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人百题咏扇诗鉴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百人百题咏扇诗鉴赏-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此,“零落”可以解读为:零落成泥碾作尘。诗人将它喻为汉宫一代红颜班婕妤的命运,不能不使人扼腕长叹。

  江淹(公元444—5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据传:“淹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一次,他砍柴时捡到一顶“貂蝉”(一种官帽),本想卖掉换一些粮盐,但母亲说是一种官运,要他妥善收藏,以备日后使用。江淹从此发愤读书,不久便显露出卓越的文学才华。

  泰始二年(466),江淹初入仕途,随宋建平王刘景素赴南兖州,意外受到广陵令郭彦文案的牵连,被诬受贿入狱。他在狱中愤而写下《诣建平王书》,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感动了建平王,即日获释,出任王府主簿,随刘景素出镇荆州、京口,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泰豫元年(472)宋明帝刘彧去世,刘景素与腹心日夜谋议篡逆,江淹赠诗以讽,被贬为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令。宋顺帝刘凖升明元年(477),萧道成辅政,召江淹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府参军。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初年(479),江淹为骠骑将军、豫章王的记室,兼参掌诏册、典国史,拜为中书侍郎。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483—493),他出任骁骑将军、建武将军、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齐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以本官兼御史中丞;齐明帝萧鸾时代(494—498),他任廷尉卿、加给事中,迁冠军长史,加辅国将军。后任宣城太守、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秘书监。东昏侯萧宝卷误国,江淹微服投奔萧衍;萧衍辅政,他任冠军将军、秘书监,兼司徒左长史,后调任吏部尚书,拜为相国右长史。梁武帝(萧衍)天监元年(502),江淹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

  纵观江淹的一生经历,虽然有点跌宕起伏,却也算是官运亨通。他把心中的无限感慨,随时诉诸笔端,妙笔生花,阅其诗文,无不令人拍案叫绝。他最为优异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辞赋方面,与鲍照一起著称于世。后人常把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一起点评为南朝辞赋的绝唱之作。

  江淹三十五岁时,即被拜为中书侍郎,风华正茂,声名显赫。后有史家评论:“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故而,文坛素有“江郎才尽”之说,江郎即指江淹。此说首见于南梁著名文学评论家钟嵘(约468—518)的《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276—324,晋代学者、文学家),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之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从江淹现存的文集来看,自齐武帝永明初年,至江淹没于天监四年,他的确是少有佳作传世,这也似乎印证了“江郎才尽”一说。为此,宋代诗人曾极还写下一首《梦笔驿》,记录了江淹的这一人生花絮:

  晋尚清谈笔力衰,文章高下亦随时。

  景纯不作文通死,五色毛锥付与谁。

  但是,我通过细阅史书,以为“江郎才尽”,只是一句文人的戏言,这其实跟江淹晚年的生活情趣息息相关。江淹在《自序传》中直言:“仕所望不过诸卿二千石,有耕织伏腊之资则隐矣。常愿幽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瀛泽。青春爱谢,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侍姬三四,赵女数人。否则逍遥经纪,弹琴咏诗,朝露几间,忽忘老之将至。淹之所学,尽此而已矣。”江淹也曾告谓子弟:“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

  透过上述心声,让我们看到了江淹这位南朝文学大家晚年追求仙风道骨的内质。他的晚年,无疑是在追求归隐山林,淡出仕途,并非江郎真的才尽!

  附旧闻:

  梦笔驿,在萧山(今浙江杭州萧山区)县城东北附近,有一南朝人江淹的旧居,相传江郎暮年在此梦还五色笔,才华尽失。呜呼!传闻而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5、《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
南齐·谢朓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尔,故人心不见。

  这是一首将王昭君、陈阿娇、班婕妤三位历史美女联在一起,诵吟哀悼的乐府诗。

  “掖庭聘绝国”,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三月,由于甘延寿、陈汤在西域康居城斩杀郅支单于,使匈奴呼韩邪单于心中畏惧汉廷,自请入朝谒见,并乞求为汉女之婿。汉元帝刘姡Ф髯迹私蠊廊送既±矗媸秩α艘晃还盏阄杭夜鳎录薷艉暗ビ谖帐希ㄐ倥仆鹾笪帐希S谑牵诤汗傻木幼〈σ赐ィ晃痪琅υ硕褪侵泄八拇竺琅敝煌跽丫罨拭都蘧鞔乱欢问直沟那Ч偶鸦啊

  “长门失欢宴”,讲述了陈皇后失宠的典故。陈阿娇失宠,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下一首《长门赋》,令汉武帝刘彻阅后伤感,再次亲幸于她,犹如补上一席失欢之宴。

  “相逢咏蘼芜,辞宠悲班扇。”是指汉成帝刘骜宠信班婕妤时,与其一起采摘、歌咏蘼芜(一种秋天开白花的草本植物),而后有了赵飞燕,便将她冷落于王太后的长信宫。班婕妤辞宠之后,悲情于秋扇,写下一首《团扇诗》(也称《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这是借景喻事,哀叹汉帝重色,君恩易变,“生平一顾重,宿昔千金贱”,过了一宿,昔日“千金”也会变成一钱不值。

  谢朓至此,重复使用了“故人心……”,以“人心尚尔”、“人心不见”,倾诉出郁积于心的一腔怨情!

  谢朓(公元464—499年),字玄晖,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谢据,系谢安的二哥;祖谢述,任吴兴太守;父谢纬,拜散骑侍郎。

  谢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在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二十岁时,“解褐入仕”,靠着祖荫,担任了无关紧要的闲官,过起了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士族生活。当时,齐武帝萧赜的次子、竟陵王萧子良酷爱文学,广召天下文士,谢朓、王融、任昉、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等八人,相聚相识,结为“竟陵八友”。他们创作的诗歌,在体制与声韵上都独树一帜,开创了“永明体”新诗。尤其是谢脁的五言新诗,充分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因为与谢灵运同宗同族,他被世人誉为“小谢”。

  齐永明九年(公元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文官衔),出镇荆州,写下不少诗篇,受到了萧子隆十分优厚的礼遇;但却遭到了随王府长史王秀之的忌恨。那王秀之密奏朝廷,时逢齐武帝萧赜病重,即敕诏把谢朓召回京师。这对于谢朓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南朝宋、齐之世,政坛极其黑暗。一个钟鸣鼎食的显宦人家,昨日门庭前还是车马塞道,今天就可能遭受灭族之灾。昔日,谢朓的生母虽然贵为皇家公主,然而其伯父谢综、谢约因为卷进了政治案件,与谢朓的舅公范晔一起被诛死,谢朓的父母遭受牵连,一度也被迫迁离京邑。这些往事,对于天性聪颖的谢朓来说,印象极为深刻。他在回京城的新林道上,面对大江,写下一首《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结尾为:“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非常真实地流露出谢朓当时的恐惧心理。

  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冬,齐武帝萧赜驾崩,其长孙萧昭业即位。由于介入了萧子良与萧昭业叔侄之间的矛盾,“竟陵八友”之一王融惨遭诛杀,萧子良也忧惧而死。次年秋季,齐明帝萧鸾废除萧昭业,改立年仅十五岁的萧昭文为帝;在短短三个月中,又假手萧昭文,一一诛杀完齐武帝的王子王孙,最后再谋杀萧昭文,坐上了帝位。谢朓是亲眼目击了这一系列的宫廷争斗,虽然被封为萧鸾的谘议官、领记室、掌霸府文笔、中书诏诰等腹心要职,心中却陷入了深深的矛盾痛苦之中。

  齐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夏天,谢朓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在此任上,谢朓将诗歌创作推向了量与质的高峰。他流传至今的诗歌,大多是在宣城时期写下的作品。所以,谢朓被后人称为“谢宣城”。这时,他的诗歌除了“语皆自然流出”,(刘熙载《艺概》)依然清新自然外,还将佛、道哲理,很自然地织入诗篇,使人读来觉得“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潜《古诗源》)

  齐建武四年(公元497年),谢朓被任命为齐明帝长子萧宝义的镇北谘议、兼南东海郡太守。届时皇帝萧鸾已身染沉疴,而北魏方面经常渡江骚扰,南北兵刃数次相接。谢朓的岳父王敬则时任会稽太守,因为是齐武帝的心腹猛将,所以萧鸾对他很不放心,派人加以监视。王敬则恐惧万状,深感大祸临头,派人到南东海郡与谢朓商榷起义之事。谢朓害怕自己被卷入,便扣住来人,径自向上告发,本意想阻止这场叛逆发生。不料,王敬则被萧鸾灭族,谢朓于事后哀叹:“我不杀王公,王公由我而死。”

  同年初秋,萧鸾病逝,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继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人的合谋之下,又有一起篡逆阴谋悄然兴起。由于谢朓拒绝了奉立新帝的要求,被萧遥光投入冤狱,随即处死,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作为“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南朝就享有盛名。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脁)诗,便觉口臭。”而当年久负盛名的刘孝绰也非常推崇谢眺,“常以谢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颜氏家训&;#8226;文章》)谢朓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新诗技巧,对于唐代诗坛亦有深刻的影响。杜甫曾说:“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寄岑嘉州》)而李白一提到谢脁,更为倾倒:“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故而,清人王士稹在《论诗绝句》中戏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附记:安微宣州谢朓楼

  谢眺楼位于安微宣州市区。在南齐建武二年 (公元495年), 谢眺出任宣城太守,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他在常在此楼吟诗作赋,自娱自乐。

  唐初,宣城人怀念谢朓,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李白一生曾多次来宣城,登楼凭吊,赋诗抒怀,写下许多传世佳作,故北楼又被传为“谢公楼”、“谢朓楼”。此后,楼的周围陆续建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等亭阁。历代文人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而历代宣州刺史或知府,也均慕名对此楼作过修葺。至今,人们将谢朓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6、《拟古》二首
南齐·王融

  花蒂今何在,亦是林下生。

  何当垂双髻,团扇云间明。

  镜台今何在,寸身正相随。

  何当碎联玉,云上璧已亏。

  这是二首以团扇、玉镜台为喻的古乐府诗。

  东晋骠骑将军、始安郡公温峤(公元288—329年)早年出任并州长史,随刺史刘琨北征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获得玉镜台一枚。一天,温峤的姑妈委托他代为物色佳婿。其时,温峤之妻刚故世,有心迎娶那“甚有姿慧”的堂妹为后妻,便回答姑妈:“佳婿难得,不过象我这样的,还能找到,不知姑妈是否中意?”姑妈道:“生逢乱世,丧败之余,只要能求一个活路,就足以安慰老身晚年,哪敢企望得到像你这样的俊才?”过了几天,温峤告诉姑妈:“我已找到可为佳婿之人,门第、声誉、地位均不比我差。”随后,送上一枚玉镜台作为聘礼。姑妈心中大喜,忙和女儿细说原委。到了结婚那一天,侍儿以纱扇遮住新娘的脸,送入洞房。新娘透过纱扇,发现新郎正是温峤,即刻扔掉遮羞之扇,抚掌大笑,言:“我早就猜疑老妈的话,果然与我所卜相符。”(此事见《世说新语&;#8226;假谲》)由此,“玉镜台”便被引伸为“婚娶定聘”的代名词。

  《世说新语》为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公元403—444年)撰写的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突出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上层人物的“魏晋风度”。王融将温峤的“玉镜台”典故,与班婕妤的“团扇”典故联系在一起,写成上述二首五言诗《拟古》,语短情长,隐喻人世间难觅永恒的爱情。

  我给这二首拟古诗的注释:

  一、花落蒂在情何在,团扇高悬云雾间。

  二、镜台已碎心亦碎,何苦再忆珠联璧?

  王融(公元468—494年),字元长,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少而神明警惠,博涉有文才。初仕入竟陵王萧子良幕府,任法曹行参军,后迁太子舍人、秘书丞。

  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齐武帝萧赜在芳林园举办“修禊”雅聚,宴请朝臣,使王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