满着压力,但走在校园中那一刻,至少那一刻是轻松的,至少那一刻是愉悦的……
  我知道我并非真的是喜欢校园的夜,而是夜的校园它开始慢慢变成了我的一种心灵寄托,仅仅只是寄托而已。
  而今,它已近乎完成它的使命。因为它已经不能再完全缓解我的压力了,于是我追寻,追寻新的寄托。
  而我新的寄托在哪呢?我不知道……
   。。

夜中人
夜中人
  夜,就这样笼罩着整座城市,那是怎样的黑暗哪!我站在街边,尽管有着昏暗的路灯,却让我感受不到丁点儿光明。
  我是这夜中的人,一个夜色下苦苦追寻着光明与梦想的人,也许,这夜会很长、很长,但我也无能为力,我只有摸索着向前行,向前挪着,我知道夜是在经历过白昼之后才降临的,我也知道夜过后还会有白昼出现的,我只有等待,因为我毕竟不是主宰黑夜的神,我只是困于此夜色中的一个无能为力的人。
  我期盼光明与梦想,于是我追逐着、寻找着,可是,似乎黑夜比白昼更适合我,似乎我的生活就是为这夜而生的,我就是长在这夜里的人,不必去过多的向往那多余的白昼。
  夜是美好的,因为夜毕竟是寂静的,少了几份喧嚣与嘈杂,少了几份吵闹与追逐,多的是宁静,是幽寂,人的心灵也只有在夜里才得以释放,夜的风吹拂着夜中的人,那阵凉意使我们变得清醒,我明白,我不是那白昼中的英雄,我本来就不该在白昼中露脸,我本可以没有那份忧虑、那份惆怅,我的位置仅仅是在这夜中,静静地呆着,我的角色,仅仅是那夜中的人。
  我偶又想起沈从文先生的那句话: “也许,那正是人生的宿命,或许,那正是命中的注定。对此,我们无所能及,或许,明天就会改变,或许,永远也无法改变。”
  白昼似乎还离我很远,有人告诉我,现在夜已经很深了,夜过了之后,就是那光明的白昼,只要你坚持到天亮了,太阳升起了,你就可以看到光明了,我依旧在这样的夜里期盼黎明,尽管我知道我更容易在白昼中迷失自己,可是,我依然向往,只是向往。
  或许,我的人生宿命就是呆在黑暗的夜里,我不该想跳出去的,这或许就是我命中的注定,我注定是一个夜中人,或许,我可以看到光明,就在不远的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或许,我永远不能,永远……
  (后记:生命中难免有夜的黑,昼的白,成功辉煌的时候就是白昼,失败痛苦的时候就是黑夜,这只不过是一种必然交替的过程,走过那人生的夜,又是光明的一天,又将是崭新的一页。)
  

名山·佛·人
名山·佛·人
  “自古名山多因佛”,古代名山之所以出名,大多离不开佛教、道教之类的教派,如华山、嵩山、普陀山,皆不例外。
  今年暑假,本人有幸到了有“中华寿岳”之美誉的南岳衡山,南岳的名气,我以为来源于佛教与道教的结合。我是一个信佛的人,于是在前往衡山之前,我就翻阅了不少资料,发现佛教在衡山是相当的繁盛,香火缭绕,而且,衡山也是道家的一个重要的发扬地。于是,衡山有了它独有的教派优势。
  在衡山,出现了佛教与道教“共处一山、共荣一庙”的局面,这样就使衡山的名气大振,“教云迷蒙、佛气笼罩、寺耸山颠、观立山腰”,就让衡山成为了佛道两家信徒心之向往的地方,而致名气悠远流长。
  上衡山走的是盘山公路,我行于其中,可以看见一群群忠诚的虔诚的信徒,有身着黑服、红肚兜的人,一路跪拜前行,有身着素服、手握佛珠、敲击木鱼的人,一路诵经前行,看到这种场面,我心里突然感到非常震惊,有种说不出的震撼。
  我是一个自称信奉佛教的人,也接触过很多信佛的人,试想一下,在这个世界上,在全中国,就算是我居住的小小的崇义,有多少佛教道教的信徒,所谓“弟子”,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样虔诚的呢。
  我曾问过那些人,获知他们是每年去一次衡山,无论是从多远的距离,都是步行,一路诵念佛经,甚至跪拜着来到衡山。他们是真正的信徒,为了心中那个佛,那个信念,不懈的努力着,这使我想起西藏那些跪拜的喇嘛,他们的虔诚,是一种力量,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于是我开始知道,中国的名山,出名并非出于佛,更是出于那些信佛、从佛、追佛的人们。
  我们需要这种追求,面对心中的信念,一定要有信徒的这种虔诚,我们只要有这样一种力量,就可以冲破一切。
  名山、佛、人,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要加三个词,信念、追求、力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飘雨的季节
飘雨的季节
  天气刚刚晴朗了一段时间,可是,灿烂的阳光似乎却并没有普照多少日子,在昨天夜里就又开始静静的下起了雨,就那样淅淅沥沥的下着,下到今天早上,到现在,或许,它还要继续地下下去,因为天空还阴沉得很,还布满着厚厚的浓云……
  我明白已经走入了春季,春季是个多雨水的季节,而且是那些细细蒙蒙、缠缠绵绵的春雨,说实话,我是不喜欢雨的,尤其是那缠缠绵绵的雨,下得太久了,总是会让人有些烦的。
  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雨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静,它细细地落下来,不发出声音,在它静中洗却心中的悲哀和忧丝,经历过太多的晴天,心灵自然会过于疲惫或落满尘埃,这时,正需要这么一场雨,轻轻的飘落,弥散着水汽,去洗却你那一身的疲惫,抖落你那满身的尘埃……
  雨依然在下着,坐在教室里,看着窗外,雨落在树上,滴在叶片上,又从叶尖一滴滴落在泥土上,慢慢地形成了一个个水洼,于是每一滴落的水就形成了一个水泡,或是发出一声“嘀哒”的响声,这响声让这世界显得更静了,仿佛这世上只剩下这雨滴声。这种静,是一种让人很快就能陷入思考的宁静,让人去感受那份心中像雨一样弥散的情感。
  我不明白这雨究竟是什么?却总是痴痴地想着它或许是上天的泪,要真的是泪,那会是感动的泪还是悲伤的泪呢?至少在我看来,更像是悲伤的泪,像我一样流着的心泪,于是我开始向往那晴朗的天,那淡蓝色的天。
  春季,是飘雨的季节,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