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揭竿而起-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奴佩服。”

  “你不必尽说好话,你说葛婴该不该杀呀?为什么非得杀他?”

  “葛婴背叛大王,罪该当诛。”

  “葛婴并没有背叛寡人。他既然杀楚王,回陈县朝贺,足见他忠心耿耿,为什么非得置他于死地呢?”陈胜好像在问王选,其实在自言自语,扪心自问。

  “大王,老奴看大王很累了,该回寝宫休息,王妃那儿也不能因事而冷落了呀。”王选已在楚王宫多年,深知奴才在主子面前,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更何况陈胜和孔王妃新婚燕尔,怎能打搅美好的时光。

  陈胜确实感到很累,也想回到寝宫,和王妃共度良宵。没想到执事太监匆匆进来,呈上外将们联名的奏折。

  陈胜知道这奏折是外将们请求赦免葛婴的,不看则罢,一看怒火中烧。

  葛婴下狱,颇得在外将领们同情。众将一致认为,葛婴虽有立楚王之罪,但必定征得陈胜同意,更何况葛婴听到立国称王的消息,不顾楚地百姓之望,不顾谋士黄善的泣血力谏,义无反顾的杀掉楚王,并坦坦荡荡回来参加张楚王加冕大典,也可谓耿耿忠心,堂堂正正,因此,联名为葛婴求情。陈胜手捧众将领联名信,勃然大怒。这些在外的将领,个个拥兵自重,根本不把主帅放在眼里,一旦条件成熟,都想和葛婴一样称王于天下。这种得志便猖狂的王权思想,对于这些泥腿子来说,比推翻秦朝政权还重要,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陈胜,虽然考虑的深远些,但也没有脱离狭窄的王权思想,很大程度影响在外的将领。

  陈胜虽然愤怒在胸,还是细细品读了各位将领充满生死弟兄们情感的谏言,字字啼血,句句溢情,铁石心肠也为之感动,但为了政治需要,他决不容忍外将的联名请求,并下定杀葛婴的决心。可是静下心来,众将的请愿,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过激拒绝,必须有说服的理由,陈胜思虑再三,决定分头征求谏议,也准备让吴广出头露面劝慰一番,平息众将的疑虑。陈胜想开了,顿觉心情轻松。正当王选准备伺候起驾的节骨眼儿,房君为大典的事求见。

  “大王,祭坛搭建结束,请大王亲临视察?”

  “什么大王?别人不知分寸,难道你也不懂吗?”陈胜虽说急不可耐,但还不至于太露骨,故而假装嗔怒。“此次搭建祭坛,花费不少吧?我说过,一切从简,决不能浪费。”

  “将军,祭坛花费不能心疼,这可是张楚国开国大典,是一座历史丰碑,必将永载史册,必须搞得轰轰烈烈,气势磅礴。这不但预示着国运享通,也可以昭示后人敬仰。”

  “大典事宜由你操办,我十分放心,我也正想看看,明天吧。”

  “将军脸色不太好看,莫非身体不大舒服?是不是这几天劳累过度了?”

  “这些天可以说是百事缠身,弄得头昏脑胀,刚才去了一趟大牢,见了葛婴,不免心中有些悲伤。”

  “葛婴是罪有应得,将军何以为一叛臣逆贼而伤心呢?”

  “葛婴并未背叛张楚国啊!”

  “将军深念故情,葛婴死也不屈了。”

  “葛婴之事,引起满朝反响,这不,外将们联名上奏,请求赦免葛婴。”

  “将军,外将联名上奏,赦免葛婴,其言有两个目的,其一,保葛婴而保己之军权,其二,保葛婴逼大王不敢轻视外将。”

  “葛婴确实悔过自新,且忠心可见,只是影响极大,不杀不足以震慑。现在这些人竟敢出面,要求法外施恩,是可忍,孰不可忍。”

  “葛婴虽无反叛之意,但有反叛之行,尽管知错悔过,可是此风不可长,此例不可开,外将乃国之栋梁,手握重兵,若纷纷效仿葛婴之行,岂不是国之不国,将之不将,将军的号令以后谁还听?因此,为了张楚国国运亨通,为了将军的威严,为了整肃军纪,葛婴必须死。这就是惩一儆百,杀鸡震猴,杀一罪臣叛将,严峻国法,扬大王神威,还有什么犹豫的呢?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葛婴必杀,谁也保不了。我只是担心,杀了葛婴,未必起到震慑作用,相反会引起外将心中的不平。因此,权衡再三,也想采纳吴都尉的建议,削去葛婴将军之职,随军西进,戴罪立功,以示儆尤,不知你意下如何?”

  “将军,执法不严,如隔靴搔痒,法度必适得其反。”

  “依你之言,葛婴必杀之。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会冷了众多外将的心。他们联名上奏,赦免葛婴一死,大有逼宫之意啊!如果我不考虑他们的谏议,必将失去他们的信任和拥护,威严何以树立?”

  “将军即将是张楚国国王,将军的话就是圣旨,任何人胆敢藐视,那就是死罪。不管是谁,决不能姑息养奸。如果将军害怕外将生变,何不借立国之机,调兵换将,打破原来铁桶般的势力,然后再派心腹,安插在各军中,掌握各将军一举一动,稍有不轨行为,立刻削职调任,或明升暗降,拿到将军身边,慢慢调教。这样,外将不都掌握在将军的手中了吗?谁还敢三心二意。”

  “统帅军队,不是什么人都行。自古有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难求啊!更何况,权力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诱惑,杀了葛婴,还会出现李婴、张婴,谋政的关键不是杀,而是以德取信于天下啊!”

  “德化行于盛世,乱世必须以严治国,将军明知外将有逼宫之意,还一味的姑息养奸,后果不堪设想。外将连叛贼都敢保,日后更是肆无忌惮,甚至会滋生贪婪欲望,只要将军拒绝,就会引来这些外将的不满,外将的欲望如同无底洞,大王填的平吗?如果又有外将效仿葛婴,张楚如何执法?如此再三姑息,外将都不会听将军的了。请将军痛下决心,立斩葛婴,平息风波。”

  “肺腑之言,切中要害。我也认为,这些外将保葛婴,无外乎在保自己的权力,我偏偏借此机会削弱其军权,加强集权,实行衙门和军府分立,互相牵制,这样,才能遏制外将拥兵自重,各行其事。”

  “将军英明。在外的将领只所以拥兵自重,那是因为他们集大权于一身,分散其权力,就是在军中设置监军,破一势为二势,互相牵动、互相制衡,彻底遏制膨胀的权欲,打消他们有势便是草头王的念想,使他们不敢把将军的命令当作耳旁风,更不敢把张楚律法抛到九霄云外。将军,张楚国刚立,统兵外将都是功劳卓著的开国元勋,自持功高盖世,养成不服天朝管的习惯,即使惧怕将军之威,但未必心悦诚服,将军应从军中选拔将领,逐步换血,把这些功高的将军调到身边,委以高官而无实权,让他们安享荣华富贵。新选拔的将领必感恩戴德,心里只有将军,这也是彻底的解决外将强势失控的办法啊。”

  “这些外将的谏言,我也感到情深意长,葛婴虽有悖逆之行,但必定回心转意,更何况他奉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屡建功勋,是一位难得的将才。现在张楚即立,正是用人之际,像葛婴这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我们张楚国可是廖若星辰啊?”

  “舍一将而得张楚国之兴,扬将军之威名,孰轻孰重?大王明鉴。秦始皇为维护皇帝的尊严,竟然监禁母后,逼死亚父,举国震惊,群臣威服。因此,秦国上下,谁敢藐视王令国法,张楚国刚立,理应推崇严法峻令,使得国法具有震憾力,让所有的臣民都感到遵法者可敬,违法者可诛,树立起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社会风气,是张楚国的立国之本啊!请将军三思。”

  “葛婴生杀与否,不是外将们联名就可平安无事,也不是主张该杀者一面之词,主要是依法查办,是否叛逆,事实难辨。从葛婴立楚王之目的看,认定其罪,确实牵强附会,而说其行可恶,倒也忠恳,关键是葛婴听到陈县立国的消息,立刻杀楚王前来朝贺。如果葛婴有反叛之心,他就不会回来,葛婴不回来,我们也奈何不得。”

  “葛婴的行为如果依法论处,难逃反叛之罪,量刑是必杀无疑。”

  “言之有理,公私分明,可敬可佩。葛婴生杀大权,应在法律之上,那就交给陈县县令审判吧。”

  “将军英明。”

  “今日不知心情不好,还是这几天太累,确实感到身体不舒服,我想歇息了。”

  “是,将军。”

  陈胜因立国封王之事,兴奋的几天没有睡好觉,加之百废待兴,操劳过度,颇感身心疲惫。幕僚房君一走,本打算回到内宫休息,王选禀报吴都尉求见,要是换了别人,必当拒绝,可是吴都尉一来,他立刻长了精神,尽管他已猜到吴广来的目的,也欣然应允。

  吴广也知道陈胜心中有数,不想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将军,这些天国事繁多,将军日夜操劳,眼睛都熬红了。尤其为葛婴一案,更是痛心疾首,寝食难安,真是难为将军了。”

  “唉——记得葛婴奉命出征的时候,我亲自为他送行,一再叮嘱要以张楚大业为重,切莫为名利所惑,他也是信誓旦旦,决无二心,可是仅仅月余,他竟然立襄强为王,自封大将军,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来。这次张楚建国,他却有脸回来朝贺,真是苍天有眼,叛逆自投罗网,不杀此贼,难解心头之恨。”

  “将军,恕我直言,葛婴杀襄强,回来朝贺,足见其忠心耿耿,何况将在外自行其事,虽有大过,依法量刑,不足死罪。将军愤恨,当念手足之情,法外施恩,葛婴必结环相报。”

  “张楚国即将大典,法外施恩,何以壮大国威?何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何以镇服在外的将领?我不能因一己之私,坏了朝纲王法。”

  “杀葛婴的理由呢?”

  “私立楚王,属于谋叛,难道不足以杀头吗?”

  “葛婴废杀楚王,拥立张楚,不但是悔过自新,而且是天日可鉴其忠心。谋叛的罪名,可否有牵强附会之嫌?”

  “既然都尉屡言杀不得,理由呢?”

  “葛婴先立后奏,将军点头应允,杀之不服;开辟楚地,扩大张楚疆域,功不可没,杀之无宜;为树张楚虎威,震慑外将行为,杀之无补;更何况像葛婴这样能征善战的大将,杀之可惜。为什么不调往西进前线,待罪立功,既惩治了葛婴,又震慑了外将,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不失一员大将,也使将军不在为此棘手。请将军三思。”

  “依法而言,葛婴何罪?法度容否?”

  “这就看如何定罪?如何量刑?”

  “法度无情,安有张弛?”

  “如果葛婴确属叛逆,罪在当诛。如果非叛既过,罪不致死。”

  “另立楚国,背弃张楚,拥戴亡楚贵胄,投靠新主,不是叛逆是什么?”

  “名为立楚封王,实为扩张张楚,虽然拥立楚王,号令楚民,却仍然唯将军马首是瞻。如果葛婴背叛,将军还能见到千里之外楚国的葛婴吗?葛婴没有忘记将军的恩德,心里还有张楚,因而不能视为叛逆。”

  “你我不必争论了。国有国法,军有军令,依法审判吧!”

  “依法审判?葛婴命系毫发之间喽。”吴广发出一声感叹,无可奈何的告辞。

  张楚立国已告知天下,可是封王一事,陈胜故作自谦,不肯明确,宫中的大臣们还在频频上书,陈胜仍觉的火候不到,当吴广率百官上表,他才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接受请求。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唯王妃人选悬而未决。张楚王身边的人,极力推荐孔非之妹——孔玉珠;起义的弟兄,尤其吴广一心想把陈胜故乡的情人张采青接来,举朝莫衷一是。陈胜虽然看中孔玉珠,可王妃的名份非张采青莫属,必定他曾在心里暗暗发过誓。谁知道,媒人去了一拨又一拨,张采青却置之不理,陈胜闻之震怒,遂钦定孔玉珠为张楚国王妃。

  陈胜立国、称王、选妃的消息,立刻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陈县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奔走相告。

  中秋八月的一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这可是房君精心选择的黄道吉日,张楚国立国封王大典,在临时搭建的祭坛举行。当太阳升到一杆子高的时候,陈胜身着龙袍玉带,头戴天冠,乘坐庄贾驾驭的六套马车,从皇宫缓缓驶出。王后孔玉珠,头戴凤冠,身着凤袍,在众宫女的簇拥下,坐在凤辇上,随驾而行。御驾前有御林军鸣锣开道,后有文武百官随行,浩浩荡荡,直到祭坛,沿途百姓虽然被兵卒拒之远处,但群情激昂,呼声震天动地,陈胜听了,感到无比的荣耀,终于被前呼后拥的王者气势所陶醉。当车舆停下来,陈胜携王后在众官宦和宫娥彩女簇拥下,一步一步的向祭坛走去,这是他期盼已久的愿望。当陈胜和王后拜祭之后,转身面对百官和远处的群众,那种唯吾独尊的王者之气,傲然写在脸上。他的心随着张楚大旗,飘向了咸阳宫,多么想那一天的到来。

  正在陈胜想入非非的时候,房君奉册而上,高声宣读:“张楚王自大泽乡揭竿而起,诛伐暴秦,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名震四海,功在千秋。国之立而喻世社稷,王之封而号令天下,故百官拥戴,百姓共仰。今立国号张楚,定都陈县,拥张楚王名讳陈胜,接受百官朝贺,百姓拥戴。吾王万岁。”

  “吾王万岁,万万岁。”百官在房君的带领下,三跪九叩,异口同呼。

  陈胜接受百官贺颂之后,携王后焚香,祭天祭地,点燃象征国运鸿福的熊熊烈火,并做了简短祝词,下旨颁诏,封吴广为假王,田臧为将军协同假王,率军西击荥阳,进而迂回攻取关中,直逼咸阳;封房君为上柱国,总理朝中政务;蔡赐为内粟史,负责粮草供给;封魏人周市为将军,攻取广陵;封汝阳人邓宗为将军,经略九江,深入淮南地区;封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都尉,邵骚为护军,率兵马渡黄河北上,攻取赵燕之地;任命召平进攻魏国故地,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等地区;封周文为将军,挂印西征,直取咸阳;笔吏孔非沾王妃的光,飞黄腾达,一步登天,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